提升既有社区品质的公共艺术实践研究
2021-08-02汪芷萱
汪芷萱
摘 要:随着公共艺术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不断实践,其对社区品质的改造能力逐渐被大众所认知。以建设美好的生活环境为目标的社区公共艺术发展是社会进步及时代的需求。文章通过思考社区公共艺术实践中出现的公共关系问题,對提升社区品质的实践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梳理,从而为社区公共艺术组织策划提供了参考和启示,以期为公众提供舒适的居住条件、良好的公共关系和优质的文化生活。
关键词:公共艺术;社区品质;艺术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方既有住区建筑品质提升与低碳改造基础理论与优化方法”(51638003)阶段性研究成果。
社区公共艺术是社会公共领域的一种艺术实践,其根本目的是要通过艺术的方法来改善社区内部公共关系与整体外环境之间的交流。由于不同的社区具备的基础条件以及出现的问题是各不相同的,所以社区公共艺术活动的实施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因此,社区公共艺术的组织策划、参与互动、艺术形式、制作实施等环节需要维护社区的独特性和多样性、艺术的实效性和启发性,以及社群的自主性和互动性等客观规律。
一、社区公共艺术的实践意义
社区公共艺术的生命力体现在公众的日常生活和现实经历中,交互方式建立在居民的日常生活、经验和感情基础上,是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与交流形式的反映。通过组织和策划可以提升既有社区的环境品质,增加社区公共文化生活的活力,并且可能对公共文化产生更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社区公共艺术的功能是建立具有良好关系的社区人文环境,使社区内部产生持续有效的沟通,促进社区与社会环境之间进行交流、协作和响应。社区公共艺术的实践也有利于居民个体对社区认同感的提升,通过知识、情感和技能的传授和互动,使个体具备融入社区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社区公共艺术通过接收居民日常生活实践所产生的信息,激发公民个体的公共意识和群体的凝聚力,对促进和改善社区公共关系具有良好的作用,以此能推动社会和谐、正常发展。
二、社区品质提升的公共艺术实践方法
(一)环境质量提升
1.建筑外环境的改造
在社区建筑外立面或地面进行涂鸦和手绘,其优点如下:第一,不需要做大规模的改建,只需要在现有的建筑外立面或地面进行绘制和装饰,简单、快捷、成本较低;第二,不占用地面空间,不影响交通,也不会影响未来政府对社区道路的重新规划;第三,材料安全无害,不会产生粉尘等环境污染,对环境友好,符合低碳要求;第四,墙绘是公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经济实用,视觉效果改善显著,可选择的主题范围广,社区居民的认可程度也较高;第五,彩绘主题容易引起社区居民的关注,居民容易获得归属感与话语权等心理上的满足。
2.艺术装置的设置
社区中心、景观带、花园等公共空间可增设雕塑、艺术装置等艺术作品。这样除具有一定的美化、装饰作用外,还可形成人群聚集中心,划分居民活动区域;而艺术装置的标志性和特色性也能彰显社区的精神文化和独特之处,并且可以梳理社区的历史文脉,有利于社区文化的展示与传承。
3.社区绿地的增设与改造
一些老旧社区,绿地景观不足,对此,可以增添一些可移动的花坛、花架,或者利用社区特有物品进行改造设计,以补充社区的绿化景观,营造社区的温馨氛围。另外,如果绿地的规划或维护不当,造成大面积的闲置和被占用,在策划过程中就可以结合绿地的环境、地理位置、功能、居民活动区和居民需求,因地制宜地重新规划绿地;也可以组织居民共同种植,提高居民对社区建设和维护的积极性,这样也能满足部分居民的种植欲望,减少随地乱种情况的发生。公共艺术活动的策划,设立种植小组,也能使绿地后期的维护得到有效保障。
4.基础设施的增设
增设一些互动性和艺术性并存的娱乐设施,如健身器材、趣味凉亭、休闲座椅、垃圾箱,甚至是照明设施等,或者对社区交通站进行艺术改造和增设,抑或是针对居民的不同需求营造空间,满足不同居民对活动空间的需求,可以促进居民之间的互动交往,丰富社区的艺术种类。
(二)形象提升
1.举办艺术市集
可以在社区开展集市活动,推广和销售当地特色艺术品或手工艺品。艺术市集能够快速筛选出社区的特色元素,突出社区的特色,可以在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里进行社区特色的宣传,同时也能产生聚集人群的效果,具有引流的作用。市集也可以为社区人员提供就业岗位,缓解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和儿童的问题。而市集活动中公众的参与也可以起到社区形象的宣传和传播作用。
安徽铜陵犁桥村文艺音乐市集的连续举办,让原本以种植、水产养殖和外出劳务为生的村民在家乡找到了生存之路。市集内聚集了本地各个领域的艺术爱好者,充分展现了犁桥村的个性与特点。“犁桥乡村文艺市集”的举办也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于此,为当地的旅游及其相关产业提供了经济效益。
2.举办艺术表演
在社区内可以举办音乐、舞蹈、美术、灯光秀、脱口秀等表演,也可以将绘画、雕塑、装置艺术的创作过程进行艺术化的展示。这些表演活动融艺术与人文于一体,既贴近群众生活,又体现社区的精神面貌。同时通过网络进行宣传和展示,既能提高社区的艺术性、观赏性和知名度,也能提供给人们交往、对话的主题,为社区带来流量,充分展现出社区对形象建设的注重。
“乡村密码——中国·石节子村公共艺术创作营”活动,以乡村文化形象建设为目标,将艺术与乡村生活充分地融合在了一起。艺术家在15天里与村民共同生活、共同创作,真切体会到了乡村的生活与特点;不同灵感之间的相互碰撞,使艺术家与村民共同创作出了具有乡村特色的艺术作品。该活动吸引了全国40多名艺术家的参与,在地创作20余件作品,吸引了大量的艺术家和游客到此欣赏,有效提高了该村的文化形象建设。
3.举行艺术节
公共艺术其实就是在探讨公共空间与公众生活发生的交互关系。作为社区形象的提升手段,其要结合社区所处地域的历史文化背景、生活环境特点、社区区域特色等进行创意表达,因地制宜地来进行创作。艺术节活动可以将社区的日常生活与区域特色艺术化地进行展示,并通过创作营、展览、论坛等形式邀请当地居民和其他人员共同参与。对当地居民来说,特定时间的节日能够形成情感记忆,从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对其他参与者来说,他们可以对当地社区有更深入的了解。“里外”人员之间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进行的艺术创作活动有利于社区形象的发掘和重塑,可以开辟出社区新的发展方向。因此,艺术节的举办能够丰富社区的文化生活,重建居民的精神世界,从而提升社区的整体形象。
(三)公共关系提升
1.公共领域的重新构建
公共领域的重新构建是要为居民创造一个新的对话空间,因为交流空间的缺乏会削弱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因此,在社区内可以对实体空间进行构建,通过改造或者优化现有社区内的空间环境,为居民提供可交流的场所,如安放交流板、运动设施、休闲娱乐设施等;也可以对网络空间进行构建,例如设立公众交流群、公众号等。目的都是让居民拥有一个能自由表达意见,甚至释放情绪的交流空间。
2.公共话题的创建
社区邻里之间的相互守望、帮助,以及团结协作是居民共享意识构建的有效途径。因此,可以通过考察,选择居民感兴趣的日常生活话题来创造居民之间交往沟通的主题。例如,举办花坛种植活动,让居民共同维护花坛,形成一种新的沟通形式,以此来提高社区居民的共享意识,改善居民之间的公共关系。当然,公共话题的创建要具有广泛性,要使社区居民尽可能多地参与进来;也要具有整体性,要让居民全面了解活动的意义,加深社区是一个整体的认识。另外,活动要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并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组织和监管,有规律、有组织地进行。
3.居民多层次地参与
社区公共艺术的实践主体是社区居民,居民的参与广度、深度以及效度是衡量居民参与公共艺术程度的主要指标。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公共关系提升的基础是双向的沟通。因此,居民的参与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通过人际媒介进行参与。组织者要事先赢得居民的信任和好感,例如在社区内驻扎,与社区居民聊天,帮社区居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可以快速结识大部分社区内的居民,对社区出现的问题也能清晰地了解和掌握,也方便与居民沟通,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二是群体参与,可以通过举办活动启动会、茶话会、居民代表大会等方式来吸引居民参与。这样能够及时了解居民的意愿,可以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开展关系提升活动。三是调研参与,可以通过分发调查问卷的形式,让社区居民进行反馈性参与。在问卷设计中要展现出公共关系方面的问题,针对性地对居民进行引导。四是活动参与,可以让居民直接通过参与社区组织的活动进行互动,以此来引导和改善居民之间的关系。
在公共艺术的实践中,无论是集体的参与还是过程的共享,都提升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以及参与感,这也是社区文化形成的有效途径。因此,有目的地进行活动策划和引导居民参与,才能真正改善和提升社区的公共关系。
三、结语
社区公共艺术的实践方法是复杂且多变的,每个社区的基础条件有所不同,所以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各不相同。因此,本文从公共艺术的角度,对社区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梳理,对改善社区的居住环境、重塑精神文化内涵、重新构建社区公共关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为今后社区公共艺术活动的策划提供了实际的参考。当然社区公共艺术实践方法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创新、尝试和总结。未来的社区公共艺术实踐一定不是短暂的活动,而会是具有创新性、自我修复性和持续性的社区建设常态化活动。
参考文献:
[1]翁剑青.维系多元交往的共同体:当代艺术的公共性与日常生活[J].公共艺术,2020(1):54-56.
[2]刘家文,简宇航.以提升人居环境为目的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策略[J].城市建筑,2019(21):72-75.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