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高校分类框架构建的启示与借鉴
2021-08-02王铭王名扬陈琼
王铭 王名扬 陈琼
摘 要:我国亟需推进高校分类以促进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和整体质量提升。经过50年历程的卡内基分类得到美国及世界高等教育认可,值得在研制我国高校分类框架中充分借鉴。最新的2018版卡内基分类于2019年公布,保持了多维分类框架并做出调整。研究详细分析了2018版卡内基分类分组的标准与内涵,检查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适用性,剔除不适宜内容、合并重复项目并进行本土化修改,增添符合我国高校特征的本土化分类维度,综合构建出我国高校分类框架。卡内基分类在方向、作用、关注点、技术细节和专业精神等方面提供了启示借鉴。
关键词:2018版卡内基分类;我国高校分类;分类框架
一、研究背景
高校分类发展是克服同质化、功利化,建设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实现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均要求推进高等教育分类发展。新千年以来,潘懋元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存在分类不明、定位不明、发展错位、盲目升格等问题。[1]陈厚丰[2]、刘念才[3]、马陆亭[4]、曹赛先[5]等学者,基于不同视角和理论提出我国高校分类方法。也有大量研究对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高校分类进行介绍,也包括卡内基分类、联合国教科文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欧洲高等学校分类等。
其中,截至2020年,以“卡内基分类”为主题词检索知网共得到46篇文献。这些文章介绍了2015年及之前各版本,但在某种程度上正如赵婷婷所指出的,“分类更是个实践性问题……切实建立一个可操作的分类系统……才能发挥理论研究的意义”[6],即国内对卡内基分类介绍与我国高校分类研究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本文借鉴最新的2018版卡内基分类,分析各维度的内涵与分组标准,检查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适用性,剔除无关指标、合并重复指标,增加我国高校分类本土化维度和指标,尝试构建我国高校分类框架。
卡内基分类已走过50年历程。1970年,卡内基教育促进基金会创立了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方法,原本是卡内基高等教育委员会为了支持自身研究项目和政策分析而发展出来的院校分类方法。1973年对外公布第1版,之后分别于1976、1987、1994、2000、2005、2010、2015、2018年发布修订版。卡内基分类是“过去50年以来,识别和描述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多样性的主要框架”,基于全美各类型院校最新数据研制,卡内基分类被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研究,包括对高等教育机构的分类、描述和比较、政策分析与制定、作为研究设计中的抽样框等[7]。卡内基分类已被美国和世界高等教育领域普遍接受,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中学后教育数据系统(IPEDS)、美新大学排行(US News Ranking)等均采用卡内基分类对所有院校进行类型标注。
9个版本的卡内基分类,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73版-1994版,以科研经费、录取新生的选拔性等科研类、竞争性指标为主,招致了社会公众和高等教育界对研究型大学的趋之若鹜。第二阶段:2000版,为过渡阶段,为了将高校注意力从科研引向本职工作——教学和人才培养,2000版去除科研指标、强调教学,以学位授予数量和类型作为分类依据。第三阶段:2005版-2018版,多维分类阶段,除延续以往的基础分类外,增加5个平行维度以及高校自愿参与项目,更加细化地描述美国高等教育多样性。
二、2018版卡内基分类对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2018版卡内基分类继续提供6个维度的平行分类方法,以基础分类(Basic Classification)应用最为广泛,其他5个维度包括:大学生教育(Undergraduate Instructional Program)分类、研究生教育(Graduate Instructional Program)分类、招生情况(Enrollment Profile)分类、大学生简况(Undergraduate Profile)分类、规模与住宿(Size and Setting)分类。此外,依然延续高校自愿参加的社会参与(Community Engagement)分类。
(一)基础分类
2018版包涵8大类、33个组(group)(见表2)。其中,博士学位大学下设3组、硕士学位院校下设3组、学士学位学院下设2组、学士/副学士学院下设2组、副学士学院下设9组、两年制专门行业院校下设4组、四年制专门行业院校下设9组、为印第安人设立的部落学院无分组。2018版分类研制基于2016-2017学年院校数据,内容更新截止到2019年3月24日。
1.博士学位大学(Doctoral Universities)标准是授予至少20个研究学术(research/scholarship)博士学位,或者至少在两个学科领域授予至少30个专业实践型博士学位(professional practice doctorate)。在统计学年,至少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上报500万美元研究支出的高校划分入研究型大学分组。卡内基分类对其选取的研发支出、科研人员等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生成两个新的指标,在新指标构成的二维坐标系中定位每个学校,以及与参照点的距离,两个指标很都高的学校为“研究1型-极高研究活动”(共131所),只有一个指标很高的学校为“研究2型-高研究活动”(共135所)。其他博士学位大学分入“博士/专业学位”组(共152所)。博士学位大学类和三个分组,对我国高校分类可用,我国研究型大学划分需要使用数据进一步统计分析。
2.硕士学位院校(Masters Colleges & Universities)标准是年度授予少于20个博士学位,但多于50个硕士学位。院校的大中小型分组取决于年度授予的硕士学位数量,至少授予200个学位为大型院校,授予100-199个为中型院校,授予50-99个为小型院校。硕士学位院校大类对我国可用,规模分组需要依据统计数据。
3.学士学位学院(Baccalaureate Colleges)标准是授予学士学位比例超过所有学位授予的50%,且授予硕士学位少于50个。至少半数本科生选修专业为通识教育(Arts & Sciences)的学校纳入“通识教育”组;余下的学校归入与通识教育对应的“专业教育”(Diverse Fields)組。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专业中并无四年制通识教育,因此,学士学位学院大类可用、两个分组不可用;同时,我国学士学位院校较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符合我国特征的本科院校细分。
4.学士/副学士学院(Baccalaureate/Associates Colleges)标准是至少包括一个学士学位专业,且授予副学士学位达50%以上。此类分为两组:“混合学士/副学士”是指授予10%及以上学士学位,90%及以下的副学士学位;“副学士为主”是指授予10%以下学士学位,90%以上副学士学位。我国没有副学士学位,能够与之对应的是高职高专教育给予的大专学历,此类高校对应于我国招收一定数量高职高专学生的本科院校,此分类分组可用,具体标准待使用数值考察。
5.副学士学院(Associates Colleges)标准是授予副学士学位为最高学位的院校。在美国此类基本是社区学院。实际上,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均设计出在两年制社区学院、短期高等技术学校修习相应课程学分,毕业后转入综合大学甚至研究型大学3年级的转学制度。因此,学生选修专业分为“转学”方向和“职业技术”方向,前者以转学为目的修习人文科学(Arts & Sciences)等通识课程,后者以就业为目的学习技术获取职业资格。根据学生选择专业方向的比例分为三档:高转学(70%以上)院校、混合转学与职业技术(30-49%)院校、高职业技术(50%以上)院校。为了“学位获取”和“秋季入学”为传统型学习方式;相反,不攻读学位、其他时间入学为非传统型。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缺少“宽阔正式”的向上转学的通道,目前正在放宽入学要求、增加学习方式,故此大类可用、分组待考察。
6.四年制专门行业院校(Special Focus Four-Year)立足于本科和研究生层次,满足以下3个条件之一即可:除了2个通识学科——人文科学(Liberal Arts & Sciences,General Studies or Humanities)、跨学科研究(Multi/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之外,(1)仅在一个学科领域(由美国学科专业目录CIP代码前两位数字确定)授予至少75%的学位;(2)在一个学科领域授予70-74%学位,其余在不超过2个其他领域授予;(3)在一个学科领域授予60-69%的学位,其余在1个其他领域授予。9个学科领域分组为:宗教学院、医学院和医学中心、其他卫生专业学校、工程学校、其他与技术有关学校、商学院、艺术音乐与设计学校、法学院、其他专门行业院校。此类型适用于我国单科、行业本科及以上院校,因此分类可用,具体分组待研究。
7.两年制专门行业院校(Special Focus Two-Year)的满足条件与上述四年制相同,但是仅限于副学士层次,授予副学士学位或职业资格证书(certification)主要集中于一个或相关学科专业领域。4个学科领域分组为:健康、技术、艺术与设计、其他领域。此类型适用于我国单科、行业高职高专院校,因此分类可用,具体分组待确定。
8.部落学院(Tribal Colleges)是为美国印第安族群部落专门建立的34所高等教育机构。我国尚无专为某一族群设立的高校,但是存在民族学院。在历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普通高等学校校数”表格中,民族院校包含于按学科分类的一组中,与综合大学、理工学院等并列,因此,不需要单列,此大类不可用。
(二)5个平行维度分类
除基础分类之外,自2005年卡内基教育促进基金会成立百年版开始,单一分类变为多维分类,5个平行维度供多种划分角度。(1)大学生教育分类,仅包括副学士、两年制专业学院、学士/副学士学院和学士学院这4类院校,分别由转学专业、职业技术专业、通识教育专业、专业教育专业、与研究生教育共存度这5个指标组合成20个分组。(2)研究生教育分类,划分了学士后(Postbaccalaureate)和研究型博士(Research Doctoral),根据单一学科(多为教育、商业)、综合学科、有无医学院等学科或专业领域分为18组。(3)招生情况分类,根据大学生和研究生比例分为7组。(4)大学生简况分类,根据学制、全日制比例、选择性、转入学生比例分为15组。(5)规模与住宿分类,根据学制、大中小型、提供住宿情况分为18组。在表2中已出现的指标,则不在表3中重复。
检查5个平行维度分类的可用性:(1)大学生教育分类,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共存度可用,其他分组不适合。(2)研究生教育分类可用。(3)招生情况分类可用,具体分组标准需要使用数据确定。(4)大学生学习方式分类,学制、全日制比例、选择性可用,转入学生比例不适合。(5)规模与住宿分类可用,住宿情况国内高校基本提供住宿,具体情况需要数据分析。
(三)高校卡内基分类结果示意
卡内基分类的最重要功能之一,是为公众在官网上提供院校具体分类结果查询,例如输入加州大学伯克利(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得到表4中的结果。大学生教育分类中,通识教育为主、专业教育为辅是指60-79%学士学位的专业为人文科学(ArtsandSciences)之类的通识教育。招生情况分类中,大部分为本科生(Majority Undergraduate)是指研究生仅占全日制等效学生总数(FTE)的25-49%。
(四)合并适用于我国的分类及分组
将表2基础分类和表3多维平行分类中可用于我国高校分类的类和组进行合并,去除相同相近指标并进行简化后得到表5。
三、本土化以构建我国高校分类框架
将卡内基基础分类、多维分类进行本土化,增加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特征的本土分类分组,得到表6。第一列基础分类部分,根据我国学位授予层次和统计方法,保留博士、硕士、学士、学士/高职、高职高专分类,增加成人高校类。将原先两年制和四年制专门行业院校类转入第三列多维分类的“学科与学位”,即每个层次里都可以有专门行业、单一学科院校,实现根据授予学位统一归类高校的原则,避免卡内基分类中类似博士学位授予高校既出现在“博士大学”类也包含在“四年制专门行业院校”类中的问题与不便。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研究生学位授予单位包括大学和科研机构,普通本科院校中单列出独立学院,在第二列基础分类的分组中增加科研机构和独立学院。
第三列多维分类部分,将原先“研究生教育”分类名称改为“学科与学位”,分组内容不变,突出根据院校学科范围、行业特色、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授予差异而分类。招生情况的分组中增加“全部类型”,类型包括高职高专、本、硕、博、预科生、进修生、自考生、成人脱产班学生、夜大业余学生、函授学生和网络学生,实验班、强基计划等特殊人才培养项目,以体现高校所提供的教育种类。将大学生学习方式分组中的“选择性”改为“选拔性”,体现出层次与入学竞争。
第五列本土分类部分,第一个是举办者,包括公办、民办、中外合作办学、内地与港澳台合作办学,民办还可再细分为营利和非营利。第二个是管理者,包括中央、地方。第三个是重点建设项目,包括国家“双一流”、地方一流、高职示范校、“985”、“211”等。第四个是建校历史包括新建院校、老院校,当然还可以根据我国近现代史和高校成立时间进行继续深入划分。第五个是所在地区,包括中东西部,我国不同地区发展水平尚存一定差异。第六个是高校所在城市级别,包括直辖市、副省级、地市、县市,高校所在城市的级别与经费、资源、生源、学生就业等方面有关。
四、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在分析2018版卡内基分类基础上,借鉴卡内基分类体系和方法论,考察其对我国高等教育分类的适用性,剔除其中不适合、不涉及我国高等教育的内容,合并重复项目。并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和特色进行本土化,以权威年鉴为依据,增添本土分类分组,得到基于最新版卡内基分类的我国高校分类框架。建立根据授予学位层次统一归类原则,将专门行业院校移至“学科与学位”维度,使每个层次都可依学科范围分组,避免卡内基分类中同一学位层次分属不同类型学校的问题。
经过50年历程,不断修改完善、至今发挥重要作用的卡内基高等教育分类令人敬佩。强大生命力、影响力的背后是对正确方向的坚持,卡内基分类自诞生之日起,就旨在描述和维护美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反对功利行为和同质化倾向,孑然独立于外界利益纷争。分类区别于大学排名,分类为高校群体建立不同“赛道”,所有高校均可在各自赛道中努力前进,高校自由切换到上下赛道并不与质量高低产生联系,仅是所提供的教育类型发生改变。相反,各類大学、学科排名采用“集中”后“你高我低”“你上我下”“你死我活”的对立竞争逻辑,当排名与资源分配挂钩时,对于排行“头部”竞争的功利和短期行为,渗透和改变着高等教育系统的方方面面。
卡内基高等教育分类的成功在于其始终关注高等教育整体、全部高校,并非仅为排名榜单“头部”的高校摇旗助威。在2018版分类中,研究型大学分组仅占美国可授予学位的4324所高校的6%,其他类型院校占94%,从属于“博士大学”分类的研究1型、研究2型分组,在官网的全部分类报告中并不单独统计呈现。“卡内基的做法是将政策制定者的注意力从全国性研究型大学引向他方,强调那些不以研究为导向的绝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多样性和社会重要性。”[8]2017年美国秋期注册的学生,在“博士大学”类中占36%,在其他非“博士大学”类中共计占64%,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多数。关注大多数、为大多数服务,才能促进整体教育质量提高。我国目前现有学科评估、“双一流”评选等多个官方的“热门”排行与之相对比,尽管国家政策文件不断要求,但仍未建立起具有权威性的中国高校分类。因此,我国亟需由官方统领发布,基于数据研究的高等教育分类,为2688所高校设立不同赛道,关注和服务广大、“基层”高等教育群体,从整体上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卡内基高等教育分类在发展的50年里始终保持严谨和与时俱进。定期根据高等教育现实发展情况,修改调整每个版本中的分类分组,最新的2018版分类中,调整研究型大学分组、增设博士专业学位分组、调整博士大学分类标准。卡内基分类的研制和不断更新过程一贯秉持科学、严谨、合作、服务的态度。数据方面,基于美国高等教育公开数据库中的海量数据,同时,访问学校官网核实学科专业和各类数量变动情况,询问高校如何将总数分配到各校区;公布分类的计算过程和数据结果,以便查询和重复尝试,通过实证研究确定分类分组的标准和依据。在与高校合作中,如果学校主动提出应归属的分类分组,且符合标准,可调整分类位置。卡内基分类官网提供完整的分类过程、分类名单和高校详情,供社会公众查询了解。总之,我国急需建立官方高等教育分类体系,卡内基分类在方向、作用、关注点、技术细节和专业精神等方面为我们提供启示借鉴。
注释:
①FTE,Full-time equivalent enrollment,全日制等效人数,等于全日制学生数加上三分之一非全日制学生数。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吴玫.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3(3):5-9.
[2]陈厚丰.中国高校分类标准及指标体系设计[J].高等教育研究,2008(6):8-14.
[3]刘少雪,刘念才.我国普通高校的分类标准与分类管理[J].高等教育研究,2005(7):40-44.
[4]马陆亭,冯厚植,邱菀华.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分类问题的思考[J].上海高教研究,1996(6):63-65.
[5]曹赛先.高等学校分类的理论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04.
[6]赵婷婷,汪乐乐.高等学校为什么要分类以及怎样分类?加州高等教育规划分类体系与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的比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4):166-178,192.
[7]The Carnegie Classification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n.d.).About Carnegie Classification[R].(2019-02-19)[2020-02-01].http://carnegieclassifications.iu.edu/.
[8]HUGH D,NANCY D.The Rise of American Research Universities:Elites and Challengers in the Postwar[M].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7:53.
(责任编辑 陈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