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2021-08-02李秀丽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7期
关键词:温针灸炎性因子肩周炎

李秀丽

摘要: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肩周炎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5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肩周炎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均开展常规治疗,研究组同时开展温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就组间治疗效果与炎性指标改善情况进行评定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SAA、sIL-2R等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肩周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开展温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有助于促进炎性状况改善,提升疗效。

关键词:肩周炎;温针灸;刺络放血;拔罐;炎性因子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7-207-01

肩周炎是一种发生于肩关节毗邻软组织如关节囊、滑囊、韧带等的慢性炎性疾病,本病的发生与急性损伤、慢性劳损等因素相关,诊疗中以中老年人群多见,以病变关节刺痛压痛、活动受限、畏冷等为主要表现[1-2]。女性患病率相对较高,具体机制未完全明确。在中医中学本病属“痹症”范畴,与经络阻滞、外邪内侵、气滞血瘀等相关[3],属于本虚标实证。温针灸、刺络放血拔罐等是中医学中常用的外治疗法,也是我院近期治疗肩周炎的常用手段,本研究基于临床实际情况分析具体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9年5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肩周炎60例,男女各34例、26例,年龄44~73(56.19±4.27)岁,纳入标准:符合中医诊断标准[4]者;符合温针灸、刺络放血拔罐等治疗指征者;未合并其他类型关节病变;病程明确。排除标准:合并严重骨质疏松者;合并骨骼系统病变者;恶性病变;近1年病变关节外伤史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组间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肩周炎均开展常规治疗,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制定物理治疗[5]方案,利用干涉波治疗仪开展治疗,于病变关节疼痛敏感区域贴电极片,交叉放置,结合患者具体耐受能力进行治疗频率的调整,一般为30~60Hz,30min/次,每周接受5次治疗,治疗8周。

研究组同时开展温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①温针灸治疗:保持健侧卧位,对患侧肩贞、肩髎、肩髃、手三里、风池、阿是穴等进行消毒,采用一次性毫针直刺进针,得气后与针柄套一段2cm长度艾条并点燃,下方垫放烫垫,留针25min左右,每周针灸5次。②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取肩贞、肩髎、肩髃、阿是穴、天宗等穴位,消毒后采用无菌三棱针点刺放血,放血穴位控制在2~3个左右,以少量渗血为宜,再于各穴位采用适宜型号火罐予以拔罐,留罐10min,隔天治疗一次,治疗8周。

1.3、观察指标

1.3.1、治疗效果评定:显效:肩周炎相关症状体征消失,视觉模拟评分(VAS)<2分,病变关节功能复常;有效:症状体征改善,VAS评分在2~4分之间,关节功能好转;无效:未达上述标准。

1.3.2、炎性因子水平测定:于治疗前后采集外周静脉血3ml,送入检验科进行炎性因子指标的测定,包括SAA、sIL-2R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见表1。

2.1、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见表2。

3 讨论

中医认为肩周炎的发生与肝肾不足、气血两虚、筋脉失养等相关,在外邪内侵后筋脉阻滞累及肩部经气而发病,活动不利、麻木疼痛等症状会对正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温针灸将针法与灸法联合,其中针法具有疏经通络、活血行气的功效,灸法具有温经散寒、止血活血的功效,选择肩贞、肩髎、肩髃等为主穴,具有舒筋活络、疏风利节的功效,辅以手三里、风池、阿是穴等,可辅助疏风驱寒、散瘀通络[6]。肩周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升高与局部无菌性炎性改变相关,治疗后研究组患者SAA、sIL-2R等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表明辅以中医外治疗法干预能够协同促进机体局部炎性状况的改善。温针灸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功效,有助于改善肩关节区域血液循环,从而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改善炎性状况。刺络放血可瀉恶血,改善局部气血运行状况,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该疗法能够对机体多巴胺、钾离子等疼痛介质进行抑制,发挥镇痛作用[7]。与拔罐联合使用可化瘀活血、泄泻邪气、祛痕生新,发挥缓急止痛、促进功能恢复等效果,治疗后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肯定了本研究开展的中医外治疗法在改善肩关节功能、止痛等方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忠.超短波联合动态干扰电治疗肩周炎患者的疗效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8,39(12): 1382-1384.

[2]孙莹,花佳佳,施加加.作业活动训练对慢性肩周炎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9,41(2):135-138.

[3]孙卓垒,黄曼丽,黄惠萍,等.三痹汤联合针刀及内热针对肩周炎患者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研究[J].江西医药,2019,54(4):312-315.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86-187.

[5]燕铁斌,姜贵云,王艳,等.物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57.

[6]黄小珊,罗和平.温针灸肩三针联合寒痹散穴位贴敷治疗风寒湿痹型肩周炎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8,58(34):74-76.

[7]刘兴涛.刺络放血联合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5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0,29(23):95-97.

猜你喜欢

温针灸炎性因子肩周炎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超级秀场 肩周炎复发
温针灸配合肩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平喘固本汤治疗COPD稳定期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你的肩膀担着你的健康
长骨骨折患者急性期外周血各类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分析
推切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35例疗效观察
米诺环素联合奥硝唑治疗17例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