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
2021-08-02罗桂根
罗桂根
【摘要】学生综合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综合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鉴于此,我校开展了一系列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研究及实践活动。
【关键词】综合素养;高中德育;实践活动
一、研究背景
(一)新时期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当前社会高度智能化、信息化、全球化,知识更新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从高知识储备的专门人才向具备较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转变。学校教育对人的培养也应该随之变化,要把学生塑造成一个立体的、全面发展的人,一个个性鲜明的、兴趣广泛的人,一个视野开阔、气质优雅的人,而不是一台应试机器。
(二)国家政策的引领
新高考方案指出:“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学生开始综合素质评价将纳入高校录取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
(三)均安(顺德)独特的教育资源
均安中学地处佛山市顺德区西南部水乡名镇——均安镇,是国际武打巨星李小龙的故乡、中国曲艺之乡、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省级旅游度假区、中国牛仔服装名镇,其文化魅力成为均安中学办学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得天独厚的资源;均安镇的家长普遍重视学生的学习和素质的提升,有“家校共育”的浓厚氛围,为均安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良好的外部基础;均安镇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教育体系连贯,教育水平较好,为高中阶段综合素养得提升打下良好学情基础。
二、解读“综合素养”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个方面。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的素养的含意大为扩展,它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人的素养是生命力量、人文熏陶和知识习得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价值、态度、知识、能力等要素,是它们组合而成的有机结构体系,外在表现为整体素养的高低分别,学生通过教育影响和实践训练,不同学科、不同种类的素养之间不断磨合、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成为具有增值效应的综合素养。
综合素养是人在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与教育共同作用下所具有的相对稳定的、综合性的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条件和能力。在评判个体接受文化教育水平时,会用人文素养或科学素养;衡量道德水平时,有道德素养;还有衡量职业的态度、技能、责任感等方面的职业素养,这些素养之间的融合、促进,形成综合素养。
笔者认为,学生综合素养包括八个方面:科技思维、国学基础、曲艺爱好、体育特长、书法通技、家园情怀、国际视野、领袖气质。具体内涵如下:
1.科技思维:对自然和科技具有敏锐的感知和探索意识及创造、发明之精神。
2.国学基础:在语文学习的基础上,涉猎一定的经、史、子、集和优秀古诗。
3.曲艺爱好:了解均安曲艺文化,知晓曲艺基本常识,能唱一两首著名曲子。
4.体育特长:三年内至少练就一项体育特长作为未来的健身运动之爱好。
5.书法通技:硬笔书法合格作为均中学生的基本要求而其它书法技艺由自我拔高。
6.家园情怀:具有或培育朴素而真挚的爱家、爱校、爱故园并上升到爱祖国的情怀。
7.国际视野:能感知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与发展并及时了解国内国际之局势大事。
8.领袖气质:学识智慧、视野格局、胸怀气度、责任感、思维表达等诸方面有过人之处。
三、高中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实践活动
上述八个素养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学科特性。因此,在研究中要注意分學科、分年级、分阶段进行培养。
1.科技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校学生在顺德区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第三届教育创客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等科创类活动多次获奖。校级的科技创新类活动也异彩纷呈,在12届科技体艺节期间,学校开展了“水火箭”制作比赛,自制远距离输电演示仪比赛,细胞模型制作大赛等。
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完成了对科学思维的训练,加强了对团队合作、创新共赢理念的认识,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对于自然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新高考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2.国学基础的培养
我校开设《论语》等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组织学生观看“百家讲坛”“朗读者”等电视节目,以及邀请专家来我校开展讲座,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如,课本剧、吟诵国学经典、名著手抄报比赛、创作古诗词比赛等。另外,我校开发了《演讲与口才》《君玉太极操》《生命的阳光》《古韵新声》古诗词写作等一系列校本教材,丰富了均安中学的课程体系。
我校“君玉文化”当中包含着国学基础。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成立了古诗词学社。校园里200米长的诗歌长廊、160米长的抗疫诗歌文化墙,以及饭堂的诗歌精选,皆为我校学子的作品。2019年,笔者亲自担任古诗词校本课程首席导师并开设古诗词写作系列校本课程,古诗词学社教师彭晓波开展了诗词写作校本课程区级展示课。目前,校本课程取得了丰硕成果:出版了校本教材、《生命的阳光》抗疫诗歌集,学校获得佛山市顺德区作家协会颁发的“校园文学先进单位”光荣称号,学校特色创建的古诗词文化项目被评为“佛山市第三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3.曲艺爱好的培养
我校通过开设多种乐器专业课,招收音乐专业学生,为高校输送了较多的音乐人才。另外,在非艺术班级开设音乐课,成立街舞等艺术社团,带领学生进入当地的曲艺社团,聆听传统曲艺,演绎传统文化,积极参与区文艺活动。我校还开展了太极拳活动,教师和音乐生们参与填词、编曲、录制了“君玉当自强”的课间太极拳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