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数学函数综合复习策略

2021-08-02朱利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81期
关键词:专题复习

朱利芳

【摘要】近几年广东省中考数学题题型相对稳定,尤其是今年,函数题非常明显。函数综合,作为中考数学的压轴题之一有一定的难度,体现出知识的综合性和对数学思维能力的考查。纵观几年的考试结果,中等或中下生对于此题的掌握仍然不理想,失分较多。是否有某种专题复习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解答此类问题,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成为从教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下面结合2019年广东中考数学真题第23题和笔者对函数综合专题复习案例,谈谈笔者对此类专题复习的策略。

【关键词】专题复习;复习模式;知识生长;知识点整合;知识融合

专题复习就是立足教材,总结歸纳数学知识点,引导学生厘清知识体系,帮助他们建立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网络,让学生将三年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组成块,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连成一个有机整体。一般是教师引领学生通过恰当的训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结论的掌握、注意到知识的纵横联系,将各部分知识串在一起,弄清它们之间的共同性和区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数学的解题能力与应用能力。

以前常用的传统复习模式:为了帮助学生节省时间,课前的工作全由教师完成,教师认真研读《数学课程标准》,查阅历年中考或者中考模拟题,搜集有针对性的训练题,而学生只需在课堂上按照教师的思路去做就可以了。课堂实施过程一般是:1.教师结合考情说说本专题的考试题型;2.布置典型例题(一般是历年中考真题或者模拟题),由学生先做,再师生共评;3.适当的变式;4.再次布置典型例题给学生训练,上面的步骤循环做。复习课堂中,学生较易模仿,所以达成度较高。曾经的笔者为此非常满意,但往往中考的结果不如人意,基础题大家都会,但学生对稍有变换的函数题显得束手无策,考试得分并不理想。学生普遍反映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他们都听懂了,但在中考碰到这类题目时却是似曾相识,一做就错,要不就是有思路但不严谨,过程易错或者做不全面。这说明,这种课堂模式已经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帮助不大了。

其实,解决此类问题只要能分析和清楚题目所牵涉的知识点和思考方法,经过专题复习后就能较好地掌握解题思路和解决这类问题。学生的堵点不外乎如下几点:①函数综合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多,畏难情绪,导致不敢动笔,没有基本思路;②如何求出点与线;③几种函数如何融合,有无解决此类综合题的一般思路?课堂中,学生更多的是模仿了教师的解题思路,对不同函数无法融合而形成自己的思维。

某天,笔者听了某名师《圆》的专题复习课。这位名师从圆的一个简单的图出发,引发学生的思考,再进行不断的延伸,然后把圆的零散知识进行整合,最后将各种思维和常见题型融合在一起,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这让笔者深受启发。所以,笔者尝试在不同的班级进行不同的专题复习模式。下面是笔者在实验班结合2019年广东中考真题第23题进行的函数综合专题的课例。

真题:2019年广东省数学第23题:

如图,一次函数y=k1x+b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其中点A的坐标为(-1,4),点B的坐标为(4,n)。

(1)根据图象,直接写出满足k1x+b>的x的取值范围;

(2)求这个函数的表达式;

(3)点P在线段AB上,且S△AOP:S△BOP=

1:2,求点P的坐标。

函数综合第二轮专题复习课例:

一、课标要求:综合运用三种函数解决有关综合题。

二、考情分析:

三、近几年考试主要题型有:

1.求点坐标(包括:图像交点坐标,对称点坐标,坐标轴上点的坐标);

2.求函数表达式;

3.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利用函数图象求不等式的解集);

4.求线段的长度和图形的面积;

5.函数与代数式的综合。

笔者带领学生阅读课标对章节的要求和进行考情分析,再简单了解考试的主要题型。最后一起走入本节课的典型例题。

四、典型例题

(一)例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4),点B(4,-1)。

请问:你能读到哪些信息?

本题师生信息有:

生1:当x=-1时,y=4; 当x=4时,y=-1。

生2:点A到x轴的距离等于4,到y轴的距离等于1。

点B到x轴的距离等于1,到y轴的距离等于4。

生3:线段AB的距离=。

师:你是怎么求出来的?

生3:过A点作平行于y轴的直线与过B点作平行于x轴的直线交于点C,连接AB,根据勾股定理得:AB两点的距离=。

师: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求得A、B两点之间的距离。那么,如果有A(x1, y1), B(x2, y2),你能否表示出AB两点间的距离?

生3:AB=。

师:这就是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点求线”。当x1=x2或者y1=y2时,线段AB就是横平或者竖直的线。此时,AB的距离就分别可以简化为∣y1-y2∣或∣x1-x2∣。

生4:AB所在的直线是一次函数,能用待定系数法确定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师:你能否确定过A、B点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生4:能,。

师:你能否确定过A、B点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生4:不能。只有两个点。

生5:可以。当有一个点是顶点时。

师:那如果都不是顶点呢?

生5:那就不能。需要3个点。

师:那你能否归纳下确定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分别需要几个点?都可以用什么方法确定函数表达式?

猜你喜欢

专题复习
巧用微课,深度激活高中物理课堂
初中历史专题复习教学探微
谈中考专题复习之动态型问题的教学
谈中考专题复习之动态型问题的教学
谈中考专题复习之动态型问题的教学
谈中考专题复习之动态型问题的教学
化学“微专题”复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开展高中立体几何专题复习的三种策略
百分数的应用专项复习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