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价值分析
2021-08-02程梦雅
程梦雅
广东省汕尾市人民医院手术室,广东汕尾 516600
臂丛神经麻醉主要用于整个上肢的麻醉治疗,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神经阻滞麻醉能够对神经实现精准定位,缓解患肢的血管痉挛[1],从而使得麻醉效果得到优化。传统的臂丛神经麻醉相比多为盲操作,不但阻滞成功率低,且并发症明显,患者在手术完毕后患侧活动功能受限。而臂丛神经麻醉依照穿刺部位的不同,主要分为肌间沟法、腋路法和锁骨上法,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较小。但在围术期间由于各人的情绪状态以及身体基础情况不一,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对于手部肌腱断裂等的移植治疗术,若无法成功麻醉则对术后康复有严重不利影响。因此在麻醉过程中实施适宜的护理干预极为重要。为此,该文以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120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为例,旨在探究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120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35~69岁,平均(57.6±4.1)岁。观察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34~67岁,平均(58.1±4.3)岁。两组一般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意识清楚,无神经系统疾病或意识障碍,能够准确表述自身情况;年龄超过18周岁。排除标准:合并有严重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者;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者;多发骨折伤,需予以多处手术处理者;凝血功能存在障碍者;对已知药物过敏者;具恶性肿瘤者;孕妇。该研究已经过伦理会批准,并取得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即对患者进行术前探视,准备好麻醉用具和药品,向患者介绍麻醉相关知识和流程,严密监测患者体征指标,术后护送患者回病房并做好交接等。
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循证护理小组。任科室护士长做组长,选择拥有中、高级职称并有多年临床经验的护士共同组建循证护理小组。由护士长为组员培训循证护理的相关知识内容,并将该次循证护理的标准、要求和注意事项等向护理人员仔细讲解[2]。带领全体组员对患者进行病房探视,同患者积极沟通,倾听患者主诉、需求并了解其基本病况[3]。依照患者的病例资料,结合其所做手术和麻醉方式对相关流程所涉及的步骤进行资料收集和查询,可应用数据库对“神经阻滞”“神经刺激仪”等专业术语进行搜索,并加入关键词“麻醉注意事项”“护理”等,选择核心文献查阅并整理知识内容,共同制定有针对性且科学的护理方案。对于手术中涉及的护理内容,护士长制定详细计划并分配至每位工作人员中。(2)循证应用与实践。①根据探视时了解到的患者心理状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依照其文化程度和接受力为患者讲解麻醉有关知识、肢体反应、体位、并发症等,告知患者肢体有知觉并非一定代表疼痛,多数患者因有知觉而放大疼痛从而影响麻醉进程[4]。②做好同麻醉医生的配合工作。护理者与入室患者亲切打招呼以减缓其紧张感;核对患者信息后为其建立静脉通路,使患者取仰卧位,将术侧肩背部垫高;后协助麻醉师配药[5]。提前告知穿刺前患者可能有疼痛感且肢体会抽动[6]。遵麻醉师要求调节电流强度,保证回抽无血即可注入麻醉药以避免药物进入血管产生中毒反应;提前备好中毒药物,严密观测患者体征,保证呼吸道畅通。③不良事件预防与处理。护理者根据临床经验以及事先查阅的资料对麻醉术中的患者进行不良事件预估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血肿:穿刺期间如将动脉刺伤须即刻拔出穿刺针,压迫止血4 min左右再穿刺[7],注意勿频繁穿刺。局麻中毒:麻醉可能需要较大药量,因而即使回抽无血同样需考虑大剂量麻药吸收的可能。如血药浓度过高,不但会产生中枢中毒,还可能出现心血管中毒现象,主要表现为心率降低和血压下降,对此应做好保护措施[8]。神经损伤:护理者需严密观察患者的肌肉收缩情况,如发现低电流刺激但肌肉仍收缩明显或药物注射阻力加大时,应提醒麻醉师避免多次穿刺而造成神经损伤。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患者对麻醉效果的主观评价,包含表情和言语疼痛。言语标准为:无疼痛记为0分,疼痛较轻记为1分,无法忍受记为2分。表情标准为:表情平和、呼吸顺畅,配合度好记为0分;面露痛苦状,但仍旧配合记为1分;表情痛苦、肌肉紧张,无法配合记2分[9]。②麻醉成功率标准:为患者注入麻醉药物后20 min,以针刺方式观测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以及前臂内测皮神经的痛觉感受。如未见疼痛,则阻滞完善;如稍有疼痛则阻滞有效;如疼痛无减轻则阻滞无效。③对两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进行调研评估,共分为3等级,评分标准为:完全依从:分数高于85分;基本依从:分数在60~85间;不依从:分数低于60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统计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
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s),分]
组别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值P值表情疼痛 言语疼痛0.71±0.12 1.09±0.16 14.717<0.001 0.69±0.10 0.87±0.14 8.104<0.001
2.2 两组患者麻醉成功率对比
观察组的麻醉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麻醉成功率对比
2.3 两组患者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依从性对比
3 讨论
临床中,肘部、前臂、手指和手掌等上肢位的手术多使用神经臂丛阻滞,但传统的神经臂丛盲穿刺的麻醉成功率低,术后并发症出现率高,此现象直接致使手术进展不顺利,预后较差[10]。通常情况下,神经阻滞需要依照局部解剖的部分体表标志、神经刺激器、针刺的感觉异常以及动脉的搏动等特征来实施定位探查,进而找寻神经。但如想准确地实施神经阻滞,需将麻药均匀地扩散至神经周围,并将导管放入以便使得术后有更好的镇痛效果[11]。但麻醉类药物能够对人体的循环、呼吸系统、神经中枢的功能造成系列影响,导致麻醉无法顺利进行而延误治疗。因而在麻醉过程汇中需予以患者全程护理,以确保阻滞效果[12-13]。
各医院中手术室护士工作繁忙,在既往的术前探视中,与患者的沟通不到位,为结合其具体病况进行术前指导,护理内容泛化,进而导致患者配合度不高,护理效果不够满意[14];同时因患者的主观心理因素,即便麻醉效果相同,其反馈的结果也不尽相同,这是由于往往无法分开“疼痛”和“感觉”,认为有感觉便是疼痛[15],加之臂丛神经周围的血管丰富,比较容易被刺破,若操作不当则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痛苦[16]。循证护理作为实证型护理类型,是基于循证医学而衍生,此护理方法主要是将护理理论同护理实践共同结合,根据事先确立的循证问题以及查阅的资料对护理计划进行制定。
该文通过对神经阻滞麻醉患者采取循证护理研究发现,观察组疼痛评分(0.71±0.12)分、(0.69±0.1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09±0.16)分、(0.87±0.14)分,由此提示,在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后,能有效改善其疼痛状态。此结果与其相关文献显示的观察组疼痛程度相同,观察组语言及表情疼痛评分分别为 (0.54±0.13)分、(0.60±0.11)分,优于对照组语言及表情疼痛评分为 (0.93±0.26)分、(1.04±0.10)分(P<0.05)[17]。此外,该文结果中显示,观察组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麻醉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表明循证护理能够提升患者配合度进而提高效率,连续高效的质量改进能够明显提高神经刺激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
综上所述,对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其依从性,缩短阻滞进行神经,降低并发症概率,效果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