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期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分析

2021-08-02李胜荣李敏佳傅舒霞张运强廖学渊吴勇林

中外医疗 2021年16期
关键词:尿素氮灌流尿毒症

李胜荣,李敏佳,傅舒霞,张运强,廖学渊,吴勇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肾内科,广东梅州 514700

尿毒症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严重阶段,是各种肾脏疾病不断发展的共同结果,主要表现为代谢物、水、电解质滞留,酸碱失衡和全身症状。血液净化是治疗尿毒症的有效方法。皮肤瘙痒是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这种症状的发生虽然不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进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诱发恶性的不良情绪,如焦躁不安、自残或自杀[1]。早期研究报告[2]尿毒症瘙痒的发生率为22%~86%。尿毒症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研究表明尿毒症瘙痒是尿毒症患者死亡中不可忽视的相关因素。皮肤瘙痒虽然不是尿毒症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但已作为相关因素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尿毒症瘙痒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性炎症假说、皮肤干燥、二价离子、组胺P物质刺激、甲状旁腺激素、透析方案选择、蛋白衍生物、贫血等因素有关。排毒是治疗尿毒症瘙痒的关键措施之一。临床上多采用药物治疗,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该研究方便选择该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共64例,分析了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该院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共64例,数字表随机分两组,每组32例。纳入标准:①符合尿毒症皮肤瘙痒诊断标准;②对该研究方案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③合并精神疾病;④合并恶性肿瘤等其他严重疾病;⑤药物禁忌。

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8例;年龄31~71岁,平均(48.55±6.21)岁;透 析 龄(52.21±10.11)个 月;原 发疾 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5例、糖尿病肾病12例、高血压肾病3例、痛风性肾病1例、狼疮性肾病1例。

观察组男22例,女10例;年龄31~72岁,平均(48.89±6.27)岁;透 析 龄(52.21±10.11)个月;原 发 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4例、糖尿病肾病10例、高血压肾病6例、痛风性肾病1例、狼疮性肾病1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血液透析治疗,透析液流量控制在500 mL/min,血流量控制在200~250 mL/min,2~3次/周。 连续治疗3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血液灌流。选用灌流设备为健帆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HA-130型灌注器,透析时血流量190~220 mL/min,4 h/次。串联灌注治疗2 h后换下灌注器装置,2次/周。患者连续治疗3个月,定期检查生命体征。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尿素氮水平、肌酐水平、甲状旁腺素水平以及β2-微量白蛋白水平、皮肤瘙痒的评分表分数 (0分无瘙痒、1分轻度瘙痒、2分中度瘙痒、3分重度瘙痒)、总有效率、不良反应。

1.4 疗效标准

显效:瘙痒症状消失;有效:瘙痒症状缓解但尚未完全消失;无效:瘙痒无缓解。排除无效率计算总有效率[3]。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瘙痒评分、尿素氮水平、肌酐水平、甲状旁腺素水平以及β2-微量白蛋白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尿素氮水平、肌酐水平、甲状旁腺素水平以及β2-微量白蛋白水平、皮肤瘙痒的评分表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尿素氮水平、肌酐水平、甲状旁腺素水平以及β2-微量白蛋白水平、皮肤瘙痒的评分表分数均改善,而观察组尿素氮水平、肌酐水平、甲状旁腺素水平以及β2-微量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皮肤瘙痒的评分表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瘙痒评分比较[(±s),分]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瘙痒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时间 瘙痒评分观察组(n=32)对照组(n=32)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t值治疗后P值2.23±0.44 0.56±0.12 2.26±0.43 1.34±0.24 16.444<0.001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尿素氮水平、肌酐水平、甲状旁腺素水平以及β2-微量白蛋白水平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尿素氮水平、肌酐水平、甲状旁腺素水平以及β2-微量白蛋白水平比较(±s)

组别 时间 尿素氮(mmol/L)肌酐(μmol/L)甲状旁腺素(ng/dl)β2-微量白蛋白(mg/L)观察组(n=32)对照组(n=32)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t值治疗后P值28.13±3.91 23.56±1.21 28.16±3.96 25.12±1.67 4.279<0.001 871.25±13.28 712.19±3.42 871.13±13.67 812.21±5.35 89.106<0.001 556.13±176.91 312.56±13.21 556.67±176.34 485.56±45.88 20.498<0.001 21.25±4.28 12.19±2.32 21.56±4.21 18.19±2.78 9.374<0.001

2.2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6.88%)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治疗过程未见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皮肤瘙痒是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症状轻微的尿毒症瘙痒患者一般为间歇性发作,发作时间可持续10 min左右,病情严重者持续时间较长,导致患者长时间处于瘙痒状态。严重的瘙痒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使患者出现难以入睡、躁动、焦虑等负面情绪。全身或局部发生严重的皮肤瘙痒和皮肤损伤,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主要原因有:①尿毒症患者血液中组胺水平升高;②钙磷代谢紊乱,导致皮肤钙沉积形成,造成患者皮肤周围神经不良穿透,最终引起皮肤瘙痒;③β2-微球蛋白等大分子毒素积聚不能排出体外;④甲状旁腺激素升高,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⑤免疫反应可能引起瘙痒;⑥周围神经系统异常。医学报道证实,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升高容易诱发皮肤钙化,进而增加组胺释放,刺激皮肤肥大细胞,最终诱发皮肤瘙痒[4]。

血液透析采用分散、超滤、对流等原理去除血液中的中小分子,但中、大分子的清除效果较差。血液透析治疗能积极改善尿毒症患者的基本临床症状,持续延长尿毒症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评分。但单独的血液透析不能去除甲状旁腺激素,然后在皮肤组织中积聚很长时间,最终导致皮肤瘙痒[5]。

血液灌流采用吸附的原理,能有效吸收和清除中、大分子物质,清除患者血液中的代谢物、药物和毒素,净化血液。据报道,每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几个月后皮肤瘙痒缓解率达80%[6]。血液灌流过程需要借助灌流器来实现,灌流器的组成部分是二次交联的树脂结构。其吸附原理主要是三维网状结构的分子筛作用,树脂分子基团与被吸附物质之间的范德华力及亲脂疏水性,从而起到很强的吸附能力,去除体内的有毒物质,进一步改善新陈代谢,清除代谢废物,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以很好地优势互补,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提高皮肤瘙痒的治疗效率。血液灌流是一种体外循环方式。吸附性血液灌流可以清除血液组织中引起皮肤瘙痒的有毒物质,最终达到净化血液、缓解皮肤瘙痒,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7-8]。

该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患者尿素氮水平、肌酐水平、甲状旁腺素水平以及β2-微量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未见不良反应。主要是因为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甲状旁腺激素升高仍被认为是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主要诱发机制。血液灌流疗法可以将人体血液通过冲洗器导入体外循环系统,在吸附剂的非特性吸附作用下,清除患者血液中的代谢物、药物和毒物,从而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特别是清除患者血液中的病理性大分子毒素,血液透析主要清除小分子毒素[9-13]。根据该研究结果,尿毒症患者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有助于有效清除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等中、大分子毒素和小分子物质,从而降低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有效缓解皮肤瘙痒。赵娜[14]的研究也显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研究组治疗有效率 (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4.55%),和该次研究结果观察组(96.88%)高于对照组(75.00%)相似。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于尿毒症皮肤瘙痒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降低甲状旁腺素水平,缓解皮肤瘙痒。

猜你喜欢

尿素氮灌流尿毒症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尿素氮变化、变化规律及变化的意义分析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人物
加热法在无肝素血液灌流护理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血液灌流治疗戊巴比妥钠中毒1例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清蛋白电泳图谱分析
脲酶/硝化抑制剂对尿素氮在白浆土中转化的影响
不同密闭材料硫包衣尿素氮素释放特性及对夏玉米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