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全域旅游示范区景点网络关注度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基于百度指数的研究

2021-08-02常变蓉张瑞英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关注度景点全域

常变蓉,陈 茜,张瑞英,闫 俏

(1.天津农学院,天津 300384;2.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0 引言

全域旅游是中国迈入新阶段提出的一种新旅游模式。2016年原国家旅游局分两次公布了500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2017年3月全域旅游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是对旅游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引导。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之后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支持发展全域旅游的政策措施,全国各地陆续涌现出一批全域旅游发展先行区,引起了游客的广泛关注。

游客对景区的网络关注度是游客出游的前兆[1]。而互联网是游客获取出游信息的重要渠道,利用大数据分析景区的网络关注度已成为景区营销与管理的技术手段。自2006年百度指数和谷歌趋势推出后,国内外学者对旅游景区网络关注度的研究不断增多。在数据获取上,国外学者大多运用谷歌趋势获取数据,国内学者多依托于百度指数,部分学者开始运用微指数(微博、微信指数)进行分析。在研究内容上,国外学者的研究集中于网络检索行为[2]、基于网络关注度的客流预测模型及论证[3-4]等方面;国内学者的研究集中于知名旅游目的地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1,5-10]、网络关注度与实际旅游客流量之间的关系[11-13]以及客流量的预测[14-15]、特色旅游类别关注度[16-18]三个方面。这些研究主要关注全国、区域、省域知名景区的网络关注度,部分学者直接以某一景区的网络关注度为研究案例,鲜有研究关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后景区网络关注度的变化。

京津冀区域旅游资源丰富,景区数量众多,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之一。全域旅游的提出符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需求,两大国家战略的强强合作,势必能解决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现实问题。目前,京津冀全域旅游示范区景点网络关注度时空分布鲜有研究。因此,本研究试通过探索游客对京津冀全域旅游示范区景点关注度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来反映出游客近几年的出游规律、空间分布与趋势,为旅游政府部门和京津冀全域旅游示范区景点单位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2019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首批71个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其中京津冀地区共有7个区县在列,分别为北京市的延庆区、怀柔区和平谷区,天津市的蓟州区及河北省的秦皇岛市北戴河区、邯郸市涉县和保定市易县。因此,本文从中选取网络关注度最高且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为研究对象,在百度指数平台使用景区名称为关键词(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金海湖、盘山、北戴河、娲皇宫和狼牙山)进行搜索,整理获取区域研究景点2016—2019年的百度搜索数据。基础地理数据源于1∶400万中国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借助ArcGIS10.2平台构建区域旅游景点网络关注度数据库。

1.2 研究方法

(1)季节性强度指数(R):常用于分析一组数据的季节性差异[19]。其计算公式为:

(1)

式中,Xi为各月网络关注度占全年总关注度的百分比,8.33为在全年绝对平均的前提下计算出来的景区各月网络关注度与全年总量的比值乘以100。R值越大,说明关注度季节性差异越大,淡旺季差异越大;反之,说明关注度季节性差异越小。

(2)标准差椭圆(SDE)分析:该方法同时对点数据的方向和分布进行分析,能够从多重角度反应要素空间分布的整体性特征。其常用参数有椭圆中心、面积、长轴、短轴、扁率和旋转角,在本研究中分别表示景点网络关注度分布的相对位置、变化范围、主体方向、分布范围、方向性及主趋势变化方向。长短半轴越长,表示关注度空间分布越离散,二者数值相差越大,即椭圆扁率越大,关注度空间分布方向性越明显。

2 京津冀全域旅游示范区景点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2.1 时间特征

2.1.1 年际特征

由表1可知,2016—2019年该区域景点年总网络关注度呈下降趋势。其中,2016—2017年景点年总关注度上升,但2017到2019年则明显下降,这与以往学者的研究结论截然不同。究其原因,本文认为是京津冀区域全域旅游发展成果逐渐显现,游客对单个景点的关注逐渐转向对区域旅游的关注。进一步计算景点关注度的季节集中度指数,可以看出该指数呈现降低趋势,表明景点网络关注度在全年每个月份的分布趋于均匀,季节差异性越来越小。

通过对2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措施,2组患者病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但是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2016—2019年研究区域景点年总网络关注度和季节集中度指数

2.1.2 分月特征

将研究景点2016—2019年每个月份网络关注度的平均值求和得到该期间每个月份的景点关注度(图1)。从图1可以看出,区域景点网络关注度一年中的高峰期主要出现于4月、7-8月和10月,这三个时间段正值劳动节、暑假和国庆节假期期间,游客有足够的闲暇时间。其中,7-8月达到一年中关注度的最高峰,11月到次年3月初北方气候寒冷,是景点网络关注度的低谷期。这与李山等学者研究中4月、7月和9月是关注度高峰的结论不相同[1]。可能与研究的区域范围不同、近几年来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人们出游习惯的变化有关。

图1 2016—2019年研究区域景点网络关注度月分布

2.1.3 周内特征

将区域内2019年研究景点每周的日网络关注度按星期相加求平均值,得到景点的日均关注度(图2)。由图2可知,景点网络关注度在一周中出现了周二和周末低谷,周三和周四关注度逐渐上升,周五达到高峰的现象,但周六景点网络关注度略高于周二。说明人们普遍习惯于出游前三天内制定出游计划,部分习惯于周一或临时制定出游计划。这与张丽峰等学者研究北京5A级景区网络关注度周分布的结论一致[9]。形成原因是人们大多在周一至周五期间工作,周末休息时间出游,出游前搜索旅游目的地的天气、交通和旅游攻略等信息会导致景点网络关注度的升高。随着京津冀全域旅游示范区智慧化景区的建设和交通系统的完善,人们做出游计划的时间越来越临近出游时间,并且京津冀地区常住人口和外来人口较多,周末出游前临时搜索出游信息的人数也比较多,因此周六的景点网络关注度比周二高。

图2 2019年研究区域景点网络关注度的周内分布

2.1.4 黄金周特征

以2019年五一和十一假期网络关注度为例,将景点假期前后约1个月的关注度求和(图3)。由图3可知,景点节前关注度呈上升趋势,节后呈下降趋势。赵安周等学者将不同于日常客流特征的特殊时间段旅游流现象定义为旅游流的“井喷现象”[20]。可见,京津冀全域旅游示范区景点网络关注度在五一和十一假期期间具有明显的“井喷现象”。

图3 2019年研究区域五一和十一前后景点网络关注度分布

横向对比来看,五一期间关注度的高峰出现时间要早于十一假期,但都出现在假期内。五一和十一的关注度高峰出现分别在5月1日和2日以及10月2日和3日,由于五一假期相比十一假期时间短,因此关注度高峰出现时间更靠前。近年来,京津冀全域旅游示范区智慧化景区建设成果显著,加之智能手机使用的普遍化,使得游客可以随时随地搜索旅游目的地的信息,因此景点网络关注度高峰由假期前逐渐转为假期内。纵向对比来看,五一期间景点网络关注度整体上大于十一期间,这与之前一些学者得出的黄金周网络关注度十一假期明显高于五一假期的结论不同[7,21]。这是由于京津冀区域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引导景点分流。

2.2 空间特征

2016—2019年京津冀全域旅游示范区景点年平均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北戴河和八达岭长城为区域的两个高关注度中心,究其原因是这两景点知名度要远远高于区域内其他景点。但2017年后,区域景点网络关注度都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是由于2016年国家旅游局分别启动了两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该区域入围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三年来,该区域全域旅游建设成果逐步显现,不同景点网络关注度差异逐渐降低,部分景点客流量超过景区客流承载力的现象基本得到控制。值得注意的是,狼牙山景区2017年网络关注度明显增加,之后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玻璃栈道和玻璃观景台的关注度具有时效性,2017年初建成开放时关注度较高,但是游客的重游率不高,2018年到2019年关注度逐步降低。

图4 2016—2019年研究区域景点年平均网络关注度

2.2.2 空间分异特征

2016—2019年京津冀全域旅游示范区景点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SDE参数,如表2所示。

表2 2016—2019年研究区域景点年均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SDE参数

从表2可以看出,2016—2019年景点网络关注度椭圆中心经纬度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这是由于北戴河和八达岭长城一直为京津冀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高关注度景区。2016—2017年椭圆面积、长半轴和短半轴明显减小,椭圆扁率增大,说明景点网络关注度范围明显减小,方向性更加明显;椭圆旋转角增加了2.1231°,说明景点网络关注度空间分布明显呈现偏东→偏南格局,这是因为此期间狼牙山景区网络关注度大幅增加。2017年全域旅游建设以来,椭圆面积和短半轴长度不断增大,扁率减小,说明区域发展全域旅游以来景点网络关注度范围亦不断增大,且趋于区域均匀化;旋转角持续减小,说明景点网络关注度方向性减弱,进一步凸显了京津冀全域旅游建设的成效。

3 京津冀全域旅游示范区景点网络关注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政策支持

通过分析2016—2019年京津冀全域旅游示范区景点网络关注度年际特征和空间演变特征可知,自2016年国家旅游局先后发布两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名单以来,2017到2019年研究景点网络关注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这与以往区域性旅游景区网络关注度年际变化逐渐升高的研究结果明显不同。主要是由于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各地区立足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保护,不再以单个景点的盈利为目的开展旅游网络营销,实施景区限流等措施。如八达岭长城四年间网络关注度下降了476883,慕田峪长城网络关注度升高了42261,景点网络关注度分散成效显著,说明景区分流效果较为明显。

3.2 闲暇时间

闲暇时间可分为日常闲暇时间、休息日和法定节假日,教师和学生拥有寒暑假期。游客旅游大多集中于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期。通过上述分析得知区域景点网络关注度,分月7、8月份是关注度高峰,这与教师和学生暑期闲暇时间较多有关;周内呈现工作日较高周末较低的趋势,这与人们工作日闲暇时间较少而周末闲暇时间充足有关;黄金周呈现前期关注度高峰现象。将2019年法定节假日休息时间与图1中该年每月的景点网络关注度变化对比可知,除暑期关注度高峰外,其余三个小高峰出现在2月、4月和10月,分别对应着春节、清明节和国庆节三个节假日所在月份。春节和国庆节假期均为7天,会产生大量的旅游需求,进而引起很高的旅游网络关注度;清明节假期为3天且四月份气候舒适,故会引起很高的旅游关注度。这表明人们闲暇时间的分布是景点网络关注度发生变化的影响因素。

3.3 季节变化

通过上述景点网络关注度的分月特征得知,京津冀全域旅游示范区景点网络关注度主要集中分布于暑期期间,这是由于该区域大多为多山区,是夏季避暑乘凉的好地方,而且暑期全国大中小学生均有充足的时间出去旅游。此外,3-5月和9、10月正值北方春秋季时,气候舒适,适合出游,景点网络关注度也比较高。11月至次年3月初正值北方冬天,气候寒冷,草木枯竭,出游人数较少,景点网络关注度也较低。

3.4 特殊事件

2017年狼牙山景区玻璃栈道和玻璃观景台建成对外开放,可容纳200余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该年狼牙山景区网络关注度明显升高。而2018—2019年,狼牙山景区网络关注度不断降低,与2016年景区网络关注度相比,只有略微增长,说明特殊事件引起的旅游网络关注度升高具有时效性。

3.5 旅游目的地知名度

2016—2019年京津冀全域旅游示范区景点网络关注度主要集中于八达岭长城旅游区和北戴河旅游区,主要原因是这两景点具有较高的国内外知名度。北戴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风光秀丽,海滩沙质较好,是闻名海外的旅游度假胜地,也是中国四大避暑区之一,1982年成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的杰出代表、国家5A级风景区,也是世界文化遗产,1961年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接待世界各国元首、政府首脑最多的长城景区。

4 结论与建议

对2016—2019年京津冀全域旅游示范区代表性景点网络关注度时空分布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2016—2019年区域景点网络关注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季节差异性减小;4月、7-8月和10月为网络关注度高峰期,11月到次年3月初为网络关注度的低谷期;周二和周末为关注度低谷,周五为关注度高峰;黄金周关注度具有明显的“井喷现象”,五一关注度峰值高于十一;(2)2016到2019年区域景点网络关注度总体呈现“东北→西南”空间分布格局,关注度中心有向西南方向偏移的趋势;(3)区域景点网络关注度时空变化主要受政策支持、闲暇时间、季节变化、特殊事件和旅游目的地知名度因素的影响。

研究表明该区域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成效显著,但也凸显出一些问题。目前京津冀全域旅游示范区关注度依然受其区域内旅游目的地知名度的影响,因此需要继续推进5A景区申报创建工作。其次,特殊事件引起的旅游网络关注度升高具有时效性的影响,应该注重全域旅游示范区景点旅游项目的总体布局规划,尤其是核心项目和支撑性项目的建设,促进景区可持续性发展。同时,全域旅游示范区景点关注度变化的时间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游客的出游偏好,可据此丰富景区的旅游活动,扩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影响。

另外,本研究由于数据获取的有限,仅选取了京津冀全域旅游示范区7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没有从客源地角度分析研究景点网络关注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对研究区域旅游搜索信息的把握不够全面。近几年京津冀全域旅游示范区景点网络关注度的下降除了与该地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有关外,还可能与人们开始大量使用微信和微博搜索有关,在今后研究中可以将百度指数与微指数进行对比分析。

猜你喜欢

关注度景点全域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打卡名校景点——那些必去朝圣的大学景点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雄安新区媒体关注度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
全国两会媒体关注度
暴力老妈
英格兰十大怪异景点
浅析社会大众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