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司战略和战略风险管理理论的演进研究

2021-08-02杨华江

科学决策 2021年7期
关键词:竞争风险管理优势

杨华江

1 问题的提出

公司战略风险管理理论是随着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不断得到发展。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其理论体系和管理思想对制定公司战略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战略风险管理研究要研究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最新思想以丰富和发展战略风险管理理论。从波特提出的战略研究的模型和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三个基本战略,到哈默和普拉哈拉德提出特殊资源和能力理论以来,战略管理和战略风险管理理论出现互相促进和互相融合的趋势。作者在长期从事战略和战略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因此,运用不断发展的战略理论和方法丰富和发展战略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是公司战略风险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战略风险的理论的发展,掌握最新研究成果和趋势,可以在研究和实践中完善公司战略管理风险因素的识别、评估和规避策略,将战略风险管理更好地融入到战略管理的过程。

2 战略管理理论及其演进

2.1 战略与公司战略管理

战略被广泛地应用于政治、经济、社会和公司经营等各个领域。战略研究最早出现在军事领域。“战略”源于古希腊文strategos,原意是“将军”,后来该词逐渐演变为指挥军队的艺术和科学。早在古雅典时期Kleithenes就提出了战略的概念。弗龙蒂努斯(Frontinus)[5]给出了战略的第一个明确的定义,是指指挥官实施的,以深谋远虑、目标明确、决心果断为特征的活动。19世纪德国的克劳塞维茨(Klausewitz)在其著作《战争论》中认为“战役是战斗中使用军队的学问,战略是为了战争目的运用战役的学问”(Klausewitz,1995[6])。到了现代,尤其二战以来,战略的概念和思想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商业领域,其战略思想(或意识)只是军事领域的自然延续,是商业竞争的自发需要。1962年钱德勒(Chandler)在《战略与结构:工业公司史的考证》一书中明确指出,战略是“制定公司基本的长期目的和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而采取行动和所进行的必要的资源分配”(Chandler,1962[7])。

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中也有对战略涵义的描述。“计篇”中指出“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这里所讲的“计”,即依据对战争形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制订的指导战争的基本规律,即战略。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战争的目的、特点、战略、战术等都有精辟的论述,指出战略学的任务就是“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毛泽东,1968[8]),强调战略的全局性以及符合规律的战略对全局发展的指导作用。因此,战略实际是一种谋划,这种谋划要求有预先设定的目标、实现目标的手段和措施、发展阶段和战略重点、指导方针。战略具有全局性、长远性、阶段性和目的性等根本特征。

战略的形成过程是运筹形势、对全局进行谋划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形成战略思想、提出战略方针、明确战略步骤和战略重点、分配战略资源、确定战略目标等过程。战略研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战略形成过程进行研究,揭示了一些规律并提出形成过程的模式,但由于战略形成过程的复杂性,形成的战略也只能描述为科学分析和管理艺术与智慧的结晶。既然公司战略具有全局性、目的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等根本特征,公司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公司预先确定的战略目标,并为后续发展创造条件。战略管理过程中,不同的公司面临的环境不同,因此公司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也就不同。战略的形成过程是领导者与组织及其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对于不同经历和智慧的领导或管理层所制订的战略具有差异性。

公司战略管理从60年代兴起并获得很大发展,安得森提出了可持续优势的概念(Anderson,1966[9])。到80年代中期,波特在其竞争战略中提出了五力分析模型(Porter,1980[1]),并在其著名的“竞争优势”中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Porter,1980[1]),作为公司建立竞争优势的分析工具。Hamel和Prahalad(1989)[11]合作的“战略意图”中提出了“公司应该学会如何制造新的优势,以取得全球的领导地位”。90年代初,帕拉哈拉德在“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中,提出了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概念,指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来源于核心竞争能力,公司应把资源和技能统一起来以迅速适应变化的机会”(Prahalad和Hamel,2006[3])。战略理论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从不同角度研究战略制订和战略管理的学派,如资源、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学派理论。尽管其研究的角度或侧重点不同,但探讨公司经营运作规律,完善战略管理理论体系,追求指导公司制订出卓越的战略,并对制订的战略进行有效管理是各学派的一致目标。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公司将竭尽全力,谋求公司战略上的成功。因此,对于公司战略管理的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它们对分析战略态势、制订战略计划、战略的实施等具有指导作用。战略管理的机制是实施战略的组织管理机制,管理机制要求组织有实施战略的适应性以对战略实施的过程有良好的管理。战略管理要求把公司战略贯彻到组织成员,形成战略管理的组织保证体系(Anthony,1998[12]),以管理战略重点,分配组织的战略资源,分析战略态势的变化,抓住时机实现战略重点的转移或对战略做出调整,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

2.2 战略管理理论及其演进

公司战略管理理论随着公司环境的变化和战略管理实践的发展不断得到发展。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上的重要突破和管理手段的变革,社会文化的变化,管理思想中对人的认识的变化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发展等,使得公司战略管理的理论不断完善(徐比欧等,2000)[13]。早在1938年,美国经济学家巴纳德(Chester)在《经理的职能》中对公司诸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Barnard,1938[14])。20世纪6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钱德勒(Chandler,1962[7])把公司战略定义为,公司战略是影响和决定公司的长期目标、选择达到既定目标应遵循的路线途径和对公司资源进行最优配置等。

二战之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公司管理水平、生产能力的提高及其竞争加剧,公司管理的范围由公司内部诸要素转到对外部环境的关注与研究。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战略研究又转向重视公司中人的因素、文化因素和非理性因素,战略理论研究围绕公司竞争优势展开(简兆权和李垣[15])。纵观战略管理理论,不同的时期和情境有不同的战略管理学派,这些学派并非代表不同种类的战略,它们往往从自身观点出发强调同一战略制订过程的不同侧面或阶段。如认知学派强调战略制订的前提,定位学派则是在研究公司数据的基础上所确定的目标市场方案,学习学派提出要研究并接受新的事物等,因此每个战略管理理论又呈现不同的特征。

(1)战略管理理论的初创期及其学派

战略管理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巴纳德和钱德勒。1965年安索夫 (HL.Asoff)《公司战略》对公司战略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为公司战略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Ansoff,1965[16]),在1976年出版的《从战略计划走向战略管理》一书中最先论述了公司战略管理的概念,使战略管理走向系统研究阶段。60到70年代发展起来的战略管理学派主要包括以安德鲁斯(Andrews)为代表的设计学派(又叫目标战略学派)和以安索夫为代表的计划学派(又叫资源配置学派)。设计学派认为,战略是对公司实力和机会的匹配,是领导者有意识的但非正式的构想过程。该学派建立了著名的SWOT模型。该模型考察了公司面临的威胁和机会以及公司本身的优势和劣势,充分体现了组织内外部关系对制定战略的重要性(左和平和吴剑雄[17])。但是设计学派不足之处是将战略管理静态地划分为战略形成和战略实施两个阶段,从而割裂了它们之间的动态联系。计划学派将战略看作是由子战略与程序组成的计划,其制定过程是一个由计划者进行的正式的、分解的思考过程,强调通过规划、预算、安排等步骤使战略制定的过程规范化。但是由于计划学派的正规化分析使得其只能分析稳定的环境和简单的组织。

(2)战略管理理论的探索期及其学派

从70年代初期至80年代中期,是战略理论研究的探索期,这一时期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把战略管理理论逐步与实际操作结合。以波特和泰勒尔为代表的定位学派(又叫结构学派、产业组织理论学派)认为公司间的差别在公司建立时就已经存在并且保持不变。战略管理主要是公司利用给定的资源满足产品市场的需求和利用资源参与错综复杂的博弈,并通过高明的手段从固定的投入中获取超额利润。定位学派将战略分析的重点第一次由公司转向了行业,强调了公司外部环境,尤其是行业特点和结构因素对公司投资收益率的影响,并提供了诸如五种竞争力模型、行业吸引力矩阵、价值链等一系列分析技巧,帮助公司选择行业并制定符合行业特点的竞争战略(Porter,1980[1])。定位学派的缺陷在于过多的注重行业的选择,客观上导致了公司对内部资源、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忽略。

(3)战略管理理论的当今流派及其观点

80年代中期以后,战略研究学者更新70年代形成的战略管理模式,战略理论研究围绕建立公司竞争优势展开,从学习、资源、能力和知识等角度来讨论竞争优势的培养与维持。学习学派指出战略的形成与发展就是思想和行动、控制和学习、稳定与改变相结合的艺术性过程。资源学派的认为,公司战略的成功是基于许多有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Barney,1986[2]),强调公司战略资源在公司建立竞争优势,保持战略成功的重要性。能力学派认为,公司拥有的特殊资源和能力成为影响公司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公司成功的关键因素不在于其产品和产业结构,而在于其从事经营活动和解决各种难题的能力。

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最终来自于自身竞争能力的优势,在上述战略学派的研究中,公司资源、能力和公司学习是建立竞争优势关键因素。而目前相关的理论研究成为战略管理理论的主流部分,运用这些理论将是应对战略管理中可能出现的战略风险问题的重要途径。

1)公司资源派的理论观点及对战略管理理论的贡献

前面论述了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及形成的各学派的观点。基于资源的战略管理理论是对竞争战略的丰富和发展。在八十年代中期由波特提出竞争优势理论以来,九十年代得到发展。资源派战略管理理论,从深层次提出公司如何设计、管理公司的战略。资源派理论认为,公司战略在某一竞争领域的成功,受到公司战略资源条件的影响(Barney,1986[2])。哈默、帕拉哈拉德和巴尼是资源派理论的代表。90年代,公司资源分析在战略管理中的重要性就如同在80年代进行工业结构分析一样重要。资源派理论对战略理论的贡献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公司的成功取决于公司有价值的资源

一般来说,不同的公司不会有完全相同的资源。如果公司具有最好的且与公司战略相适应的资源是公司经营战略成功的关键。有价值的资源存在的形式有多种,包括核心竞争能力和公司能力;有价值的资源有些是无形的,如商标和技术。但不管是哪种资源,在一定时期适应公司战略要求的资源是那些对公司竞争优势有特殊贡献的资源,这些特殊的资源是与竞争优势相联系(Barney,1991[9])。就公司资源来说,基于资源的战略理论认为,公司内部特殊能力、知识资产在创造公司竞争优势方面有重要影响,而且主要竞争者通过在市场、资源、公司文化和宏观文化方面影响到公司竞争优势的构成(Nonaka和Takeuchi,1995[20])。从战略层面来考虑,作为公司竞争优势的来源的特殊资源,具有稀缺、特有、有价值、难以模仿和替代等特点(Peteraf,1993[21])。由于公司某些能创造优势的特殊资源对公司能力及战略的实施有重要影响,公司战略管理要把识别和策划建立特殊资源优势,作为战略各阶段管理的重要内容。

②差异化战略是这些特殊资源发挥作用的结果

由于公司的发展历史和背景不同,公司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决定公司战略成功的关键资源。基于资源的战略强调建立发挥资源优势基础上的战略策划。并通过充分利用特殊资源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不断创造不同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以形成差异化战略。

③获取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需要不断创造和积累特殊资源

公司为了获取可持续的竞争优势,需要不断积累这种特殊的资源,而在众多公司中一定时期资源积累的变化,产生了竞争的差异化。因此追求未来环境的机会,及这些资源的盈利能力将会随公司而变化(Bogner等,1999[22])。同样,公司资源积累的不断变化,会引起公司战略的变化,战略的变化也会引起公司积累资源的方式和方法发生变化。公司当前资源积累的方式必须同时满足当前和未来战略对资源的需求。公司对下一阶段的战略选择,实质是为了未来战略对现有资源的需求和利用,这就使未来战略组合形态由当前战略所决定(Bogner等,1999[22])。由此可见,战略资源是公司业务组合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副产品被创造出来,有效的当前战略可以使公司培育属于自己的无形资产,而随着无形资产的不断积累,公司也将更有能力对未来的发展进行规划。

④建立和保持公司的特殊资源优势是公司战略管理的战略重点

由于公司资源、特别是特殊资源对公司战略有战略影响,特殊资源就成为公司战略管理的重点。由于各阶段的战略重点不同,前一阶段的战略重点是为了培育和开发新的特殊资源以形成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对未来资源的积累是联结当前和未来战略的枢纽(Bogner等,1999[22])。围绕实现战略目标的资源分配利用和资源的管理,是为了在战略各阶段动态资源匹配,即在两个阶段之间创造最佳的配合效益。

公司资源一般不能进行孤立的评价,资源的评价应和其它资源结合起来或在与其它资源的相互作用中进行评估。特殊资源对战略的贡献是在与其它资源的相互作用中确定其对战略的贡献程度。因此公司资源的分配除创造公司竞争优势和积累资源之外,同时要围绕着解决公司的战略问题分配公司的战略资源。由于不同阶段的战略重点不同,资源的分配和管理具有动态特点。因此,公司战略管理的过程,也就是对资源进行辨识、管理、开发和培育形成新的资源的过程。公司在明确公司使命、战略思想、战略方针和目标、战略重点的基础上,把资源派理论的思想与一般战略管理的理论结合。资源的分配和管理应符合公司的战略重点、阶段性战略目标和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

2)公司能力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对公司战略管理的贡献

能力理论与资源派理论有联系也有区别,能力理论更直接强调公司核心竞争能力及形成的竞争优势在确保战略成功中的重要作用。帕拉哈拉德和哈默把公司的竞争能力看作是竞争优势的根(Prahalad和Hamel,2006[3])。公司竞争优势是公司产品在特定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公司竞争能力,如科研和产品开发的能力,市场开发和营销管理的能力,产品制造效率和质量控制能力,战略规划和发展能力等,是形成产品在特定市场中竞争优势的基础。

公司资源的分配和运用,可以创造公司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特殊资源在公司竞争过程中的运用形成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William和Howard,1999[22])。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形成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构成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因此,公司资源的综合运用形成公司能力,公司能力的发挥的结果形成公司竞争优势。利用形成公司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是公司战略管理的核心(Collis,1995[23])。特殊资源的运用形成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能力的发挥构成公司核心竞争优势的基础。公司要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必须不断积累公司资源,不断创造特殊资源以获得持续不断的核心竞争能力,从而建立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能力理论对战略的贡献在于:

①建立动态核心竞争能力和动态核心竞争优势是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公司要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利用和发展各种资源条件以创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从公司竞争优势概念到可持续竞争优势概念以及核心竞争能力和核心竞争优势的概念等的提出和研究,及对战略的影响,其反映的角度有所不同。罗亚东(Luo,2000[24])在跨国公司的动态能力研究中认为,跨国公司在极其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生存和成功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动态能力,他把动态能力定义为组织创造、利用和升级(Upgrade)组织所拥有的和为公司产生回报的资源,以在全球市场环境中追求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动态能力要求从现有资源中获取经济利益,并且创造和发展新的能力,使其成为可持续的发展优势的重要方面。资源的利用和能力的升级影响跨国公司的长期经济回报和全球竞争优势(Luo,2000[24])。对现有资源的良好的同等的利用可以使公司在各经营单位之间产生相互的依赖而取得协同。因此,公司能力的占有和运用并不足以在市场中为公司提供可持续的竞争能力和长期的回报。公司的动态能力要求公司有建立能力或资源以及利用能力和使能力不断升级的坚实基础。

②公司战略的成功来源于公司利用特殊资源建立的核心竞争能力

核心竞争能力,是公司能够形成核心竞争优势的竞争能力。公司的核心能力是与公司发展密切联系的(Quinn,1995[25]),是公司在一定阶段利用特殊资源形成的竞争能力。核心竞争力的想法,最早在伊丹敬之在其《无形资产的流动》中提出“成功的战略的本质在于动态的战略适应” (Hiroyuki,1987[26])。帕拉哈拉德和巴尼(Prahalad和Hamel,2006[3];Barnard,1938[14])明确提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以后,许多学者分别从资源观、技术观、组织与技术观、文化观等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通过组织学习和公司核心竞争能力的积累,公司就可能发现并抓住市场机会。不同时期,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公司竞争的核心竞争能力将会发生变化。

由于公司核心能力的发挥能创造核心竞争优势,动态的核心竞争能力的发挥形成动态的核心竞争优势,具有动态核心优势是公司可持续发展并取得卓越业绩目标和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重要条件。

③知识和组织学习是竞争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组织学习是核心竞争能力的核心

学习型组织理论,把战略管理看作是组织共同学习的过程(Prahalad和Hamel,2006[3])。莱昂纳德-巴顿(Leonard-Barton,1995[27])认为,核心能力是公司独具特色,并为公司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它包括四个纬度:技巧和知识、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价值观系统,这四个纬度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知识观把核心能力看成是公司特有的、不易外泄的专有信息和知识。核心能力的基础是知识,学习是核心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而学习能力是核心能力的核心。核心能力构成了公司的竞争优势,它随时间的积累而不易为其它公司所模仿。

组织的学习和知识对公司动态竞争能力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组织的学习和知识是发展竞争力的重要方面(William和Howard,1999[22])。知识、价值和理念是公司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Barney,1986[2])。公司不断吸收和创造适应竞争要求和公司发展的知识资源,是公司发展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一般知识可以分为核心知识、先进知识和变革知识。核心知识会形成比竞争对手强的竞争优势,先进知识使公司得以生存,但公司间难以形成差异优势,变革性知识导致公司改变行业的游戏规则(席酉民和葛京,2002[28])。从公司战略管理的需要出发,组织知识的管理和知识产生以及引进机制的形成、组织的学习、核心知识资源的辨识和创造,成为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司特殊知识的获得关键在于创新和组织不断的学习。公司的竞争能力发展需要整合能够产生特殊知识的公司的特殊的学习过程。能产生可持续竞争能力的特殊知识的关键是学习类型,即“实验学习”(Huber,1991[29])。通过实验学习创造的新知识是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的特殊资产(Helfat,1997[30])。

由于学习创造的公司的特殊资产使公司取得成功,会激起竞争对手试图模仿这种知识,因此使得这种特殊知识的优势随着竞争逐渐消失。知识产生的优势越大,竞争对手为模仿所付出的努力就越高。因此,公司为获取一定时期的竞争优势,须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创造和发展知识使公司始终领先于竞争对手。克罗森(Crosson,1999[31])提出4I组织学习框架,即联系三个层次的组织学习:直觉、解释、总结集成和制度化。通过四步可以把公司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提炼总结以后在公司内部应用和传播。把公司个人的隐性知识变成显性知识,最终发展成公司的技能。李普希茨为了使个人学习上升到小组和组织层次提出了在组织内部建立组织学习机制,通过建立制度化结构和程序使组织系统收集、分析、储存、传播和使用那些与组织有效性有关的知识(Lipshitz 和Orna,1996[32])。能够有效运作的公司组织学习机制使公司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

组织知识和学习的能力在于组织吸收能力和对知识的转化能力(Garud和Nayyar,1994[33])。公司产生知识的欲望来自公司的学习需求,因此,对公司学习需求的管理是一项重要的资源。公司的战略管理在知识管理方面的重点在于管理知识的产生过程。

近十几年,战略管理理论研究趋向专业化,比较突出的成果是各个管理领域出现的如:公司品牌战略、人力资源战略、供应链战略、营销战略、知识和科技战略等。专业化战略研究运用了上述一般战略管理的理论,结合各自专业领域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

3 战略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

3.1 战略风险研究源自于公司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

公司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带来了不确定性,同时也带来了公司的经营风险,因此,对可能引起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是从影响公司业绩和公司战略平衡的不确定性因素开始。环境的不确定性一直是影响组织平衡和业绩的重要变量(March和Simon,1985[34])。马其(March)和西蒙(Simon)把不确定性定义为“缺乏内部控制”,提出建立内部结构技术来降低不确定性对公司系统平衡的影响,而且认为不确定性的来源主要是公司外部环境(Jauch和Kenneth,1986[35])。另有研究认为“公司可以把策划和与环境对公司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消除不确定性,使得环境因素可以控制”(Cyert和March, 1963[36])。六十年代初期,公司不确定性来源于特定的环境特征,要求组织在结构上适应环境的特征和取得预期的战略效果。七十年代的研究认为,不确定性来自于公司的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Downey等,1975[37])。Anderson和Paine(1975)[38]强调公司决策者的环境辨识、心理状态、认知过程是对不确定性因素评估和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进一步确定了不确定性来源的范围。由于不确定性对公司业绩产生直接的影响,公司管理者开始重视环境因素加以影响以为自己创造机会,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而不仅通过寻求组织平衡来规避风险和不确定性(Quin,2000[39]),使得公司不确定性的管理由被动转为主动。

3.2 公司战略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

对公司战略风险的系统研究始于八十年代中期。在九十年代得到发展,并成为战略研究学者的热门课题。和影响公司业绩的一般风险因素不同的是,战略风险(Strategic Risks)因素是影响整个公司的发展方向、公司文化、信息和生存能力或公司业绩的因素(Mitroff和Mason,1981[40]),战略风险是这些因素带来的损失。由于战略风险的存在增加了公司战略的难度,如不进行有效管理将可能导致公司破产。

自马其和西蒙(1958)[34]提出环境的不确定性是影响公司战略平衡和业绩的重要因素这一观点以来,战略的不确定性的研究开始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受到许多战略研究专家的重视。战略的不确定性最初只认为是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引起的,八十年代初发展到研究内部的管理机制引起不确定性(Clarke和Suvir,1999[41]),后来把公司不确定研究发展到内外部环境共同因素的变化影响引起公司的战略的不确定性(Lawrence,1986[35]),开始从公司系统和战略管理的角度,探讨公司战略风险的管理问题。洛伦丝(1986)[35]在他的“不确定性的战略管理”论文提出了公司战略不确定性的分析模型,模型把战略管理和公司战略不确定性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联系到一起,进行了系统分析。

战略风险作为重要的战略问题,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公司风险,公司就有可能产生灾难性后果(Miller,1990[42])。战略实施过程中公司受到战略风险因素的影响带来效果的不确定性,要求公司制订和实施过程中不断分析、研究风险因素,形成分析和辨识战略风险因素的系统方法和相应的控制机制。

对公司来说,战略风险的存在直接影响公司的业绩。为确保公司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得到管理控制,并实现良好的业绩,战略研究专家对公司战略风险的研究,从公司系统化风险(beta)、非系统化风险、资产负债率、资本密集度、研究与发展程度、资产回报(ROA)、股东权益收益(ROE)、股票分析专家的收益预测等方面来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公司经营过程中的风险(Emblemsvåg和Endre,2002[43])。帕默(1999)[4]把战略风险分为组织风险和管理风险。管理风险是指管理者预先采取的涉及资源分配的战略选择,而这些选择促使组织变化带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从而最终影响公司业绩目标的实现;组织风险是指组织输入的不确定性而可能引起的组织变化所带来的风险,一般指环境因素和管理者冒险行为对组织产生的直接影响。在此基础上,帕默提出风险整体分析模型,对公司战略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并从公司环境的动态性、复杂性、及组织内部影响风险的因素的变化进行分析和辨识,使战略风险因素和战略管理研究在分析过程中更紧密结合。他对公司战略风险管理的理论的贡献在于:

(1)提出了环境特征和公司战略风险的关系

Palmer(1999)[4]从环境的复杂性、动态性两个方面分析了公司战略风险,他认为,环境越复杂,组织的风险就越高;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表现为相关的市场增长,在一个快速成长中的行业的公司风险就高,而处于成熟和衰退行业的公司,风险相对较小;环境的变化越大,如技术发展变化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行业市场增长率不确定,使环境因素变化难以预测等加大了公司战略风险。

(2)分析公司的战略风险要考虑公司的前期战略决策

公司的战略风险除了来源于公司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以外,还与公司的前期战略决策有关。前期涉及的资源分配和经营战略方向等战略性决策对公司发展有深远影响,尤其那些涉及到公司战略经营结构和经营领域的重大决策,他们一旦实施具有不可逆转性,因而其对公司经营业绩及以后阶段的战略管理将产生重大影响。

(3)管理者的知识结构和冒险行为是风险因素

高级管理层的构成是影响冒险行为的重要因素,高层管理者的理论指出了决策者特征,战略选择与业绩之间的关系(Palmer,1999[4])。高层管理者的构成及知识结构,反映了其对所从事的经营业务领域竞争规律和发展规律的认识能力和对公司发展的驾驭能力。经理层的个人特征和历史背景、决策者偏好直接对决策行为产生影响,并最终影响公司某一特定发展阶段的经营业绩。决策者性格和偏好不同,导致决策的风险程度不同(Beomiley 和 Ran,2016[45])。

科里斯托夫(1999)[41]首次提出公司战略风险 “是公司战略层的风险,是整个公司范围的风险”。公司整体战略的风险管理应包括公司管理理念和组织职责、管理过程、文化、激励机制、培训和组织机制,并通过研究市场风险、事件风险、运作风险和信用风险,进一步探讨公司的风险要素。战略风险的产生和公司战略定位有着直接的联系,公司战略定位不当或定位失误,都会埋下战略风险的隐患。他认为,对可能引起公司战略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和管理,并通过分析其形成机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规避就成为公司战略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可见战略风险管理和公司战略管理具有目标的一致性,战略风险管理是战略管理的组成部分,同时战略风险管理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评估的手段和方法。

九十年代末,Christopher(1999)[41]提出通过建立战略风险管理形成竞争优势的思想,并提出通过对公司战略风险管理建立企业竞争优势的六个步骤。(详见下图1)

图1 战略风险管理过程的评估与纠正的结构方法(Clarke 和Suvir,1999[42])

公司面临的管理复杂性和环境的不确定性提高了公司的战略风险。如果公司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预先加以有效的分析和管理,会提高或改善公司的业绩。战略风险的管理过程和战略管理的过程一样,需要分析、辨识和管理。管理的过程要通过分析环境的输入流的每一个因素,计量和评估每一个风险因素对输出或公司业绩和战略的影响程度,对主要因素加以管理。公司有效管理风险的能力可以使公司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基于这一思想的关于战略风险管理的六个步骤是:

第一步,设定风险管理的方向,是指要重点理解公司的风险问题并且明确辨识存在公司战略风险的主要领域。如运作、企业经营管理、某些事项和市场风险等方面。主要目的是明确并消除企业面临的风险。通常要透视分析公司的内部结构,决策渠道和内部运作系统,管理者的风险偏好和文化等。在此基础上确定重要的风险问题,对风险因素进行排序。

第二步,建立公司战略风险判断基准。主要是对关键风险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如财务市场的相关风险,对相关的公司风险因素,公司要建立衡量其风险大小的判别标准。

第三步,建立远期风险管理的规划目标。通过测量、管理和监视公司风险的管理机制形成,创建公司风险管理的目标,并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设计或修正公司的战略,降低公司的战略风险。

第四步,设计改进过程。设计适当的改进项目,包括改进过程和形成文件的政策。风险管理的过程改进一般从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改变公司的战略和政策,形成公司的风险管理战略并加以明确,使得公司的风险管理战略更加支持公司的发展战略;其次,审视公司的管理结构是否能支持公司战略的管理和公司风险的管理,并根据公司的实际业务管理的需要建立公司机构改进计划;再次,改进风险测量和监测的机制或方法。

第五步,贯彻改进了的策略和方案。如同战略管理一样,成功的贯彻改进的风险管理的策略和方案是保持长期战略风险管理的成功的关键。

第六步,持续不断的改进。在这里把风险管理看成是一个动态的和长期的持续不断的过程。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着风险的存在。通过检测问题,比较公司的计划和目标的差距,比较分析新的风险因素提出公司的风险观察方案对公司的战略风险进行持续不断的管理。

战略风险管理的竞争优势理论将公司对战略风险的管理与公司的竞争规律相结合加以发展,使公司在建立战略风险管理机制方面,通过对风险的有效管理形成公司发展的竞争优势。

近20年来,公司战略风险管理在研究与和实践过程中,运用了战略的理论和方法。战略风险因素的辨识抓住了影响企业战略目标或业绩达成的关键要素,使的风险因素的识别、评估系统化。结合了的研究趋于系统化。Emblemsvag(2002)[43]将战略风险看成是公司追求战略目标过程中产生的重要风险因素,并运用SWOT分析,建立了战略风险因素识别分析模型(SRA)用以识别、评估、公司的战略的战略风险因素。布罗密的企业战略风险管理模型(ERM),把公司战略风险的识别和管理纳入公司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Beomiley和Ran,2016[45]),提出了系统管理的理论。烨根(2017)[46]以哈默和普拉哈拉德的特殊资源和核心能力的战略管理理论,通过系统分析公司的特殊资源(有价值、稀缺、不可模仿和不可替代)和核心竞争能力是动态变化;及这些变化对公司近期和长期战略目标和业绩达成的影响程度,辨识战略风险要素和研究规避策略。特别强调,革命性新技术的出现,将导致原有的核心技术失去竞争优势,新技术将建立公司新的竞争优势,新技术也就成为公司特殊资源和核心能力的组成部分。战略风险的规避策略要求公司必须通过持续的技术变革创造新的特殊资源和核心能力,以提升公司战略风险管理的能力(Chockalingam等,2017[47])。通过公司特殊资源和核心能力地重构和升级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战略风险。

战略风险理论研究和应用另一个特点是专业化。战略风险的研究趋向于对某个具体经营领域或专业管理。逐步形成某个具体经营领域或专业的战略风险分析模型,规避策略和管理系统。2007年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了世界范围的银行倒闭。学者和企业家开始高度关注金融业的战略风险理论和管理方法研究。阿蓝.柯卡林格就针对银行的经营特点和面对更高的风险管理要求,提出了银行业经营的风险指标体系和风险因素识别和评估模型和方法、规避机制(Chockalingam,2018[47])。伴随着公司全球化布局和发展,全球供应链管理的管理系统越来越复杂,加上科技的进步,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人工智能,管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反应供应链管理有效性和敏捷性的指标要求不断提升,供应链管理的战略风险研究越来越专业化(Rajan,2019[18])。同样,公司战略风险研究理论已经针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全球化公司的跨文化管理,公司知识管理,科学研究和技术变革,人工智能和网络发展等专业领域的公司战略风险控制分析和识别机制进行专项研究,以更有效的促进公司采用更专业的手段来分析识别战略风险因素和规避策略,形成相应的战略风险管理机制。

4 总 结

本文对公司战略管理理论和战略风险管理的理论的演进进行研究,掌握战略管理和战略风险管理研究的理论前沿和研究方向。战略风险管理理论伴随着战略管理理论发发展而发展。战略风险管理作为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组成部分,在管理机制上互相融合。对公司来说,公司战略管理和战略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战略管理和公司战略风险的管理目标,都是为了确保公司在竞争环境中,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最终实现公司既定的战略目标,并能为公司未来发展创造条件。战略风险管理可以为公司发展建立竞争优势。公司战略和战略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越来越趋向系统和和专业化。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5G技术、人工智能等从出不穷的革命性和颠覆性技术等会影响到各行各业和管理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对战略和战略风险的管理提出了挑战。

猜你喜欢

竞争风险管理优势
矮的优势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加强小额贷款企业风险管理与防范探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感谢竞争
画与话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