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GF-3照射的星机双基SAR成像及试验验证**

2021-08-02武俊杰孙稚超杨建宇李东涛缪昱宣陈天夫左伟华李财品安洪阳李中余赵良波张庆君庄超然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入射角接收站构型

武俊杰, 孙稚超, 杨建宇, 吕 争, 李东涛, 缪昱宣, 陈天夫, 左伟华, 李财品, 海 宇, 安洪阳, 李中余, 赵良波, 张庆君, 庄超然

(1.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成都 611731; 2.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遥感卫星总体部, 北京 100094; 3.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陕西西安 710100; 4.中国资源卫星数据与应用中心, 北京 100094)

0 引言

双基合成孔径雷达(SAR)由于收发站分离,具有隐蔽性强、成本低、配置灵活、生存能力及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1]。按照收发站平台组合的不同,双基SAR可以分为机载[2-4]、星载[5-7]、星机[8-11]、星地[12-13]和星弹[14]等多种模式。其中,国内外针对机载双基SAR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包括成像算法、同步技术、试验验证等[15-20],为双基SAR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LEO星机双基SAR采用LEO-SAR卫星作为照射源,机载平台作为接收站,省去了机载平台所必需的发射机,为系统节约了空间、重量、成本及能耗。因此,可实现对地成像平台的轻量化、小型化和低功耗,可装载于微小型无人机等低载荷平台上,增强系统的平台适应性以及对地成像能力。在LEO星机双基SAR中,通过调整接收站的波束指向,可以实现扫描、条带、聚束等多种不同的成像模式,从而适应不同应用场合对观测方向、成像分辨率、条带宽度等成像性能的具体要求。与GEO或MEO等其他星载SAR平台相比,LEO-SAR照射源运动速度快,且可实现大发射带宽与高地面功率密度,显著提升星机双基SAR系统成像的空间分辨率和信噪比,提高成像质量。

国内外的研究机构针对低轨星机双基SAR已经开展了较系统的理论研究与试验验证工作。1984年,美国宇航局用SIR-B低轨SAR卫星和CV-990飞机上搭载的一部L波段雷达,完成了LEO星机双基SAR试验系统并成功地验证了系统成像可行性[21]。1992年,NASA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利用ERS-1雷达卫星作为发射站开展了星机双基SAR试验。整个试验的成像时间只持续3 s,回波数据由一种改进的距离多普勒算法进行成像处理[22-23]。1994年,美国空军实验室利用SIR-C成像雷达卫星作为发射站,接收站为NASA的DC-8型飞机完成了星机双基SAR试验。飞机上配备了两副双频、双极化天线分别接收C波段、垂直极化的ERS-1雷达回波,以及L和C波段、水平和垂直极化的SIR-C雷达回波,并实现了双波段、双极化星机双基SAR成像试验验证。德国DLR和FGAN分别采用F-SAR和PAMIR系统作为机载接收站,利用TerraSAR-X卫星作为发射站,于2007至2009年,完成了一系列LEO星机SAR成像试验[24-25]。由于波束同步时间短,试验中采用了滑动聚束的方法来增大收发站波束的共同照射时间。试验成功获取了高分辨率的成像结果,能更准确地反映目标区域的特征。在国内,针对LEO星机双基SAR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像理论与成像算法方面[26-28]。

2020年10月,电子科技大学联合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遥感卫星总体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利用高分三号卫星作为照射源,机载接收站被动接收,完成了星机双基SAR的飞行试验验证,据公开文献报道,这是国内首次星机双基SAR飞行试验。

由于LEO星机双基SAR发射站轨道低、过顶时间短,与接收载机的波束同步照射时间只有秒级,聚束条件下也只能达到10 s量级,给收发双站之间的高精度同步与成像带来较大的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星机双基SAR的成像性能并给出了处理流程。随后,描述了基于高分三号SAR卫星照射的星机双基SAR试验构型与收发站系统结构,并给出了试验的成像结果。结合成像区域的光学图像分析了系统成像性能。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节描述了LEO星机双基SAR的成像性能与处理流程。第二节给出了基于高分三号照射的星机双基SAR试验构型、与收发站系统结构。最后,给出了成像结果与成像性能分析。

1 星机双基SAR系统与成像性能分析

LEO星机双基SAR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由一个低轨SAR卫星(LEO-SAR)作为照射源,机载平台作为接收站,接收目标区域回波信号,实现双基SAR成像。低轨发射站可采用滑动聚束和扫描等不同的工作模式,实现波束宽度达10~100 km的大范围对地照射,为机载接收站提供宽幅的波束覆盖,满足不同应用条件下的成像需求。机载平台可工作于前视、斜视、侧视和后视等不同模式,被动接收目标区域的回波信号,实现多视向双基SAR成像。

图 1 LEO星机双基SAR系统

1.1 成像性能分析

SAR系统的辐射特性可以由NEσ0量化表示如下[29]:

(1)

式中,Dc为占空比,k为玻耳兹曼常数,T0为噪声温度,F0为接收机噪声系数,Ls为传播损失,Sc为分辨单元面积,Ta为合成孔径时间,RRP为接收站作用距离,ΦPD为照射源的地面功率密度:

(2)

PT为发射功率,GT为发射天线增益,RTP为发射站作用距离,GR为接收站的天线增益,由天线物理尺寸Ap、天线效能因子ηe和信号波长λ决定。

(3)

NEσ0与SAR图像的SNR成反比,因此更低的NEσ0意味着更好的辐射灵敏度。

图 2 距离分辨率随双基投影角和接收站入射角变化示意图

典型频段天线尺寸、传播损耗、接收机噪声系数等参数可参考文献[30]。假设噪声温度为300 K,天线效能因子为0.5。典型星载照射源参数如表1所示。在3 s的合成孔径时间内,基于LEO-SAR照射源的星机双基SAR的NEσ0约为 -42.2 dB,显著优于MEO-SAR照射源的-35.3 dB和GEO-SAR照射源的-30.5 dB。对于GNSS照射源来说,假设合成孔径时间为100 s,基于GNSS照射源的星机双基SARNEσ0最低,约为-13.1 dB。因此,LEO-SAR作为照射源通常可以提供更高的成像信噪比。

表1 典型星载照射源参数

地面分辨率是衡量星机双基SAR成像性能的重要指标,是斜距平面分辨率在地面上的投影。

地面距离向分辨率由发射带宽Br、双基角β和等效入射角Φ决定,表达式如下[29]:

(4)

式中,c为光速常量,k1为与发射信号波形相关的常数,当发射信号为矩形波时,k1=0.886。双基角β和等效入射角Φ由发射站和接收站的空间位置共同决定。双基角β是发射站和接收站的距离矢量的夹角,等效入射角则是双基单位距离矢量的和矢量所对应的入射角。

在LEO单基SAR中发射站与接收站处于同一平台,因此双基角β=0°且等效入射角Φ等于LEO-SAR平台的入射角φT。受到LEO-SAR轨道高度和运动特性的限制,入射角通常在一定范围内。因此,要提高LEO单基SAR的距离分辨率唯有增大发射信号带宽,但导致系统复杂度提高;对于双基地SAR来说,等效入射角Φ是由成像中心时刻t0所对应的等分向量ub(t0)确定。

ub(t0)=uT(t0)+uR(t0)

(5)

式中,uT(t0)和uR(t0)分别为目标点指向发射站和接收站单位矢量。通过引入机载接收站,增大双基等效入射角,从而改善分母中的空间构型依赖项cos(β/2)sinΦ,使得cos(β/2)sinΦ>sinφT,进而提高地面距离分辨率。

图2给出了星机双基SAR地面距离分辨率随双基投影角和接收站入射角变化的关系图。设发射信号为矩形包络的线性调频信号,带宽为240 MHz,LEO发射站的入射角为45°。从图2中分析可知,双基SAR的地面距离分辨率随接收站入射角的增大而改善。因此,可以通过增大接收站入射角改善等效入射角Φ,从而提高LEO星机双基SAR的距离分辨率。另外,双基SAR的地面距离分辨率还会随着双基角β投影的增大变差,尤其当双基投影角大于90°时,地面距离分辨率随着双基投影角的增大而急剧恶化。图中红色等高线代表单基LEO-SAR的距离分辨率值(0.78 m),可以看到该等高线围成的深蓝色区域表示了LEO星机双基SAR距离分辨率优于单基LEO-SAR分辨率所对应的双基构型范围。

另一方面,地面方位分辨率可以根据雷达参数以及平台运动参数求解[29]:

(6)

式中:k2为与方位向包络有关的常数;ωE为等效角速度,是发射站和接收站的等效运动速度的矢量和在地面上的投影:

ωE=||H⊥(ωTA+ωRA)||

(7)

其中,||·||是求模算子,ωTA和ωRA分别是发射站和接收站绕目标点运动的角速度,H⊥是成像本地平面的投影矩阵。

(8)

式中,I为3×3的单位矩阵,ug为成像本地平面的单位法向量,上标T表示矩阵转置。

图3给出了LEO星机双基SAR的地面方位分辨率随双基投影角和双基速度夹角变化的关系图。设定合成孔径时间为3 s,接收站入射角为45°。地面方位分辨率随速度投影夹角和双基投影角变化。当双基投影角与速度投影夹角相等时方位分辨率较好,这是因为此时接收站提供的角速度分量最大。在双基投影角与速度投影夹角相等的情况下,双基投影角越接近180°方位分辨率越差,这是因为此时接收站和发射站提供的角速度分量方向相反,等效角速度较小。

图3 方位分辨率随双基投影角和速度夹角变化

2 试验验证

为验证星机双基SAR成像性能,开展了基于高分三号SAR卫星照射的星机双基SAR成像试验[31]。本节先描述了星机双基SAR成像试验构型与收发系统组成,随后给出了成像结果并分析了系统成像性能。

2.1 试验构型

本次试验中,高分三号运行于743 km高度的轨道,工作于聚束模式。接收站工作于斜视条带模式。图4给出了星机双基SAR试验的几何构型。相关试验参数列于表2。

图4 星机双基SAR试验构型

表2 星机双基SAR试验参数

2.2 系统组成与处理方法

星机双基SAR接收系统安装于机舱内,包含两个通道,CH1和CH2。CH1接收来自高分三号的直达波信号,CH2接收照射区域反射的回波。星机双基SAR接收系统与实验场景如图5所示。

图5 接收机系统和试验场景

LEO星机双基SAR的数据处理过程分为两步:直达波同步和BP算法成像。其处理流程图如图6所示。

图6 数据处理流程图

2.3 试验结果

图7展示了光学遥感图像与星机双基SAR成像结果的对比图,图像展示的是舟山市城镇的景象,其中典型场景有山峰、水塘、建筑和道路。图像的竖直方向为5 km,水平方向为3 km。而且由于接收站的擦地角较小,导致图像中山峰的阴影较长。

针对星机双基SAR试验成像结果中特征明显的地物,展开了实地考察,验证了星机双基SAR成像结果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大棚区域多为钢架结构的蔬菜大棚,其横向距离为2~3 m,纵向距离约为40 m,因此双基SAR图像中此处呈现为平行的条状亮线,如图8与图9所示。

图9 实物照片

从成像结果中选取孤立强点,并绘制目标点的剖面图,如图10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方位向的分辨率为1.39 m,距离向的分辨率为0.92 m,与理论值(1.4 m,0.88 m)基本一致。

(a) 方位剖面图

3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LEO星机双基SAR的成像性能,描述了基于高分三号SAR卫星照射的星机双基SAR成像试验构型与接收系统,给出了星机双基SAR成像试验的成像结果,并结合成像场景的光学图像分析了成像性能。通过成像结果,验证了成像处理方法的有效性,实测分辨率与理论分辨率一致。此次试验是国内首次星机双基SAR试验,对星机双基SAR构型下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猜你喜欢

入射角接收站构型
基于量子化学的团簇Co4P非晶态合金析氢反应研究
场景高程对任意构型双基SAR成像的影响
基于ANSYS的LNG接收站典型管道预冷分析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与影响因素分析
光通过平行玻璃砖侧位移大小的分析
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3种构型的平顺性分析
分子和离子立体构型的判定
圆形区域匀强磁场对带电粒子运动方向的作用
利用H型钢柱电线杆实现高铁覆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