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与改革路径探析

2021-08-01徐尉羚

红豆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心理健康大学生

【摘要】社会竞争愈发激烈,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大学生不堪重负,面对市场的残酷性,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国家教育部门对于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度重视,也出台了相关政策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高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公开课对外开放,也是促使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改革

引言:心理健康课程早在欧洲发达国家早已开放,在我国古代也有关于心理学的课程,但是没有得到实际的应用,直到20世纪末,全民生活达到小康的标准下,心理健康课程中陆续在高校开设。随着科技的进步,心理课程在21世纪10年代也有小范围的修改和编纂,主要根据时代的进步对大学生的心理展开分析,进而提出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策略。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压力日益剧增,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我国也有很多学者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展开分析,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果。国家教育部门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制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严格遵守,但是目前实施起来还存在诸多的问题。经笔者对于几所高校的调研分析发现,教师在课堂上主要以传统授课为主,多采用板书和多媒体设备对学生展开教育,这一教学方式削减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于学生的积极影响。并不是传统教学方式存在问题,而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较为特殊,服务对象是学生,接受知识也是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让学生明白那些科学家经过实验证明传递给人的心理学概念,这一概念并不是读出来或者牢记就可以,而是需要学生掌握其中要领,对于概念深入理解并且能通过其治愈心理,才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意义所在。但是教师传统的教学手段消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于知识点的解释虽然较为详细,但是缺乏互动交流的课堂对于学生的学习是不利的,导致心理健康教学课程流传于表象形式,无法从本质上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1]。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多为选修课或公开课,纳入考试范围较少,心理学知识有较为抽象,学生并没有完全重视这门课程,导致国家教育部门和教师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应,因此,提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当前应重视的研究课题。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路径探索

(一)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心理课的趣味性

国家教育部门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强调的是学生必须参与教学活动,或理论知识参与,或实践活动参与,总之要求学生必须参与课程互动。如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投入学习,主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制定情境教学计划,如情绪板块的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创建情境模式,实现互动,通过体验领悟课程真谛,对于情绪有一个详细的认识。情绪人们在生活中接触较多的主要是负面情绪带来的影响,但是心理课程对于情绪的规划范围广泛,如微表情心理学、情绪的波动幅度等,对于内在分析较为精确规范。这些内容若失去情境体验,学生难以通过字面知识深入了解各种情绪带给人不同的心态。在情境中,通过语言或动作刺激学生对于情绪的区分,对于不同的程度各有理解,体验式教学法不仅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还能体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意义。

(二)挖掘校内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合理解决,提高心理课程实效性

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对于教材上的知识进行教导以外,还应将目光投向校园生活,发现身边学生的心理问题。教材上的知识是学不完的,身边的问题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学生对于教材的内容多是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现象。为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结合学生会成员对学生展开调研,或者在学校创设心理健康咨询箱,了解身边学生的問题。咨询箱和调研均采用匿名的形式为学生保密,了解学生的心理后,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导,确保每节课后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并能将学过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会对于自己的心理开导,或对于他人的心理开导,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价值体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不提倡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这样对于学习没有作用,反而徒增烦恼。教师在课堂中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课件,或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反馈制定课件,主要是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深入掌握学过的知识,这样教育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还实现了教学意义[2]。

(三)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并不是只有课堂或书本为载体,只要善于发展周围的资源,不仅丰富了教学载体,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可以作为理论知识的第二课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验证真理。例如教师可以选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某一题材,来开展比赛,比赛可以分为几个板块,学生和任意组合,按照各自擅长的方式发挥自己的创意。如按照题材制作相关微电影或者情景剧;或制作心理学PPT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主题呈现出来;文采较好的可以写规定范围内的某一位心理学家,或印象深刻的心理健康知识。活动结束后按照不同的艺术领域进行嘉奖,使课程变得更有意义,学生也会受益匪浅。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当前的社会形势发展下尤为重要,国家教育部门与各大高校教师都在积极探索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策略,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本文提出的教学策略希望有所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孝凤, ZHANG, Xiao-feng,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初探[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4.

[2]张继玉.素质育化体系下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13,000(002):62-64.

作者简介:徐尉羚(1982.09),女,苗族,四川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心理健康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