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陌生疏离到熟悉热爱:蒙学经典学习活动的展开和深入

2021-08-01那朝霞肖鑫鑫

红豆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实施策略学前教育

那朝霞 肖鑫鑫

【摘要】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持续重视,蒙学经典成为幼儿重要的学习内容。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传承经典文化、奠定职业素养的基础和提升人文素养等方面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非常有必要了解和学习蒙学经典的内容。科学理念的引领、学习内容的聚焦、线上线下平台的支撑、多种活动的开展和课程的明确指向是蒙学经典活动开展和深入的策略和路径。

【关键词】蒙学经典;学前教育;实施策略

蒙学读本也称蒙养书、小儿书、童蒙课本、启蒙教材等,各种名称虽有细微差别,但所指大体一致,是专为学童的启蒙教育而创作和编写的读物。包含识字习字、名物常识、历史知识、诗文歌赋教育、礼仪道德、宗教哲学等丰富的内容。《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童蒙须知》、《千家诗》、《龙文鞭影》、《幼学琼林》、《笠翁对韵》、《弟子规》都是中国古代蒙学读本中流传广泛、影响久远的经典作品。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习、诵读、鉴赏这些蕴含着中华传统智慧的蒙学经典,并思考如何在这些经典中汲取养分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是十分必要的。

一、了解和学习蒙学经典的必要性

1.增强文化自信,丰富校园生活,传播传统文化。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学前师范学院,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学生的“说”“唱”“跳”“弹”“画”“做”“演”等专业技能,开展了很多竞赛类活动。蒙学经典的晨读活动可以克服以比赛为主要形态的活动带来的弊端,不受人数、时间空间的限制,只要是在恰当的时间、合适的场所,个人或者集体都可以朗诵。这样的诵读可以渗透到学生每一天的生活,让每一个学生有参与感,实实在在的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在没有竞争的压力下,在没有截止日期的限制下,学生在诵读中轻松自然的走进典籍、懂得传统,从中国的经典传统文化中获得自豪感、骄傲感,增强文化自信,并带着这样的自信在生活中和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

2.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助力。近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研究掀起的“热”潮仍然在持续,这种热度深深的影响到幼教领域,多种形式的蒙学特色幼儿园在各地被创办,大量的幼儿园也都开设了各种各样的蒙学教育课程。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除了简单的背诵,大部门幼儿教师并不具备指导幼儿学习蒙学经典的能力。有研究者针对幼儿园教师的蒙学素养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仅有8.6%的教师认为自己具备蒙学教育素养,52.3%的教师认为自己不具备蒙学教育素养。[1]该研究还指出绝大部分幼儿教师认可蒙学经典读物的教育价值,并支持在幼儿园中开展蒙学教育活动,但由于自身蒙学素养较低,对蒙学经典的内容、思想内涵等没有深入了解,难以很好的组织与实施蒙学教育活动。这从侧面反映出,蒙学知识和素养是职前幼师专业知识和素养的构成部分,了解并学习蒙学经典的相关知识是今后职业的要求。为了能很好的胜任以后的工作,具有“学生”和“职前幼师”双重身份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了解、学习这些流传千百年的蒙学经典就是必须和必要的学习任务。

3.在学习中滋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现有的优秀文化成果借知识传授等形式,使其内化为人的精神品质,从而使受教育者积累深厚的人文底蕴,引导他们思考人生的意义,热爱生命,关注社会,求真、求善、求美,最终形成完善人格。”[2]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素质促成学生的“精神成人”,是学生成长为一个具有丰盈内心世界的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而在很长一段时期,受到工具理性思想的影响,人文素养的缺失已是有目共睹。我国很多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大多偏重于市场需求、职业导向,在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引导下,强调“技术至上”,将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放在首位,对学生文史哲等人文学科的知识的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多有忽略。蒙学经典读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在古代是为儿童编写的读物,可是这些经典包罗万象,蕴含着丰富的古代社会文化知识和人文情怀。人人熟知的《三字经》有“蒙学之冠”的美誉,也被赞誉为“袖里通鉴纲目,千古一部奇书”。明代的《幼学琼林》因其包含天文地理、时令气节、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花木鸟兽等方面的称谓、习语、典故等等被称为中国文化小型百科全书。学习和诵读这些经典,不仅可以在朗朗上口的节奏和韵律中享受朗读的乐趣,还能在无形中受到古典文化的滋養和陶冶。

二、学习蒙学经典活动遵循的原则

1.元典与选读相结合。自有记录以来最早的蒙学读物《史籀篇》出现到中华民国,历时将近3000年,我国产生的蒙学读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徐梓教授在《蒙学要义》后所附的《中国传统蒙学书目(初稿)》中将蒙学读物分成了12类,共著录了1300多种。[3]在民间经常传诵的蒙学经典著作也接近100种。这样数量庞大的读本,如果让学生都去学习和诵读,是不现实的。因此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学前师范学院成立了专门的蒙学经典读本编委会,经过精心选择、编辑,出版了一册校本化的蒙学读本,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可以自己研读的蒙学经典书目。这样元典与选读相结合的方式,既能让学生窥得蒙学经典的大体概貌,又能精读几册最深入人心的经典蒙学读物,以品味其中的教育意蕴。

2.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线下是指,学生在教室、在校园的诵读,这样的诵读非常传统,但是经典带给学生的陶冶和滋养就发生在一天一天的日常诵读中。为了防止学生对线下诵读的厌倦,线上诵读的方式也被引入到诵读活动中。因此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学前师范学院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开发的幼师家APP以及西职学前公众号、超星学习平台班级群等多种可供学生选择的线上平台,学生可以将诵读的内容录制成声音或者视频,上传至各个平台,供同学之间交流研讨。线上的诵读资料,因为有不确定的观众群、有可保存、可复制、可转发等功能,学生在录制这些诵读视频时,会更用心更认真,这无形使得诵读的效果更加良好。

3.活动与课程相结合。蒙学经典读物虽为儿童所创作,但不少作品中有大量的历史典故、诗词化用等,加上这些作品和当下的大学生已经有了时间和时代的区隔,学习和理解起来也并非易事。因此要将蒙学经典的学习寓于活动中,只有将那些经典读物里的文字活起来,学生才能动起来、学起来。经典的学习仅仅依靠活动是不足够的,活动有有趣、鲜活、接受度高的特点,但也有诸如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学习效果无法测量等问题。因此经典蒙学读物的学习应该以活动和课程相结合,依靠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带动起来,再依靠课程将学习深化和系统化,并借助课程的评价系统,督促和测评学习效果,使得蒙学经典的学习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在蒙学经典学习中活动和课程缺一不可,活动让课程更生动、课程让活动更深入。

三、蒙学经典学习的实施路径

蒙学经典学习活动想要很好的开展,并逐渐深入,取得良好的效果,成为专业特色,需要精心的设计和有条不紊的落实,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在“在反思中学习,在选择中传承”的理念下,设计出了保证蒙学经典活动顺利开展并持续深入的实施路径。

1.一册读本,聚焦学习内容。针对蒙学读物数量多、种类繁的情况,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学前师范学院的蒙学经典读本编委会遵循尊重元典、关照生活、紧扣时代的思路,将那些具有广泛认可度、广泛人文价值和教育价值作品进行选取、解析,出版了一册专门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蒙学经典的《晨读读本》,这册读本不仅选取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童蒙须知》、《笠翁对韵》等经典蒙学读物里的精彩段落,也节选了《论语》、《礼记·学记》、《吕氏春秋·诬徒》、《颜氏家训·教子篇》、《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有重大影响、紧贴儿童教育的篇章。让学生们不仅了解蒙学读物的原貌,同时也能了解古代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和思想。

2.两个平台,支撑多样态学习。为了使经典的学习和诵读更有成效,学院研发了幼师家APP线上学习和展示平台,该平台支撑学生通过手机和电脑两个终端登录,使用便捷。在这一平台上开辟了专门的板块,供学生上传本人诵读经典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活跃度高、获赞数量多的学生会获得“诵读之星”的称号。学前师范学院设立有蒙学工作室,主要任务是负责传统经典故事的现代化创编、地方童谣的收录等特色课程的开发。在线上获得“诵读之星”的同学将有机会进入蒙学工作室下属的传统儿童文学戏剧社,参与经典儿童剧的节目创编、表演和送剧下园等活动。晨读读本和两个平台相辅相成的支撑着蒙学经典的学习。读本的编撰让经典诵读活动更有依托、学习内容更加集中和有针对性,蒙学工作室和幼师家APP平台让经典的学习更加接地气,让学生更易于接受。

3.四项活动,激发学习积极性。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学前师范学院经过调研和试点,本着人人参与的大原则,以“读-唱-写-创”的思路举办了“经典浸润书香晨读”、蒙学经典唱诵比赛、“读经典写征文”和“蒙学经典环创周”主题活动四项学习蒙学经典的系列活动。蒙学经典的学习和掌握,必须要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主動学、变着法儿学才能学得好、用得了,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不仅要会唱还要会创。这四项活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以期达到会而用的目标。活动中有奖项的设置,在刺激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同时,对获奖学生的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有很大的提升作用,为他们继续学习提供持久的动力和自信。

4.三门课程,强化学习效果。蒙学经典的学习,需要开设相应的课程来取得更好的效果。课程有其标准来规定学习的目标、考核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等,这些内容在无形之中形成一种强制的力量,使得学生抱有更加认真的态度来完成学习的内容,达到课程要求的标准,是经典蒙学学习活动走向深入的重要保证。这三门课程不仅训练学生的诵读和理解的能力,也训练学生的创编能力和策划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学生才能将所学之经典切实的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经典的力量才能真正影响小小的孩童。

开展蒙学经典学习活动是一项教学活动的尝试与改革,也是对传统的蒙学教育内容、学习内容的再认识和现代反思。这些蒙学的经典读物,历经千百年仍然活跃在牙牙学语的孩子嘴里、心里,自有其特殊的价值,发现价值从而继续学习,发现糟粕从而反思,应该是即将成为幼儿园教师的学生们应该做的事,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同时提高人文素养,在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内涵的同时完善专业的课程体系,这是开展这项活动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金平. 幼儿园蒙学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探究[J].科教导刊,2020(15):186-187.

[2]宫良伟等.寓人文素质教育于理工科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的思考[J].当代职业教育,2016(6):42-45.

[3]徐梓. 蒙学读物的历史透视[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11.

【课题项目】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9年度职业教育研究课题《现代学徒制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蒙学”试点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编号:SZJGH19-022)。

作者简介:

那朝霞,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学前师范学院讲师;

肖鑫鑫,出生年月:1983年4月,性别:女,民族:汉,籍贯:陕西西安,职称:副教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前教育。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访问学者,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学前师范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学前教育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体验营销在遵义旅游业中的运用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浅谈职业院校中和谐德育思想的实施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中职学校学前体育课调查研究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策略探讨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