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2021-08-01汤丽壮

学习与科普 2021年6期
关键词:学生思维小学语文教学

汤丽壮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线教师肩负的重要责任,但也是非常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研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以实现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思维

一个人思维能力的高低决定一个人发展水平的高低,并且对一个人的创新力和创造力有着很大的影响。学校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激发学生们的思维。并且在新教育改革背景下,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们的思维,让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和讨论中去。但是现在许多学校还没有认识到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模式仍然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也还是比较单一死板,这样对于学生们的发展和学习是非常不利的,而且也不会去活跃学生们的思维[1]。所以学校应该重视起来这个问题,去创新和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们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速度较慢

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多教师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自己在课堂上知识讲授是否全面,在课堂中缺乏对学生的针对性引导,问题和答案也是提前设计好的,学生死记硬背应对考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阻碍,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也得不到保障。

(二)教学方法单一局限,思维培养缺乏针对性

有些教师只是简单地用提问的方式去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思考,但是这种方式较为普遍,形式也比较单一,长期下去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感,进而导致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得不到根本性的保证[2]。

(三)教学奖励与激励做的不到位

教师对于奖励与激励的重视程度不高,在此方面做的也不到位,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没有及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有一些鼓励也是非常普通的,缺乏创新性,真诚度也不够。这种“不痛不痒”的鼓励与激励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基本前提

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就能很好的帮助学生们来学习,能够让学生们主动去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绘本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们对这门学科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在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的同时,教师也可以一步步的引导学生们去思考和探究。还有教师也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比如一些小说或者故事情节比较多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去担任文章里面的角色,然后通过营造一些情景来让学生们去进行角色扮演,在扮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可能会产生更多创造性的想法和行为,对于激发学生们的思维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以营造一个情景,让学生们去扮演这篇课文里面的角色,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去理解这篇文章所讲述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们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更大的兴趣。

(二)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是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保障

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的给学生们灌输一些理论知识,那么往往效果是不明显的,所以教师应该适当的去组织学生们参与一些實践活动,来更好的去提高教学质量[3]。比如,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们经常去图书馆读书,然后每周的阅读课可以让学生们来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也可以让学生们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激发思维能力,提高开展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三)创新增设教育手段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

如果想要更好的激发学生们的思维,那么创新教育方法是必然的,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来相应的调整教学策略,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们的发展。教师可以去推行班级内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讲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留出一定的时间来让小组成员互相讨论一个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会发生思维的碰撞,从而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去思考和判断,去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还有教师再留一些课下作业的时候,也可以让小组共同完成。比如:在学习《鲁滨孙漂流记》时,由于这篇文章的内容比较多,教师可以将这篇文章分段,然后分配给每个小组,让每个小组在课下认真阅读去总结一下所分配段落所讲述的内容,以及段落里面所涉及到的好词好句和对人物的一些描写。然后再下节课让每个小组出一名学生代表来进行展示,教师也可以为每位小组进行评分,选出比较优秀的小组进行加分。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小学生需要一定的阅读积累,学生阅读的作品少、知识储备不足,是影响高阶段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因素,也是拉开语文学科差距的主要原因。而且,课外阅读能够给学生带来很多的益处,是提高学生素养的良好途径,而且小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的初期阶段,通过阅读课外的作品,能够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写作手法,也能够给学生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能够学会实际的利用。例如,教师在进行《牛郎织女》的教学时,可以先给学生把课文通读,让学生自行想象课文的内容,然后课下布置学生去阅读其他相关的神话故事,我国的传统故事不仅表现出了很多优秀的价值观,而且一般给小学生看的传统读物都会配有图,很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阅读,这些传统故事里都会对学生的语文水平有很大的提升,而且故事类的图书能够打开学生的思维,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有很好的帮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校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组织开展实践活动以及创新增设教育手段来更好的激发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努力去完成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教学目标,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在进行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去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培养小学生们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小学生们能够学会主动去思考和判断,并且可以锻炼思维能力,从而在以后更好的去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文英.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9):252.

[2]周俊峰.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2):122+124.

[3]林艳.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初探[J].科技展望,2016,26(29):223.

猜你喜欢

学生思维小学语文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贯注方法引导 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设计:从学生的思维起点出发
基于学生提问的小学英语教学探究
数学教学怎样运行“教”的过程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