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性脑干反应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

2021-07-31叶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14期
关键词:耳声脑干听力

叶娟

梅州市梅县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儿科,广东 514000

由于当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没有发现有效的神经性耳聋治疗方式,所以为了能够避免高危新生儿的听力受到影响、耽误治疗,相关医疗人员要在早期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听力筛查方法有听性脑干反应和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的结果更加可靠,但是其操作更加复杂,所以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才能将听性脑干反应应用到临床听力筛查过程中[1]。本次研究通过对本院近3年来接收的600例高危新生儿进行听性脑干反应和耳声发射检查,将听性脑干反应的检测结果与耳声发射的检测结果进行相应比较,探讨听性脑干反应是否适用于高危新生儿的听力筛查之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本院2017年8月至2021年1月接收的600例高危新生儿列为研究对象,根据接收时间的顺序,征求其监护人意愿,排除器官缺陷的高危新生儿,在征求家属同意之后,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0例。对照组男175例,女125例,年龄(0.6±0.2)岁,病种:早低体质量儿88例、幼儿肺炎146例、新生儿窒息20例、败血症2例、高胆红素血症44例;观察组男180例,女120例,年龄(0.5±0.3)岁,病种:早低体质量儿22例、幼儿肺炎184例、新生儿窒息23例、败血症1例、高胆红素血症7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两组都要求护理人员安排高危新生儿在隔音室测试,入睡后并呼吸平静,避免过多的吞咽等动作。对于一些不配合的高危儿必要时釆用镇静催眠剂的方式。测试前必须对孩子的外耳道进行检查和清洁,仪器校准。(1)对照组采用耳声发射的测试方式行听力筛查,即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主要检测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状态,不能查出蜗后性听力损失。受周围环境因素(如噪音大)、探头位置以及新生儿外周听觉系统发育的影响,耳声发射能量的减弱或消失,造成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假象。在测试过程中尽可能排除摩擦、电、声等等干扰,根据检查者耳道大小,选择合适的耳塞,轻轻向后下方拉高危儿的耳垂,并且将测试仪器正确的摆放在高危新生儿的外耳道,旋转探头塞进耳道,确保塞紧探头,从而保证耳声发射的结果正确[2]。(2)观察组采用听性脑干反应进行听力筛查,即短潜伏期电位,一般用短声进行测试。在新生儿入睡之后,护理人员为需要放置电极的3个位置(前额、同侧面部、后颈部)进行清洁(用75%酒精或0.9%生理盐水)、脱脂,利用导电膏和胶布将电极定在新生儿的测试位置,确保电阻抗可。并把2个耳罩同时放置在左右耳朵,紧紧罩住双侧耳朵不留空隙。周围环境尽量无磁场干扰,线要拉直,不可扭曲,不能有振动物品触碰。在测试过程中可以为其重复测试2次,保障结果的准确性[3]。

1.3 评判标准(1)测试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高危新生儿的通过率,对照组如果有3个频率信噪比大于5 dB,则判定为通过,否则为不通过;观察组反应阈30 dBnHL则判定为通过,否则为不通过[4]。(2)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家属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 19.0软件开展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测试结束后,对照组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为71.0%(213/300),观察组通过率为83.0%(249/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97,P<0.001)。由表1可见,观察组高危新生儿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85,P<0.001),原因为观察组高危新生儿的检测速度更快,且应用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程序复杂,因此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过程中更加细心,时刻观察患者的情况,使高危新生儿的家属在听力筛查以后对于医院的满意程度大大提升。

表1 两组高危新生儿的家属满意情况比较[例(%)]

3 讨 论

新生儿的健康问题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很多新生儿由于不会表达,如果没有及时对其进行相应检查,可能会耽误高危新生儿的最佳治疗时机。很多新生儿在出生之后都容易出现先天性听力障碍,并且高危新生儿相较于普通的新生儿来说,出现听力障碍的概率更加高。婴幼儿时期是人们语言发育的最佳时期,听力障碍可能会使得新生儿的言语障碍受到影响[5]。所以在高危新生儿出生之后,为其进行听力筛查,对具有听力障碍的高危新生儿进行干预,能够有效地减少听力障碍给新生儿带来的负面影响。当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相关人员会利用听性脑干反应以及耳声发射等方式为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耳声发射测试过程虽然客观方便,但是在测试过程中存在假阳性的概率较大,所以当前并没有被广泛应用在临床听力筛查之中[6]。听性脑干反应作为新生儿听力筛查工具,对高危新生儿进行常规测试是有价值的,准确率比较高,其主要是能检测出耳蜗后病变、听神经和脑干听觉传递通路异常的功能,被广泛应用在高危新生儿的听力筛查中[7]。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观察组高危新生儿在接受听性脑干反应之后听力筛查通过率更高,并且检测速度更快,所以赢得了患者家属的认可。而对照组高危新生儿接受耳声发射通过率较低,并且假阳性率高,所以没有得到患者家属的认可。所以,为了避免在耳声发射测试过程中误诊、漏诊,使高危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受到影响,没有对其进行及时干预,进而影响到其后续的言语能力发展。在高危新生儿的听力筛查中,利用听性脑干反应为其进行听力筛查,能够大大提升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及时帮助医务人员发现高危新生儿的听力损伤部位,尽早采取有效措施干预。

在运用听性脑干反应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安排新生儿在隔音室内进行,利用镇静药物使得高危新生儿能够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整个测试过程时间较长,操作程序复杂,所以将听性脑干反应用到高危新生儿的听力筛查过程中,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8]。作为新时期的护理人员,一方面要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加大对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的了解,通过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和综合素质,能够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过程中相互配合,促进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顺利进行[9];另一方面要积极接受医院的安排,参与相关的讲座专题讨论等,探讨听性脑干反应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效果。同时,作为医院的相关领导,也需要为护理人员接受培训提供一定的平台,使得听性脑干反应能够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得到更加广泛地应用[10]。

综上所述,听性脑干反应在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帮助护理人员及时发现高危新生儿是否出现听力障碍,进而能够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尽早干预,避免高危新生儿的听力受到影响,避免影响其言语能力发育。

猜你喜欢

耳声脑干听力
27 453例正常出生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耳声发射仪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进展
耳声发射的基础研究和展望
115例急性脑干出血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分析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在听力正常耳鸣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颅内感染患儿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