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式体验教学降低护生针刺伤的效果

2021-07-31张英谢小朋李建云陈美玉刘若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14期
关键词:针刺维度流程

张英 谢小朋 李建云 陈美玉 刘若烟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州 510317

全球医务人员需共同面对的职业危害之一就是针刺伤[1],可引起多种血源性病原体的传播,如艾滋病毒、乙肝病毒等,不仅带来身体上的病症,同时危害医务人员的社会、心理健康[2]。护生是未来临床工作的接班人,临床实习是将理论知识转变为临床思维的重要阶段,需进行各种操作以提高自己的临床操作能力[3]。但汪可可等[4]的研究结果显示,护生针刺伤发生率极高,这与护生操作过程中紧张、缺乏操作技巧、工作经验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有关。同时,针刺伤后处理能力及上报流程知识欠缺,使得护生体液/血液感染的风险大大增加[5],故亟需采取措施降低护生的针刺伤发生率及提高针刺伤认知能力。情境式体验突破传统的学习模式,将内容以现场演绎、被学习者深入其中的方式进行,达到掌握教学内容的目标,已在空肠造瘘带管出院患者、非医学专业心肺复苏急救中取得良好效果[6-7]。本科在传统带教基础上应用情境式体验教学,对护生预防针刺伤进行临床带教,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心血管内一科的护生为研究对象,2018年7月 至2019年6月 的 护 生 为 对 照 组,共72人;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的护生为观察组,共76人。纳入标准:临床实习时间≥6个月;临床科室实习前,接受全院统一职业暴露防护教育相关知识授课(3课时)。由表1可见,两组护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护生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表1 两组护生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按照本院教学大纲实施传统带教教学,即护生到达本科室后,护士长采用口头讲述的方式介绍科室环境布局、物品放置、实习科室规章制度、教学计划及考试要求、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如针刺伤预防知识、发生针刺伤后处理流程及上报流程。入科宣教结束后,交由各自带教老师,根据各周教学计划进行带教工作。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情境式体验教学,各小组本科室实习时间均为4周,教学计划共3周,第4周评价考核。采取总带教负责、护长监督、实习小组组长协助的方式进行。首日入科宣教结束后,总带教将针刺伤学习资料以文档形式发至小组组长,每周学习内容及目标如下。(1)第1周。以问题为导向的自我学习,设定问题有:静脉输液或其他侵入性操作过程中被针头或利器刺伤皮肤,你会如何处理?对你的身心健康有何影响?学习目标为:了解针刺伤的定义、原因,熟悉针刺伤的标准预防措施和危害,掌握针刺伤的应急处理流程。护生以问题为起点,通过课本、百度、论文等形式各自寻找答案。(2)第2周。情境式体验教学,按照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主动检验的步骤进行学习。具体体验设计的情境是老师进行静脉输液结束后为乙肝/梅毒患者拔针时不慎刺破皮肤后进行的错误针刺伤处理流程。护生实地观察后,小组反思及讨论情境中错误的处理方法及危害,并概括正确的处理流程。具有一定的记忆力之后,每位护生体验现场模拟被针刺伤后的处理流程,其他护生观察及提出错误或疑惑。最后,总带教进行总结,针对护生模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并纠正。(3)第3周:答疑总结,带教老师观察护生操作时存在的隐患,及时纠正,引导护生养成针刺伤的标准预防习惯。(4)第4周:评价考核,第4周周五采用卷面考核方式评价护生的针刺伤认知,统计整理护生在本科室及之后实习6个月内的针刺伤发生率。

1.3 评价指标

1.3.1 自制针刺伤调查表采用自制针刺伤调查表统计护生自本科室后实习6个月内的针刺伤发生率。

1.3.2 针刺伤认知调查采用聂圣肖等[8]编制的针刺伤相关知识(16个条目)、态度(12个条目)、行为(16个条目)3个维度调查护生的针刺伤认知。知识维度采用“是”“否”“不知道”进行回答,回答正确计1分,回答“否”或“不知道”计0分,得分范围0~16分,具备良好的效度及信度,Cronbach,α系数为0.81。态度及行为维度采用李克特(Likert)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74,非常不满意计1分,依次到非常满意计5分,态度维度得分范围为12~60分,行为维度得分范围为16~96分,得分越高,针刺伤认知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收集资料后行双人录入、核对确认无误后,采用SPSS 20.0软件行统计学运算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护生针刺伤发生率比较对照组发生针刺伤6人(8.33%),观察组为1人(1.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13)。

2.2 两组护生针刺伤相关知识比较由表2可知,对照组的基础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均低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2两组护生针刺伤相关知识比较(分)

表2两组护生针刺伤相关知识比较(分)

注:对照组实施传统带教教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情境式体验教学

行为37.81±14.09 68.39±17.15 10.719<0.001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72 76基础知识3.39±3.19 11.01±3.03 8.781<0.001态度38.89±13.17 43.28±10.09 2.983 0.016

3 讨 论

针刺伤作为最常发生的职业暴露,严重危害医护人员的执业安全,尤其是护生。黄平等[9]调查结果显示,护生针刺伤发生率占总调查医务人员的78.2%。国外也有学者调查得出,护生的针刺伤发生率较高,达30%以上[10-11]。针刺伤不仅增加血源性感染的风险,同时使护生产生焦虑等情绪从而产生职业倦怠,影响职业发展[12]。甚至有些护生由于压力太大出现自我怀疑、消极的应对方式。

有效的培训教育可降低护生的针刺伤发生率及提高预防意识[13]。情境式体验教学是护理上常用的教学方式,按照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主动检验的步骤进行学习[14]。具体体验是教学的开始,通过老师扮演、护生观察的方式形成或加深针刺伤知识的印象;反思观察是教学的关键,护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所在,思考原因;抽象概括是教学的转化,将具体体验的观察和感受进行文字化、言语化;主动检验是情境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应用,根据所学知识运用至日常工作。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针刺伤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的基础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均低于观察组(均P<0.05)。提示观察组护生经过情境式体验教学后,针刺伤发生率及被污染针头刺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针刺伤知识明显提高。针刺伤发生率降低幅度高于针刺伤预防宣传视频、集束化管理中护生针刺伤发生率,主要原因如下[15-16]。(1)教学的第1周,护生根据设计的问题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形成基础;(2)护生通过情景式体验针刺伤发生的情境,身临其境;(3)情境式体验教学不同于以往PPT授课模式,摆脱老师讲授、护生强硬接受的学习模式,通过针刺伤的体验情境,引导全组护生为解决问题、自由讨论,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及兴致。同时老师不断的引导,激发护生深入思考,加深印象。

综上所述,情境式体验教学可以提高护生的针刺伤相关知识及降低针刺伤发生率,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护生实习中不良情绪的发生,建议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针刺维度流程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