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联合抚触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2021-07-31朱宏瑞崔岢丰刘莎莎
朱宏瑞,崔岢丰,刘莎莎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早产儿重症监护室,河南 郑州 450018)
临床一般将胎龄小于或等于36周,出生体重小于或等于2 500 g的新生儿称为早产低体重儿,此类患儿由于在母体中发育时间不足,出生后消化系统功能极不完善,营养吸收能力较差[1],患儿在喂养期间易出现呕吐、腹泻、胃潴留等胃肠不耐受情况。而胃肠不耐受的发生又会影响消化系统功能的追赶性发育,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和生长发育[2-4]。临床为改善此类患儿的喂养质量,常实施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吮吸、重力喂养等一系列干预措施,但效果均不太理想[5]。抚触干预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一种新生儿护理方式,其通过按摩患儿腹部等位置,刺激患儿胃肠蠕动,增强其消化能力;患儿保持俯卧位,能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最大限度改善营养吸收问题[6-7]。本文研究采用俯卧位及抚触干预在护理干预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早产低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儿中男21例,女19例;胎龄29~36周,平均(32.45±1.96)周;出生体重1.58~2.45 kg,平均(1.95±0.29)kg;对照组患儿中男20例,女20例;胎龄29~36周,平均(32.39±1.92)周;出生体重1.64~2.42 kg,平均(1.94±0.31)kg。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家属知情本次研究;(2)患儿胎龄小于或等于36周,体重小于或等于2 500 g。排除标准:(1)胎龄小于29周,脏器发育严重不全;(2)患有先天性心脏病;(3)有严重感染;(4)随访资料不全或脱落。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在收治患儿后予以早期喂养、管饲、预防感染等常规治疗干预,此基础上开展患儿常规护理干预。(1)密切监护,患儿置于保温箱中保暖,同时监测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保持体温、血压、血压、血氧等稳定。(2)早期喂养,在患儿出生24 h后开奶,使用早产儿配方奶粉进行微量喂养,喂养时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2 mL/kg的奶量连接胃管喂养,每2小时喂养1次,建立耐受后可逐渐增加奶量,初期每天喂养量小于或等于20 mL/kg。(3)非营养吮吸,予以患儿吮吸使用的乳胶奶头,在每次喂养时予以患儿非营养吮吸,促进胃肠分泌胃泌素等。
1.2.2观察组护理方法 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俯卧位联合抚触干预。(1)抚触干预。在患儿早期喂养2~3 d后,选择在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安静的时间段进行抚触干预,如两次喂奶之间、晚睡前、沐浴后等。抚触时保持周围的安静和温度适宜,室温控制在28~30 ℃,湿度控制在50%~60%。将患儿裸身放置于抚触台上,抚触者双手保持温暖,并在手上涂抹适量润肤油,采用轻重合适的手法依次对患儿头、胸、腹、臀、背部、四肢、手掌、足底等进行抚触按压,每个部位抚触约10次。可适当延长腹部抚触时间,并以手指指腹轻柔患儿左侧小腹部8~10次。患儿全身抚触的时间控制在15 min为宜,抚触的过程中可与患儿进行声音上的交流,保持患儿愉悦的心情,可轻声呼唤、对视患儿等。(2)俯卧位护理。在喂养后竖抱患儿并轻拍背部,30 min将患儿置于俯卧位,避免胃食管反流,将床头抬高倾斜15°,四肢保持一定曲度呈蛙状,再以胶布卷缠绕在身体一侧,给予患儿温暖和安全感,注意每2小时变化交替1次患儿的体位。俯卧位期间加强对患儿生命体征的监护,避免出现窒息的情况。
1.2.3观察指标 (1)记录并比较患儿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追赶至出生体重时间、足量胃肠喂养时间。(2)记录并比较患儿呕吐消失时间、腹泻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3)检测并比较患儿干预前、干预30 d后体重、身长、头围。
2 结 果
2.12组患儿喂养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追赶至出生体重时间、足量胃肠喂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喂养情况比较
2.22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症状持续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呕吐消失时间、腹泻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症状持续时间比较
2.32组患儿生长发育情况比较 干预前2组患儿体重、身长、头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体重、身长、头围指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儿生长发育情况对比
3 讨 论
早产低体重儿由于早产的影响,其免疫系统功能、消化系统功能等发育均不健全。这导致患儿的营养消化、吸收能力均较差,并且在喂养中也极易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情况[8]。喂养不耐受又提升了营养吸收的难度,使患儿营养物质、热量的吸收受到影响。临床一直极为重视早产低体重儿的护理干预,采用了非营养吮吸、生命体征监护、静脉微量喂养等多种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患儿基本营养吸收,但这些喂养措施难以根本性地解决患儿的生长发育问题[9-11]。
抚触是新生儿科常见的干预措施,通过对患儿全身各部位的抚触,有助于患儿的肠胃蠕动,对促进患儿胃肠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抚触可使患儿尽快恢复母乳喂养,保障其营养物质的吸收[12]。本研究为保障患儿正常的发育,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基础上予以患儿俯卧位联合抚触干预。俯卧位能降低患儿进食后胃食管反流、胃肠不耐受的发生率。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追赶至出生体重时间、足量胃肠喂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俯卧位联合抚触干预可提升患儿的胃肠耐受能力,使患儿尽快达到出生体重和足量喂养,为患儿后续的生长发育打下基础。观察组患儿呕吐消失时间、腹泻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俯卧位联合抚触干预有助于建立患儿耐受能力,减少呕吐、腹泻、胃潴留的发生,对患儿营养吸收有重要作用。刘杨等[13]予以患儿水疗联合抚触综合疗法,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干预后患儿体重、身长、摄入量均明显得到改善,同时神经心理发育评价量表评分也高于同期对比患儿。本研究观察组干预后患儿体重、身长、头围指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研究结论一致。俯卧位联合抚触干预可取得理想的干预效果,其原因可能在于抚触患儿皮肤后,患儿的感觉信息会通过人体触觉感受器传输至大脑,由中枢神经处理感觉信息后进行反应应答,增加患儿机体迷走和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使机体调节因子释放,有助于患儿胃肠蠕动、食物消化等[14-15]。
综上所述,予以早产低体重儿俯卧位联合抚触干预,可改善患儿喂养不耐受,对促进患儿体格发育有重要作用。在后续的研究中,作者还将对患儿进行随访比较,以探究俯卧位联合抚触干预对患儿中远期体格、神经生长发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