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的发展与传承保护
2021-07-31舒朵朵
舒朵朵
(甘肃省庆阳市陇剧研究所,甘肃庆阳 745000)
秦腔是一种古老的戏曲种类,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并且以自身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及文化价值留存于今。美好的东西总值得保存,在当下的社会发展中,由于秦腔的创作难度大,群众基础弱,普及范围小等诸多限制因素,导致秦腔的发展陷入困境,作为新一代青年人,我们有义务将中国的文化传统更好地传承与保留下来,对限制秦腔发展的诸多因素进行研究,探索有效的应对措施与改良方案,以帮助秦腔获得更好地发展与传承。
一、秦腔概述
秦腔是发源于我国甘肃、陕西一带的古老民间艺术,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的最古老戏剧之一。秦腔作为我国西北地区具有独特代表性的传统戏剧,一直随着秦文化在我国的传播而逐步发展,其起源、发展、传承等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总的来说,其都是我国精神文化和社会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过程的客观体现。
秦腔作为一种带有浓厚地域风情的戏曲文化,唱词也带有其特有的韵味。在秦腔的唱词中,大部分融合的是中国的古诗词,而且基于其陕西与甘肃的发源地,在秦腔的唱词中也融合了这些地区的方言,再结合一些汉唐时期的诗词,整个秦腔的唱曲显得极有文化韵味。诗词、曲调,再加上带有西北特色的方言,秦腔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唱腔成为其风靡一时、一地的重要因素。秦腔唱词一般都较为质朴平直,语调却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优柔平缓,风格尖锐却不失婉转。对于秦腔的词来说,有多种种类,其分为三言与五言,风格多样,唱词多样的秦腔是典型的中国戏曲文化的一大代表。
对于秦腔中的角色来说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主要可分为四大门派,生旦净丑,其典型形象如图1(见文末)所示。
图1 秦腔中生旦净丑四类角色的典型形象(图片自:百度)
这四种角色各有特点,但秦腔唱法中最独特的一点在于其演唱过程中的“唱乱弹”,即青衣、须生、老旦、花脸的多角重唱。“生”代表的是老年男子,唱词需平稳有力,彰显坚定的特点。“旦”这个角色,扮演的多为女性角色,在唱词中需体现温柔婉转与声音纤细的女性特点。“净”在秦腔中多指性格突出的男子,具体特点应根据各不同戏曲中特点而定。“丑”角指的是负责滑稽表演的男子,起到“热场子”、活跃戏剧氛围的作用。另外,秦腔中也有“花脸”,充当“武净”的角色,最是讲究架子功,需要表现出武人威武豪迈的气概,被观众称为“架二”。秦腔的文化唱词以及角色等形式多样,具有极强的文化研究意义。
二、秦腔的历史发展过程
秦腔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与厚重的文化背景。秦腔发展的各个阶段都伴随着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带有独特的时代烙印和文化特色。自周代以来,地处关中的西北人民,在生产活动之余会使用枣木梆子(枣木制成的短木棍)作为击节乐器,以梆击节发出“恍恍”的声音,这便是秦腔最早的起源。
之后经过多个朝代的更迭,秦腔的发展逐步壮大,在清朝时期达到鼎盛阶段,乾隆年间最为繁盛。在这个时期,秦腔戏班在全国可谓是遍地开花,之后还远传至中国台湾。在当时秦腔发展的鼎盛阶段,秦腔在陕西省还分为了东西南中四路,进而进行更好地传承。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省各地都建立了相关的秦腔学习社,而且在抗日战争时期,秦腔艺术表演者还为抗日英雄设立了他们特定的角色,融入了秦腔戏曲当中。此后,秦腔得以不断地传承与发展,一直延续至今。
三、秦腔的生存困境及其原因
20世纪80年代以来,秦腔文化也受到现代生活和工业化生产的巨大冲击,这一传统表演技艺正面临失传的危险。造成秦腔艺术生存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在现在快节奏的社会中,不仅人的审美逐渐变得淡化,缺少文化沉淀,而且在整个兴趣导向下的社会需求而导致的产业供应也显得极其的肤浅化。短视频、自媒体以及电子书等多种多样的文化生活充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使得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没有一席之地。其二,是由于秦腔本身的艺术更新也跟不上时代所致,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秦腔也不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难以找到自己发展延续下去的方法。为更好地生存下去,秦腔采取了走上市场化发展的道路,这种秦腔的艺术发展显得名利化与商业化,令人痛心。而且在商业演出的同时,也忽略了大众的审美需求,导致秦腔市场效应不高,群众呼声不强及其他问题出现。
四、未来秦腔发展传承与保护策略
(一)保护人文和文化生态环境
秦腔作为我国传承久远的最古老剧种之一,是我国非物质遗产中璀璨的瑰宝,对西北地区传统生产方式和文化起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语言也好,文化也罢,都需依托它原有的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生存,秦腔也是如此。根据对于秦腔历史发展的分析可知,秦腔的发源是在宁夏陕西地区人们的生产活动当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现阶段我们无法恢复当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情节,但是可以将这种秦腔文化艺术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同时,还要在一定的区域内加大对于生态元素的保护力度,例如旧时的农村生产工具及有价值的村落等,从而实现秦腔整体的艺术保护。
(二)注重秦腔艺术有机更新
将秦腔艺术有机更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其艺术表演形式的多样化,例如,可以将秦腔表演注入艺术舞台以及电视剧、电影的创作当中。如今秦腔戏曲团在全国仍然存在,但数量极少,如果只借助戏曲舞台对秦腔进行宣传,秦腔的传承过程依旧难以维系。将秦腔与现代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是秦腔传承未来发展的必然发现,比如在电影《霸王别姬》中,张国荣与张丰毅出色的表演让这戏曲这一艺术形式再次成为国人心中难以磨灭的印记。下图2为电影《霸王别姬》剧照。
图2 《霸王别姬》剧照(图片自:百度)
电影通过声像将我国的国粹京剧及昆曲等多种曲目融合到了一起,再结合中国古代历史故事,这部电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并且被广大中老年人以及青少年人所接受。而且这种基于中国传统戏剧的影视作品浓缩了传统文化元素,更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也成为中国戏曲的代表登上国际舞台。其二,是改变秦腔的传播媒介。秦腔在传播的过程中存在群众基础差等问题,尽管在传统观念中,秦腔一般受到中老年群体所喜爱,但针对目前的发展形式,秦腔只是固守传统,难以创新,因此很难被大众接受。青年人作为文化传承的生力军,在观赏群众中占主导地位,而且改革与创新是艺术展的首要前提,秦腔不能因循守旧,而应该在保留原始曲目精髓的基础上,加入创新元素,如将一些热门话题融入于秦腔的唱词中,让秦腔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从而能够更好地被保护和传承下来。
(三)注入新的发展元素
当前,秦腔艺术发展受到限制,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发展资金不足。因此,秦腔在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基于自身的艺术特色,携手其他文化品牌与企业进行合作。因为当前是多种文化交替发展的时代,具有文化意义的品牌往往更受关爱。在这一过程中,秦腔不仅可以吸引资金来源,有助于其在各个地区开展相关的文化展演,使秦腔为更多人所了解,利于自身传承。而且,这种方式还提高秦腔传承人的经济效益,使秦腔传承人有足够的精力与热情为传承秦腔艺术而不懈努力。其二,通过引入资金,可以更好地对于秦腔感兴趣的群体进行培养,戏企联姻制度可以使秦腔爱好者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便于秦腔的传承与保护。
(四)重视认定与保护秦腔艺术传承人
2012年4月8日,对秦腔艺术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由西安交通大学与陕西戏曲研究院共同开办的戏剧学院正式挂牌招生,西安交通大学将以培养戏曲传承人为教学目标面向全国招收戏曲专业的预科生、艺校生,并开设戏剧研究、剧目创作、导演、表演、作曲、舞美设计制作、灯光等多个相关专业,旨在打造秦腔艺术与中国戏曲的超级学府。同时,西安交通大学与陕西戏曲研究院还共同参与国家非遗传项目传承人保护计划,针对秦腔传承人进行培养和保护,确保秦腔艺术的精髓不会在传承过程中有所流失。在注重秦腔自身保护的同时,也要向外界传递保护的信息,让民众认识到秦腔艺术的重要性及其独特文化意义,让大家都能够投入到秦腔保护当中,去为秦腔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结语
秦腔是我国古老戏剧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新时代下,中国人不能缺少沉淀,更不能缺少自己本源的精神基础,通过分析秦腔现阶段的困境,来更好对其进行传承与保护,是我们每一代青年人的责任。
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