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求异思维培养路径

2021-07-30邹发富

求学·教育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求异思维培养路径高中物理

邹发富

摘 要:随着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各个领域对人才提出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教育领域在此背景下也要做出相应改变。物理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需紧跟时代发展趋势,除了为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学生能基于独特视角探究知识,提升学习效率和创新性思维,为全面发展做好铺垫。

关键词:高中物理;求异思维;教学;培养路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高中物理教学已从知识与技能传授延伸至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在提升学生学习技能与效果的同时促进其全面发展。所谓求异思维即针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方向、层面挖掘答案的思维模式,改变以往学生依附教师学习和思考的状态,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实现预期课程目标。

一、注重概念引导,强化学生创新意识

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紧贴学生实际生活举例,或开展演示性实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如此一来才能启发和激活学生对物理概念知识时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力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演示以下小实验,即左手运用弹簧秤拉着一辆小车在平滑的讲桌上运动,使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演示实验中感悟“力”的存在与“拉”的作用,弹簧秤反映出的读数、力的效果以及小车在运动时情况。紧接着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人提水”与“马拉车”等案例,使学生初步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为了强化学生的理解,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哪位同学能列举物体相互作用产生力的案例?”學生纷纷做出回应,紧接着物理教师拿出课前准备的圆木桩,将其放置于墙角地面,并将一块木板放置于圆木桩上,让一名男生小心翼翼地站在木板上并手握一根竹竿用力推墙,只见木板上的学生在木板脱离墙壁后掉了下去。教师归纳总结道:“竹竿与墙在相互作用中均产生力,其中人与木板受到力的作用后共同离开墙面。”上述教学环节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抽象概念,有效活跃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二、巧用求异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纵观传统高中物理教学现状,普遍存在教师注重为学生讲解教材知识或演示实验,学生在台下被动聆听,师生鲜少互动的现象,最重要的是忽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长此以往抑制了学生的个性成长与发展。对此,高中物理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巧用求异思维,激发学生内在创新潜能。求异思维最为显著的特征即根据研究对象提供的各种信息打破常规思考模式,从多角度和多途径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情并在此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通常教师需在学生已形成固定思维的基础上培养其对知识的探究感与追寻感,积极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中学会举一反三,强化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复习阶段提出以下问题:已知一辆质量为M的高速列车沿着水平直轨道匀速前进,设该列车最后一节拖车质量为m,然而此节拖车却在行驶途中突然脱节,司机发现这一情况时列车已行使的路程为L,此时司机立即关闭气门并撤除牵引力,设列车重量与阻力成正比,列车牵引力为恒定不变,求列车两部分处于完全静止状态后两者的距离。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讨论分析上述问题,有的小组提出可运用运动学公式与牛顿第二定律解答问题,然而计算步骤较为烦琐。有的小组认为可运用运动学公式与动能定理解答,虽然也成功得出正确答案,然而过程相对复杂。教师在学生思考后指导其运用运动学知识分析问题,大部分学生迅速得出答案。事实上,列车最后一节脱节后,如果司机立即撤除牵引力,此时列车的两个部分处于完全停止状态且二者距离为0,列车在行驶L路程中,可将牵引力做的功看作消耗列车前部分行程中多行驶的S距离,有效克服阻力做的功。列车初期做匀速运动时为F=KMg,故而KMgL=K(M-m)gs,s=(ML)/(Mm),成功解决问题。上述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交流,有效强化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求异思维得到提升。

三、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随着核心素养提出,物理学科也越来越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形成良好的自主思考和获取知识的能力。相关研究指出,求异思维的起点为疑惑,是发展学生创造力的关键所在。当学生产生疑惑才会主动思考问题。调查研究指出,只有4%左右的学生具备迁移能力。物理实验虽然属于动手操作形式,但也属于循环化过程,高中物理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潜在探究物理知识的欲望,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并基于此提出全新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针对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和质疑,敢于发表见解,促使学生充分理解问题和掌握新知,提高学习效率。物理学科有着显著的抽象性与逻辑性特征,需要不断对其进行理解和反思,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时应借助合理反思,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增强动手操作能力与创造迁移能力。高中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正是这种密切联系决定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时需经历抽象的过程。不管是物理抽象定义或经验,物理实验就好似技能性知识,只要剥离研究对象的非物理因素就能体现物理元素。但纵观实际教学,大部分高中生在实验教学中受自身学习能力或其他因素影响出现各种困难,以致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对此,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结合学生学情从多方面优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为例,教师为学生设置以下实验:先让学生认真观察一辆小车在相同高度的斜面滚下以及在不同粗糙平面滚动距离,其中小车首次滚至粗糙毛巾表面,第二次小车滚至讲桌木板表面,第三次小车则滚至相对光滑的玻璃表面。小车在三次实验中越滚越远,最后停下。物理教师趁势提出问题:“小车为何会停下?”学生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已学习过摩擦力的相关知识,故而会直接回答:“因为小车受到摩擦力影响。”物理教师继续提问:“如果小车未受到摩擦力影响并在一个平面上运动,此时小车从斜面滚下后会产生何种运动?”学生的思维在此过程中开始发散,部分学生认为小车会滑动至很远的距离才会停下,也有学生认为小车会持续运动。学生在深入思考、逻辑推理以及教师点拨后会得知小车停下原因和受到摩擦力有关,如果失去摩擦力,小车始终以从斜面滚下速度并继续运动。教师在此实验过程中将牛顿第一定律与运动关系作为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途径,使学生在物理教师点拨和指导下集中思维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并发现实际生活有很多现象都可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为后续形成良好的求异思维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总之,打造创新型国家是我国一直贯彻落实的目标,创新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最强的推动力。高中物理学科的重要目标之一即创新意识,这为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供了最佳途径,教师应通过优化教学模式不断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具备丰富的想象力与敏锐的观察力,实现自主、探究的学习目标,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双宝.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J].文渊(中学版),2019(8):169.

[2]张敏杰.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探讨[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9(3):72.

[3]金永峰.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143.

[4]王春其.高中学生物理学习思维障碍分析及对策分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18).

[5]王花.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突破学生思维障碍[J].中外交流,2019,26(41):395.

猜你喜欢

求异思维培养路径高中物理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