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开展“小幼衔接”的可行性探究
2021-07-30王嘉琪
王嘉琪
【摘 要】“幼小衔接”问题始终是社会上最关心的教育问题,错误的衔接方法是造成幼儿园“小学化”的根本原因。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对衔接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找到了“小幼衔接”的新模式。本文通过对社会、学校及家庭这三方面存在的现有问题进行整合,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新的衔接策略。
【关键词】幼小衔接;小幼衔接;小学教育;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18-0173-02
The Feasibility Study of Carrying Out "the Connec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s and Kindergarten" in China
(Jilin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China) WANG Jiaqi
【Abstract】The problem of "the connec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s and kindergarten" is always the most concerned education problem in the society. The wrong connection method is the root cause of the "primary schooling" kindergarten. We conducted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some of the problems in the connection by consulting information, and found a new model of "the connec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s and kindergarten". This article integrat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hree aspects of society, school and family, and conduct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related problems, and proposes a new convergence strategy.
【Keywords】The connection of kindergarten and elementary schools;The connec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s and kindergarten;Primary school education;Feasibility
以小学为主、幼儿园为辅来配合幼儿园开展“衔接”工作,不仅能够让幼儿缓慢地适应身份转换期,也可以让家长进一步掌握科学育儿本领,抑制各类急功近利、严重损坏幼儿心理发展的教育现象发生。但是基于现实这种衔接方式的转换之难,推广之不易也引起了笔者如下的思考。
一、目前“幼小衔接”工作表现出来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家长对幼儿畸形的期许和“投资”
现在绝大部分学龄前儿童的父母年龄逐步从“80后”到“90后”进行更替。而“90后”普遍为独生子女,它们享受了国家“改革开放”后良好的社会环境、教育资源及物质条件,也正因此会让他们对子女注入更多的期许和“投资”,但从目前的幼儿教育结果来看,许多家长的投入都是畸形的。
1.畸形的期许
家长希望孩子能够认识上千汉字、熟练运算、字迹工整、口才好,甚至要求考试都要打“双百”。试问各位家长小时候又有谁能做到这些呢?还是小时候同样被自己的父母强行注入了这样的期许呢?不知道现在的家长要是仍以三十年前的教育方法来管教孩子,那么孩子如何面对三十年后的世界呢?在2019年“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我们携手同行”的学前教育宣传月中,提出了很多科学的指导建议,如果家长都能够理解并运用于生活中,相信孩子升入小学后自然不会落后于他人。
2.畸形的投资
正由于家长有上述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轨迹的畸形期许,就会造成家长盲目地跟風“投资”子女,这种“投资”普遍表现为家长为孩子报名了大量课外班(英语、艺术等)来填充孩子的休闲时光,强行占用了孩子大量的玩耍时间。这种“投资”也助长了教育机构的不良之风,机构夸张的洗脑式宣传和所谓的科学教育理念,实则完全是拔苗助长,也许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会显著提高,但是其学习能力恐怕很难提高,长此以往只能满足家长的虚荣心和攀比心,并不能对孩子终身成长提供任何有意义的帮助。
(二)“幼小衔接”向“小幼衔接”转变过程中的阻碍
1.社会环境中的阻碍
随着社会进步,全世界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工作门槛越来越高,面对有限的教育资源和接连不断的升学考试时,家长难免会心生苦闷,因此让孩子超前学习知识成了主流教育方式。以前部分地区会进行“幼升小”的入学考试,在教育部明令禁止后,幼儿园“小学化”虽得到了一定的抑制,但社会上的一些幼儿教育机构并没有根除此类不规范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知识来达到短暂的学习能力提高表象,这个表象仅仅表现为幼儿掌握了“几位的加减法”“识字和拼音数量”等,家长也会为此感到高兴并认为达到了学习目的。但是经过许多学者研究,这样的超前学习会阻碍幼儿的思维发展和学习能力、兴趣等的提升,但多年的“幼小衔接”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固定模式,短时间内很难做出改变。
2.学校教学的阻碍
我国小学教育经过多年的稳步发展,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教学体系、科学的内容设置、合理的课程编排,若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想必需要经过极其漫长的试验。笔者认为阻碍有以下三点:(1)管理者和教师缺乏学前教育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学校课程及作息时间模式化固定。(2)班级环境布置上很难向幼儿园靠拢,这种严肃、高压的课堂氛围是很难改变的。(3)很难将现有的学校教学模式转变成游戏方式或幼儿易接受的形式。
3.家庭的阻碍
普遍家庭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家长对子女的培养方式都表现出极强的目的性,因此这些孩子承担了很多关注和负担。因此笔者认为只关注学习表面现象而忽视孩子的诉求都加剧了幼小衔接的恶化,而它的中心问题就是家庭教育理念的错误。
三、实施“小幼衔接”的策略及建议方法
(一)社会层面
各地方的相关教育监管部门应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结合本地教育特点加大整治力度,发现违规机构一律取缔。要针对“小幼衔接”的特点和方式,建议以地区为单位组织小学工作者和幼儿园工作者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通过交流探讨找到新的教学思路。
设立“新衔接”实验单位,通过对3~6岁和7~8岁儿童的学习方式、特点等进行分析,进而对教材、教具、课程安排等做出相应变化,从根本上改变小学一年级教学模式。比如,以人教版小学教材为例,可以改变语文、数学等具体学科名称,按照幼儿园的方式进行一日生活,但要设立学习课时段,不同时间段进行的活动不同且各类标准要高于幼儿园,要将数学思维、语言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以具体形式融入一日生活课程中。
(二)学校层面
小学和幼儿园都应该做出积极的改变,首先小学课程结构体系应当向低学龄延伸,所有课程的教学设计标准应当参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适当增加课程的难度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和体能的发展。教学形式要做到以游戏为主并在其基础上酌情渗透常规课堂模式,不以任何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多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从幼儿园方面来讲,在衔接模式发生转变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幼儿园教学工作的负担和束缚。选择合适的教材、教具进行一日保育保教工作,教师也能更侧重于幼儿学习兴趣的提升而非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教师应更加注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幼儿提升相应能力来应对相应事件。
(三)家庭层面
家长要正確认知孩子在“衔接”阶段需要获得哪方面的提升,要深刻认识到错误的幼小衔接方法对孩子心理发展的影响。笔者认为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1.不要过度追求孩子知识储备量而强迫其记忆过多繁杂的知识。2.要多和幼儿园沟通,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切不可把所有教育责任都推脱给幼儿教师。3.要转变“望子成龙”的心态,科学规划孩子未来发展,支持“小幼衔接”工作开展。
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终身的,父母的谆谆教导、一言一行无不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因此家长要身体力行,优先做到科学衔接。要重视孩子学习兴趣、习惯等优秀品质的培养,而非追求学习成绩和知识储备。因为成绩是一时的,兴趣和习惯是一世的,每个孩子的认知发展速率不同,但总会达到一定的认知水平。不仅是孩子,相信一个成年人对任何事情都饱含热情和兴趣也都会得到不错的回报。
我们从近几年的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不难看出,不管是“科学做好幼小衔接”或是“科学地做好入学准备”,都体现出了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对幼小衔接问题的重视。其实家长完全不必过于焦虑,要多陪伴孩子,伴随他们一起成长、适应和改变,用最好的状态迎接挑战。让家园同心,小幼协同,让幼儿对小学不再有距离感,家长如果可以做到不给教育“增负”,相信教育一定会给孩子“减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健康地成长,让我们以满腔的热情共同期待未来孩子们的蜕变吧。
参考文献:
[1]阴尚志.关于幼小衔接问题的初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36).
[2]李丽. 人类发展生态学视角下的幼小衔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
(责编 张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