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健脾汤辅助治疗厌食症脾胃虚弱型患儿的疗效分析
2021-07-30李瑞丽
李瑞丽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洛阳471002)
厌食症为临床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与机体缺乏微量元素有一定关联性,患儿临床多表现为食量减少、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等,若病情未获得及时治疗,随着病情进展,可致心脏功能下降、心律失常等,严重者可发生昏厥,对患儿生长发育带来极大影响[1~3]。健胃消食片+维生素B片为临床治疗厌食症患儿常用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但长时间服用,易导致机体微量元素紊乱,整体效果欠理想。中医学认为,厌食症属“内伤”范畴,归因于饮食不节、脾胃虚弱,故主张以滋养胃阴、益气健脾之法治疗[4]。扶正健脾汤是由炒白术、人参、茯苓、柴胡、炒山楂等多味中药材组成,具有消积开胃、健脾运脾之功效。本研究旨在探讨扶正健脾汤辅助治疗厌食症脾胃虚弱型患儿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厌食症脾胃虚弱型患儿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各41例。研究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4~12岁,平均(8.02±0.63)岁;病程1~9个月,平均(5.02±0.68)个月。常规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3~11岁,平均(7.83±0.66)岁;病程1~8个月,平均(4.77±0.73)个月。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选例标准 (1)纳入标准:经临床表现等确诊为厌食症;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弱型,主症为食量减少、食欲不振,次症为脘腹胀满、少气懒言、恶心呕吐;资料完整;无不良饮食习惯。(2)排除标准: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伴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认知功能不全;过敏体质;伴有消化系统疾病;有其他合并症;近60 d有相关治疗史。
1.3 治疗方法
1.3.1 常规组 接受健胃消食片(国药准字Z41021983)+复合维生素B片(国药准字H33020873)治疗,均为口服,1片/次,3次/d。持续治疗21 d。
1.3.2 研究组 于常规组基础上予以扶正健脾汤辅助治疗,方剂组成:炒白术5 g,人参3 g,茯苓5 g,柴胡3 g,炒山楂3 g,木香5 g,炒麦芽3 g,陈皮2 g,焦三仙3 g,山药6 g,白芍3 g,肉豆蔻3 g,甘草2 g。水煎取汁200 ml,100 ml/次,2次/d。持续治疗21 d。
1.4 观察指标 (1)两组总有效率。(2)两组治疗前、治疗21 d主症中医证候积分(食量减少、食欲不振)、次症中医证候积分(脘腹胀满、少气懒言、恶心呕吐),依照症状严重程度分为重度(6分)、中度(4分)、轻度(2分)、无(0分)。
1.5 疗效评估标准 两组均于治疗21 d实施疗效评估,显效:食量减少、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少气懒言、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有效:上述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未及上述标准。有效+显效=总有效。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总有效率97.56%较常规组78.05%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例(%)]
2.2 两组主症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治疗21 d研究组主症中医证候积分较常规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主症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分,±s)
表2 两组主症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分,±s)
食欲不振治疗前 治疗21 d研究组常规组组别 n 食量减少治疗前 治疗21 d 41 41 t P 3.93±0.58 3.71±0.60 1.688 0.095 1.04±0.15 1.63±0.21 14.639<0.001 3.84±0.61 3.62±0.71 1.505 0.136 1.24±0.18 1.69±0.24 9.605<0.001
2.3 两组次症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治疗21 d研究组次症中医证候积分较常规组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次症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分,±s)
表3 两组次症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分,±s)
恶心呕吐治疗前 治疗21 d研究组常规组组别 n 脘腹胀满治疗前 治疗21 d少气懒言治疗前 治疗21 d 41 41 t P 3.78±0.41 3.64±0.37 1.623 0.109 0.84±0.25 1.37±0.33 8.197<0.001 3.42±0.47 3.22±0.50 1.866 0.066 0.88±0.27 1.19±0.31 4.829<0.001 3.55±0.56 3.37±0.63 1.367 0.175 0.63±0.24 0.91±0.35 4.225<0.001
3 讨论
厌食症属临床常见慢性病症之一,多是因机体脾胃虚弱、消化功能障碍、微生态失衡引发气血生化之源匮乏所致,若病情未获得有效控制,可造成患儿体质量下降、营养不良、免疫功能紊乱,从而影响患儿生长发育[5~6],需尽早治疗。目前,临床缺乏厌食症特效药物,多采用胃肠动力增强类药物治疗,如健胃消食片、维生素B片等,虽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但整体治疗效果欠理想。
中医学认为,厌食症属“内伤、纳呆、不化”等范畴,病理病机是外感六淫之邪、情志失调、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食少则饥,饥伤脾,食多则饱,饱伤胃,脾胃虚弱,易积食,以致脘腹胀满,久病体虚,致使正气亏虚,故多主张以滋养胃阴、益气健脾、消积开胃、辅助运化为主要治疗原则[7]。扶正健脾汤主要成分为炒白术、人参、茯苓、柴胡、炒山楂、木香、炒麦芽、陈皮、焦三仙、山药、白芍、肉豆蔻、甘草,其中人参性平,味甘、微苦,归脾、肺、心经,可生津安神、补脾益肺、复脉固脱;炒山楂性微温,味酸、甘,归脾、胃、肝经,可消食健胃,活血化瘀;甘草性甘、平,归胃、脾、肺、心经,可清热解毒、补脾益气、调和诸药;山药性平,味甘,可补脾肺肾、益气养阴;白芍性微寒、味酸、苦,可平抑肝阳、柔肝止痛、养血敛阴;柴胡性微寒,味辛、苦,可升举阳气,疏肝解郁;炒白术性温,味苦,可燥湿利水、补气健脾;茯苓性平,味甘、淡,可健脾安神、利水渗湿;陈皮性温,味辛、苦,可利水通便、燥湿化痰、理气和中;肉豆蔻可补脾养胃;木香可理气和胃;焦三仙、炒麦芽可滋补胃阴、消积开胃。诸药配伍,共奏滋养胃阴、益气健脾、消积开胃、辅助运化、补中益气之功效。本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97.56%较常规组78.05%高,治疗21 d中医证候积分较常规组低(P<0.05),由此可见,扶正健脾汤辅助治疗厌食症脾胃虚弱型患儿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病情改善。原因分析为扶正健脾汤中炒白术、人参具有抗氧化、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胃肠道效果;柴胡主要成分为柴胡皂苷,具有较强抗炎作用;炒山楂对胃分泌具促进作用;山药可改善免疫细胞,从而增强机体抵抗力;焦三仙、炒麦芽对增强食欲及消化具有促进作用。故于健胃消食片、维生素B片治疗厌食症基础上,加用扶正健脾汤进行辅助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促进病情改善。
综上所述,扶正健脾汤辅助治疗厌食症脾胃虚弱型患儿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病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