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梗院前急救应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的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2021-07-30康怀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3期
关键词:格瑞洛氯吡心梗

康怀然

急性心梗为心脑血管常见病,指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心肌坏死,伴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其起病急,病情重,倘若未及时治疗会危及患者生命[1]。急性心梗院前急救工作非常重要,直接关乎患者后续治疗效果。该过程中强调双抗治疗,即实施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联合用药,控制患者病情,使其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本研究选取77例急性心梗院前急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在急性心梗院前急救中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77例急性心梗院前急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照组(38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男19例,女19例;年龄47~73 岁,平均年龄(60.42±5.51)岁。观察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45~ 74 岁,平均年龄(59.53±5.6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突发急性心梗,实施院前急救;②首次梗死,入院前14 d 未使用肝素、华法林、非甾体类抗炎药;③发病6 h 内;④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并发肝肾功能障碍;②药物禁忌证;③精神、语言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国药准字J20130083)联合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治疗,氯吡格雷用法用量:口服,初始剂量300 mg,后续75 mg/次,2 次/d;阿司匹林用法用量:口服,首次剂量300 mg,后续100 mg/ 次,1 次/d。观察组采用替格瑞洛(AstraZeneca AB,国药准字J20171077)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阿司匹林用法用量同对照组;替格瑞洛用法用量:口服,90 mg/次,2 次/d。30 d 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90 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心梗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1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2]依据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划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治疗后,胸痛等症状消失,心电图正常;有效:治疗后,胸痛等症状有所改善,心梗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缩短;无效:治疗后,上述症状、体征未见任何改善,甚至加剧。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心功能 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DD、LVESD、LVEF。

1.3.3 不良反应 包括腹泻、恶心呕吐、鼻出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显效25例(64.10%),有效13例(33.33%),无效1例(2.56%),总有效率为97.44%(38/39);对照组患者显效18例(47.37%),有效12例(31.58%),无效8例(21.05%),总有效率为78.95%(30/38)。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74,P=0.012<0.05)。

2.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LVEDD、LVESD、LVEF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DD、LVESD 短于对照组,LVEF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表1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3 两组心梗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心梗发作次数为(2.51±0.33)次/周,心梗持续时间为(2.82±0.31)min/次;对照组患者心梗发作次数为(4.39±0.57)次/周,心梗持续时间为(4.95± 0.49)min/次。观察组患者心梗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心梗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769、22.857,P=0.000、0.000<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腹泻 2例(5.13%),恶心呕吐1例(2.56%),鼻出血1例(2.5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6%(4/39);对照组患者中腹泻 2例(5.26%),恶心呕吐1例(2.63%),鼻出血2例(5.2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6%(5/38)。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7,P=0.692>0.05)。

3 讨论

临床主要通过冠状动脉介入对急性心梗患者进行治疗,其通过对狭窄的冠状动脉进行扩张,促进心肌恢复有效灌注,使心肌梗死面积缩小,达到良好的临床救治效果。然而,经冠状动脉介入术会损伤患者机体,对炎性因子释放产生诱导,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实验证实[3],在急性心梗院前急救中,需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有利于增强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既往急性心梗院前急救过程中,以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用药为主,虽然氯吡格雷属于一线抗血小板药物,临床疗效显著,但其需一段时间后才能够发挥药效,并且,其存在与血小板受体不可逆结合问题,会导致临床疗效、安全性大打折扣,一些患者还存在氯吡格雷抵抗风险,导致无法达到预期急性心梗院前急救效果。

阿司匹林是一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其临床应用普遍,能够对环氧化酶活性进行有效抑制,对花生四烯酸进行有效阻断,以免生成血栓烷A2或者前列腺素,避免血小板聚集。同时,该药物的临床作用还体现在抗炎、镇痛、解热等方面,经口服后,在短时间内便能够被人体吸收,代谢途径为肝脏,安全性 强[4,5]。替格瑞洛能够实现血小板P2Y12受体可逆性抑制,还能够抑制二磷酸腺苷,对二磷酸腺介导的致血栓作用进行有效拮抗,避免血小板活化、聚集等。除此之外,替格瑞洛的活性代谢产物AR-C124910XX 也对血小板P2Y12受体具有拮抗作用,使血小板抑制作用进一步增强,又不会受到肝脏细胞色素P450 超家族2C19 基因干扰,在急性心梗院前急救中兼具有效性和安全性。实验指出,在抑制血小板方面,替格瑞洛作用较氯吡格雷更为显著,该药物能够使由血管原因所致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患者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还能够避免严重出血问题[6,7]。曾丽娟[8]研究中选取86例急性心梗患者随机划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分别实施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性心梗再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实验结果与本次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再次论证了本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梗院前急救治疗中应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既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还能够规避心梗再发作,说明该治疗方式有效性强,具备临床应用推广价值。然而,受限于实验时间、样本数量,以至于结果普遍性不足,未来一段时间,将搜集整理更多实验素材,扩充临床数据,再次开展同类研究,得出更加全面、科学、准确的实验结论,为急性心梗院前急救用药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猜你喜欢

格瑞洛氯吡心梗
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有些咽痛是心梗信号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替格瑞洛治疗STEMI行PCI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梗猛于虎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