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牙周炎合并牙列缺损患者行口腔种植修复技术治疗的近远期疗效分析

2021-07-30曹凯华黄伟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3期
关键词:牙列种植体牙周

曹凯华 黄伟坚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慢性牙周炎的患病率呈显著升高趋势,对患者口腔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1]。慢性牙周炎合并牙列缺损需采取口腔种植修复技术进行治疗,为了探讨口腔种植修复技术在慢性牙周炎合并牙列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选取部分慢性牙周炎合并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与牙周健康的合并牙列缺损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现将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慢性牙周炎合并牙列缺损患者35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牙周健康的牙列缺损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16~ 58 岁,平均年龄(42.6±8.9)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17~59 岁,平均年龄(42.4±8.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纳入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该研究通过伦理学会批准。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类疾病以及肿瘤类疾病等患者,确保不会影响研究结果。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口腔种植修复技术治疗。实验组患者种植58 颗,对照组患者种植55 颗。两组患者进行手术之前全面清理牙周健康,目的是彻底清除菌斑和牙石,并排除牙周充血、炎症等情况。两组患者口腔种植修复技术相同,操作如下:常规消毒处理后于无牙区域作切口,切口完成后清除周围肉芽组织,为避免牙槽嵴顶骨组织对种植产生影响将其磨除,牙周健康处理好后确定种植体植入的部位,然后将种植体植入其中,种植成功后黏膜下愈合。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的牙周指标水平,包括PD、SBI、PLI。②比较两组术后1年种植体留存、脱落、松动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6个月、1年的牙周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PD、SBI、PLI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1年的SBI、PLI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PD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1年的SBI、PLI 水平高于本组术后6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PD 水平与本组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年的PD、SBI、PLI 水平与本组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6个月、1年的牙周指标水平比较()

表1 两组术后6个月、1年的牙周指标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术后1年比较,aP<0.05;与本组术后6个月比较,bP<0.05

2.2 两组术后1年种植体留存、脱落、松动情况比较 实验组的种植留存率、脱落率、松动率分别为96.5%、1.7%、1.7%,与对照组的94.5%、1.8%、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1年种植体留存、脱落、松动情况比较[颗(%)]

3 讨论

牙周炎是在牙龈炎症进一步向深层牙周组织扩展而形成的,长期炎症的存在会出现牙龈和牙槽骨的萎缩改变,逐渐形成慢性牙周炎[2]。牙周炎的临床表现早期症状不明显,进展至晚期或出现牙齿松动、咬合无力、反复牙周脓肿等,是导致缺牙的主要原因之一。牙周炎主要是由局部因素刺激引起,其中牙菌斑被认为是最主要病因,慢性牙周炎患者由于牙周存在炎症在牙列缺损的情况下如何选择合理种植修复一直存在争议,大部分医者建议延期种植,少部分口腔科医者建议即刻种植,但如果牙周炎患者存在化脓性感染、缺乏根尖足够骨质、难以关闭创口等情况需要延期 种植[3,4]。

王月娥[5]发表的《慢性牙周炎患者行口腔种植修复技术治疗的近远期分析》文章中报道,选取慢性牙周炎患者100例均实施口腔种植修复技术进行临床治疗,研究结论肯定了口腔种植技术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的可行性。谭红征等[6]发表的《口腔种植修复技术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松动度PD 及SBI 指数影响》文章中报道,得出的结论同样肯定了口腔种植技术在慢性牙周炎伴牙列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本院为了探讨慢性牙周炎合并牙列缺损患者行口腔种植修复技术治疗的近远期疗效,选取部分慢性牙周炎合并牙列缺损患者与牙周健康的牙列缺损患者进行研究,均采取口腔种植修复技术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PD、SBI、PLI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1年的SBI(1.28±0.31)、PLI(1.13±0.52)高于对照组的(1.02±0.05)、(0.82± 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 1年的PD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1年的SBI、PLI 水平高于本组术后 6个月的(0.96±0.12)、(0.84±0.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PD 水平与本组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年的PD、SBI、PLI 水平与本组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种植留存率、脱落率、松动率分别为96.5%、1.7%、1.7%,与对照组的94.5%、1.8%、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数据说明在慢性牙周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条件下,与牙周健康的牙列缺损种植修复效果无显著差异,并认为天然牙是致病菌斑微生物生存的适宜环境,当拔出患牙后其生存环境遭到破坏,致病菌无以生存,种植体并不会受牙周炎症的影响,本次研究得出的结论与谭红征等[6]的研究结论相似。

综上所述,慢性牙周炎合并牙列缺损患者行口腔种植修复技术治疗的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牙列种植体牙周
探讨牙周联合正畸用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对牙周临床指数和牙周功能的影响
牙列间隙患者正畸与修复治疗后复发的临床分析
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在牙列缺损合并牙颌畸形患者中的应用
种植体折裂的临床分型与临床治疗方案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云南省农村65~74岁老年人牙周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透析患者牙周疾病治疗评估研究进展
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应用效果分析
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根管治疗后牙周治疗时机的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