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会阴盆底四维超声在产后女性前盆腔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2021-07-30周锦朋曾映兰
周锦朋,曾映兰
(惠东县人民医院功能检查科 广东 惠州 516300)
女性盆底的结构比较复杂,其构成部分包括内外筋膜、肛提肌以及尾骨肌,而封闭骨盆后口的组成部分主要是前盆腔、中盆腔以及后盆腔。其中,中盆腔是指盆腔腹膜,后盆腔则指在子宫底后外则连接盆腔侧壁的卵巢。若盆底肌的弹性不好,则会让器官与其正常位置相偏离,从而造成功能异常、盆底器官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盆腔脏器脱垂引发的因素众多,其是指盆底支持组织变弱,导致盆腔器官位置和功能出现异常。前盆腔功能障碍属于盆腔疾病,其发生异常的部位和功能包括尿道、阴道前臂和膀胱。四维超声属于成像模式的技术,具有实时性,且动静态性兼具,能提高临床诊断的详细性和准确性,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2]。为此,本文将在医院收治的患者中经会阴盆底应用四维超声技术,探讨其在评估产后女性盆腔功能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2018 年1 月—2020 年年2 月于我院就诊的100 例产后妇女为实验对象,从治疗方式的差异性出发,将所有妇女分为两组,甲组为盆腔功能正常,乙组存在前盆腔功能障碍,每组50 例。纳入标准: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均签署知情权同意书。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齐全患者;严重精神疾病、认知功能、沟通功能等障碍患者;严重热恩神奇合并症患者[3]。年龄分布:甲组22 ~43 岁(31.59±0.47),乙组23 ~44 岁(32.47±0.63);分娩方式分布:甲组45 例顺产、5 例剖腹产,乙组44 例顺产、6 例剖腹产;孕周分布:甲组34 ~39 周(36.83±2.34),乙组35 ~40 周(37.43±3.12)。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高。
1.2 方法
经会阴盆底四维超声检查如下:(1)检查仪器:GE VOLUSONE6 超声诊断仪。(2)检查前,指导患者排尿,以便于检测。(3)在检查过程中帮助患者选取仰卧位,并分开两腿。设置探头频率,在患者会阴部扫描正中矢状切面和冠状面,并对膀胱、尿道等的情况进行观察[4]。(4)对静止期正中矢状切面膀胱、膀胱颈和尿道进行观察,同时联合膀胱颈、尿道和膀胱与耻骨。然后对其下缘水平线的垂直距离进行测量,接着嘱咐患者做最大Valsalva 动作(深吸气后屏气,用力呼气10 ~15 s),一共3 次,并在做该动作的过程中又对下缘水平线的垂直距离进行测量,将张力期时膀胱移动的情况记录下来,同时对其活动度进行计算,对膀胱尿道后角各参数和尿道的旋转角度等进行观察。(5)针对存储图像,对盆底结构进行四维重建,得出盆底轴平面图像,并借助超声断层解剖成像技术对肛提肌的完整性进行观察,同时采用Render 模式呈现肛提肌裂孔图像,对其面积进行测量。
1.3 观察指标
对盆腔脱垂情况与静止期和张力期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垂直间距(BSD)、前盆腔膀胱移动度、膀胱后角开放、膀胱膨出、尿道漏斗形成、裂孔扩张的情况进行观察。盆腔脱垂距离包括尿道转移角度、前盆腔膨出距离、子宫脱垂距离。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盆腔脱垂距离情况对比
经过四维超声检查后,两组患者的盆腔脱垂距离情况出现一定的变化,且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乙组明显大于甲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盆腔脱垂距离情况(± s)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盆腔脱垂距离情况(± s)
组别 例数 尿道转移角度/° 前盆腔膨出距离/cm 子宫脱垂距离/cm甲组 50 42.48±5.85 17.65±3.17 11.47±3.77乙组 50 62.48±10.49 27.99±2.78 18.28±2.58 t 12.34 9.28 6.49 P<0.05 <0.05 <0.05
2.2 静止期和张力期前膀胱和尿道的情况
通过超声检查,Valsalva 动作下,两组患者的静止期和张力期前膀胱和尿道的情况均有一定的变化,且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甲组显著优于乙组(P<0.05),而静息状态下,两组患者的情况并无显著的差异(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静止期和张力期前膀胱和尿道的情况(± s)
表2 比较两组患者静止期和张力期前膀胱和尿道的情况(± s)
组别 例数 BSD/cm 膀胱颈移动度/cm静止期 张力期甲组 50 -2.13±0.41 1.21±0.82 3.04±1.17乙组 50 -2.41±0.81 1.78±0.51 4.39±2.14 t 2.45 2.98 3.17 P<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尿道膀胱后角/° 尿道旋转度/°静止期 张力期甲组 50 140.16±19.23 146.26±18.50 41.45±5.17乙组 50 147.36±18.43 158.81±23.21 59.79±3.34 t 5.34 9.53 14.29 P<0.05 <0.05 <0.05
3.讨论
女性正常的前盆腔的组成部分包括尿道、膀胱和阴道前壁,受阴道周围黏膜和宫颈筋膜的支撑,膀胱、阴道前壁停靠在女性耻骨旁观宫颈韧带的部位,而尿道存在于阴道前壁的结构层。一般而言,膀胱、阴道前臂和尿道等器官不会存在移位的情况,一旦女性进行阴道手术,又或是分娩时,就会因此而引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即以上器官出现移位的情况。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在临床妇科中较为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多见于中老年妇女。该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等,其中尿失禁又有混合性、压力性以及急迫性之分。首先,尿频、漏尿等是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临床症状。其次,在打喷嚏、咳嗽中出现漏尿、憋不住尿等是急迫性尿失禁的主要表现。最后,大便失禁、慢性盆腔疼痛等是盆腔器官脱垂的主要临床表现,在一定程度上给女性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5]。
当前,临床常用二维彩超、三维彩超以及四维彩超等方式对前盆腔功能进行筛查,方法众多,而检查的高效率极为重要,因而临床急需高效的检查方式为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提供重要依据。四维超声检查从三维超声检查出发,在检查过程中增加时间轴,可提高三维动态图像的立体性和形象性,从而更好地观察确认膀胱移动度增大、子宫脱垂、尿道漏斗、裂空扩张等疾病情况,同时患者也更容易接受。此外,四维超声检查技术能呈现张力期和静止期的动态图像,相关人员根据此图像能观察出Valsalva 状态下患者的膀胱颈移动度、尿道膀胱旋转角和尿道膀胱后角,且通过时间轴又能以录像的形式表现疾病病变情况,并上传于电脑,提高临床医生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详细性[6]。
本结果显示,第一,乙组的尿道转移角度、前盆腔膨出距离、子宫脱垂距离以及直肠脱垂距离明显高于甲组的尿道转移角度、前盆腔膨出距离、子宫脱垂距离(P<0.05);第二,在Valsalva 状态下,乙组患者静止期和张力期的BSD、尿道膀胱后角与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度显著高于甲组患者的静止期和张力期的BSD、尿道膀胱后角与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度(P<0.05)。该结果与余彩茶,焦岩,汪晓茜等学者在《经会阴盆底超声在产后女性前盆腔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中的结果相似[7],由此可见,相比其他筛查前盆腔的方式,四维彩超检查在临床上的意义更重要,更受到患者的广泛欢迎。
综上所述,在产后女性前盆腔功能评估中应用经会阴盆底四维超声的价值高,能有效评估产后女性前盆腔功能,为临床提供更为完整详细的诊断资料,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