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路光辉灿烂
——中国美术史那些事儿(一)

2021-07-30姬炤华

小读者 2021年13期
关键词:画像砖画像石青铜器

□姬炤华

尽管中国的地理环境相对封闭,但考古研究发现,在欧亚大陆的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方的“草原通道”,西起欧洲东部、黑海北岸的喀尔巴阡山,东至中国北部的蒙古高原,连通欧洲、西亚和东亚文明的中心——中国中原地区。早在旧石器时代,远古先民便已在这条通道上往来迁徙了。中国艺术在上古时期就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在这之后的几千年里,外来文化更是不断羼入,与原有文化相融合,渐渐改塑着“传统”的样貌。这种变化尽管缓慢,但依然是沧海桑田。

中国绘画的开端——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艺术

中国最早的绘画作品是岩画和彩陶。甘肃黑山岩画并不是用颜料画成的,而是在石壁上敲凿出浅坑形成图画,这也是一种画画的方法。除了敲凿,古人也用颜料在石壁上作画,他们发现,含铁的矿物可以画出红色,含锰的矿物可以画出黑色。古人也设法从植物当中得到各种颜色,但他们还没找到让植物颜料保持下来的方法。因此,那些远古的绘画当初画成时很可能是五颜六色的,但时间一长植物颜料就褪色了,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远古绘画,就都是红、黑、褐色等矿物颜料留下的色彩。

这些矿物颜料也被古人用来在陶器上画出各种美妙的绘画。这些绘画有具象的人物和动物;有抽象的网格、螺旋和各种几何图案;还有的将具象和抽象的图画结合在一起。

具象的如鹳鱼石斧图陶瓮上画的鹳鸟、鱼和石斧,有人猜测,鹳和鱼可能都是古代部落的图腾,鹳叼着鱼可能代表两个部落之间的从属关系;抽象的如双耳螺旋纹壶,古人看到河水的波涛和漩涡,看到云雾的旋转、鸟类的飞翔,觉得它们类似音乐和舞蹈,给人带来强烈的律动感,古人便把这种感受固定在优美的彩陶绘画当中了;具象和抽象的结合如舞蹈纹图陶盆,手牵手舞蹈的人物,配合上细密的直线和曲线,特别有节奏感和装饰味,仿佛一群少女在河岸边柳荫下翩翩起舞。仔细看这一排人物,左右两边最外面的一位被多画了一条胳膊,这一排舞者的手臂仿佛在一前一后的摆动着呢。

新石器时代岩画——甘肃黑山岩画

新石器时代彩陶——鹳鱼石斧图陶瓮

新石器时代彩陶——舞蹈纹图陶盆

新石器时代彩陶——双耳螺旋纹壶

先秦艺术——仿佛铿锵金属之音

商周时期的绘画大多是出现在青铜器上的,有些专家认为,中国早期青铜艺术便受到了来自欧亚大陆西方的影响。

据考古研究,早在“丝绸之路”出现以前的夏代,在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通道”上,还存在着一条繁荣的“青铜之路”。“丝绸之路”将中国的丝绸与农耕文明向西亚和欧洲传播,而“青铜之路”则把在西亚的青铜冶炼技术传播到中国,逐步融入到中华文明之中,迅速提升了中原的冶金技术,使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技艺比西亚更加先进。

青铜器的做法是先用泥或蜡把想要做的器物雕刻出来——这个东西叫作“模”。在“模”上面刻出各种图画,然后再在“模”上糊上泥巴——这个东西叫作“范”,画面便反印在“范”上了。等泥“范”晾干后用火烧烤,制成陶“范”,将陶“范”中浇进融化的铜液,冷却后便铸成了一件和“模”一样有着美丽图画的青铜器,并且还给我们留下了“模范”这个词语。

商周时青铜器上的图画题材大多是动物,比如商周青铜器兽面纹。很多动物都是古人幻想出来的,他们将现实中的各种动物组合在一起,再加以自己的想象。东周时,青铜器上的人物开始多了起来,农耕生活和城市的发展,使古人的视野由原始时代神秘蛮荒的自然,转移到了热闹丰富的人类社会当中。到战国时期,人物取代动物成为绘画的主角,青铜器上出现了《攻战渔猎宴乐图》这样宏大的社会生活画卷。这时还出现了在青铜器上镶嵌金银的作品,比如错金银团花纹流鼎。青铜器是青色的,但镶金错银使得青铜器上的绘画出现了黄、白、青几种不同色彩,比之单一颜色的青铜器图案,更加耀眼夺目。

战国时还出现了画在丝织品“缣帛”上的画,这些画都出土于古代的坟墓,是中国现存最早画在布或纸上的绘画。

从这时期的艺术作品里,仿佛都能听到金属撞击的铿锵之音。这些先秦时代的艺术非常硬朗有力,和古书中记载的先秦时代的人一样,这些图画中都透着那么一股英雄气概。

商周青铜器兽面纹(拓片)

战国铜壶图案《攻战渔猎宴乐图》(拓片)

战国错金银团花纹流鼎

战国帛画《驭龙图》

两汉艺术——朴拙大气的雄风

汉代留下了大量的画像石和画像砖,也就是在石头和砖上刻出来的画。画像石主要用作墓室、祠堂、石阙等葬仪和纪念性建筑的装饰,祠堂是纪念先人的场所,石阙是建在宫殿或陵墓大门两旁的建筑,类似牌坊。在祠堂、石阙上所装饰的画像石中,出现了许多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以及古代典籍中的内容,借此向观众灌输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是中国最古老的宣传画呢。画像砖因为可以用刻有图画的印模,将图画印在泥砖坯上再烧制成砖,可批量生产,成本低廉,所以比画像石更加普及,除了装饰宫殿官舍,还被大量用于墓室,今天有许多画像砖墓出土。

画像石和画像砖既有翔实表现社会生活的,比如《家居图》,是一幅生动多姿的农庄生活画卷;也有表现人类幻想的神话题材,比如《仙界图》,画的是神仙世界的排场气派。中国神仙飘逸逍遥,飞翔不用翅膀,而是驾云御风而行。不过有趣的是,《仙界图》中的神仙好像西方基督教的天使一样,背后都长有翅膀,汉代联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正方兴未艾,佛教也已传入中国,不知这里面是否也有来自西方的影响。这些神仙的脚下还画出了盘绕的云朵,表示他们都是飘浮在空中的。

年代距今越早,能够保留下来的艺术作品就越少,像陶器、铜器、画像石和画像砖这种材料的作品最容易抵挡住岁月的侵蚀而保存至今,因此汉代的艺术作品当中,画像石和画像砖存世最为丰富。除此之外,汉代还留下了很多用颜料画出精美彩绘的砖、俑、陶器、棺椁以及用油漆画出来的精美漆器。

汉画像砖《家居图》(拓片)

汉画像石《仙界图》(拓片)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局部《墓主人像》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全貌

汉代也保存下来了画在缣帛上的帛画,如著名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汉字的“绘”字偏旁从“丝”,就是说明“绘画”这个概念就是来自于在丝织物上面作画,以及用颜料染绘服装。

在所有民族的早期艺术中,都有一种豪壮磅礴的气概,透着蓬勃粗犷的生命活力,到了被文化反复浸染的后世,这种气概和活力就渐渐淡薄、消散了。

(摘自《艺术通》,读库 出品)

猜你喜欢

画像砖画像石青铜器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青铜器辨伪概论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徐州汉画像石历史文化研究探微
青铜器上的中国密码
《河西画像砖艺术》出版
两汉时期画像砖流变考论
敦煌晋墓画像砖研究
汉风新韵
汉代画像石艺术在现代动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