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一流高校经管类专业多元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07-30张百珍

对外经贸 2021年6期
关键词:本科生一流专业

张百珍

(广州华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1300)

一、引言

为应对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带来的挑战,国内高校尤其是一流高校积极探索多元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向国际一流高校学习,走在全国前列。经过近几年不断探索与实践,已经形成各自独特的多元人才培养模式[1]。普通本科在高等教育中占据较大比重,每年数百万人毕业。而资金与一流学校相比有所不足、政府扶持力度相对较小等因素,对多元人才模式的培养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2018 年9 月,教育部发文《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要求全国高校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切实做好本科教育建设工作是高校的主体责任,显然,本科多元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当务之急。

二、国内一流高校经管类专业多元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和亮点

(一)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模式

2015 年开始,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一流高校对经管类本科教育进行重大改革,实施大类招生与大类培养,以满足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2]。大类招生旨在实现宽口径、自主选择。主要指招生计划中按专业大类设置专业志愿,每个专业大类中包含相同或相近学科的多个专业,学生填报志愿时选择1 至3 个专业大类。而大类培养指新生入学后大一先接受大类培养,不分专业学习通识课程、大类平台课程和综合素质类课程。经过一年的上课和体验,对大学、学科、专业有了一定程度认知,对职业生涯有了初步规划,在第一学年末依据本人志趣、职业期望和发展规划,学生可以从培养大类包含的专业中自主选定1 个具体专业。这样拓展了学生专业选择的空间,增强了学生专业选择的自主性,降低了专业选择的盲目性,让学生真正选择到一个与自己的志趣相符合的喜欢的本科专业[3]。

图1 部分国内一流高校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计划

(二)学业导师、职业导师结合的“双导师制”

国内一流高校为了完善创新人才培养的育人机制,实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本科生在大一完成大类专业学习之后,对专业老师有了一定的熟悉和了解,根据所选专业,以“双向选择”形式确定导师。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有利于一对一的辅导学生,更加全面的跟踪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解决,有利于提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降低学生的不及格率[4]。同时也保证了学生在校期间可得到导师的全方位指导,进而弥补课堂教学环节中学生基本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的不足,更好地完成大学本科的教学任务。学校制定文件对导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当年的教师年度考核、职务晋升和岗位聘任。同时,实施职业导师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在校友和合作对象中遴选企业家、社会名流组成职业导师团队[4],与学业导师团队配合,建立“双导师制”,对学生专业学习、职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进行重点培育,满足学生职业发展、学业深化的差异化需求。

(三)实施人才培养工程

国内一流高校经济学院针对有潜质、有特色的优秀学生设置的人才培养工程。如中国人民大学开设“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班”、“经济学-数学(双学位)实验班”、“经济学本硕博实验班”,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设立本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经济学实行单独排课、精英教育,建立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的“一制三化”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对这些优秀学生,实施了“本科直博”、“硕博直通”、“中外联合培养本科生”、“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双语教学”以及“外教教学”等改革措施,实现了经济学高级人才培养的连续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大大提升了本科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途径。同时利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深入基层的实习活动、科研带动教学的读书写作活动、激奋心灵的“经英杯”论文竞赛活动以及不同层次的学术沙龙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寒暑假派学生赴国内知名研究院所、海外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游学[5]。

(四)校校合作:学生交换日益常态化

为了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和对外交往能力。近年来,国内一流高校积极创造条件并鼓励学生在就读期间到境外知名院校进行交换学习、访问、交流,从而使学生具有一定程度的海外学习经历。为此,积极与世界一流高校推进实质性、高水平的国际科研与教学合作,与国外知名高校签订学生交换学习、假期学校协议或意向协议,为广大学生参与海外交换学习创设了众多机会和选择。此外,国内一流高校正在努力与欧美多所著名院校建立“双学位”学生联合培养项目,并通过国际化的课程设置,为学生进一步出国深造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加强国内校际培养。通过建立校际教学联盟、“长三角”高校教学联盟、“985”“211”高校和港澳台高校交换生计划等等,每年选派数百名优秀本科生参加校际交换学习,并实现学生交换常态化。举办国际、国内经济学领域的高端论坛,选派学生参加国际会议,拓展自身全球视野。

(五)深化校企合作、学赛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质量创新成果的重要来源。而企业作为我国技术创新主体的重要力量,需要大量的“高精尖”人才作为发展的第一重要资源[6]。为了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由大学、企业、行业协会和相关媒体自愿组成的校企联盟,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一流高校通过校企联盟与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协议,以“南京大学-百度”双创合作平台为例,学校组织举办百度工程师进校园活动,合作开发创新创业培训视频课程,建立线上课程体系—线下教育培训结合的模式,实现双创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同时积极探索学赛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使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设计,并随着课程推进逐步把设计思想转变为实物,完成从建模,到设计,再到制作的全过程[7]。把大赛主题引入课堂作业,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该项赛事,通过教与学、学与做的实践和交流,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表1 国内一流高校经济类专业多元人才培养方案特色和亮点

三、对普通本科经济类专业多元人才培养的启示

(一)改革招生模式,加强人才培养

改革传统招生模式,拓宽学生专业自主权。普通高校可以尝试打破专业壁垒,以经济大类进行招生。大一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英语、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积分等基础学科学习,让学生对经济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大二开学前,从所设专业中,如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税学、国际商务、经济学、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等专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进行系统学习,有利于学生人尽其才。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实施英才计划。对创新创业有极大热情的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基地班,以辅修的形式欢迎学生加入进来,课程设置以“创业必修课+创业选修课+创业提升课+创业精品课”体系,通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点燃学生的创业激情。提供创新创业办公室,配备创新创业指导老师,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提供经典案例,技术支撑,资金支持,帮助学生实现从0~1 的突破。

(二)推行多元化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力度

推行多元化授课模式。改善目前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的状况,通过学校引导、教师转变观念、学生积极参与三位一体,试行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推广“问题引导法”、“启发式教学法”、“学生自主授课法”、“项目驱动法”、“案例导入式教学法”等多元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应用,投入更多资源建立多媒体教学平台。同时加强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为特色,持续改进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以及毕业论文等环节,增强学生在实践培养环节的内容和深度。将教学内容相关性较大的实践教学课程进行结合,比如,ERP 课程,为学生提供一个从真实世界中抽取的模拟情境,学生通过已经学习过的各种专业知识,完成模拟学习的各个活动环节。旨在培养与其他同学的互动、协作以及竞争,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对资金管理有了全面的学习和认识。

(三)深化校企合作

普通本科院校对于研究型大学来说,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切实加强校企合作,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通过实施“五个共同”——与行业企业共同实施教学、共同评价人才质量、共同培育师资、共同开展研发、共同组建基地,来实现全面提升校企合作的层次和合作内涵。具体的,建立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找准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的契合点,根据企业急需的知识技能通过课程设置进行改进,共同探索搭建双向交流机制,确保培养出的人才符合市场需求。引进公司主管、高级经济师、注册会计师等进校园授课或开讲座,丰富学生的视野。打造一批高水平实习基地,进行实地教学,将理论和实践更好的结合。

(四)加强校际合作

为提高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拓宽培养模式,建立校际合作联盟。促进共同发展,优势互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具体包括领导互访、名师合作、互动教研、校际联考、学生互学,学分互抵,经验交流等。积极拓展与境外一流大学合作,开展本科生交流学术活动;开展教师交流、学生交流、合作科研、师资培训等合作项目。积极选派优秀学生参加国际交流,实施跨境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并保持长期化和持续性。出台政策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国内、国际学术年会、国家技能大赛,强化多元培养。

四、结束语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重要保障,国内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方案创新走在全国前列,对它们培养模式的研究,有助于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快速提升。本文选取经济类专业国内排名前五的双一流高校,深入研究其经济类专业多元人才培养方案亮点,归纳关键措施,为普通本科多元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本科生一流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