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是吸收的利器,手到是心到的法门
2021-07-29周晓楠罗江玥
周晓楠 罗江玥
学习者外化并表达自己正在形成的知识时,学习效果更好。因为“经过了一番组织安排,经过了自己的去取叙述,这时候这些知识方才可算是你自己的了”[1]。解释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又是所有能力的最高表现”[2]。纸笔测试要求学生写下对史事的理解和解释,很强调成文能力。“表达”的成果则是衡量学习效果的依据。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讲多写,细化评价找准改进方向,才能有的放矢。
一、例题与评价工具简析
例题改编自2018年四川德阳二模文综第41题。题目选取不同时期白蛇传的故事梗概,展现了该题材的流变。原题设问为“解读材料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笔者将“解读材料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调整为“解读上述材料,围绕白蛇传故事体现出的历史信息”。答题方向收窄,主题更突出。学生可以侧重于“内容”,就故事讲了什么、反映的历史现象、体现了故事创作者的何种意图作答,也可从“形式”出发,就故事的呈现形式、折射出怎样的时代背景作答。
要评价学生表现,就需要一把“尺子”。高中历史新课标提出了评价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的基础框架,学界围绕这点多有探索。笔者以课标为基础,采用黄牧航、张庆海关于核心素养分类分層的框架结构与水平描述,制成评价表(见下表)。[3]
分析和综合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为深刻认识事物,我们常把它细分,从局部着手,理清各个部分在全局中的位置与彼此间的联系,再综合形成整体的认识。教师也要明确,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个整体,不宜割裂单论。为衡量学生通过学习达到的水平,我们有必要先具体分析,再全面综合整体把握。
二、从Y的答案看个体纵向发展
为保留“原汁原味”,本文未改变学生答案的结构、用词与标点。Y的作答如下:
《白蛇传》故事演变反映出思想文化的变革。
宋代,《白蛇传》故事主要描写了奚宣赞因垂涎美色而与蛇精白娘娘结亲,险些被害,后白蛇被道教真人镇压在石塔下,奚宣赞得以被救。这从中反映了宋代“程朱理学”对人们深刻影响,“存天理,灭人欲”,奚宣赞因美貌而被吸引,这显然是不符合道德的行为规范的,但在他明白白娘娘对他的真实企图时,他灭掉自己心中的欲望,不再过分贪恋美色,而保住了性命,此时“理”对人们行为的禁锢是十分深刻的。
清代,故事又有了转变,许宣依旧动摇着自己的心,但白娘子因其子的孝行感动天地,而被释放。这从中反映了孝道在当时尤为重要,孝德也成为评判人的品格之一的标准。
民国时期,许仙终于因爱坚定地和白娘子守护爱情,这从中也少不了辛亥革命、五四,乃至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人们批判旧道德中所谓的“门当户对”,抨击封建残余文化,崇尚新文化,反对旧文化。
新中国以后,白蛇传中的人物充满两面性,这从中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影响人们的思考方式。
综上所述,思想文化的演变影响着故事内容的发展。
我们能用评价表定位Y的表现,形成直观的、类似能力矩阵图的评价结果。
唯物史观方面,Y能意识到时代对社会意识的影响,说明Y能“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新的史料、观点,解决新问题”,达到了水平3。
时空观念方面,Y能结合阶段特征把握并比较不同时代白蛇传故事的特点,说明能“对比不同时空中相关历史事物的特点或联系”。同时,Y还指出“故事反映时代思想变化”,有在发展规律层面阐释问题、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下分析历史事物发展的规律的意识。据此可认为Y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基本达到水平5。
史料实证方面,Y能“依据三则以上的史料(正面或反面)来论证一个观点”,达到了“史料”的水平3,可惜对故事作者的主观动机把握不够,在“分析史料的性质(如来源、真伪等)”方面尚有欠缺,没能表现出符合水平4(辩证)的特质。“实证”部分,Y能“根据史料信息推断出相应的结论”,达到了水平2。
历史解释方面,Y可以从故事联想到“程朱理学”、“新文化运动”等,指出白蛇传故事与时代思想文化的关系,说明Y能“找出与该历史事物相关的其他历史事物,并叙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运用历史唯物史观分析改历史事物的发展演变规律”。虽然表述不够准确,但基本达到了水平5。
家国情怀方面,本题主要涉及“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在Y的表述中反映出其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因此可以认为Y“能够准确运用用以判断是非的历史依据和原则,分析新情境下历史事物所体现的生命观”,达到了水平3。
那么,能否根据只言片语,就断言学生达到了某一水平?换了其它问题是否也有同样表现?笔者认为,思维活动浓缩在文字中。写了什么,没写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如何表述,都值得深思。Y联系“故事内容”与“思想文化”,例证不同时期社会思想文化在故事里的表现。论述时,Y能解释材料中的历史叙述,也会使用学科专业术语,展现了一定的学科思维、素养与能力。遗憾的是,Y没意识到讲述者的主观动机,少了故事内容和阶段特征之间那道桥梁,比如“白蛇传中的人物充满两面性,这从中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影响人们的思考方式”。若能点破马克思主义与辩证法、新中国成立与国人广泛受马克思主义影响之间的关联,论证会更有力。这能大致描绘Y在该问题上的思维能力水平,界定“最近发展区”。教师下一步要创设多种情境,看Y是否有迁移能力,还要定向发力拓展Y的能力范围,比如引导其认识史料是客观事实和主观叙述的综合体。这是分类分层评价的一种用途,即在纵向上评估学生思维质量并指导教师今后的工作。
三、从学生H、Y的答案看横向对比
该方法还能横向对比不同学生如何解决同一问题。我们先看H的答案,再找H和Y的差别:
不同的历史时期相应的媒介影响了人们的传统思想。
宋代,经济空前繁荣,活跃了人们的思想,在街市出现了说书、评书等故而有了话本这种传播媒介,使市民了解了神话故事。
明代,出现短篇小说,传播文化方式有了新形式但没有撼动“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思想,白蛇还是被法海收压了。
清代,以《红楼梦》为代表的小说达到了一个顶峰的阶段,随之发展成为戏曲,这种媒介使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受更强力度的影响,故而白娘子最终因其子的孝行而被释放。
民国,即而又出现了京剧的传播媒介,在此时期,传统思想被推翻在《白蛇传》得到体现,最终白蛇与众仙击败了塔神,推到了雷峰塔,此处雷峰塔可视为纲常伦理类的封建思想。
新中国,随着新媒介——电视的出现,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在家家户户播放,百姓们的思想日趋丰富,体现在白娘子即有守护爱情的痴情,也有任性。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传播媒介也在时时刻刻变化,故而导致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唯物史观方面,H尝试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来解读题目提供的新情境,但对“媒介”和“思想”的关系理解不到位,表达逻辑不顺畅。我们认为H基本能达到水平3,但还需更深刻地认识唯物史观基本原理,提高运用理论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方面,H注意到了不同历史时期白蛇传故事的变化,能够“对比不同时空中相关历史事物的特点或联系”,达到了水平4。同时,H试图提炼媒介与思想发展的规律,但受理论素养限制并未成功,离水平5还有一点差距。
史料实证方面,H能运用史料复证,但在“实证”部分,逻辑混乱,一些推论很难成立,比如“清代,以《红楼梦》为代表的小说达到了一个顶峰的阶段,随之发展成为戏曲,这种媒介使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受更强力度的影响,故而白娘子最终因其子的孝行而被释放。”这表明H在提取史料信息得出合理结论方面还要加强。
历史解释方面,H能意识到不同时期白蛇传故事之间的关联,但如上所述,H在上升到规律层面时有失误,只能算是达到了水平4,不符合水平5的要求。
家国情怀方面,H可以“准确运用用以判断是非的历史依据和原则,分析新情境下历史事物所体现的生命观”,达到了水平3。
对比两张评价表,Y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之实证、历史解释这几个方面表现更好。比如,Y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掌握和应用更加准确,在分析新情境、寻找历史规律、发现问题时的视野更宽广。Y对历史事物间的联系掌握得更好,从史料中推断的结论更准确,逻辑也更严谨。教师可以对两名同学分层教学,对Y要多引导其了解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宏观规律,必要时介绍一些史学研究中的经典论述,助其拓宽思维深度和广度;对H则要加深其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理解,构建知识体系并梳理史事间的关联,还需辅以若干逻辑思维训练,才能补齐短板,更进一步。
四、结语
分层分类评价在日常教学和训练中比较有效。我们关注思维品质,前提是承认研究者能透过某些外显因素观察思维活动,并分项测量比对,找出差异。写作难在将头脑中的思维网通过句法转变为口中或笔下的词语串。概念是人的思想的基本工具,一句话无非是概念组成的述语,而推理就是从这一句话引导到那一句话。我们强调“发表是吸收的利器”,就是要鼓励学生多说、多写、多反思、多总结,还要开发配套的评价工具,分项分层寻找增长点,精准发力,真正发揮出评价导向教学的功能。
【注释】
[1]胡适:《读书》,见欧阳哲生主编《胡适文集》(第4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14页。
[2]徐奉先、刘芃:《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8年第4期,第5页。
[3] 黄牧航、张庆海:《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分类分层测评标准例析》,《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9年第8期,第4—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