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江苏基础教育的时代追求
2021-07-29颜莹
摘要:“十三五”以来,江苏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呈良好态势。站在“十四五”新起点,江苏基础教育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展“适合的教育”,推动江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化党史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提升江苏德育工作的水平;系统总结、提升、推广全省各地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和内涵发展成果,推进育人方式转变;破解现实矛盾和难题,创新教育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成效,加快推动江苏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江苏基础教育;“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6A-0003-06
记者:首先感谢顾厅长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访谈。今天访谈的主题是“高质量发展:江苏基础教育的时代追求”。您认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是要发展什么样的教育?
顾月华:在新时代、新的教育发展阶段,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而在回答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要牢牢遵循一种教育理念,那就是发展“适合的教育”。 因为基础教育面向的对象是每一个学生,每一个不同的个体;基础教育的发展目标是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保障不同群体、不同地区的学生平等地接受教育;基础教育的发展力量来自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而“适合的教育”正是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的教育,是有教无类、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它从三个维度完美回应了基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对象、目标和力量来源问题,成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指导和支撑。
与此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也是发展“适合的教育”的必然要求和现实路径,只有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才能真正办好“适合的教育”。因为“适合的教育”,是坚持问题导向的,它致力于解决过去没有解决或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或者是在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致力于回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给教育带来的新挑战、新要求,而要想解决这些老问题、新问题,回应社会关切,根本上还是要靠发展,发展是解决基础教育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在新时代提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就是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呼应“适合的教育”,为发展“适合的教育”提供现实路径和空间。
记者:江苏崇文重教,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成绩。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我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基础教育,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呈良好态势。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江苏基础教育取得的主要成绩?
顾月华:翻开江苏基础教育的恢宏画卷,我们看到的,是江苏教育人敢为人先的先行探索;读到的,是江苏教育人不懈的品质追求。1986年,江苏全面推进基础教育分级办学新体制,在全国率先实行县乡村三级办学、县乡两级管理,大大增强了地方政府在发展教育事业方面的责任;1996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实现“两基”目标,省委、省政府做出历史性选择,提出“江苏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2015年,我省所有县(市、区)通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覆盖的省份。
“十三五”以来,全省基础教育普及程度、质量水平继续保持领先优势,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有效破解。近年来,省政府每年都将新改扩建幼儿园列入民生实事项目,“十三五”以来,新改扩建幼儿园2500所左右,毛入园率达98%以上,高于全国近15个百分点;85%以上的幼儿就学于省市优质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85%,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十三五”期间投入1亿元遴选、建设了284个课程游戏化项目,学前教育内涵质量显著提升。二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2017年,江苏省委、省政府以1号文件出台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省教育厅全力贯彻落实,认定18个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对4482所薄弱学校进行改造提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不断扩大资源供给,2018年以来,每年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500所左右。推动各地采取城乡结对、集团化办学等措施,实现城乡学校共建共享优质资源;“十三五”期间投入1.9亿元建设义务教育内涵项目826个,整体提升办学质量。随迁子女入学成效突出,在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比例达87%。三是推进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更好满足学生选择需求。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普通高中教育,2020年4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和资源建设的实施意见》。省教育厅全力加快资源供给,优化办学品质,更加尊重学生选择,更好满足群众需求。近年来,全省每年新建、改扩建普通高中超过50所,省三星级以上优质普通高中达472所,就读学生比例超过90%。普通高中课程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建设省级普通高中课程基地466个,“十三五”期间省财政投入资金达2.5亿元。2018年,该项目被评为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四是推进特殊教育全纳融合发展,保障体系越来越完善。全省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区)都建有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8%以上,基本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特殊教育体系。在全国率先将特殊教育对象从现行的三类拓展到九类,建成融合教育资源中心3723个,基本实现乡镇学前、小学和县区职业高中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全覆盖,得到教育部充分肯定和表扬。五是“四有”好教师培养体系更加健全。省委、省政府出台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意见。目前,全省建有省级“四有”好教师团队65个,市级团队400个;实施乡村领军校长高级研修和“双千人”素质提升系列工程,培养近3万名骨干教师。人事改革深入推进,出台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统筹管理等政策文件,开展公办幼儿园编制备案制试点,实施“县管校聘”改革,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记者:“十三五”期间,江苏基础教育成绩喜人,“十四五”期间,江苏在基础教育方面有哪些新的规划、思路和举措呢?
顾月华: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意味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已经开启。我们将更加深入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彻底地用新思想解放思想、统一思想,推动视野格局、思维理念、工作方法全面适应新时代,紧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为主线,在工作中更加强调育人属性,更加强调人民立场,更加强调创新要求,更加强调服务功能。
具体来说,我们将围绕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积极建设公办幼儿园,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幼儿园。优化学前教育布局,原则上每1万左右常住人口配备1所幼儿园。稳步推进学前教育服务区制度,规范发展民办幼儿园,稳步实施分类管理改革,坚决遏制过度逐利行为,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推进科学保教,坚决扭转和治理“小学化”倾向,全面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二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动各地按照乡村振兴和城镇发展前瞻规划布局学校建设。加大资源供给力度,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800所左右。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一校一策”达标计划,建立消除超大规模学校和大班额的长效机制。加强乡村学校建设和管理,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推进集团化办学,完善强校带弱校、城乡对口支援等机制。抓细抓实控辍保学工作,切实保障随迁子女、留守儿童等群体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建立学有困难学生帮扶制度,健全课后服务保障机制。三是推动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多样发展。围绕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调整的要求,综合考虑城镇化进程、适龄人口变化等因素,进一步优化普通高中布局。加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供给力度,加强优质高中资源建设,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覆盖面,到2025年,全省新建、改扩建普通高中300所左右,90%以上的普通高中达到省定三星级及以上办学标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研究和指导,建好国家和省级新课程、新教材示范区、示范校,推动新课程、新教材落地落实。建好首批高品质示范高中,支持各地探索发展科技高中、人文高中等特色学校。四是推进特殊教育全纳融合发展。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健全特殊教育师资、经费、设备保障机制,构建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高质量普及残障儿童、少年15年免费教育。到2025年,各设区市以及常住人口达30万人的县(市、区)均建有1所特殊教育学校,融合教育覆盖率达80%以上。
记者: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江苏在“立德树人”的教育总要求下,将如何强化党史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提升江苏德育工作的水平?
顾月华: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做好德育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将牢牢把握好全局,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把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升新时代德育工作水平。
在这里,我要着重介绍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这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基于四个“引路人”,我们设计了这个项目。项目聚焦三个着力和一个探索,即着力于学生思想品德、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的系统培育;着力于学生志存高远、勤学上进、健康生活的自主发展;着力于学生责任担当、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整体提升,探索学生内心喜欢、知行合一的符合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育人范式。自2017 年项目实施以来,已建成224个省级项目,还带动13个设区市建设了600多个市级项目,发挥了良好的以项目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引领带动作用。
今年,我们将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在全省中小学生中开展“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学史爱党、铸魂育人”等形式多样的党史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继续实施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校园活动、红色研学中形成对党和祖国的朴素情感,以更优异的成绩庆祝党的百年华诞,推动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记者:据悉,您在2020年9月亲自带队对连云港、南通、无锡3个设区市的3所普通高中开展了教育教学视导。今年4月,省教育厅又在无锡举办了全省区域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展示活动。您能介绍一下开展视导和展示活动主要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吗?
顾月华:是的,去年9月以来,省教育厅组织教研专家组到苏南、苏中、苏北共6所高中学校开展了教育教学视导。我们视导的目的很明确,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价值引导。希望通过视导让普通高中学校回归课堂教学、课程教材,让教师回归育人本职,让学生回归成长本真,坚决遏止部分学校存在的“唯分数、唯考试”“超纲抢跑、机械刷题”的不良风气,为实施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二是问题诊断。在视导的过程中,专家们深入一线现场听课,与任课老师、学生和学校管理人员深入交流,努力摸清、弄透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学校长期健康发展“把脉定向”。三是指导提升。在摸清问题后,集中力量帮助学校攻关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特别是新课程、新高考改革“最后一公里”难题,努力帮助学校创新课程教学策略与方式,提升教育教学质效。四是优化服务和管理。只有真正了解教育教学一线,才能真正服务和管理教育教学。开展教育教学视导,就是要让教育管理者、研究者了解、掌握一線实情,从而为科学决策、高质量科研奠定基础,从根本上提升教育行政部门对基础教育的服务管理水平。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视导对象是被动接受的。我们更希望各级各类学校主动发展、合作发展,努力形成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满池春水”。为此,我们组织开展了全省区域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展示活动,激发各地教育教学创新的内生动力,从而形成推进中小学育人方式转变的合力。我们准备用3~5年左右时间,让展示活动覆盖所有地区、所有学校、所有学科。
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仅仅通过展示活动就能实现。我们推进区域课程教学改革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坚持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教师队伍是关键,校长是灵魂核心。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引导各地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和教科研工作,充分发挥教研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指导、服务、引领等专业支撑作用。江苏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还要高点定位,瞄准国际国内先进地区、一流学校的理念、做法,结合自身实际,确定目标、路径和载体,务求出实效、高品质、有特色,努力赢得省内外的认同。我觉得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全省教育工作者虚心学习、静心办学、潜心研究,把学习、研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写在三尺讲台上,写在校园每一个角落里,这样才能结出硕果,绽放精彩。
记者:2019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江苏教育发展最鲜明的导向。要实现江苏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转型,您认为要从哪里寻找突破?
顾月华:推动基础教育面向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本质上要从内涵质量上下功夫。这一点,江苏起步较早,已经初显成效。自2011年始,江苏先后启动实施普通高中课程基地、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小学品格提升、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特殊教育融合发展等7个内涵建设项目(现优化为1个项目5个子项目,即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包含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中小学课程基地与学校文化建设、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特殊教育发展等子项目)。从横向上看,项目覆盖基础教育各学段、各类别,贯穿于15年基础教育全过程,每一学段、每一类型教育均有内涵项目作为支撑。从纵向看,各地结合实际实施具有本地特色的内涵项目,逐步建立了省、市、县、校四级项目体系。
经过多年探索,我们惊喜地发现,内涵建设项目的实施,对全省基础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幼儿园环境面貌得到改观,课程实施水平明显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办学特色初显,学科教学环境不断优化;普通高中人才培养方式创新,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环境逐步形成;融合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中小学德育工作载体更加丰富,符合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特点的育人模式正在形成。与此同时,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的体系也愈加完善。
一组数据或许更能呈现内涵建设项目的研究和实践价值:在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比中,2014年江苏获奖57项,占全部获奖数13.7%,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44项;2018年江苏获奖58项,占全部获奖数12.8%,其中一等奖12项,二等奖46项。两届获奖总数在全国名列前茅,一大批有突出研究成果和示范性的内涵建设项目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基础教育教学实践范式。
记者:基础教育事关千家万户,是社会最关注的民生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各种矛盾和需求,我们怎么来提升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呢?
顾月华: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个孩子的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从这个角度讲,教育就是服务,教育的一切工作都应该服务于个人、家庭和国家。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同群体的教育需求也不同,如何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教育需求呢?我们主要是聚焦共同点和难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不断扩大基础教育资源供给,全力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有学上”。二是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加快解决“上好学”的问题。从优质园创建到义务教育薄弱校、薄弱环节改善提升、集团化办学再到优质高中、高品质示范高中创建,总的来说,就是千方百计办好每一所学校,整体提质升级,更好地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这两方面前面已介绍过,不再重复。三是积极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2019年,省政府将“在全省中小学普遍建立课后服务制度”列入民生实事项目。省教育厅联合发改委、财政厅等部门出台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多个重要文件,明确课后服务政策,并召开专门会议推动各地落实。去年,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开展课后延时服务的学校共4420所,占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71.43%,260.42万名学生参与课后延时服务,占在校生总数的33.1%,有效减轻了家长接送孩子的负担。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研制全面推进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意见,力争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覆盖面和质量。四是创新建设“名师空中课堂”。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和功能升级,加强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为乡村地区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尽快实现课程资源在中小学所有学段和主要学科知识点的全覆盖,更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辅导需求和教师成长需要。五是继续做好后疫情时代的各项教育服务工作。新冠疫情期间,江苏省教育厅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疫情期间境外返苏中小学生的入学具体办法,较好保障了基础教育各学段境外返苏学生顺利入学,是一种探索性的首创。针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我们仍将密切关注、积极应对,做好各项统筹与服务工作。
记者:现在全社会越来越关注教育,也越来越认识到教育不是光靠教育部门和学校就能办好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育人合力。在这方面,我们将开展哪些工作呢?
顾月华: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最终的落脚点应该在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上。为此,我们要努力构建基于每个个体的学生终身发展指导机制。这里面有三层意思:一是当代教育的目标指向应该是每个个体的学生,是生动的个人,因此,我们将把发展“适合的教育”、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作为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追求;同时,还将呼吁全社会形成共识,努力让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形成同频共振。我个人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经历多个岗位,但无论在哪个岗位,我都坚持与学生建立直接联系,特别是在成长中遇到问题的学生,试图读懂、理解、走进他们的内心,给他们提供一份适合的帮助。二是育人的时间维度应该是终身的,即教育要致力于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不同学生在不同阶段发育程度不同、学习能力不同、认知水平不同,表现也就不同,我们不能习惯性地提“别的孩子”,而应该关注“这个孩子”,关注他当前的问题和长远的发展,从个体的核心素养出发,为他们做好生涯发展的启蒙和指导。不能为了一时的成绩而“拔苗助长”,让学生失去持续成长、终身发展的能力。三是育人的空间维度应该是“立体”的,即建构立体化的新型家校社关系,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目前,全社会在这方面的共识度越来越高,家庭和社会的育人作用正在逐步发挥。我们将持续主动发力,进一步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实施家校社协同育人提升计划。我们正在组织专业工作者协同攻关,聚焦学生的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大管理问题,集众智、聚合力,为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供问题解决的江苏方案。
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为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發展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适合的教育”,推动江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扬优势、补短板、调结构、提质量、促公平,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上形成江苏经验,力争让江苏的基础教育率先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
责任编辑:李韦
收稿日期:2021-04-12
作者简介:顾月华,江苏省教育厅(江苏南京,210024)副厅长;颜莹,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江苏南京,210013)记者、编辑部主任,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