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干弱枝 取舍有度
2021-07-29何烽枫
何烽枫
统编教材已在多省实施,教学中如何有效解决统编教材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已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突出难题,教材取舍是专家们的共识。笔者以“中古时期的欧洲”一课为例,尝试以强干弱枝来取舍教材,以此求教于各位同仁。
一、课标研判,明干求魂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与学双向活动预期达到的效果,课程标准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本依据。这一单元的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不同国家、民族、宗教、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不难发现这一单元的课标表述含糊,笔者认为将教材表述问题化是课标具体化的关键,并且整合这一课问题如下:西欧封君封臣制产生原因、内容及影响;庄园制与农奴制基本内容;西欧王权加强的过程;城市兴起的原因、获得自治的途径及自治城市对于中古西欧文明发展的历史意义;中世纪基督教的历史地位及其具体表现;东欧拜占庭帝国的兴衰过程;罗马法在中古时期发展完善的具体表现;俄罗斯帝国崛起与对外扩张的历程。课标具体化与素养落地都离不开对教材具体论述的问题化。教学目标不应生搬硬套按照核心素养去表述,素养是课程目标,是历史教学的中长期目标,教学目标是短期目标[1],笔者认为在教材问题化中渗透素养培育更贴合中学教学的实际。
对这一课的8个问题该如何取舍?这就需要根据课魂来确定。课魂是一节课的中心、教学立意,更是一节课价值的核心体现。经过深思,笔者将这一课的课魂定为“从契约演变角度看中古时期西欧文明的发展”,借用日本学者山本七田把契约分为上下契约与平等契约定义[2],从封君封臣、领主农奴、领主城市上下契约过渡到城市内部平等契约的过程,通过“契约演变”这一立意来勾勒本课的教学主线,这样课魂设计也契合了北大教授钱乘旦所说的“今天西方社会是从城市发展而来的”[3]城市是平等契约的萌发地,也是近代资本主义的发祥地。根据这一课魂笔者重点要阐述的是“西欧封君封臣制产生原因、内容及影响;庄园制与农奴制基本内容;城市兴起原因、获得自治途径及城市对于中古文明发展的历史意义”这三个问题。
二、史料研习,实干求精
封君封臣、领主与农奴、领主与城市之间的契约如何订立,彼此权利与义务到底是怎么规定的?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史料研习。
1.封君与封臣的契约(中古时期西欧的政治特征-封君封臣制)
材料1:日耳曼首领与亲兵之间存在密切的人身关系,个人之间效忠与保护关系,亲兵往往住在军事首领家里,由军事首领给他提供吃喝供养及武器装备,不和土地发生关系。法兰克人征服高卢之后,拥有了众多土地,军事首领不再提供吃住,而是封给亲兵一块土地,让土地上出产产品去养活这些亲兵,所以封臣制与地产制结合起来,到11世纪西欧已经没有无领主的土地了。
——潘迎春《简明世界史》
封君封臣制是由日耳曼军事亲兵制发展而来,一开始没有与土地发生联系,后来才与土地发生联系,其实质就是采邑与兵役一种交换。
2.领主与农奴的契约(中古时期西欧的经济特征——庄园制与农奴制)
材料2:国王、贵族、教会的领地不同于自然形成的村落,有的是集中的,有的是分散的,中心是城堡,領主与农奴关系,其核心就是农奴制,罗马帝国晚期出现了隶农制,9-10世纪外族入侵,农民就把自己土地交给领主,可以受到领主的人身保护,成为领主的依附农奴。
——潘迎春《简明世界史》
西欧封建社会是分裂并且地方割据的,各种势力如教会、国王、贵族和城市各自为政,互相争斗,缺乏统一的政治核心。西欧封建社会经济基础是庄园制,庄园制是一种自给自足自然经济。这里体现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领主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机构,如教会,那么教会领地从哪里来的呢?(这里辅助呈现-公元800年利奥三世教皇给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查理曼加冕图)土地是国王赐予的,国王为什么赐予教会土地,因为教会控制西欧人的精神生活,国王需要教会辅助来彰显其王权的合法性,教会不仅能获得封土上收益,而且还要向全体信徒征收封建什一税。西欧教会领袖是教皇,说明教会等级制度已经形成了。这样把基督教地位这个问题讲清楚。教会在中世纪起到特殊作用,在中世纪前期流动的“蛮族”灭亡了西罗马帝国,建立自己的“蛮族”国家,但是扩张的基督教却同化了“蛮族”,中世纪的教会保存了古典文化。
3.领主与城市的契约(中古时期西欧散发活力的因素)
材料3:城市居民集聚而居,是住在领主借给他们的土地上,领主愿意让他们居住,首先是领主需要购买一些东西……另一方面,城市还为领主带来很大的经济好处可以向他们收税。……城市居民有钱了……他们想摆脱领主的控制……于是就去同领主谈判,要求一个固定的税额,每年交完税,领主就不去管他们。有些领主愿意这么做,于是双方签订协议,由城市统一收税,收齐后交给领主,通常这笔税会让领主满意,同时免去了领主很多麻烦。这以后,领主就不去管城市的事了,他只管收税拿钱,同时不让其他人来欺负他的城市,而城市也得到了自我管理的权利,这就叫“自治权”。……到十二三世纪,越来越多的西欧城市取得了自治的地位,这样一来,城市不仅在经济方面不同于农村,而且在政治和司法方面也摆脱了封建领地结构,城市居民不再受庄园法庭管制,可以自己去选市长、议员、法官、等等……到后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希望寻求国王保护,他们愿意把赎金交给国王……国王收了城市的钱就给其颁布特许状……王权和城市结成同盟,共同对付贵族。……二百年后,近代性质的国家在西欧出现了,它的基础就是王权和城市的结盟。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问题:封君封臣、领主农奴、领主城市在封建契约中各自权利与义务是什么?
城市兴起的原因、自治途径、城市与王权结盟历史意义?
封君给封臣提供土地与保护,封臣要效忠于封君并服兵役。领主给农奴提供土地与保护,农奴服劳役与缴纳租税。领主给城市自治权并提供保护,城市缴纳赎金,有时候要派兵为领主作战。三对契约关系中权利与义务一面很清楚呈现出来。城市地位一开始就等于农奴,随着经济地位提高通过赎买或武装暴动方式逐渐取得了自治,并与王权结盟,成为中古西欧发展的引擎。自治城市支持国王统一大业推动了王权加强,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同时城市的发展起到了瓦解庄园经济的作用,为近代资本主义萌芽的诞生奠定基础。
三、问题研析,强干求思
教师在分析教学内容基础上,要以问题引领作为展开教学切入点,结合教材内容逻辑,设置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解决的问题。
基于学生对三对契约内容的了解与史料研习基础上,笔者呈现具有阶梯性的问题链,助推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提升。
1.按照日本学者山本七田对契约的划分,封君与封臣,领主与农奴,领主与城市,城市市民之间哪些是上下契约?哪些是平等契约?
封君封臣关系实质上统治集团内部主从关系,领主与农奴、城市关系实质上一种人身依附关系,前者侧重于政治与军事领域,后者更侧重于经济领域。三者不是平等的契约关系而是上下的契約关系。城市市民的契约是平等的,市民们自己选市长、议员、法官,建立自己的市政府、法庭、甚至军队,城市外部还是领主辖地实行领主制,但内部已经实行了共和制。其实近代民主政治发端于中世纪城市管理体制,城市与商业代表历史发展方向,同时城市也是中古时期世俗文化中心,尤其是大学兴起对于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2.如果国王违背与封臣契约怎么办?
封臣有抵抗权,可以对违背契约的封君进行武装讨伐。如1215英国大宪章,英格兰国王约翰不履行自己的义务,被英格兰贵族视为违法,双方契约关系就此解除,贵族有权诉诸于武力迫使其签订大宪章。这部宪章深刻影响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英国有限君主制的历史见证。
3.如果领主违背与农奴契约怎么办?
大多数农奴逃亡,要么去当罗宾汉,要么逃到城市里。如1217年英王亨利三世规定农奴在城市居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成为城市自由民。
问题是历史思维的引擎,设计既有思维含量又有逻辑性的问题,可以培育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发展性思维。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在固有的史实基础上进行辩证分析、深入思考,也为教师教学增添了互动性与思辨性,这样的问题引领有利于推动记住知识的教学转变为运用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教学。
四、情境研制,辅干求趣
情境教学是通过营造一种与教学有关的场域,让学生进入历史场景中,去深入体会历史环境、理解历史事物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有效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这一课中笔者将处于“枝叶”地位的知识转化为情境,既能顾及枝叶,又能凸显主干。
情境1:东欧对西欧的鄙视
公元988年,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接受了来自拜占庭帝国的东正教为国教,使得罗斯人告别了多神教的信仰。……他拒绝伊斯兰教,是因为伊斯兰禁止饮酒。……拒绝天主教,因为其教堂单调乏味、死气沉沉。……西方人一直是三者中最弱小的,通常引起别人的鄙视而不是尊敬。……公元1000年时,西方基督教世界仍是拜占庭和伊斯兰的穷邻居。
——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通过弗拉基米尔大公信仰选择角度导入新课,俄罗斯封建化过程中拜占庭对其影响巨大,当时拜占庭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保留罗马传统,各方面都领先于西欧,尤其法律(《罗马民法大全》)贡献更具有突出意义。通过拟定“东欧对西欧鄙视”导入吸引学生,同时也能顺带把俄罗斯历史与拜占庭历史裹挟进来,凸出主干同时也抓住了枝叶。
情境2:东欧向西欧学习
1.1697年已经拥有如此辽阔版图俄国沙皇彼得一世他到荷兰来干什么?(配合教材20页俄国在欧洲和亚洲的领土扩张图,呈现一幅画《彼得一世在荷兰造船厂》)
【说明】结尾呼应开头,辅助主干。从10世纪俄罗斯鄙视西欧到17世纪学习西欧,说明西欧文明强盛起来了,而这种强盛可以追溯到11世纪,城市复兴,王权加强到后来城市与王权结盟,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为西欧积蓄巨大的发展潜力,使得西方在近代能够领先于世界。之所以爆发出如此潜能,关键还在于9-14世纪西欧由上下契约向平等契约过渡,生产力发展推动了这种契约关系的过渡,契约关系的过渡又反作用于生产力,让经济更快发展。中世纪并不是黑暗的一千年,而是与近代西欧文明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时段。
综上所述,强干弱枝是统编教材落地的有效方法,强干就是要突出主干,弱枝并不是删除知识而是简化知识甚至可以留给学生自学,这样可以保证课堂教学有足够的时间去彰显课魂,凸显主线,提升思维,让纲要教学中课时少内容量大的矛盾得到有效地缓解。
【注释】
[1]陈志刚:《教学目标不应机械按核心素养五个方面进行表述》,《中学历史教学》2020年第4期,第5页。
[2]曹祖平:《圣经中的约法思想》,《延安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第63页。
[3]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