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学生德育实践探究

2021-07-29王姗姗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听障学生特殊教育学校德育

王姗姗

摘 要:特殊教育学校所服务的受教育群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听障学生因自身所带有的先天残疾对其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小的阻碍。而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在为学生开展德育的过程中,就需要充分考虑到听障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入手,争取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完成本阶段的学习任务。对此,本文将从做好心理辅导工作,让学生学会正视自己;寻找学生的榜样,对学生学习进行鼓舞;开展德育讲堂,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助学生养成良好意识四个方面,紧紧围绕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学生德育实践展开系统论述。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 听障学生 德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4.056

德育对于每一位学生都很重要,因为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适应社会生存所需要的规则,还能帮助学生树立一个对待自己和别人的端正态度。听障群体最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就是无法面对自己听力方面的先天残疾,陷入不必要的烦恼当中,而教师则需要通过有效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此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寻找正面人物形象,让学生拥有一个学习的榜样,鼓舞学生过上属于自己的精彩生活。而开展德育讲堂也是提升学生思想水平,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的有效方法。

一、做好心理辅导工作,让学生学会正视自己

每一位学生都应当正视自己的长处与短板,从内心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才能够真正做到自信、自立和自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在开展听障学生的德育工作时,需要考虑的第一个工作便是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让学生通过认识自己、分析自己和接纳自己的过程,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学会做到正视自己。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将会对教师开展德育教学实践形成极大的帮助。

例如,在听障学生群体当中,学生很容易因为自己的听障产生自卑心理。因此,解决听障学生群体当中的自卑心理是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特殊教育需要面对的一大问题,同时也是首要难题。正所谓“心病还须心药医”,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做起,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来体会学生所面对的困境,当教师通过该种方式获得学生的认可时,便可以进一步通过发挥自己的才智来帮助学生辩证地思考这个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事情的两面性。当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学生的信任后,教师可以继续为学生传递德育的正面意义,让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认识到德育学习的重要价值,进而学会正视接受德育的意义所在。

二、寻找学生的榜样,对学生学习进行鼓舞

每一个群体都会有成功人士,且每一个群体的学生都需要一个成功的人作为学习的榜样。而对于听障学生来讲,更需要一个学习榜样来鼓舞自己。因此,特殊教育教师在设计德育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可以将榜样学习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且进行趣味化设计,促使学生能够对他产生兴趣。当教师能够在德育实践过程中,找到学生的学习榜样时,对鼓舞学生学习德育知识将会产生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德育学习的过程中,不少学生会认为自己存在听力障碍而无法取得成绩,这时教师就需要对此情况进行針对性的教育。教师完全可以为学生寻找一个同样存在听力障碍且取得不朽成绩的人来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如失聪女画家穆小玫作为一个残疾人员,她依旧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不仅没有因为失聪一事而怨天尤人,反而更加倾向于为自己的艺术爱好付出努力,并且在绘画的这条艺术道路上取得了卓越成绩。同样作为听障群体的学生,应当向画家穆小玫画家学习,学习这种善于发现自己优点,并且乐意为自己认定的兴趣爱好不断努力和奋斗的拼搏精神。事实上,小学听障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有所成就,但是自己却没有一个可以学习的榜样,或者是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够变得更好。特殊教育学校的任课教师需要充分发掘学生身边具有正能量的听障人群的杰出人物和辉煌事迹,通过适当的艺术加工来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素材。

三、开展德育讲堂,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

教师对听障学生进行德育,需要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将德育讲堂穿插到教学实践过程当中,这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特殊教育教师在开展德育讲堂的过程中,应注意方式,要采用可视化手段,当教师所采用的手段能够为学生所接受时,便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也就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听障学生的德育实践过程中,教师仅仅依靠课堂对学生进行德育难免会显得单调,长时间下去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作为听障教育的教师,这时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以较为丰富的方式有效开展德育,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德育学习的重要价值,并且乐意在生活中去实践。如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和手语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能够以直观的方式获取德育信息。此外,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大型的德育讲堂,促使学生重视德育教学,同时这也可以帮助学生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交流,进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助学生养成良好意识

听障学生的日常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学生的道德意识,而教师对学生开展听障德育教学,完全可以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下手,以此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意识。教师在开展听障德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约束,让学生通过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品德意识,这对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提升学习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例如,听障同学虽然是特殊残障群体,但是他们依旧需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活,这就需要听障学生掌握更多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德育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但是,不少听障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意识,也没有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良好的约束,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听障学生的短板更加突出。特殊教育教师应当在日常教育实践过程中严格规范学生,并且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上并不具备任何特权,也需要像普通人一样守规矩,甚至要比普通人做得更好,才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如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去社区进行卫生打扫,捡捡垃圾,清理一下楼道小广告,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德心。秋天到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果园进行采摘,参加一些秋收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听障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再如听障学生需要按时上下课,并且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在公共场所主动排队,遵守公共场所的秩序,才能够在实践当中赢得他人的尊重。按时上下课是为了培养听障学生的遵守时间原则,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强烈的时间意识,这对学生自律性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积极参加课堂互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充满信心与希望,进而很好地提升自身的各项能力。遵守公共场所的管理秩序,则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听障学生的公共意识,让听障学生能够在公共场所像正常人一样受到应有的约束和尊重。

总之,特殊教育教师需要重视听障学生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应从心理辅导教育、榜样教育、德育讲堂、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四方面来开展工作。争取通过这些措施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德育学习的意义所在,以便为后续的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郭燕《德育生活化:听障儿童有效德育的探索与研究—以湖南省岳阳市特殊教育学校为例》,《教师》2018年第31期。

[2] 徐建芳《关于解决小学听障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几点思考》,《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听障学生特殊教育学校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现状探析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及其专业设置情况
听障学生自残行为的成因与对策
聋人教育中的手语与文字结合模式的研究
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创新探究
构建阳光体育背景下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质健康监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