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教学误区 创设真实任务情境

2021-07-29陆琴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变法司马光王安石

陆琴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作为实现核心素养重要途径的“学习任务群”也随之进入教学实践阶段,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教师的教学目的看,教师需要借助任务群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从学生的学习目的看,学生需要借助任务群解决实际阅读中遇到的障碍。依据这些障碍结合实际的文本创设的任务情境即是真实的任务情境。真实的任务情境应是能满足学生阅读需求的任务情境。然而笔者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教师都是从自身角度出发来创设问题情境,有些教师设计的任务脱离学情、文本,并不是真实的任务,看似花团锦簇的背后是学生学习探究热情的消减。在任务群设置和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走出教学误区,为学生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

在此,笔者将以《答司马谏议书》的教学为例,略谈在任务群教学中创设真实任务情境的基本策略,即紧依文本创设,形成有质感的任务;基于学生创作,构成有趣感的任务;便于教学创设,促成有实感的任务。

一、紧依文本创设,形成有质感的任务

王安石和司马光因改革而争是解读《答司马谏议书》的关键。宋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二月二十七日,司马光写了封多达三千四百余字的长信——《与王介甫书》给王安石,全面否定变法。面对来势汹汹的指责,王安石回简信一封。三月三日,司马光又再次写信给王安石要求他做出具体解释,王安石以《答司马谏议书》做出回应,言辞委婉却又铿锵,用语克制而又直面指责。

学生解读《答司马谏议书》的过程,既是完成个体对文本内容理解的过程,也是教师借助任务群实现教学目的的过程。创设的任务如果仅仅只是为了博人眼球而游离于文本之外,势必会降低学生对文本理解的能力,达不到教学的初衷。因此,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必须紧依文本,这样教师才能创设出有质感的任务。

我们来看以下这个任务:假如王安石有微信,他的朋友圈有哪些人?微信号名字会是什么?朋友圈相册封面会选择什么?请说明原因。

这个任务创设很新潮,富有现代人的生活气息,任务创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王安石的其人其事。但是,这个任务最大的问题在于创设的目的仅仅只是关注到了《答司马谏议书》写作者的为人和与其相关联的事,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对文本的解读,《答司马谏议书》是给司马光的回信,王安石面对司马光的指责进行逐一反驳,借此来坚守对改革的坚定信念。学生在课堂上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讨论与文本无关的无效的内容,最终对文本依旧是一无所知。因此,这个任务并不能实现学生和教师所期待的目的。围绕文本去创设任务,学生才会有学习成果,教师才会达到教学目的。

二、基于学生创设,构成有趣感的任务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这就意味着语文任务的创设必须基于学生,只有学生感兴趣的、认为有价值的、愿意去挑战的任务才能激发学生持续性探索并解决任务。

笔者创设了以下任务:围绕《答司马谏议书》,假如你是朝廷官员,你站在谁的立场?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请写一封信或奏折给皇帝。

这一任务创设情境:积贫积弱的宋朝,以王安石和司马光为代表面对变法针锋相对。创设对象:同僚。创设任务:写信或奏折给皇帝。在明确的任务驱动和分小组讨论后,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激发,学生作品整理如下。

臣窃闻王参知与谏议大夫有不合。臣以浅陋,误承国事,而略有鄙陋之见。此为臣以忧思四海,望黔首之安,而欲天下富庶之策。故敢昧冒而粗略有所陈。

伏惟圣朝惮心竭虑,欲以变法而安宇内。介甫之行,实为高见。古之变法多日久而见效,商君内修法度,令行期年,而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令行如微火煲汤,时越久而味愈浓。久之,则秦足以扫六合而平天下,此变法之道也。今介甫欲助上革旧度,借此而强国富民。虽变法之犀利,以致天下怨谤。其民虽一时不适,而国得以富庶永久,此非失小利而得大道邪?介甫之变法,虽利于国,而必致士大夫之谤,何也?推此度而侵其利,安民而怨士,则必遭之害。

臣希冀陛下明察秋毫,不为壬人之所蒙蔽,施新法,改旧衡,而享四海之安也。伏惟圣朝当念国之安危,远邪曲,修法度,以成先祖未竟之洪绪。

三、便于教学创设,促成有实感的任务

无论是传统语文教学还是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教师始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从任务的创设、任务的提出、任务的实施以及最后任务的完成,教师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必不可少。教师必须基于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的阅读实际,针对学生的阅读障碍创设任务,但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要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自身的教学特点和习惯,最大化地从有利于教学的角度促成有实感的任务。归根结底,任务的创设是教师的选择,任务的最终完成是学生阅读障碍的解决和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上一任务完成的基础上,创設如下任务:针对司马光来势汹汹的指责,假如你是王安石,根据《答司马谏议书》写一份辩论稿来反驳司马光。

创设任务身份:学生是王安石。任务情境:面对司马光对变法的指责。任务内容:围绕文本《答司马谏议书》写辩论稿。辩论稿的目的既是说服司马光更重要的是说服当朝帝王,只有皇帝支持认可王安石变法,变法才有继续实施的可能。因此,根据任务,学生必须要对司马光指责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四个方面一一予以驳斥,在驳斥的过程中又要注意语气身份,克制隐忍又坚定的立场。学生转换身份后实现了与王安石的心意相通,更利于教师的教授,实现共赢。

学生作品整理如下。

臣介甫言:臣闻或言身之不正,以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污余,是故属文以自清。

臣以为称余侵官者,是以恐余纷乱其奸。勤王缮治,事不避难,臣之职也,施便宜以治世,定致憾祸。古之傥言嘉谋,抑夺奸势,无不犯奸邪之官,故为人诮。所谓生事,实为意覆忠正之道。道之初行,尚得成效,奸邪因谮臣,闻百姓。论吾谋利亦为非理。理财经置于天下,不营私财,何以毁臣若此。至于拒谏,人异,观世之道亦异,非众人皆许之。况入图行事,不应凝滞于众人言也,何来拒谏之刺。

臣自知批奸邪之逆鳞,且招谗言,而臣以愤当世柔媚之习,为排众议为己任。借箸为上,翼亮预事,不荏苒偷生,志天下晏然。子长云:“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臣为国治事遇遭此祸,实为谗谄邪曲之乱之所致。

圣上在上,臣等任国政以助上,不求姿望,不约功烈。望圣上明秋毫,听臣微言,治官之奸,平世之乱,正道之坚。

作者简介:江苏省无锡市梅村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变法司马光王安石
初夏即事
清官廉吏(二)
——司马光
司马光砸缸之谜
Brass tacks on iron: Ferrous metallurgy in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司马光砸缸
王安石的坏习惯
商鞅变法的是与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