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劳动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021-07-29王尘

河南教育·高教 2021年5期
关键词:实践途径劳动教育劳动

王尘

摘 要:劳动教育对新形势下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高校培养全面发展、可堪大用的时代新人中不可或缺。加强劳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可堪大用的时代新人的客观要求,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开展劳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要切实贯彻《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支持、配合高校开展劳动教育,在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等层面形成尊重劳动、崇尚劳动、重视开展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劳动;劳动教育;原则导向;实践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年3月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这对新形势下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思想家高度重视劳动在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对劳动的价值和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的重大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马克思指出,劳动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人类通过劳动满足生存的各类需求,同时也创造了历史,劳动对整个人类的延续及人类历史的展开具有重要意义。恩格斯也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书中指明,劳动在人的转变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劳动是人类生存并代代延续所必需的行为,是人类与其他动物区分开并保持优势的决定性力量。

中国共产党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重视一以贯之。早在1934年,毛泽东同志就把“教育与生产劳动联系起来”列为中华苏维埃政府文化教育总方针的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在不同的场合反复强调教育必需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他在视察南开大学时曾指出,在高等教育阶段,有三个方面非常重要: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培养社会主义人才;二是坚持群众路线,贴近群众;三是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也进一步提到,学生在受教育阶段,品德教育、智力教育和体力教育等方面都应该得到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其中也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学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他认为,劳动是推动人类进步最根本的力量,是人类活动的本质。这些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和精神力量。

二、加强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加强劳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可堪大用的时代新人的客观要求。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能担当重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任务,其培养的人就应该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劳动观。同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需要一支具有堅定正确政治方向、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队伍,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奋斗。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劳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各高校应加强劳动教育,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及劳动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增强其对劳动的感情、对劳动人民的感情,贴近工农,树立远大志向,立志报效祖国,奉献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培养高素质、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劳动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长期以来,一方面我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陈旧观念根深蒂固;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受西方各种思潮影响,一些负面的思想观念如投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和行为。部分大学生不重视甚至蔑视劳动,崇尚享乐安逸,渴望一夜暴富、一夜成名。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对劳动的重要意义重视不够,劳动及劳动教育在某些方面独有的育人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淡化。对此,高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

加强劳动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步一步成为现实,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中国梦的实现。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梦想不会一夜成真,需要我们付出劳动,拼搏奋斗。奋斗就是劳动,劳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展望未来,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仍然要靠全国人民尤其是在未来肩负重任的大学生的劳动创造,需要青年学生的接续努力奋斗。

三、动员各方力量,营造开展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开展劳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切实贯彻《意见》精神,调动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积极支持、配合劳动教育的开展,在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层面形成重视开展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形成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社会风气。

在学生层面,通过各个阶段的劳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意识,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热爱劳动、热爱创造是为人立业的根本,是实干兴邦的基石,更是富民强国的动力。“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爱劳动也必然爱劳动人民,在生活中能够诚信待人、团结友爱、帮助他人,进而热爱集体、忠于祖国。不崇尚劳动、不热爱劳动甚至鄙视劳动,必然缺乏吃苦耐劳、踏实奋斗的精神。因此,要在学生中大力弘扬劳动传统,努力培植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真挚情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使学生成为善于劳动、勤于劳动的人。当前,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劳动依然是解决一切困难、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手段,我们要坚持和弘扬热爱劳动这一光荣传统,让埋头苦干成为学生做人做事的基本生活态度,为成就一番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家庭层面,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劳动技能,使其具备必要的生活能力,使劳动光荣的思想在学生内心扎下根来,养成自觉做家务劳动的良好习惯。在这方面家长要发挥好带头作用,给学生做出示范,通过言传身教,共同劳动,形成学生想劳动、愿劳动的良好家庭氛围。

在学校层面,高校要发挥好在劳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切实开好劳动教育实践课程,贯彻落实《意见》要求,从场地、师资、经费等方面提供开展劳动教育必要的保障。在场地上要充分利用好高校现有的实习实训基地和劳动实践基地。在师资上要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配齐配好开展劳动教育的师资力量,可在校内建立劳模、工匠工作室,发挥好劳模、工匠的引领作用和示范作用,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劳动热情,切实用好用足《意见》规定的劳动教育时间。高校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及开展劳动教育的具体实践,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学分标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参加校内外各种形式的劳动。

在社会层面,要调动各方积极性,利用好社会资源,在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下,真正落实《意见》对高校提出的“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以校外劳动锻炼为主”的要求。高校要培养学生公共服务意识,结合学科和所学专业,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公益性劳动、勤工助学等。更重要的是,高校要积极联系社会上的高新企业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通过上述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在劳动过程中检验知识、增长才干、認识社会、增进与劳动人民的感情,在脑力、体力方面都得到锻炼,把自己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担当重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车丽娜,邓海云.论当代大学生劳动观念的偏颇及其教育改进[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

[2]任志锋.以体力劳动为主加强劳动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20(8).

[3]朱凤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困境与实践路径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20(5).

[4]郭紫玥,徐三友,张鹤鑫.浅谈劳动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J].神州(上旬刊),2018(35).

责编:初 心

猜你喜欢

实践途径劳动教育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林场护林防火工作的开展思路及实践途径选择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高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入门教育课程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