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
2021-07-29李淑苹
李淑苹
摘 要:传承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该承担起来的任务。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并不代表一味的守旧,而是要与时俱进,做好适当的创新。在现代社会,可以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初中教育工作相整合,为传统文化提供新的发展载体。基于这一前提,本文将立足于初中历史课堂,对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展开分析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 渗透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5.057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深入与不断拓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受到了我国教育领域的关注。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深厚的内涵,对于学生的成长及思想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可以立足于历史学科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有效升华当代历史教学价值,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丰富教学内容,渗入传统文化
在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时,单靠教材内容很难满足相关任务的开展要求,教师需要做好有效的教学创新,能够依据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展开适当的资源延伸,让学生了解这些历史知识背后的传统文化,促使其感受到历史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眼界。
例如,在讲解《动荡的春秋时期》及《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屈原这一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引入端午节这一中国传统節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为其他同学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并鼓励其尝试性的讲一讲自己对于屈原的一些看法。在学生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后,教师可应用屈原的著作《离骚》,引出其中一些比较著名的词句,带领学生展开鉴赏分析,引导其探索楚国为何会灭亡,以及楚国灭亡所体现出的一些道理。
二、创新教学方法,融合传统文化
结合以往的教学能力分析来看,很多历史教师在课堂上都习惯于应用填鸭式教学手段,会直接要求学生画出一些重要知识点,并要求其死记硬背。很多学生对于知识并没有达到深入理解的状态,更不用提传统文化的体现与渗透。所以,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为传统文化提供渗透的切入点。
首先,教师可以创建教学情境。历史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性与德育价值,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来说,有较强的积极影响,可以促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讲解《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项任务,要求学生借助网络,搜索与明清有关的影视剧片段,了解这些影视剧对于历史人物的描写,并相互对比彼此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在学生搜集完毕后,教师可在课堂上创建辩论情景,要求学生以雍正这一人物为主,讨论这位皇帝的整体形象。基于这一前提,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雍正所创作的一些文学作品,或者为其展示其所收集的一些古玩藏品,从文化角度上,丰富学生对于人物的了解,也可拓展学生的眼界。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实践性小活动。比如历史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传统文化舞台剧等等,让学生真实地将文化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体现在自己的情感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材中所收录的内容都是曾经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所以以历史为载体,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是最好不过的一个方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需要有意识丰富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也需要带领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以此为传统文化提供多个深入点,加强传统文化与历史教学的融合,在全新的教学体系中,丰富学生对中国历史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了解,加强学生的学科素养,也有助于其民族自豪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萍《浅议初中历史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之渗透》,《考试周刊》2019年第90期。
[2] 汪爱君《初中历史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中华少年》2018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