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实现高科技自立自强

2021-07-29张聚恩

军工文化 2021年6期
关键词:高水平人才科技

张聚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吹响了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而完成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伟业的号角。在讲话中,习总书记指出:“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

何谓高水平创新人才?如何发现和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如何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这些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正确回答这些问题,并在实践上有所作为,不仅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先决条件,也是赢得新时代我国科技与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关键。

所謂高水平创新人才,就是能够在自己奋斗的岗位上做出非凡的创造性贡献的人才,就是总书记报告中说的“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若就所处层面、担当的责任和所起作用来分,大抵有这样五类:战略型人才、领军型人才、创学型人才、创意型人才和精工型人才。

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学贯中西、通晓古今、洞见未来的战略科学家。他们以自己的渊博学识和独立精神,高屋建瓴,纵横捭阖,判断大势,把握方向,提出真知灼见,构建改变格局的方略,并常常领衔解决那些最为关键的科学问题。在世界科技继续飞速发展的21 世纪,正确制定国家的科技战略,在国家层面部署科学技术研究,成为决定性的首要大事。做好这项工作,有赖于战略科学家的智慧。诚如1945 年7 月美国科学家范内瓦·布什的报告——《科学:无尽的前沿》那样,为美国国家创新体制和机制的建设奠定基石,并深刻影响了美国二战后至今的科技事业发展。

众多前沿科技领域的带头人和担负重大工程项目技术责任的总师们,是新时代领军型创新人才的主体。面对高难度的艰巨任务,他们在复杂和严苛的约束下,确立目标,拍板方案,选定路径,组织力量,统领全局,所向披靡,取得一个又一个项目的成功。当今世界,中国拥有独好的国家禀赋,从20世纪末至今,开建了最多的大型工程,布局了最多的前沿技术研究项目,一大批新的领军者接过前辈的大旗,在伟大实践中崭露头角,这是弥足珍贵的财富。要给予他们最大的信任,让他们有责有权,充分发挥作用,成长为大师级专家。

创学型人才指潜心耕耘、甘于寂寞、厚积薄发,或发现规律,或创建理论的基础研究领域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他们的突破与成果,多数时候无立竿见影之功效,却深刻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决定着我国在多大程度上具备可持续发展和原始创新的能力,表征着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达到何等高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积弱积贫和奋斗求变的漫长岁月里,我国在基础科学方面的世界性成就太少了,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科学大家更为稀有。在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历史将中国推上世界大舞台的今天,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加大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让中国科学家在自由畅想、宽松包容的氛围里驰骋,做出无愧于时代的科学建树,已成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和空前紧迫的任务。

当创意经济时代走来,创意型人才的作用日益为全社会推崇。他们另辟蹊径,不落窠臼,提出与众不同或与前不同的新设计、新方案、新方法,导致游戏规则和市场格局的改变。创意成为创新的起点和产业的能源,创意型人才成为科技与资源整合的推手。拥有更多创意型人才,就有可能拥有更多令人耳目一新、横空出世的新产品、新功能、新服务,也才有可能打开和拥有一片新市场、新秩序、新规则、新天地。

事实上,创新从来不是小众游戏,创新的主体力量是各行各业各领域的精工型创新人才。他们敬业勤奋,精益求精,锲而不舍,攻关破难,生发灵感,演绎革新,包括优化设计,改进工艺,研发设备,为提高质量与效率提出和实践新手段、新方法等。此类创新的总量更大,更为经常。要充分认识这种现象的普遍性,关心和珍惜身边凡人的创新,给他们以足够的尊重,并以适当的程序和必要的资源支持他们,宽容失败,鼓励进取,从中找到商机与前路。

五类人才各有特点,携手并进,相互支撑,汇聚成当代中国的浩荡创新大军。其共同的标志是,具有进行高水平研究与开发、产出世界一流水平的成果的能力。共同的特点是,具有忠于祖国和人民、为科技自立自强矢志奋斗的政治觉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不甘平庸,敢于接受挑战,走别人或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拥有坚实深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准确掌握本专业最新成就和前沿趋向,熟悉相关领域的学科知识;具有敏锐的联想力和洞察力,能够从本源上发现重大问题,对复杂事物做出系统分析与准确判断;拥有不畏困难、坚忍不拔、无惧失败、为真理献身的精神,以及实事求是、不务空名、埋头苦干的道德情操。

高水平创新人才在哪里?就在我们的事业里,就在我们的队伍中。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孕育和催生了一大批科学家、科技领军者、专业带头人、大国工匠,他们都是创新人才。迎接这些创新人才的集群式涌现,让他们放开手脚、心无旁骛、潜心创造,是国之要是、民之福音。而培养和磨砺青年创新人才,更需要付出百倍的热情与心血;要以识人的慧眼,发现那些拥有创新潜质的才俊,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为他们提供成长的舞台和展示才能的空间。

在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评价机制、使用机制和激励机制方面,各级领导者、管理者和各类资源掌控者负有历史性的重大责任。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和开展务实的工作,才能真正使中央的要求得到落实。为此,必须向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开战。不调查研究,不倾听诉求,空话套话满天飞,繁文缛节捆手脚,报表和审批无穷尽,何谈创新,何谈人才。这决非危言耸听。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尽最大努力发现和保护人才,确保一切形式的创新不被埋没,并使得为此而展开的服务与管理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本能、一种文化和一套行之有效、必须坚守的制度。

我国科技创新活力不足,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创学”和“创意”活动相对沉闷,创学型与创意型人才相对稀缺。应切实转变观念,认清“创学”和“创意”的固有特点,理解初始驱动力的非功利性、灵感涌现的瞬间性、方式与路径的不确定性,支持一切有价值的创新萌动,尽力不致创新萌芽被窒息、被扼杀,并努力促其由朦胧到具象,循序提升,正向进化。最终,或达成理论创见,走进科学圣殿,或生成设计方案,获取适用技术,直至研发出产品和商品。在这个进程中,可使更多的创学、创意人才脱颖而出、集体涌现。

变革现状,推动创新,需要采取符合国情的组织措施,压实建立和完善创新机制的组织责任,可以成立相应的责任机构,也可对原有相关组织赋权或强化授权。广开言路,知人善任,选拔一流学者和科学家进入项目策划和批准者的行列,努力打造出有思想有活力、有职有权、可以放手大干的项目策划者、执行者和管理者队伍,使他们成为技术创造活动的灵魂。目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在赋能中国航空研究院(CAE),使其在推动航空科技创新方面发挥独特而重大的作用。希望能够取得实际成效,积累宝贵经验。

同时,还需要解决支持和保护创新的资源与程序问题。各个层面特别是现代企业,应设立自己的研发创新基金,并从中安排专门款项,用富有远见的判断,经由简洁合理的程序,让需要获取资源、渴望得到支持的创新者如愿。科技管理工作应围绕调配和用好资源、多方鼓励创新这一中心而开展与改善,尤应以开放的眼光和宽阔的视野,从全社会发现人才,用适当的方法去识别与获取新技术,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时势造英雄,全体中国人民为强国理想而奋斗的伟大事业,是高水平创新人才成长的沃土与战场。党和政府凝聚全国人民的意志,发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号召,并正全力推动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一个浪翻潮涌、万马奔腾、星光闪耀、人才辈出的新局面定将出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大业必将成功。

猜你喜欢

高水平人才科技
以“四精四度”推进率先建成高水平人才高地
为高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毛遂自荐
科技在线
我国高水平女子400m混合泳运动员技术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