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探讨
2021-07-29唐梦洁
唐梦洁
(广州华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1 数字化技术对非遗保护与开发的意义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它是建立在维护中华民族民族情感和民族关系的基础上的,起着传播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作用。
关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可用五个词总结:一是民族。在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化财富。国家的就是世界的,如何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引起各界人士的重视,传承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二是文化。文化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基本的特征。三是遗产。在人类文明的漫长历史中,人们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文化遗产,经历了不断创新,但是唯一不变的是认同感和历史责任感。四是现代化。现代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这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它原来的生存之地,现在要做是赋予他们新的时代特征。五是科技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数字化手段已经迅速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字保护与文化遗产的开发,通过采用的一些技术工具,以数字存储和更新的产品,复制和恢复传统文化遗产,包括数字收藏、数字存储库、数字处理、数字屏幕、数字触点等。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需要从当前创新的角度对未知的文化遗产进行技术解读,利用数字媒体作为技术手段,准确地传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满足社会所需要的,更好地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
2 潮汕木雕的历史背景及现状
潮州木雕作为我国两大木雕体系之一,以多层镂空、气势磅礴、装饰风格夸张、工艺精良著称。潮州木雕是广东省潮汕地区著名的民间工艺美术。
潮州金漆木雕是著名的民间艺术之一,与浙江东阳木雕并列第一。开元寺主楼的金漆木雕是潮汕区代表性的木雕,它也被誉为是一幅精美的建筑装饰素描画。开元寺的建筑上装饰有木雕的“千佛塔”,这些木雕雕刻的“塔”都经过精细打磨。“塔”的高度是六英尺,呈六角形,七层,屋檐角挂有铃铛装饰,门、柱相间,每层都有雕刻细致的雕塑——佛像。开元寺的每座寺庙建筑结构都很复杂,佛像雕塑精巧美观,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和文化性。是广东省境内古代佛寺的代表之一。[1]
潮汕的建筑木雕一般用樟木与杉木雕刻而成,再以髹漆贴金来装饰,其主要原因是潮汕地区气候潮湿,樟木木料易裂,为了将其很好地保存,前人使用了髹漆贴金这样的方法。木雕的主题非常丰富,从民间传说到神话故事(图1),都是潮汕文化的映射,没有西方文化的影响和融合。装饰与其他建筑装饰有本质上的不同,这对于研究潮汕地区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
图1 潮汕木雕中神话故事
图2 中木雕是从拆迁的旧建筑中拆分出来的,雕刻得非常精巧,虽然表面的颜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但我们仍然能想象出它的金色光泽。
图2 建筑中的木雕局部
建筑与家具有着密切的关系。家具木刻艺术也是建筑木刻装饰的一部分,主要是家具床身的木刻艺术。潮汕地区的一些收藏家主要收藏明末清代的床盖、床身、床身等,床身等部位木雕艺术精巧,工艺精湛。床背上绘有吉祥图案,像蝙蝠就代表了福气,表面用黑色和金色保护和装饰,床身上刻着美丽的花鸟图案,床脚上也印着一些传统的吉祥图案。整张床上都刻着美丽的艺术装饰品,这些木刻无论拆掉任何一部分作为装饰,都会成为十分耀眼的风景。虽然盥洗台上的木雕装饰有些不完整,但拆开或拼接盥洗台的木刻部分,也会成为一幅精致的装饰画[3]。
3 潮汕木雕非遗数字保护现状
历史文化遗产是最宝贵的,并且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纽带,所以我们要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不是照搬历史,也不是“拿来主义”,而是在要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利用数字技术扩充历史文化,使其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
一是保护潮汕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技术和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006 年,潮汕木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潮汕木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改革和创新,逐步达到木雕工艺的巅峰。一代又一代的工匠传承着他们的技艺,他们通过视频拍摄、数字存档、数字传播等方式继承先辈传承下来的技艺,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传播,为传承做出贡献。以金子松为代表的潮汕木雕传承人出版书籍、发表学术论文,记录潮汕木雕工艺。
其次,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我们保护继承历史文化的思路,科技的革新改变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广东省优质的教育资源使潮汕木雕数字化非遗传承保护成为可能,近年来相关研究与日俱增,涌现出一批批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其中华南理工大学和汕头大学最具代表性。
但是目前对于潮汕木雕的非遗传承保护依然存在问题,首先潮汕木雕虽然包含丰富的非遗文化,但传播力度还有所欠缺。主要表现为:第一,潮汕木雕专业人才不多,对专业性知识普及度不高;第二,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据库设置不完善,数字化普及程度不高;第三,潮汕木雕发展区域零散,资料收集不够全面,数据库内的储存不系统,因此,实现潮汕木雕的数字化保护传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 潮汕木雕非遗数字化保护与发展的路径
由于潮汕木雕独特的工艺,数字技术在传承保护潮汕木雕文化中的应用形式与常规形式不同,不能只是单一的图片加文字解说,在这里我们将它划分成三个板块:一,建立健全数据库建设,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将潮汕木雕解构重组,进行“基因编码”,归档处理。二,建立数字模型,利用纪录片等音像制品真实、准确、完整地保存潮汕木雕技艺。三,设置数字博物馆,通过数字化展示例如ARVR、游戏、动画等,实现潮汕木雕非遗文化与大众实现互动,进行传播普及(见图3)。
图3 潮汕木雕非遗数字化的三个开发阶段
4.1 建设非遗数据库,做好非遗建档保护工作
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遗产法》,开展非遗保护活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完善,使其规范、科学健康地发展。国务院明确指出,“非遗保护要利用各种数字技术,准确、系统地记录、保存”,目前我国的非遗数据库建设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时效性差、储存形式单一等,在非遗保护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快建设潮汕木雕的非遗数据库。
4.2 建强非遗传承人队伍,丰富非遗互动形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在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通过强化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提供良好的学习大环境,培养一批优秀的非遗传承人,引导他们发扬制作技艺,让工艺产品走向市场,以此达到更大力度的宣传。建立非文化遗产传承队伍,可以激励传承人坚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的信念,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最有效的保护。还应该利用新技术、新兴媒体,完善丰富非遗文化与人民大众的互动形式,做到线上线下联动发展[4]。
4.3 利用新媒体形式,实现科技与文化融合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为非物质文化遗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更多思路,也为非遗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注入了无限活力。例如借助AR 技术,将潮汕木雕制作工艺实现实景互动,增强观众体验感,扩大传播力度,拉近文物与大众的距离。
4.4 非遗保护与开发并举,积极探索发展数字化新模式
新时期语境下的工匠精神,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具有时代的“印记”。探索潮汕文化本源,寻求保护、继承、创新的新形式。非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必须同时进行,另外还应积极探索发展非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新途径[5]。
5 结语
在全国文化普查中,研究者总结以往创作的历史经验,分析文化作品中的艺术表现方法,梳理传统的制作工艺,揭示其特征和艺术规律,从民间艺术中获取艺术遗产的营养,传承民间艺术家的创作精神,是现代民族艺术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潮汕木雕为了生存和发展,吸收了传统文化的营养,从而有了新的发展和艺术创新。潮汕木雕这一文化遗产,必须从整体上积极探索保护和发展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