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面构成的角度分析宋代陶瓷的装饰纹样
2021-07-29程宇辉
程宇辉
(常州大学,江苏 常州 213016)
1 概念解析
陶瓷艺术的发展在宋代达到了高峰期,陶瓷的装饰纹样不仅是美化的主要手段,同时也变现了先民们对审美文化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图案、花纹、纹饰都是装饰纹样的别称,宋代陶瓷的装饰纹样大致分为植物类、动物类、人物类、几何类、开片类等五类纹样。纹样作为一种人们情感寄托的载体,通常表现在艺术品和工艺品上面。古代陶瓷工匠通过智慧以及艺术创作力,将植物、动物及人物形状刻画成为一种带有美好愿景的纹样样式,这充分地映现了工匠们丰富的联想与创造以及对优美生活的憧憬。
平面构成就是在二维平面中研究形态与形态之间布列的一种方式。即点线面等视觉要素,通过理性以及逻辑性进行布列、组合并通过美的视觉效果来创造形象。平面构成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当代设计中既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辅助应用。平面构成中点线面不仅是形成特定图像基本要素,同时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根本联系,点连接成线、线连接成面、面连接成体,面的根本在于线、线的根本在于点,所以点线面是造型的根本。
2 宋代陶瓷装饰纹样的种类及组合特点
宋代陶瓷装饰纹样应用范围广泛且种类丰富,纹样可以分为植物类、动物类、人物类、几何类、开片类五类纹样。常见的植物类纹样如花卉中的牡丹、荷花、葵花、菊花、梅花、兰花等纹样;动物类纹样的包含了瑞兽、珍禽、昆虫、水族等纹样,像龙、狮子、麒麟等刻画成的纹样属于瑞兽纹,凤凰、仙鹤、鹿等纹样属于珍禽纹,昆虫纹中常见昆虫是蝴蝶、飞蛾,水族纹多见的是游鱼、海螺、海兽等;在人物类纹样的分类中,主要分为婴戏人物、人物生活两类纹样,其中像婴戏牡丹、单婴戏梅、双婴戏梅等这些纹样是属于婴戏人物纹样,母子蹴鞠、人物手持植物花卉等纹样则是主要反应人物生活的纹样;最多见的几何类纹样有回纹、线纹、山石纹、曲水纹、如意纹、串珠纹等;开片类的纹样主要有蟹爪纹、鱼子纹等。
宋代陶瓷装饰纹样中开片类是单独存在的一类纹样,其他纹样主要还是以植物、动物、人物三方面为主,几何类纹样为辅,四类纹样相互结合从而完成对装饰纹样形象的塑造,纹饰线条生动流利,装饰图案构成丰富并且变化有序,工匠凭借经验采用概括、夸张、变形等手法决定了装饰纹样的形象构成。植物纹样的组合中,以莲花纹为例,工匠根据荷花根茎生长在水下,花开在水面的现实情景,同水中常见的水花、游鱼、鸭子等景象组合在一起,形成如:水波荷花纹、双鸭戏荷纹、荷花双鱼纹等生动活泼的组合纹样[1]。工匠紧扣“水”字,对水波、游鱼、荷花进行融合,对植物均以写实的手法表现,把植物纹样与动物纹样组合在一起,用几何纹样进行辅助,最后刻画出的装饰纹样饱满且富有变化。人物与植物的结合最常见的有婴戏牡丹、单婴戏梅花竹叶、青梅竹马婴戏等纹样。像五婴戏犬、水波童子立莲、水波人鱼等纹样则是人物类纹样与动物类纹样的组合。宋代陶瓷装饰纹样不仅仅是将人物、植物、动物、几何四种样式纹简单地组合在一起,同时制作出来的样式更要蕴含着美好的寓意。以水波童子立莲纹为例:工匠们将水波、莲花、童子刻画在容器里面,其中童子是双手做捧举状,并站立于莲心之上。莲蓬有孕育莲子之意,童子的捧举状似向天祈求,工匠将这二者组合在一起,体现了古代人们向天祈福求子的美好愿望。从宋代陶瓷装饰纹样的诸多样式多变的组合方法中可以发现,这些都是陶瓷装饰的瑰宝,并启发着当代的装饰艺术。
3 宋代陶瓷装饰纹样中点线面的应用特点
3.1 点的应用
平面构成最基础的构成因素是点、线、面,造型艺术中最小的组成单位就是点。点的效果取决于它与其它元素的比例,而不是由自身的大小来决定的。点能够起到点缀画面、平衡、填补空间的作用,不同的构成方式、大小、数量都能够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如稳重、动感、活泼、轻松等[2]。在宋代陶瓷装饰纹样中,工匠通过对点的排列形式、方向、位置、数量、大小的把握使装饰纹样产生不同的效果。以几何纹样中的连珠纹为例,就是以一颗颗小珠均匀排列,连缀而成,通常在器皿的肩、足部位起到装饰的作用。
3.2 线的应用
点通过发展与延伸,或者以一定的方式进行运动就会变成线,没有限定数量的点组成了线,点运动变化后产生了线。点和线作为构成元素的区别是:点只能作为一个个体,而线可以将个体统一在一起。线在平面构成中的种类可以分成水平、垂直、斜线、折线、曲线等。水平线会给人平静、稳定的感觉;垂直线给人力度、伸张、直接的感受;斜线则是有动感、指向感;折线给人方向感、锐利感;曲线则给人随意、自然、均衡的感觉。线带给人的感受是由它本身的曲直、粗细、长短、疏密等特征所决定的,直线和曲线分别表现了力量和柔美。宋代陶瓷装饰纹样中线条的应用和变化是最多的,线条生动流利,多数的装饰纹样都是用线条来刻画。以几何类纹样中的回纹、如意纹举例,回纹,顾名思义,就是纹样像“回”字,线条做方折型卷曲,整体的造型规整,主要用作装饰陶瓷器皿的边饰或者底纹[3]。如意纹是图案绘制成如意的形状,线条为曲线,在宋代陶瓷的装饰纹样中,如意纹的出现频率很高,通常在器皿各个部位作为附带纹饰。宋代陶瓷装饰纹样中的线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时在大小、方向、疏密上产生变化,有规律地运动,在不同的背景或是组合中,线条的特征也不一样,会呈现出一定的韵律感。
3.3 面的应用
点的聚积、扩大或是反复可以形成面,线的反复聚集移动轨迹和线汇集的状态也可以形成面,因此面是平面构成的重要构造元素之一。由面组成的装饰纹样要比由线或点组成的装饰纹样更具有视觉冲击力,面可以平衡和丰富器皿的装饰空间层次,装饰纹样主题的突出、丰富纹样的内涵都是依靠面来达到效果。面分成几何型的面与自由型的面,主要区别在形状与边缘不同。工整与规则的是几何型的面,像几何类纹样中的三边形、圆形等。在宋代陶瓷装饰纹样中,线的移动轨迹或是线的密集闭合产生的也是面。以植物纹样中的花卉纹样为例,莲花纹、牡丹纹、菊纹等花卉的花瓣都是由线的闭合而形成封闭的面,装饰纹样的主体留出大面积的空白来着力刻画花朵使植物纹样满而不乱,富有变化。
4 宋代陶瓷装饰纹样中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4.1 重复构成形式
重复构成的形式在宋代陶瓷装饰纹样中使用非常普遍。将大小、颜色、变换规则相同的图形或图样进行毗连的、有秩序的反复排列就叫重复构成。如图1 中,青釉三足炉上的图形就是元素的重复构成。二方连续以及四方连续图案是重复构成形式在宋代陶瓷装饰纹样中的两种主要映现形式。一个样式以及图案通过反复持续的方式要么向左右方位、要么向上下方位进行摆列的组织方法就是二方连续图案,如几何类中的回纹、连珠纹就是这种组织方法[4]。四方连续是多个样式构成一个单元,这个单元向四方进行无限连续的排列从而形成的一种图形形式,这种方式在设计品牌形象以及制作海报底纹会运用到。重复构成是宋代陶瓷纹样中常见的一种视觉形式,通过重复构成可以使纹样整体达到和谐、稳定的视觉效果和形式美感。
图1 宋代青釉三足炉
4.2 渐变构成形式
渐变构成形式指的是基本形通过方向、大小、颜色等方式的有规则的变动和逐步的变化,从而在感官上发现韵律以及节奏感,渐变构成主要通过形状、疏密、色彩等方面进行渐变。渐变构成形式在宋代陶瓷艺术中也十分常见,如水族纹样中的海螺纹、几何纹样中的曲水纹就是水波的疏密渐变,海螺纹上的结构与曲水纹中水波的运动,都是基本形的有规律的渐变过程。宋代陶瓷中的装饰纹样通过渐变构成的形式可以产生强烈的节奏,使纹样更丰富,更具有表现力。
4.3 肌理构成形式
物体形态外貌上的纹路被称为肌理,同时也被叫作质感。肌理的粗糙感、光滑感等不同质感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物体质料的不同以及外表布局、排列、构成都不相同。肌理构成是一种技法构成,更注重制作的手段,因此随意性很大。瓷器釉面自然开裂的现象叫作开片,在宋代陶瓷中哥窑烧制的瓷器大多都是开片的纹理,如鱼子纹、蟹爪纹等纹理,就是工匠们通过不停的生产实验所把握的开片规律,从而产生的独特窑变肌理。肌理构成形式在宋代陶瓷纹样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具有天然的美学特征。
5 总结
综上所述,宋代陶瓷装饰纹样在点线面的运用与构成形式上,都展现了极高的平面构成水平。通过这些形式美法则,不仅可以丰富当下的视觉设计元素,更体现了工匠的智慧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宋代陶瓷装饰纹样独一无二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