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课堂有效设问的策略研究

2021-07-28曹学民

速读·中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化学课堂核心素养策略

曹学民

◆摘  要:筆者受当前化学教学现状的启发,结合教学实例,从研究教材(挖掘知识)、研究学生(找准方向)、研究考纲(突破难点)三个方面阐述了有效设问的策略,同时还从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出发,宏微结合,设计了《铁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的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化学课堂;有效设问;策略

很多人认为化学是理科学科,应该多“刷题”,说得多了,就连我们一部分化学老师也认为这是一个“真理”了,所以鼓励学生“刷题”,甚至利用课堂时间来“刷题”,但真实效果如何呢?近两次浙江化学选考实验大题第30题的得分就可以给我们启示(2020年1月:平均得分4.20分,2020年7月:平均得分3.92分)。这样的数据让我陷入了深思:靠“刷题”根本行不通,我们的教学到底在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观摩课节选】杭州市高三教研活动公开课《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杭二中的郦老师设计了一个新标题《从钱塘江到水龙头》这一个生活情景,巧妙设计了四个问题:

(1)胶体净水效果好的原因是什么?

(2)加入絮凝剂后,固体和液体如何分离?

(3)倾析法适用于过滤什么形式的沉淀?与普通过滤相比,它的优缺点是什么?

(4)水中少量有机物及固体小颗粒如何处理?

整节课的教学郦老师始终贯穿以问题为主线,结合生活中出现并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化学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同时还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有效问题。受此启发,笔者结合教学实例对有效设问加以了研究。

1“有效设问”的思路

“有效设问”即设计有效问题,指的就是以真实情境为载体将课堂教学的诸要素以班级授课的形式融合为一个整体。通过不断解决旧问题和提出新问题,继而再解决问题这条主线把所学知识进行精炼、迁移、升华,让学生从“接受式”的学习转变为“主动性”的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更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力”的发展,让学生全方位地“动”起来。让学生真正从“要我学”变成“我爱学”。我的学生和我一起立足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学科素养,探索和设计真正有效、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用“问题探究”反哺“深度教学”,最终真正学会了学习,拥有了灵活解决各类问题的思维能力。

2“有效设问”的策略研究

学生的思维培养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设计的有效问题一定要能使学生产生质疑、探索等心理共鸣,彰显学生个性,引领学生情感内化、知识升华,激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从而真正解决问题。

2.1研究教材——挖掘知识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倡导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此教学材料的选择和整合一定要关注过程学习和行为体验。

如:讲“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时,老师提出诸如“我们在厨房烹饪鱼时往往会加一些料酒和食醋,这样烹饪好的鱼特别美味可口,同学们知道其中的缘由吗?”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置身真情境,在这样的思维刺激下,参与度更高,更能体会到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用意义。

又如:学习“铜及其化合物”时,展示实物(铜电路板)后设计问题①:大家知道单质铜是不太活泼的金属,但这块铜电路板是利用什么原理制造的呢?问题②:工业上印刷铜电路板为什么用FeCl3溶液而不用其他溶液作腐蚀液呢?问题③:同学们想现场模拟一下吗?让学生用FeCl3溶液在铜片上“练书法”,每人写一个最想写的字,然后评出优秀作品给予奖励。顺水推舟引出问题④:根据自身体验结合生产实际说说工业实际生产中的工艺难度?

2.2研究学生——找准方向

问题探究的关键点是在“定调—选材—构思—设计”的链条中实现有效教学,最终在多元反馈评价后达到能力提升。学生是问题探究教学的主体,是课堂教学设计的灵魂,“有效问题”的设计、取舍和安排,决定着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决定着有效设计的走向。新课标提出,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发现和解释,开展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能提出和发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如:在复习“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时,笔者深知学生对该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说明教学内容后直接把本节课的课题改成了“探究含氯消毒剂”,引导学生踊跃地参与到他们渴望的课堂中来。借此机会我首先设计问题①:说说你所知道的消毒剂?紧接着整理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含氯消毒剂,设计问题②:指出这几种含氯消毒剂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消毒原理?重点知识内容落实后再深究问题③:“84”消毒液说明书上有特别提示不能与洁厕剂(HCl)混用,为什么? 最后将内容进行延伸,设计问题⑤:生产生活中还用到哪些不含氯元素的消毒剂(可以结合目前的疫情防控)?

又如:讲“铁和铁合金”时,教师提问:“大家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削皮后的苹果会‘生锈,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学生马上议论纷纷并踊跃表达自己的想法。接着追问:“如何防止新榨的苹果汁‘生锈?正因为摸透了学生求知的兴趣点,才可以顺利地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迸发出来。通过简单的问题就可以把学生带入到奇妙的化学世界,激活学习。最后通过一幅铁树挂“盐水”的画让学生们课后寻找资料到底挂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3研究考纲——突破重点

新课标明确了我们的考试方向,高考题目来源于课本,但高于课本。“问题”设计的研究必须紧扣考纲,抓住细节,将问题集中在重点上,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由于呈现出来的知识时时刻刻在更新,因此我们设计的问题也应围绕时代脉搏,时时把最新的知识通过问题展现给学生。

如:“乙烯”的教学可分别设计如下问题:①乙烯与乙烷的结构不同,通过乙烯中有一根键易断裂,思考其化学性质?②通过乙烯与溴水反应使其褪色,设计实验?③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乙烯与溴水反应是加成反应还是取代反应?④用高锰酸钾为什么可以保鲜水果,原因是什么?

又如:“铵盐的性质”这节课我设计了“烧不坏的手帕”的实验。课前用蘸有NH4Cl溶液的手帕,风干后,把它放在酒精灯上烧,发现没有烧起来。我设计了如下问题:①燃烧要满足什么条件?②预测可能什么原因导致手帕烧不起来?③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测?④生活当中我们还有那些类似情况,举例说明?

3“有效设问”教学案例设计

课程内容:《铁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幻灯片展示一张验血报告和缺铁性贫血症状,处方药品“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

问题1:这位患者得了什么病?该怎么治?

问题2:但我们知道铁有0、+2、+3三种价态,应该补哪种?带着这些问题,本节课我们共同探讨“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问题3:为什么要用糖衣包裹?请从铁三种价态分析稳定性,最有可能是那种?

问题4: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来证明?

设计意图: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运用讲授法或谈话法进行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新课标提出通过倡导真实、有意义的测试情境,提出符合课标内容要求的问题,因为真实的问题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任务2】改进和实施实验方案

问题5:用NaOH滴加为什么看不到白色,分析原因?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Fe2+的存在?

问题6:上述实验说明Fe2+很容易被氧化为Fe3+,那么如何证明该药粒已经变质,试设计实验证明?

问题7:结合书本我们也可用KSCN溶液检验Fe3+,现象更加明显,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Fe2+很容易被氧化为Fe3+,除了我们上面讲的O2,还有哪些物质也可以氧化Fe2+?

教师: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科学探究应从问题出发,依据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促进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发展。

【学习任务3】真实问题解决方案设计

教师:展示一瓶补铁剂(乳酸亚铁口服液+维生素C),

问题8:请大家分组讨论设计实验证明其没有变质、部分变质或完全变质?

问题9:维生素C有什么性质?追问:除了维生素C 外,还有哪些物质可还原Fe3+?如何通过实验证明?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化学教学要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故而问题的创设应紧密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

【学习任务4】总结和评价

问题10:请同学们总结归纳Fe2+和Fe3+的性质谈谈如何实现它们之间的转化?

教师:本节课主要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学习了Fe2+和Fe3+之间的性质,在工业上也有重要的用途,播放视频:“印刷电路板工艺”。

问题11:“铁锅比铝锅炒菜更好,主要是因为铁锅能补铁”,这句话是否正确?请课后设计实验检验?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总结归纳和相互提问,可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同时运用氧化还原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起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化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学科,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设计问题时应多设计一些能指导生活实践的化学问题,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化学的实用性,从而更有决心和信心学好化学。

本节课笔者设计4个学习任务,11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以学生已有的素养水平为基础,进一步进行化学实验探究。整个教学过程主要从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出发,宏微结合,巧妙设计创新性问题,让学生乐于投入其中,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找到足够的学习自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和满足,综合能力和素养也得到良好发展。

4结束语

教学中的有效设问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堂成功体验,更激发了学生学習的积极性,学生始终保持一个适度的紧张感,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是有效实现核心素养发展的方向。

不过,教学中设计有效问题时也要注意:课堂学生讨论问题,不同的学生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是不同的,学生在回答问题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一环节想法很多,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控制好课堂节奏,特别是当学生提出一些教师没有预想到的问题时,教师不能去“糊弄”学生,而是要实事求是并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甚至借助查阅资料来找寻答案。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刘肖玲.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浙江省教育局教研室.

猜你喜欢

化学课堂核心素养策略
化学实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初中化学课堂中问题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尝试
如何让化学史在化学课堂中焕发独特的魅力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