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学伦理学角度看《飘》中郝思嘉人物形象

2021-07-28张亚雯

速读·中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郝思嘉女权人物形象

◆摘  要:郝思嘉作为《飘》这一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的主人公,向来是评论的热点。以往学者主要采用西方的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来评述角色形象。而文學伦理作为近些年来出现的角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通过文学伦理学的角度,旨在完善郝思嘉的人物形象分析。

◆关键词:文学伦理;困境;女权;郝思嘉;人物形象

自《飘》问世以来,女主角郝思嘉的形象便极具争议。相关学者大多从西方的文学批评角度进行评价,给予思嘉的评价偏向负面,李慧铨认为思嘉“自私、贪婪、残酷、败坏道德”。同时也有肖穆认为她“勇于面对困难,坚韧不拔”,段苏平认为她具有“永不言弃的精神”,是名副其实的“女权主义的代言人”。但这种分析方法没有考虑伦理的元素。文学伦理学批评是指“一种以文学为批评对象的研究方法或者是一种思维方法”,文学是它的批评对象。文学伦理学作为21世纪初新出现的分析方法,是旧新并存,中西融合,相互借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视角的缺陷,将是对以往郝思嘉人物形象的有利补充。本文从文学伦理的角度出发,结合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郝思嘉这一经典人物形象。

1郝思嘉生活的伦理环境

“文学伦理学批评重视对文学的伦理环境的分析。”文学伦理学批评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结合当时的伦理立场剖析文学作品。社会的伦理规则是伦理秩序的基础,只要生活在这个社会里每个人就必然受到伦理规则的制约,否则就会受到惩罚。人与社会是不可分离的,分析郝思嘉的人物形象,要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中。郝思嘉当时所处的伦理环境,是一个女性社会地位低下,需要依附于男性的时代。女人作为男人的附属品,在婚姻,经济和社会地位上均没有独立自主的权利。相比于在外面抛头露面,在家里“相夫教子”更符合那个时代人们对于“贤妻良母”的想象。由于处在这种认知环境中,女性也将此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又适逢美国南北战争,人性在危难中更能凸显。郝思嘉作为该时代的女性,她的行为是不符合当时人们对于传统贤惠女性的定位:婚姻作为金钱的交易,实现经济独立,谋求社会地位。她敢于冲破传统教条的束缚,不被伦理困境羁绊,选择做新时代的女强人。郝思嘉从一个嚣张跋扈的千金小姐变成后来独当一面的女强人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

2郝思嘉的伦理困境和伦理选择

伦理困境是指一个人纠结于遵不遵守社会体系以及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客观存在的伦理关系和伦理秩序所处的境况。这个伦理秩序的核心是禁忌。而一个人不想遵守当时的秩序或禁忌,他就陷入伦理困境。伦理选择是指在伦理困境中做出遵守社会伦理秩序的行为。郝思嘉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也有过短暂的犹豫和踌躇,但她迅速地做了决定,选择成为那个时代的新女性。

2.1割离爱情与婚姻

年轻时的郝思嘉迷恋艾希礼,并直白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这一行为与当时的社会规范“必须要压制欲望,要假装天真和纯洁”不符,尤其是郝思嘉当时是庄园主的女儿,这种行为也是不体面的。可是郝思嘉是郝思嘉,是对传统教条不屑一顾的女孩,这对于她来说并不算什么,而后她一气之下嫁给了自己不爱的人,也仅仅是为了拂了艾希礼的面子。虽然因为种种原因郝思嘉经历了三次婚姻,但她心中仍然没有熄灭对艾希礼的爱慕。可以说,郝思嘉对待爱情有一种执着的心,总是在婚姻上打破社会禁忌的思嘉是一个忠于爱情,勇于追求幸福的女人,由始至终思嘉都对爱情充满憧憬和追求。

如果说早期的郝思嘉有些任性,那后期的郝思嘉则充满了责任与担当。很多学者对郝思嘉将婚姻当作筹码的行为不满,因为这有悖伦理。但郝思嘉的伦理选择行为是一个女性在社会环境不被认可的情况下拯救家族的途径,是以保全和发展家庭为前提的,在一定程度上是以自我的爱情牺牲为代价。她用自己对婚姻的态度狠狠打了那个时代一个耳光,这是她对传统伦理禁忌的质疑和挑战。

2.2谋求女性经济独立

在战争来临之后,郝思嘉千金小姐的地位一落千丈。塔拉庄园被洗劫一空,父亲精神恍惚,母亲病逝,两个妹妹也因感染风寒而身体虚弱。这个时候的郝思嘉本来是可以向姑母家寻求帮助,因为对于那个时代的家庭来说,没有男人相当于整个家庭的崩塌。可是郝思嘉没有选择逃避,而是以自己的力量重建塔拉庄园。郝思嘉曾经说过:“总有一天,我要做所有我想做的事,说我想要说的话,就算别人不喜欢,我也不会在乎的。”她声称:“我相信女人用不着男人帮忙也能完成世界上的每一件事,除非生孩子。”借钱买下锯木厂,亲自经营,并且挤垮了同行中的男性竞争对手,成了木材行业里的佼佼者。她像男人一样工作,并鼓励家人干活,她的好强又一次打破了当时的伦理规则:男人是干活的主力,女人只是锦上添花而已。郝思嘉经营上的独立,使女性有了养活自己的能力,而具备相应的经济地位,便可以较大程度上选择自己的生活。而这种选择是郝思嘉面临当时社会中存在的伦理困境下的勇敢尝试,不是寄人篱下,而是当家做主。

2.3做新时代的女强人

郝思嘉的生意做得很成功。凭借果敢的决断与超人的胆识,和白人做生意,并且快速致富,与此同时,也招致了人们的鄙夷,这使得郝思嘉很苦恼。郝思嘉的苦恼来源于当时社会的伦理困境。生意的大获成功,说明女性一点儿也不比男性差,不符合当时社会的普遍认知,必然招致人们的议论。与此同时,郝思嘉在做生意时,拥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和原则,没有保持南方上流社会所奉行的“关爱,同情,怜悯,奉献,礼貌,荣誉,尊严”。这种伦理选择打破了南方贵族社会的伦理秩序,当然为人们所唾。

当然这些行为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在米切尔的时代,女性意识已经开始萌芽,不少妇女开始走出家门,寻找工作。正如英国女性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个自己的房间》里强调:女人必须要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个房间,在这个房间里女人能免受外界的困扰,专心写作。所以,当这部作品问世的时候,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她作为女权主义的代表,刺激了一批又一批的女性自我意识的崛起,这部具有大女主色彩的作品也引领了时代潮流。

3结语

文学伦理学批评认为,文学的教诲作用是文学的基本功能。郝思嘉的人物形象完成了历史赋予她的使命:女性应当把握自我的命运,寻求在婚姻,经济和社会地位上的独立,而不是一味地依附于男性,成为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她打破了美国男尊女卑的伦理秩序和禁忌,在当时的男权社会下活出了真正的自我。她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以及享乐主义(包括性解放)等叛逆意识的运动不断冲击着传统道德伦理文化的约束。思嘉敢爱敢恨,勇于冲破礼教的性格和不甘于附属地位,大胆向男性世界挑战的精神给小说增添了光彩。透过对郝思嘉人物形象的塑造,让读者看到在战争历史背景下勇于斗争和反抗现实,在伦理困境前做出伦理选择的坚强女性形象,对新时期女性获取自由、自信、独立以及当前女性解放、独立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慧铨.评美国小说《飘》[J].外国文学研究,1979(03):39—44.

[2]肖穆.美国南北战争与〈飘〉的认识价值[J].读书,1981(03):50—54.

[3]段苏平.《飘》中斯嘉丽的精神解读[J].电影文学,2010(12):99—100.

[4]吴炜.女性主义视角下对电影《飘》的解读[J].电影文学,2014(10):128—129.

[5]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批评方法新探索[J].外国文学研究,2004(05):16—24+169.

[6]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外国文学研究,2010,32(01):12—22.

[7]朱帅.《飘》中斯嘉丽和梅兰妮人物性格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5(05):89—91.

[8]Tindall,George B.and David E.Shi.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M].Prague: People's Newspaper Publishing house,1998.

[9]Woolf,Virginia.ARoom of One's Own.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Inc,1929.

作者簡介

张亚雯(2000—),女,汉族,山东济宁市人,学生,本科生在读,单位:山东科技大学,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郝思嘉女权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狠狠代入了!300封假情书救回绝境“竹马”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无辜的《飘》
这样的“女权”
从上官婉儿看唐朝女性地位
当女性觉醒遇上“田园女权”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随风飘扬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