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决方案:中小学教师实施批评教育的关键点

2021-07-28李惠陆宏霜

中国德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惩戒解决方案错误

李惠?陆宏霜

摘 要

解决方案是批评教育的最后一环,也是批评教育的关键点。它具有相关性、尊重性、合理性、有益性四个基本特征,有助于教师批评教育目的的实现、学生问题解决技能的掌握以及良好师生关系的营造。中小学教师可以通过进行积极的“暂停”、启发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让学生主导讨论和方案制订这三个基本步骤,与学生共同制订出一个有效的批评教育解决方案。

关键词

教育惩戒;批评教育;关键点;解决方案

作者简介

李惠,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师范学院)讲师;陆宏霜,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云浮市云浮中学教师

2019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则》)明确了批评教育是合理的惩戒方式。但是,基于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及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新规则只提出“点名批评”“予以训导”及“予以训诫”三种批评教育的基本类型。关于具体实施,则延续以往的“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1]的要求。这给予中小学教师极大的灵活性,也易使他们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忽视或转移批评教育真正的关键点—解决方案。如此,批评教育要么成为“说说就算了”的简单唠叨,要么成为愤怒地责骂或惩罚。尼尔森指出,面对孩子的错误,父母应该重点关注解决方案,而不是错误本身。惩罚和责骂只能让孩子为他们过去做过的事情付出代价,这些简单的处理方法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会让孩子心生怨恨,更加不配合问题的解决。[2]在学校教育中亦是如此。因此,必须深刻了解批评教育中解决方案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制订方式,从而更有效地使用批评教育这种惩戒方式,实现其立德树人的功效。

一、批评教育中解决方案的内涵

批评教育是中小学使用频率最高、最广泛的教育惩戒方式,并且贯穿于其他惩戒方式之中。它是通过语言形式对违规违纪、言行失范学生进行制止、管束、纠正,使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行为。批评教育的过程一般涉及四个基本要素,即错误问题、评价判断、归因归责、解决方案。[3][4]错误问题是批评教育的引子,即学生违规、违纪、失范的思想与言行。《规则》第四条明确规定,“学生违反学生守则、校规校纪、社会公序良俗、法律法规,或者有其他妨碍教学活动正常进行、有害身心健康行为的,教师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并可以视情况予以适当惩戒”。评价判断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摆事实、讲道理”,即全面调查了解,弄清事情真相,并客观地评价学生行为与思想。归因归责即追寻学生错误问题背后的真实原因与目的。解决方案则是针对学生的错误问题,弥补错误和解决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解决方案是批评教育的最后一环,也是批评教育的关键点。依据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中提出的“关注解决问题的3R1H”[5],解决方案一般具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相关性(Related),即解决方案必须与学生的问题行为相关。比如学生上课时喜欢在课桌上敲铅笔,相关的解决方案应针对如何制止学生这种不良行为,而非单纯以惩罚这种行为为目的。二是尊重性(Respectful),指解决方案一定不能包括责难、羞辱或痛苦,应该和善而坚定地执行,而且应对所有相关学生和教师都是尊重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每个决心献身于教育的人,应容忍儿童的弱点。如果对这些弱点仔细地观察和思索,不仅用脑子,而且用心灵去认识它们,就会发现这些弱点是无关重要的,不应对它们生气、愤怒和加以惩罚。”[6]任何带有伤害性的批评教育,无论其出发点多么高尚,都无法真正为学生所接受。三是合理性(Reasonable),指解决方案一定不能包括借题发挥,并且从孩子和大人的角度来看都应是合理的。比如翻旧账、借机说理、“我早就告诉过你了”等都是借题发挥。四是有益性(Helpful),指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而不是为问题付出代价。有益性是解决方案最重要的特征,即关注学生错误问题的解决,而非找一种合适的惩罚手段让学生接受教训。比如,某学生屡次迟到,教师说“能用的方法我已经用尽了,扫地、背书、罚站……我已经心力交瘁”,很明显,教师采取的这些方式都是针对学生迟到的惩罚,而对于解决学生迟到这一问题毫无助益。

二、批评教育中解决方案的重要性

基于解决方案的内涵及特征可以看到,解决方案在批评教育中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助于教师批评教育目的的实现,更有益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

(一)解决方案有助于批评教育目的的实现

批评教育长期被认为是一种学生行为管理手段,“只是针对学生不寻常的行为表现施加外界的刺激,强化正当的行为,抑制不正当的行为”[7]。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教师主要在学生不守纪律的情况下使用批评教育。[8]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往往试图通过训斥、指责、发怒等方式对学生施加外界的刺激,使其重视自己的错误问题,从而抑制不正当的行为,强化正当的行为。在这种批评方式中,教师极易因重视错误问题所造成的不良后果,陷入错误本身,对学生进行没完没了的唠叨或暴风骤雨般的训斥。尽管在一定情况下,这种外在的刺激可以短暂地抑制学生的某些不良行为,但无法真正实现学生思想上的转变。

批评的目的不仅仅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实现其教育意义,即“要引导学生的心灵发生积极的变化,尤其是对行为规范的尊重”[9]。当错误已经发生,无休止地训斥与批评可以让学生羞愧不已,但并不能改变结果。只有引导学生关注如何去解决错误问题,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卷入”,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只有通过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意识到错误本身及“我应该做什么”。同时,关注解决方案,能够让教师更加正式地看待每一次批评,让批评不再是“说说就算了”的情绪发泄,而是让每一次的批评都有分量。

(二)解决方案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技能

解决方案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人生技能,不仅教师自己要掌握,也要教会学生。在批评教育中,教师经常把学生的不当行为看作是故意为之,却不知道未成年学生很多不当行为都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或困难而采取的错误或缺乏技巧的方式。当遇到困难或问题时,他们犹如困兽一般四处乱闯,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不知道如何面对发生的状况或者遇到的问题,才會因此造成成人眼里“犯错”的结果。面对“犯错”的学生,教师应该在批评教育中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与技能,即“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它”。这种思维方式能让学生善于思考,在参与和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也能培养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了这种方法,他们就学到了如何和他人相处,并且拥有了应对下一个挑战的工具,在错误中成长起来。更重要的是,学生会不再害怕犯错或失败,他们会积极地尝试新的技能或学习新的知识,在未来的学校生活及广阔的世界中敢于冒险与创新。

(三)解决方案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批评教育一直被认为是最轻微的惩戒方式,教师在“说你几句又不会怎么样”的观念下,频繁、简单地使用批评教育,殊不知批评常常会成为比其他惩罚方式更可怕的“伤心刀”,成为破坏良好师生关系的“元凶”。首先,相比于其他惩罚方式,教师在批评教育的过程中,伴随语言必然会有大量负面情绪发泄。这种负面情绪有可能会激发学生的愧疚感,实现学生思想和行为改善的目的,但更多时候,大量负面情绪的发泄只会严重地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心生反感与怨怼。有研究显示,接近80%的教师认为教师经常性的批评会使学生麻木或者产生逆反心理。[10]其次,缺乏解决方案的批评极易成为无休止的唠叨,日渐削弱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让学生对教师不再有敬畏感。

当批评教育的关键点由错误问题转变为解决方案时,教师会更加关注如何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而非沉溺于自己因学生犯错而产生的愤怒、暴躁等负面情绪之中。他们也会重视对学生的每一次批评,使批评的数量变少,效果变得更好。而对于学生来说,解决方案能让他们感受到教师批评的力度和用心,让他们不仅知道“我错在哪里”,更清楚“我该怎么做”。换言之,一次有解决方案的批评教育,教师必然是用心的、充满关爱的。在这样的批评教育中,学生必然能够感受到教师的用心良苦,对教师更加敬爱与信服。如此不仅有助于批评教育效果的达成,更能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批评教育中解决方案的制订

在明确批评教育中解决方案的内涵及其重要性的基础上,中小学教师可通过以下三个基本步骤制订一个相关、尊重、合理、有帮助的批评教育解决方案。

(一)进行积极的“暂停”

在对学生进行批评之前,教师可先给自己和学生留出一段彼此冷静、重新振作起来的时间。比如,可以在教室中让学生自己精心布置一个“暂停区”或“放松区”。这种积极“暂停”的目的,一方面是让教师和学生的负面情绪得到缓冲,教师不再怒气冲冲、暴躁不安地去斥责学生,学生不再羞愧难当或愤恨叛逆地应对被批评;另一方面,积极的“暂停”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恢复理性,这点尤为关键,因为“在每个人都能够冷静到接通理性大脑之前,专注于解决问题就不会有效”[11]。特别是在和学生用“头脑风暴”等方式共同制订解决方案之前,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愉快的事情,以实现积极“暂停”的目的,学生在感觉更好的时候,才能做得更好。

(二)启发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要制订一个好的解决方案,教师和学生必须一起弄清问题是什么、解决办法是什么。教师在与学生的讨论中要善于运用启发式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自己思考,自己把事情想清楚,并且确定对他们重要的是什么以及他们想要什么、会带来什么”[12]。在传统的批评教育中,教师往往利用自己的缄默知识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预设答案”“权威定论”,与学生的谈话常常是一种意图明显的“说服”。这种模式使教师和学生形成了一种对立关系,即使达成共识,学生也会认为是被迫接受教师强势的要求,无法达到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错误的目的。[13]而启发式引导让师生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让学生在问答中逐渐认识到错误造成的后果及其真实原因,并且认识到自己有能力改正和解决自己的错误问题。

(三)学生主导解决方案的讨论和制订

很多教师在帮助学生寻找解决方案时宁愿自己动脑动手,然后说服或强迫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案去解决问题。教师之所以自己动手,要么是不信任学生,认为学生没能力完美地处理这个问题;要么是觉得时间紧迫,不想学生自己去处理,以防“搞出什么乱子来”。但是,在教师自己制订的解决方案中,学生并没有真正去思考这个方案的可行性。他们可能并不喜欢这个方案,这就给方案的执行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同时,如果解决方案并非学生自发自主制订的,通常就不会被学生所重视,也不会被排在优先处理的位置,学生也就无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后碰到同样的事情,学生不会有意识按照这种解决方案去处理问题。所以,制订解决方案的过程必须要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和感受才会更加深刻,执行起来也会更加顺利。

在解决方案的制订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本人,或在学生本人同意的情况下邀请班级其他同学共同进行解决方案制订会议。可以让犯错误的学生负责会议的主持工作,在会议上学生和教师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提出各自不同的解决方案。在所有的解决方案中,找出学生认为最佳的一个方案,然后教师与学生约定一个达成的期限,如果在约定的时间内没有达成目标或效果不佳,则由学生主导重复上面的过程。在解决方案的制订中,教师要绝对地信任和尊重学生,不能轻易地否定学生的想法。要让学生真正主导自身问题的解决过程,如此,批评教育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通知[EB/OL].[2021-05-06].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25/201001/81878.html.

[2][5][11][12]尼爾森.正面管教[M].王冰,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116,116,123,126.

[3]孙云晓,弓立新.无批评的教育是伪教育[J].中国教师,2006(9):12-15.

[4]王辉.中小学教师惩戒权概述[J].中国教师,2006(9):7-12.

[6]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周蕖,王义高,刘启娴,等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6.

[7][9]陈桂生.教育过程中运用表扬与批评的常理常规[J].全球教育展望,2011(6):91-93.

[8][10]唐卫民,杨永强.教育批评的剑锋何以锋芒[J].当代教育科学,2009(4):53-55.

[13]刘静波,陈晓涛.从“权威—批评”到“理解—指导”—试论教育中谈话模式的转换[J].教育导刊,2012(12):19-21.

责任编辑︱何 蕊

猜你喜欢

惩戒解决方案错误
忘却歌
在错误中成长
解决方案和折中方案
教育惩戒,育人为本
一种端口故障的解决方案
把握好教育惩戒的“度”
基于数据仓库的数据倾斜解决方案研究
让惩戒教育有章可循
2016中国大数据·最佳解决方案奖
“怒”与“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