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机制探索
2021-07-28杨倩倩王德宜郭敏娜
杨倩倩 王德宜 郭敏娜
◆摘 要:高校基层党组织是提高高校党委战斗力的重要基础,肩负着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不仅有利于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还在提高师生凝聚力、推动高校改革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時代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重要性为切入点,立足实际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探索新时代“四个一”工作模式下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机制,从而有效提升组织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高校改革与发展
组织力是组织生命力的具体体现。毛泽东同志首次提出“党的组织力”这一概念,并强调要“把群众力量组织起来,这是一种方针”,在战争年代如此,在当今和平年代更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这些重要论述都深刻阐明了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就在于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和强大的组织力量。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强弱直接关系到高校党委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关系到学校各项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一、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性
(一)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完善高校政治能力体系的重要环节
党的十九大把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进行谋划和部署。高校基层党组织处在学校发展与改革实践的第一线,是“四个全面”的具体推进者和实践者,是党关于教育事业方针政策的宣传者、贯彻者和执行者。因此,提升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将党中央关于教育事业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的保证,是充分发挥高校党委政治能力的关键。
(二)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强调:“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高等教育事业也是“四个伟大”中“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迫切需要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强化政治功能、积极探索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将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贯彻于高等教育这一“伟大事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全面推进高校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不仅能够为高校各项事业改革和发展提供组织保障,还能为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合作交流等职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持续高效地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二、学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党组织功能弱化,政治功能发挥不够,政治领导力不强
一些党支部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上还存在一定主观主义和懈怠思想等问题,党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针对性、时效性不足,工作方式、手段落后,不能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优势。有的基层党务工作者由于经历和精力的原因,政治站位不高,也不熟悉党建业务,党建工作能力不强,党务工作找不到突破口,大大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组织优势。
(二)党建引领业务作用薄弱,融合发展水平不够,组织战斗力不强
高校在教职工的个人发展与职称评定中更为重视科研和教学中的“硬实力”,忽视思想政治上的“软实力”,这使得教学、科研及日常事务工作与党务相互分离,无法充分调动支部党员的热情和积极性。加上基层党组织不能深刻认识到党建与业务工作之间的关系,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够、组织不力、抓的不紧,以致党组织凝聚力和组织战斗力大大减弱。
(三)基层党组织活动质量不高,活动形式创新性不够,自我革新力不强
面对新时代对党建工作尤其是党内组织生活的新要求,许多基层党支部仍以老办法抓新工作,在党内组织生活组织策划上忽略普通党员实际需求,日常开展的活动主要是上级党组织交代完成的规定任务,形式单调、枯燥,理论学习找不到兴奋点和突破口,缺乏对普通党员的吸引力。同时还存在着一些教师党员的时间协调难、党支部活动时间少、质量又不高等问题,这些都让党支部不能很好地立足自身实际,创新工作模式,从而导致对党员的教育及管理的效果不佳。
(四)基层党员党性意识淡薄,先进性作用发挥不够,群众凝聚力不强
仍然有部分党员对党建理论知识未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他们往往更注重自身工作与生活中的“进步”,忽视思想上的“退步”,以至于党性修养不够,党性意识较弱,这些主要表现在对党支部学习、活动等不上心,集体意识不强,归属感不强等方面。由此,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党支部群众的凝聚力也有所欠缺。而这些都不能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
三、探索新时代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工作模式
(一)优化一支队伍,充实党建工作力量,着力提升政治领导力
高校基层党组织与广大师生联系最为密切,他们往往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拥护者和执行者。筑牢党在高校的执政基础,关键在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队伍。全面实施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选派学术科研水平高、政治素养好、综合能力强、群众满意放心的教师来优化党组织队伍,一方面是把党建工作与学校教学、学术、科研紧密融合,以党建促发展;另一方面是为了让高素质的组织队伍能够充分发挥党建和业务双带头作用,激励党员示范学习,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最后,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将基层党员干部工作职责融入基层党组织党建台账,量化党员干部工作情况,及时将考核情况公开,实现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同时,将考核评价结果运用到奖惩绩效、职称评审、选人用人等环节。以上措施,不仅能够进一步充实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力量,还对提升政治领导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把握一个方向,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全面增强组织战斗力
党内组织生活有利于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对党组织了解党员思想动态,更好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重要意义。一个强有力的政党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共同的奮斗目标才能走得更加长远。
对高校来说,应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坚持以全面推进学校发展为主要工作方向。这些具体体现在坚持做好党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坚持把党支部重点工作融入学校各部门各项工作,坚持以党的建设推进学校教育、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发展。在这一目标的准确指引下,以抓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组织生活会等党内政治生活为抓手,结合各二级单位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机制,促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例如,基层党支部可积极推动支部党员“四个参与”工作模式,即每位党员每年至少认领一项部门(党支部)重点工作,至少分享一次党建理论学习心得和实践,至少参与一次志愿服务活动,至少讲一次“微党课”,将以往被动工作模式转变为主动,单向转变为双向,充分调动党员学习和工作的热情,着力解决学习效果不佳、党组织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同时,也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抓落实”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组织战斗力。
(三)搭建一个平台,创新党内工作机制,切实提高自我革新力
1.创建“党建+”的工作模式。通过“党建+”工作模式,将基层党支部工作与高校中心工作紧密融合,促进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提升基层党建质量和成效。如“党建 + 教学”,专业教师在教学管理和专业建设规划中,深入落实课程思政的要求,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价值观教育实质性地纳入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中去;“党建 + 志愿服务”,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强化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以自身的表率作用带动周边党员攻坚克难,主动担当作为。
2.搭建“党员之家”平台。严格落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要求,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打造党员之家平台。一是搭建实体“党员之家”。将党员活动室打造为党支部实体“党员之家”,集党员管理、党建工作指导、党员学习教育、学术交流、业务帮扶等内容于一体,定期开展业务座谈会,这样不仅可以了解教师党员思想动态,也能够及时解决党员们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困难,发挥传帮带作用,促进党员之间学习交流、共同进步,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二是搭建网络“党员之家”。利用新媒体阵地,进一步拓宽党员教育的渠道,提高基层党员群众对党员教育工作的参与度。突破传统的思想模式和工作方法,顺应时代潮流,利用“钉钉”、“微信”、“学习强国”等作为传播载体,增进组织与党员、党员与党员之间的交流,积极推进党员教育工作,逐步实现党员教育向现代化、信息化和常态化迈进。
(四)树立一面旗帜,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加强群众凝聚力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勉励广大师生的讲话中强调,新时代教师立志要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由于高校各二级单位的工作性质和具体情况不同,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也不同。因此,基层党组织应结合各单位工作特色,创新工作路径,积极探索、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工作方式。
1.常抓政治思想建设,保障党员队伍政治思想和职业品德健康发展。认真组织党员学习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对于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学习活动,以榜样力量激励普通教师、党员教师努力进取。
2.开展“共产党员先锋岗”活动,调动工作积极性。建立“共产党员先锋岗”制度,支部党员轮流“先锋岗”,制作“先锋岗”工作牌放在轮岗党员办公室,树立党员先锋形象,同时接受群众监督,激发党员积极向上。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的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应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将全面从严治党推向深处,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学校各二级单位党委(党总支)履行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主体责任,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与时俱进、改进创新,进而将推动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工作机制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2]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解放军报,2018年9月3日(第7版).
[3]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3:283-284.
[4]万芬,李幼斌,关于新时代基层党内政治生活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基于广东茂名高州市基层党组织的调查,南方论坛,2020(08):9-52.
作者简介
1.杨倩倩(1992.10—),女,汉族,安徽宿州人,淮北师范大学 党政办公室,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王德宜(1972.12—),男,汉族,安徽淮北人,淮北师范大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3.郭敏娜(1989.03—),女,汉族,山东菏泽人,淮北师范大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基层党组织建设、光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