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佛山春节习俗传承中视觉符号的研究价值与建构

2021-07-28周大鹏

美与时代·上 2021年6期
关键词:佛山视觉传达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  要: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佛山春节习俗在融合中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习俗,以迎春的衣食住行和酬神祈福为主要内容,以大型群体活动为突出特点,以全民参与、祥乐和谐为核心价值。从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应用环境和视觉审美的角度对传统春节视觉文化符号进行解读、梳理,并通过设计实践将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设计中,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

关键词: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春节习俗;视觉传达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广州市“十三五”社科规划课题“当代设计语境下中国传统年文化视觉符号的美学研究”(201763);2020年度佛山市社科规划项目“佛山春节习俗传承中视觉符号研究与再设计”(2020-GJ044)阶段性研究成果。

春节是中国人参与度最高、最隆重的节日,承载了中华民族道德伦理,又契合人类共同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精髓。佛山春节习俗在融合中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自己地方特色,以迎春的衣食住行和酬神祈福为主要内容,以大型群体活动为突出特点,以全民参与祥乐和谐为核心价值。进入21世纪,在来势凶猛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发展呈现出本土化、个性化和多元化趋势在全球蔓延,科技推动下生活方式的转变伴随着设计观念与设计实践的快速迭代发展,统治近一个世纪的重功能而轻人文、地域特征、历史文脉的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地域的、民族的、历史的设计语言表达正从次要、从属的技巧性概念转变为当代具有优势主体地位的设计审美与消费潮流。随着中国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进程的加快,中国正在快速高效地融入世界,春节作为中国社会最为隆重的节日當前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令习俗中许多内容都在渐渐淡化,急需采取相应的扶持和保护措施。通过视觉传达设计的方法与手段,传承与发展春节习俗、营造节日氛围对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城市文化品质和人民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使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一、佛山春节习俗概况

佛山春节习俗作为佛山当地最盛大、最隆重、持续时间最长的节日习俗,从农历十二月(腊月)至第二年一月(正月)二十六日,比较系统地、集中地反映了佛山地区民间文化艺术,堪称是集岭南广府文化之大成的民俗典范,其影响之广、参与者之众、内容之丰,传承至今。佛山春节习俗于2007年入选第二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佛山春节习俗按时间和表现形式不同,大致可分为腊月迎春、新年贺岁和酬神祈福三大类:

(一)从腊月下旬至年三十为腊月迎春,包括谢灶、扫屋、上挥春、开油镬、行花街、卖懒、除夕点灯照耗、责年(“责”为“压”之意)等,重点在除旧迎新。

(二)正月初一交子时始至正月十五为新正,贺岁习俗有燃鞭炮、接财神、买发财大蚬、唱贺正龙舟歌和鲤鱼歌、拜年贺岁、行银路、醒狮采青贺岁等。

(三)春节酬神祈福习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点鲜明,主要有初一逛祖庙、游神祈福、元宵灯节与花灯会、元宵踏青、生菜会、烧花炮与演大戏,正月十六行通济等。

正月十六行通济最具特色,是佛山地区最熟悉并广泛参与的春节习俗,“行通济、无闭翳”的俗谚在佛山流传了数百年。每逢农历正月十六,佛山当地民众及四乡男女老少,联群结队,携男带女,步行至通济桥,或在社坛焚香烛、烧炮仗,或步入南济观音庙烧香,参神叩拜,男子求签,妇人则扯神前花灯灯带,求赐丁财。然后购买“行运风车”,拿着游行于通济桥上,而且必须一次从桥头(北岸)行至桥尾,不能折回复返。发展演变至今,行通济已成为佛山最大型的民俗文化活动。

二、研究意义与价值

佛山春节习俗的确有着独特鲜明的地方特色。从佛山本土年文化视觉符号中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理论认知,为在实际设计行为中提供典型的方法、范式和类型性、风格化的参照样本。

立足于当代,关注日常生活,通过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应用环境和视觉审美的角度对传统春节视觉文化符号作以解读、梳理和归纳并通过设计实践将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设计,通过再设计方法,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佛山传统年文化作为岭南地区节庆文化的高度浓缩的文化遗产代表,是岭南文化中广府节庆文化的高度浓缩,深入探究与总结它们的视觉符号特征、风格和精神,通过系统梳理构建现代设计符号系统,对刺激春节假日经济、指导文化创意产业生产与设计行为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挖掘岭南传统生活美学思想的根源,为丰富文化创意产业内涵建设,构建与提高佛山文化软实力,增强佛山本土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打造佛山文创品牌,激发民间文化活力和文化创造力,为现代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原动力。

突破当前传统节日视觉符号研究的局限性,以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知识为基点,对中国传统春节视觉符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佛山春节视觉元素的梳理,结合大量实例,总结归纳了佛山春节视觉符号设计的创新方法,使传统节日焕发新的活力,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气息的节日视觉设计作品,将研究成果直接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推向市场,从而使当代平面设计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三、佛山年文化符号体系的研究与建构

聚焦佛山年文化视觉符号的研究归纳,通过运用现代设计研究方法构建佛山年文化符号系统,最终将研究成果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相融合,将传统年文化符号转化为更易于被当代审美与消费所接受、传播的文创消费产品。

(一)佛山年文化视觉符号系统研究

符号是价值观和审美的概括和表现。春节的意涵是通过系列化的节俗活动系统的呈现,视觉符号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佛山区域文化的符号化体现,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佛山年文化视觉符号体系是佛山人长期生活经验自然沉淀下来,从类宗教化精神膜拜色彩浓郁到全民参与的集体性庆祝的逐渐演变,视觉符号向反映现实生活、歌颂美好生活、传递信息等实用功能转变,并逐渐融入具有地域特色的绘画、文学、手工艺等多种表现形式。按照资源属性进行划分,将佛山年文化视觉符号划分成物质文化类、非物质文化资源类两种类型。农耕文明时代,作为珠三角核心区域的佛山,年文化视觉符号的传播媒介与形式主要通过仪式、庆典、服饰、饮食、建筑、礼品等途径。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践行移风易俗下传统的价值观与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融合,特别是近年来数字信息技术的推动,延续千年的年文化也发生着变化,新兴的传播形式的崛起,使年文化更多地通过影视、网络、广告、文创产品等途径。

(二)佛山年文化视觉符号的特征研究

佛山春节习俗是岭南文化传统的集中展示,凝结着民间的伦理道德、生命意识、民族情感、审美意识,也同时渗透着宗教情怀。

1.地域性特征

佛山春节习俗沿袭了中原移民的民俗传承并结合岭南风土形成了独特鲜明的岭南地方特色。与中原春节民俗相区别,岭南年节祭祀较之中原繁复的仪式规程从形制与规模上都有所简化,在表现形态上更加丰富,从而视觉符号体系独具特色。

2.历史性特征

佛山春节习俗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汇集着农耕文化下劳动人民对天地自然和生活劳作的朴素情感、美好愿景,做为社会、家庭情感交流的节点,通过人们集体参与,实现普遍交流,获得共存经验。

3.社会性特征

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六日,有谢灶、扫屋、开油镬、上挥春(贴门神和春联)、行花街、卖懒、祭祖、守岁、开年、拜年、演戏酬神、花灯会、生菜会、行通济、“行祖庙,拜北帝”等系列活动,普天同庆,人“神”共乐,一直到正月十五,是集体的狂欢、全民的庆祝,形成了一种相对固定的地域文化、群体文化,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

(三)佛山年文化视觉符号的内涵研究

世代佛山人内在的精神与文化需求是春节习俗传承至今的动力,与之伴生的年文化视觉符号不仅在生活场景中起到点缀、烘托节日气氛,展现民俗生活的作用,更是岭南文化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之一,内涵意蕴丰富。

1.伦理教化、崇先敬祖

佛山年文化注重忠孝精神的宣扬和中华传统伦理道德的传承,并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开展系列的节日饮食、庆祝礼仪等年事活动,并形成了佛山年文化视觉符号的而丰富表象,透露着对忠孝传统的尊重和对天、地与自然法度的敬畏的主题。

2.祈福求吉,趋利避灾

春节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佛山春节习俗伴随岭南先民的跋涉迁徙承袭于中原文化,脱胎于原始社会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节日祈福、祭祀传统。佛山作为“中国四大名镇”之一,商客贸易自明清兴盛至今,也是中国“五大商帮”之一的粤商的发源地,有浓郁的商业氛围,实利重商是佛山年文化符号内涵的一大特质。

3.兼容友爱,和睦亲善

佛山过年盛大的特色活动如逛花街、行通济、“行祖庙,拜北帝”反映着佛山人广采博收,充分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兼容性特征,并融合了佛山人“讲意头”的传统,形成自己独特的视觉语言。

四、结语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方法能够在传统节日文化与当代民众生活之间建构一种和谐相生的机制。当今时代日益全球化、急速城市化,人们的居住方式、交往方式等发生着急剧变化,这是传统节日吸引力下降的最重要的社会生态原因。但人们的群居生活没有变,人们面临困境与挑战的状态也没有变,人们对精神家园的渴望更不会变。所以,我们应该寻找传统节日文化跟当代社会生活契合的价值理念与文化要素,如“沟通与和谐”——人与自然、人与先祖及历史、人与人、人自身生理心理等多重和谐沟通,通过挖掘传统节日文化的新内涵借助现代设计方法对其进行传承与发扬,增强其生命力和吸引力,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共享传统而富有创意的佛山特色春节文化大餐。

参考文献:

[1]谢中元.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民俗文化发展及其动力考察——以佛山醒狮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28-35.

[2]陈恩维.遗产化实践与非遗的意义生产和共享——基于佛山“行通济”民俗的考察[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1-19.

[3]陈恩维.佛山“行通济”民俗的当代传承与保护策略[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1-10.

[4]梁劍青.佛山春节食俗与当代和谐社会[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7-51.

[5]关宏.佛山春节习俗的传承与节日氛围的打造[J].文化遗产,2012(2):152-162.

作者简介:周大鹏,硕士,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佛山视觉传达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
红色热土佛山
佛山制造为啥这么牛
数字化境遇中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新探索
基于大类招生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多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创新性分析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广东佛山雕塑院雕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