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视域下职中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转变

2021-07-28邱经智

ViVi美眉 2021年7期
关键词:学科互联网+信息技术

邱经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工作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这一时期我们必须具备一定的网络信息知识和技能,力求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职中信息技术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但是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和形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这就要求职中信息技术教学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趨势进行改革和创新,不仅要丰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还要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为学生今后的全面核心素养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职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差异较大

学生成长经历和成长环境的不同,使得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些学生从小就可以接触到计算机,自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还有一部分学生所处地域偏僻落后,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计算机,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基础十分薄弱。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为了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没有强调个体针对性,无法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就使得职中信息技术教学成效长期处于比较低下的模式之中,难以有所提升。

(二)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保障

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模式之中,教师在课堂上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单向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的局面之中,“教师讲学生听”成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很多教师认为自己讲解的内容多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到达了一定的量值,必然会实现质的飞跃,实则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内容的更新很快,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如果只是一味地接受,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进行思考和探索便难以实现,学生课堂上缺乏参与感,再加上如果教学氛围的枯燥和压抑,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挫伤。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之中,会对信息技术学习产生厌恶感,不愿意参与课堂学习。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职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施。

(三)教师专业素养缺乏,师生互动难以开展

很多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较为欠缺,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更新不及时,知识体系不够完善,难以将互联网技术教学和信息知识理论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无法发挥互联网教学的真正价值。一部分学校会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学习,但是大多数流于形式,讲解的内容无法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很多教师对于培训学习的重视程度不足,在学习的过程中态度不端正,这就很难提升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我国从古至今,一直提倡“尊师重道”,然而很多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已经变成了畏惧的形态,再加上某些教师在课堂上无意中塑造了威严的形象,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敢及时地提出,使得问题积累越来越多,学生就会丧失学习信心。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只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很少考虑到学生是否真正听懂、理解了所学内容,师生缺乏互动交流,导致双方处于互不了解的境况,加大了对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的难度。

二、职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互联网+”的有效措施

(一)做好课前准备,提升课堂参与度

“互联网+”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职中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融合能够丰富信息技术教育资源,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技术应用平台,这就要求职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做好备课工作,能够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优质资源进行备课,优化教学内容,改变以往教学单一枯燥的模式。首先,教师要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所需的准备,学生获取知识主要源自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亦然,教师要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偏好、能力层次,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出发,打造生动有趣的信息技术课堂,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其次,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以学生为主体,打造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在合作交流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注重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索,推动学生形成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要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能力层次及学习偏好,选择适合学生的内容,开展因材施教,真正做到立足学生实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中学有所得。最后,教师在课前要进行软件和硬件设备的检查,调试好相关的设备,安装好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软件和工具,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够确保信息技术教学程序的顺利进行。

(二)培养学科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进行思考和探索。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来制定和实施详细的教学计划,进而提升教学效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课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改善课堂教学的不足,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录制微课视频,借助微课短小精悍、主题突出、针对性强的特点,从而发挥微课教学的实效。微课资源是十分丰富的,能够创设出真实的学习情境,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资源作为课前导人手段,设置相应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入后续教学,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图1 导入媒介注意力吸引程度

(三)注重课后作业,巩固基础知识

课后练习是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关键所在,教师要注重课后练习的实施,选择有针对性的内容让学生进行练习,从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处于“互联网+”的背景下,网络上的学习资源是十分丰富的,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上丰富的资源,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实际地应用起来,发挥所学内容的实用性价值。例如在学习关于word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涉及修饰边框、页边距等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这部分内容作为课后习题留给学生,让学生查阅资料进行学习,在上课的时候再为学生详细地讲解。这样的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从而真正了解计算机知识,应用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进行学科整合,提升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教师不能局限于教给学生基础软件的使用方法,还应该让学生知道如何使用软件,了解软件的编程原因和方法,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样才能够满足今后的社会发展趋势。不能将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独立开来,教师要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能够将信息技术学科和其他的学科进行整合,把信息技术课程中所学到的内容作为一种工具,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技能查找自己所需的知识,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全能型的高素质人才。将信息技术学科和其余学科整合起来,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五)形成评价体系,构建良好氛围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探究式的學习中学习知识点,还需要频繁地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我们在制定评价指标时,依据学校《职中学生学业发展增值性评价的实践探索》课题形成学生学业发展评价体系,结合科学课程自身的特征以及各班的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科学学习态度与习惯、科学学业表现这两大方面个性化地制定评价指标及分值。比如:针对学生学习态度与习惯培养,设定课前准备、实验能力、积极回答、小组合作等评价指标;针对学生学习学业表现设置不同的分值,这里的学习表现可以是小组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情况或者是作业的完成情况。

在设置指标时要特别注重面向学生全体,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展示自己的机会,尤其是班级中的后进生以及教师平时容易忽略的学生,教师要注意用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这些学生也有加分的机会,让同学和自己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学生喜欢竞争,建立小组竞技的模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互相提高、互相促进。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特征,习惯上会把各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同时设置组内评价标准,这样,他们不仅要注意自己的课堂表现,还要注意团队的表现。在小组成员间形成相互监督、相互鼓励机制,在组与组之间形成竞争局面,在整个班级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信息技术教师基本会教授多个班级,如若详细地了解、记住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课堂表现是相当困难的,往往只能记住其中较为突出的学生,很大一部分学生可能被教师忽略,使得教师的授课难以面向全体学生,难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在使用“智慧职教云”后,有了很大的转变:我们可以记录全班每个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翔实记录学生课堂中的表现,利用软件将繁杂的教学小细节、复杂的教学小数据汇集、处理为一目了然的班级或个人情况报表(见图2)。

图2 个人、班级统计分析图

基于“互联网+”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学生行为评价系统对教学的整个过程的信息都要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得出最具科学合理的数据评价,这样教师可以及时发现教学和管理过程中的盲点,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形式及教学策略,赋能教师教学和学生的成长。我们还依据评价系统,为每一位学生生成专属的电子档案,让教师能够直观了解和感知学生的学习进程,更好地了解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及时做出针对性教学,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教学效果,让教师的教学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职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要认识到互联网和教育相融合的趋势,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教学有效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学科互联网+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