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对策研究

2021-07-28何剑萍

ViVi美眉 2021年7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中职技能

何剑萍

一、研究背景

中职毕业生是我国当前经济生产发展第一线的主力军。根据统计部门数据显示,2015—2020年间,每年需要补充的中职毕业生为50万人左右。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人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入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笔者进行的企业访谈调查结果显示,较多企业认为中职生在校内学习的多为理论知识,且所学知识不一定和从事的岗位相吻合,需要在入职之后进行再培训,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用人单位更为看重的入职条件。因此,中职生作为宝贵的人才资源,既要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也要培养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个体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即是个体在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其能力体现在能够调节内外环境的变化,使个体与社会环境能达成协调统一的状态。

从万方数据和中国知网的资料检阅中,笔者发现,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高职生、大学生方面,而对中职生此方面的研究较少,特别针对农村中职生的研究更是寥寥可数。

在我国大部分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里,来自农村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80%以上。对农村中职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对策进行研究,有利于提高农村职校的办学效率,增加其社会效益;同时,该研究有利于帮助农村中职生调适良好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积极的心态主动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社会地位和实际价值,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认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完善、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思想品德,最终达到“立业成人”。

二、“四结合”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原则

(一)价值观引导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原则

价值观引导是关于一个人的政治品格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是使学生把自己的事业与人类文明、社会进步融为一体的品格培养教育。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学生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因此,中职学校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开展“爱国”“感恩”“诚信”等主题的价值观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创业经营能力、就业能力等社会适应能力。

(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原则

学校应在课程设置上做系统的安排,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教育中渗透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结合学生专业,培养其职业道德、专业理念和就业能力。同时,设置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等),开拓多形式、多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企业实践、校外实习实训等,锻炼学生的实干能力,切实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放在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位置。

(三)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原则

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阵地,中职学校应紧跟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设立与时俱进的专业课程,保障学生所学不落伍,学有所用,注意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以强化专业核心竞争力。同时,更要将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作为通识课程的主要德育目标,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渗透加强。

(四)内容与形式相结合原则

学校不仅要在课程设置以及主题活动的内容上突出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还要在教学模式、学生德育、见习实习等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进行各种活动,令学生喜闻乐见,使教育潜移默化。

三、中职新生社会适应能力培训的“三个一”

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向来是流失率最高的。因此,应积极探索干预措施,以帮助其尽快适应职业学校的生活及教学模式,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一)开展为期一周的军训,锻炼其意志及树立纪律意识

中职新生多为学习成绩及综合表现处于底层的学生,大多具有纪律散漫、意志薄弱的特点;又因为职校没有升学压力,一些学生就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学习。所以,职校新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差、综合素质不高,融入新环境、接纳他人的能力、集体荣誉感及个人责任心均需要提高。对新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通过严格的军事化训练,改变其颓靡的精神状态,并自入学起就树立纪律意识和集体意识,鍛炼其意志要坚定,做事要有始有终,也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新集体、新生活。

(二)开展一次专业基础知识培训

军训结束后,紧接着对新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培训,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有专业课教师简介课程并演示,及带领学生参观各实训场所;也有让已就读或已毕业的优秀学生代表为新生以身说法,展现职校学生的风采,帮助其建立职校生也能成才的理念。笔者在实践研究中发现,师兄师姐的技能示范甚至比教师的介绍更有影响力。在日后的研究中,应注意开发同伴的示范作用。

(三)开展一次团队拓展与沟通活动

拓展训练主要采取一些针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合乎农村中职学校教学经济水平,且有充分安全保障的项目,如:打破坚冰、集体起立、十人十一足、车轮滚滚等项目,项目完成后是按照团队不同名次颁发奖品,奖品由团队成员共享。拓展活动给本来陌生的新生提供积极交流、熟悉、沟通的平台。帮助他们更快地融入新集体,树立集体荣辱观,提升其集体合作精神、人际交流能力。

四、建立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设置课程体系时,应结合市场需求和本校实际,建立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如下图:

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其中,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即通识课程体系,业务能力课程即专业教育课程。这样的课程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同时,我校通过课程改革,加强了实践课程的比重,提倡“每人一项技能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级、市级、省级等技能大赛,在大赛中磨炼技术。

在课程管理中,贯彻我国的职业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以学生必需的基础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学校课程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学生的就业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五、开展顶岗实习班的系列就业指导工作

(一)开展顶岗实习班的就业指导系列活动

如果学校在就业心理和就业素养培训上缺席,就会导致应届毕业学生出外工作后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摸索和挫折才真正认识社会。因此,必须要对顶岗实习的班级举行模拟应聘活动及就业指导讲座。模拟应聘帮助学生预演招聘情形,有利于日后参加招聘面试。就业指导可对就业心态、就业素养、防止工伤等向学生做详细介绍及分析,为其参加工作打好“预防针”。

(二)建立见习实习生奖励制度

每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或实习见习,都由带队教师和企业相关人员评出优秀实习(见习)学生,并在校级师生大会上,在全校师生的见证下颁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实习见习,训练其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

六、以丰富多彩的学生课余活动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作用

学生社团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农村中职学校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其积极主动地建立各种健康向上的社团,培养其团队精神和组织才能。这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能让学生的才华得到展现,通过兴趣觅到同伴,活跃校园气氛。

(二)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对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非常重要,学校可结合本地团委和其他事业单位的各项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如今年我校参加的科技文化节三下乡志愿者活动,创文创卫志愿者系列活动,禁毒宣传志愿者活动,国土资源志愿者等活动,这些活动有效的让学生接触社会,参与社会事务,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七、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核心内容的“五个一”

(一)学生学习围绕一个目标

目标,是一个人奋斗的指南针。中职学校可将“立业成人”作为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目标,培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健康的身心素质、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人文素养的优秀中职生。

(二)每月进行一个主题教育

在班管理工作中,实行每月一个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主题教育制度。每月由政教处或班主任提议举行相关主题班会或主题活动,如“团队合作”“职业核心能力”“感恩教育”等等主題,进行延续性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三)一项社会实践

学校应积极联系与学生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进行综合性专业社会实践,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同时,以评优评先、奖学金等形式鼓励学生至少参与一项学校组织社会实践,对不参加任何社会实践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综合分扣分。

(四)一项技能竞赛

学校应为每个专业设置配套的校内技能竞赛,每位学生有参加一项技能竞赛的机会和要求,让学生在专业学科竞赛中除了灵活运用专业所学外,还实战体会团队合作、坚韧、机智、付出和收获。技能竞赛等级可以有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区别,以学校技能竞赛为及格线,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对完成技能竞赛并取得成绩的给予各种形式的奖励,对不参加任何技能竞赛的学生予以一定的综合分扣分。

(五)学生至少考取一个技能证书

实施“双证”制度,即毕业证外还拥有一项职业技能证书,鼓励学生积极考取含金量较高的行业类、技术类考级考证,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如确立机电专业学生必须考取“电工证”才能毕业的硬性规定,督促、勉励学生以实际行动获得日后在社会工作的基本资格。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中职技能
高级技能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初中生拖延行为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高职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