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师工作室“1+3N+1”蜂巢式培养实践研究

2021-07-28王统增

ViVi美眉 2021年7期
关键词:蜂巢一等奖研修

一、“1+3N+1”蜂巢式培养实践研究背景

2010年国务院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统称《纲要》),《纲要》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并明确指出: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纲要》提出以来,全国各地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相继积极提出“三名”工程。然而,《纲要》的提出并通过虽已十年,当前国内关于名师工作室的研究成果依然有限,且大多强调名师工作室的平台功能与效应功能,名师主持人自述培养模式的研究较少。

本文以笔者主持的东莞市王统增名师工作室为例,阐述名师工作室“1+3N+1”蜂巢式培养实践研究,旨在通过培养模式的实践分析,探究名师工作室对培养职业学校一线教师的策略与作用,抛砖引玉。

二、东莞市王统增名师工作室介绍

2019年初,根据东莞市教育局“三名工程”文件精神,经遴选后成立了“东莞市王统增名师工作室”。工作室以“初心不忘,砥礪奋进,专业引领,共同发展”为宗旨,以促进中职数学教师发展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整合为媒介,以教育科研为主线。工作室有三位教授及高级教师级别的指导专家,三位讲师成员和十一位学员。成立两年来,通过“1+3N+1”蜂巢模式培养,工作室硕果累累:专项讲座近百场,原创活动推文百余篇;教赛教研成果百余项,其中包括2019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省市课题十余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三项;对口帮扶送课、示范课20多节;与多家科教企业合作,建立了智慧“未来教室”研学实践基地;与多家图书公司合作,编著高职高考数学教辅料20余本。增加了数十位网络学员。

三、名师工作室“1+3N+1”蜂巢培养模式

“1+3N+1”蜂巢培养模式

“1+3N+1”蜂巢培养模式。前一个“1”为导师引领,后一个“1”为平台支撑,“3N”为培养梯度,“蜂巢式”为线上线下多维并举结构,以集体研修同化为主线,以顺应发展为结点,以名师工作室为学习组织,以教师个体学习和组织学习为单位,注重教师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断提高教师个体学习力和组织学习力。学习组织中的学习是指向学习者的心灵转变。学习组织中任何一位成员都可为“导师”,“导师”与“学员”不断变换角色,寻求每位成员闪光点并支持,通过集体的同化,放大光亮,任何一位成员都可提供平台,为光点支撑。工作室所有成员,通过顺应发展的线上、线下集体研修,动态组合,提升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提炼成果。在整个培养模式中,工作室主持人是协调者,也是推动者,紧绕“传授、帮助、带领、辅导、扶持”的核心,做好协调与推动,做好弓路人。

四、培养实践案例

(一)从读书练笔到成果提炼

练笔是教师的基本技能,练笔是夯实基础,是过程的反思,是知识的提炼。练笔于读书后感,练笔于活动简讯,练笔于集体备课,练笔于教学感悟,练笔于每学期的计划与总结。从集体读书开始,写读书笔记,到理论剖析,实践探索,再到成果提炼,刊发辐射,两年多的时间里,工作室线上线下集体读书、集体备课活动不断,研修活动推文60余次,论文获奖30余项,公开刊发18篇。在近百次的工作室活动中,所有成员轮流提供平台,轮流撰稿,学员B教师负责公众号推文,主持人和Y教授推荐论文刊发。

(二)从听课磨课到送课示范

认真对待每一节课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课堂教学是教师灵魂直观表现,如何演绎好课堂语言,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如何烘托课堂气氛,如何寻求心灵共鸣,是工作室对教师们的研修要求。依托于工作室成员所属单位,组织集体备课、磨课,开设校级公开课,评课反思。备课中群策群力,磨课中取精去糟,公开课上练兵成长,评课反思后更上一层。以校级公开课为基础,开设市级、省级公开课,再跨市送课示范。教师们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既赢得同行的学习称赞,又提升自我的教学能力。两年多时间,20多节公开示范课,跨市送课5节。所有听课、磨课、评课由各主讲教师组织,主持人协调;校级公开课平台由各成员所在单位搭建,省市级公开课由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搭建,跨市送课由主持人搭建。

(三)从观赛备赛到参赛夺桂

教赛是教师提升自我的最有效途径。工作室所有教师都有及时收集各类教赛信息的义务,收集教赛信息后,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督促全员参与。主持人组织相关培训及个性化辅导,为学员定制最优参赛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成员0教师夺得2019年市赛一等奖、省赛一等奖,国赛一等奖,学员A教师和K教师夺得2020年市赛一等奖,省赛一等奖;第二届东莞慕课平台应用大赛,主持人、成员0教师和Q教师夺得金课类一等奖。教赛需要氛围,需要团队,需要支持与引领;工作室集体的同化,烘托提升了教赛氛围,成立两年多,教赛获奖近百项,硕果累累。工作室氛围主导,各类教赛为平台,主持人宣传、帮助、引导、扶持、鼓励。

(四)从剖析专业到参编主编

线上线下的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系统化认识专业知识。一个简单问题的抛出,可以衍化为一场唇枪舌剑沙龙,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有助于教师认清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标准,快速掌握专业知识,提升教师系统化的专业能力。国标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材只有上下两册,分别对应中职一、二年级。近年广东省高职高考考生迅猛增长,高考前复习教辅材料的需求,引来了许多出版社入驻,同时也创造了许多教辅教材参编的机会。工作室通过积极沟通,包揽了许多教辅出版的任务,为工作室教师参编与主编带来了机会。从召开参编会议,分配任务,到最后验收出版,截至2020年底,工作室参编主编人次达三十几本,其中主持人主编有8本,成员0教师主编1本,成员P教师主编1本,学员I教师主编1本,学员J教师主编1本。

(五)从课题研究到提炼成果

课题研究是教师工作、学习的基本方式,课题驱动、行动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提升的基本方法。集体研修,专题沙龙发掘了问题、延伸了研究。通过集体研修、专题培训、学术沙龙,三位专家和主持人帮扶归纳研究的方向,指导课题研究的路径,引领成果提炼方式方法,帮助教师们全面了解课题研究。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术团体提供的平台上,工作室先后成功申报,主持了8个课题或项目,参与10多个课题或项目。截至2020年底,已经结题有4项,在提炼的成果中,主持人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顺德区职业教育类成果奖一等奖、广东教育学会第五届小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学员A获顺德区职业教育类成果奖一等奖,成员P教师获实用新型专利一项。

五、结束语

一个人走或许走得更快,一群人走必定走得更远。名师工作室的提出与试行虽已近十年,然而目前各地名师工作室的运行,基本还处在“摸石头过河”的探索时期,名师工作室运行的外部保障机制、内部运行机制、运行模式、考核评估机制等尚未健全。笔者认为,无论名师工作室发展走向如何,工作室的内涵必定在于学习组织的集体同化与顺应,特别是基于当前“互联网+技术”,线上线下“3N”模式混合研修为教师的集体教科研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和支撑平台。名师工作室的“1+3N+1”蜂巢培养模式也必将在学习组织的集体同化与顺应中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为更多同行带来参照与思考。

猜你喜欢

蜂巢一等奖研修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2020年书画临摹获奖作品选登
走进科学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换蜂巢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
校本研修应避免“四重”“四轻”
火星上的“蜂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