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堂教育教学规律的思考与探索
2021-07-28宋思哲
◆摘 要:目前,高等院校教育实行的是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专业性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基于一定的教学规律来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文章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高校课堂教育中的知识传递规律、媒介依赖规律、师生关系规律以及教学评价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高校课堂教育的实践路径,以此来为我国高校课堂教育教学提供理论层面的方向性建议,在保障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促进高校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校;教学规律;学生
高校课堂教育是学生接受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定的专业应用能力的主要教学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国高校需要打造师德高尚的一流教师团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人的时代新人,推动高等教育与时代同向而行。在此发展背景下,我国高校更需要在教育活动中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在遵循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促进高校课堂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一、目前我国高校课堂教育教学规律分析
(一)知识传递规律
高校师生的教学关系是基于知识传递模式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在这种社会关系中,教师将自身的经验、知识等内容通过一定的方式或者渠道传递给学生群体,促进学生个体知识与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对于教师群体而言,其所获得的知识一方面来自直接经验,是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积累的经验;另一方面来自间接经验,即通过相关理论的学习所获得的经验。对于学生群体而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与经验大多属于间接经验;同时,学生能够针对这些间接经验有选择性地进行理解和记忆,并且通过理解对相应的知识与经验进行系统性加工,以此将所学到的知识与经验转化成自身的认知结构,并通过自身的言行体现出来。
(二)媒介依赖规律
在如今新媒体等网络技术产品不断发展与其应用范围不断拓展的背景下,我国高校能够依托一定的媒介技术来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媒介辅助来引起学生对于课程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高校专业教学中,教师能够通过课件制作、影视记录等形态的媒介产品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能够应用微信小程序、相应软件等来对学生的到课情况进行调查,以媒介技术的辅助来完成高校基本教学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在当前高校课堂媒介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部分教师过于依赖媒介技术,使得媒介产品成为高校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依据课件照本宣读,学生失去了课堂活动的主体地位,对高校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与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师生关系规律
高校课堂的教学活动是一种一对多的师生关系形成的教育教学活动。其中,教师是课堂活动的引领者,其主导着课堂活动的发展趋向,并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对学生个体的思想与观点进行引导,从而在启发性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而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一方面,知识最终流向学生,教师的教学成果、学生的学习成果都需要通过学生群体来进行检验;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并不是被动地进行知识接受与积累,学生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与教师形成一种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便于高校师生日常交流活动与知识传授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教学评价规律
在高校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会基于教学评价的形式来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通过教育评价规律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我国高校目前的教学评价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期末考试等形成的量化教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主要通过个体的成绩与分数体现出来;另一种是质化的教学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等方面进行教学评价。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能够基于教学的角度分析教学活动中的优势与不足,并在下一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改进;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基于科学性、指导性的原则帮助学生改进不足,全面提升学生个体的知识水平与应用能力。
二、针对我国高校课堂教育教学思考与路径探索
(一)立足学生特点,创新知识传递方式
针对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基本规律,高校课堂教育教学活动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特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首先,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知识水平进行全面的了解与细致的评估,从而对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案,制定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基于知识传递规律来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需要对于核心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与优化,选取优质的教学内容与观点来进行阐述与教学,选取重点内容进行教学。最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改变传统、单一的理论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应用产出导向法、情境体验法、翻转课堂等形式实现教学环节的创新,激发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应用媒介辅助,避免主导课堂教学
在如今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高校课堂教育教学活动需要适当应用媒介技术的辅助,从而使得课堂内容的形态更加多元,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一方面,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需要充分应用一定的媒介技术与手段来设置课堂导入环节,如动画、影视作品等,从而通过视觉冲击与感官刺激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需要避免媒介手段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避免课堂活动完全基于媒介产品来进行教学,避免课堂教学论文媒介产品的付诸。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多积累知识与经验,以此来在课堂活动中进行知识的拓展,更高效地将知识与经验传播到学生群体中。
(三)平等师生关系,互动交流产生共鸣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保障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形式。一方面,教师能够在课堂中通过题目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教师需要基于一种朋友的身份来对于学生的生活与工作等方面进行指导,从而在一种平等交流的师生关系中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地位。另一方面,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教师能够基于双方的交流与互动给予学生一定的建设性意见与建议,在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积极、正能量的学习成果予以激励与肯定,调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活动不仅局限于学习方面,教师也需要关注学生生活层面、心理层面等的内容,实施人文关怀。年轻教师群体更能与学生群体产生情感共鸣、拉近情感距离。
(四)多元教学评价,充分挖掘学生优势
在高校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充分应用高校教学评价规律,运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形式对学生的个人能力与综合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激励学生个体的成长与发展。首先,高校教师需要在课堂活动中关注学生的表现,对于学生的学習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在课堂活动中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其次,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形式,通过量化的指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效果进行评价,通过质化的评价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进行评级,通过全面的评价挖掘学生的个体优势。最后,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基于学生的优势技能进行针对性培养,促进学生个体的专业性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课堂教育教学模式主要是基于教师知识传递所形成的教学活动,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活动模式,需要在教学活动中遵循一定的规律来进行教学活动。对此,我国高校需要在教学活动中立足学生特点,并借助于一定的媒介技术手段来开展教学活动,规避长期规律运作模式下产生的教育僵化与内卷化的问题,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体优势,推进高校课堂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鑫磊.教育信息化与高校教学改革研究[J].文化产业,2021(06):149-150.
[2]屈艳男,李玮.我国高等学校教学原则的现状及运用[J].智库时代,2019(39):146+148.
[3]温玮璇.需要驱动规律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有效利用[J].才智,2018(31):77.
[4]叶永玲.基于知识传递规律的高校第二课堂有效教学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06):115-117.
[5]高莉彬,高云贵.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课堂教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98):21-23.
作者简介
宋思哲(1990.06—),男,汉族,河北承德人,硕士,西南石油大学、助教,研究方向: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