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田会议精神:建党建军的里程碑

2021-07-28黄宏伟张雪英

党史文汇 2021年3期
关键词:古田会议红四军人民军队

黄宏伟?张雪英

中国共产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建立之初,如何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新型政党,如何建设一支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是我们党始终思考的严峻课题。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要求用无产阶级思想建设无产阶级的政党和人民军队,即“思想建党,政治建军”,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国情,在残酷的斗争环境中总结的经验。古田会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发展的成功道路,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军路线的形成。古田会议精神是一座贯穿百年革命史的熠熠生辉的丰碑。

古田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闽西大地天寒地冻。120多位满怀激情的红四军代表聚集在上杭县古田村陈旧简陋的廖氏宗祠里,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著名的“古田会议”。此次会议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建党建军的纲领性文献《古田会议决议》。

(一)从井冈山会师到转战赣南闽西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等百余次武装起义。红军以城市为目标的革命战争,大部分以失败告终,不得不辗转各地。这时,中国共产党对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是否适应中国国情的问题产生怀疑。

在探索中国革命向何处去之时,毛泽东率先提出“上山”的思想。1927年7月4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指出,上山可以造成军事势力基础,保存革命武装,否则只能坐以待毙。9月29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近1000人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进行著名的三湾改编后,于10月到达井岡山,开始创建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以城市革命为中心的南昌起义队伍辗转跋涉来到井冈山地区。这两支在大革命失败以后最早发动武装起义的工农革命军汇合后,合编为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这次汇合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新的希望,从这时起,朱德、毛泽东“这两个人的全部生活便浑然成为一体,好像同一身体上的两只臂膀”,他们带领红军打退了敌军的多次“围剿”,并制定《井冈山土地法》等政策法令,开展了革旧辟新的土地革命。12月,彭德怀率领红五军5个大队历尽千难万险也到达井冈山。红五军的到来,进一步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力量。

面对敌人第三次优势兵力“围剿”及政治、经济封锁,加上井冈山地狭田薄,军事上缺乏足够的回旋余地,因此,1929年1月14日,红四军主力共3600多人向赣南进军,踏上了充满惊险与艰苦的漫漫征途,平均日行90里以上,往往吃了上顿没下顿,战士们身上衣着单薄,忍饥挨冻。红四军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路被动挨打。毛泽东说这是“自有红军以来最大的困难”。

艰难的岁月里,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这支有信仰、打不垮的人民队伍,开创了新天地。3月中旬,继长岭寨大捷后,红四军乘胜解放长汀城,帮助地方党组织选举产生长汀县革命委员会。此时的毛泽东作出一个重大战略调整决策,即考虑由重返井冈山改变为开辟赣南、闽西根据地,在更大范围的地域创建工农武装割据,发动土地革命。

3月20日,毛泽东在长汀“辛耕别墅”会议上提出:“在国民党混战的初期,以赣南、闽西二十余县为范围,从游击战术,从发动群众以至于公开苏维埃政权割据,由此割据区域,以与湘赣边界之割据区域相连接。”他强调不管将来的计划如何变化发展,“唯闽西赣南一区内之由发动群众到公开割据,这一计划是决须确立,无论如何,不能放弃,因为这是前进的基础”。

至1929年11月,仅闽西地区,岩杭永武汀连六县形成几百里苏维埃政权的赤色版图。这为中央苏区和中央苏维埃政府的创建奠定了根基。

(二)“党内有争论问题发生是党的进步,不是退步”

伴随着苏维埃运动轰轰烈烈地发展,红四军内出现了愈发激烈的争论。争论主要围绕前委和军委的关系问题,核心问题是要不要党的领导。红四军在辗转赣南、闽西的过程中,把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以来存在的削弱党的领导、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等种种错误思想公开暴露出来。毛泽东强烈呼吁党内同志必须同这些错误思想作斗争,求得红军的彻底改造,否则“有离开无产阶级革命立场的危险”。

1929年6月14日,毛泽东在给林彪的信中写道:“现在的争论问题,不是个人的和一时的问题,是整个四军党的和一年以来长期斗争的问题,不过从前因种种原因把它隐蔽了,到近日才暴露出来。其实从前的隐蔽是错误了,现在的暴露才是对的,党内有争论问题发生是党的进步,不是退步。”毛泽东指出正确的态度是:“必须和这种思想奋斗,去克服这种思想,以求红军彻底改造,凡有障碍腐旧思想之铲除和红军之改造的,必须毫不犹豫地反对之,这是同志们今后奋斗的目标。”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明确提出了要从思想路线的高度,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实现非无产阶级出身的党员无产阶级化的问题。毛泽东的这封信“是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文献,系统地提出了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和红军建设的一系列根本原则,为半年后起草古田会议决议打下了初步基础”。

尽管争论存在很长时间,但是必须指明的是红四军内的争论都是围绕如何更先进地领导和发展革命队伍及革命政权展开的。这些争议正如江华在谈红四军七大时所说:“七大的决议,对井冈山时期的一些历史问题和红四军实行的一些制度等结论,也是基本正确的。七大并非一无是处。至于七大未能完全解决分歧,这也是客观的历史局限性所决定,并非任何个人的主观意志所能转移。”

(三)九月来信为古田会议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面对红四军内的争议,中共中央在1929年6月下旬来信,要红四军派领导去上海参加中央政治局召开的军事会议,汇报红四军情况。9月28日,在听取陈毅的详细汇报后,周恩来召集李立三、陈毅组成三人委员会,并代表中央委托陈毅根据谈话和中央会议精神执笔起草了《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著名的“九月来信”。

九月来信肯定了毛泽东通过实践开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指出:“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九月来信纠正了分兵避敌主张,指出分散与分兵“都是取消观念,皆源于对政局的估量不正确,恐惧反动势力稳定,红军会被消灭,才发生减少目标各个自了的右倾思想”“红军两年来集中奋斗,渡过各种难关,此种艰苦的经验不应为全体同志忽视”,不可以忽视了“集中对于全国政治影响的伟大作用”。九月来信也对党的建设与党的领导提出了设想,认为必须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党的一切权力集中于前委指导机关,这是正确的,绝不能动摇”。九月来信,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上的集体智慧。这就为红四军统一思想、为古田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和思想理论基础。

在上述背景下,1929年12月召开了古田会议。

古田会议科学总结了南昌起义两年多来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红四军党内各种思想斗争的历史经验,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党和人民军队建设的正确方向。从此之后,党和红军的发展有了明确而具体的纲领和政策,党和红军在全国革命活动的低潮和迷茫中明确了发展原则、前进方向。因此而形成的古田会议精神,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事业的宝贵财富,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任何时期,都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古田会议精神的核心内容

古田会议精神源于古田会议,但并不只是对古田会议两天的工作阐释,而是对红四军一直以来的革命实践探索活动的精神升华。朱德、毛泽东在当时艰苦卓绝的斗争中,逐渐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形成了独立的创新性的指导思想。古田会议正是积极解决这一时期中国革命历史课题的优秀答卷。

(一)古田會议首次提出思想建党原则

思想建党的独创性探索,是毛泽东等人在长期残酷的斗争中创造性的总结。它回答了红四军如何展开党的先进性建设问题,也开创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优良传统。

1927年春夏之际,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发动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反动派实行白色恐怖,革命力量受到极大摧残。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农业大国,包括红四军在内的红色革命队伍当时主要转战于广大农村地区。这样一来,大量农民和小资产者加入了革命队伍,就造成红四军从上至下不同程度遭受到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队伍里延续着一些旧军队的传统观点,或者要求一种纯粹的民主理念,导致自二月来信之后,红四军内长期存在思想争论。这些分歧严重妨碍党的路线的贯彻执行,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使得新型人民军队的建设有夭折的危险。在这种形势下,如何用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广大官兵群众,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打造一支真正的人民军队,就成为红四军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

因此,古田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等8个决议案,第一次明确了思想建党的原则,提出了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不断用无产阶级思想来教育党员。《古田会议决议》是党和红军建设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事关党先进性建设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指导思想。这次会议既是红四军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关键时期及时有效进行的一次自我思想武装。

古田会议创造性地提出思想建党的重大理论,解决了国际共运史上第一次遇到的重大问题,即建设一支长期处在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下以农民党员为主要成分的政党和军队,使之成为无产阶级政党和人民军队。这无疑是党的建设史上一个开拓性的杰出贡献。周恩来曾指出:“要党不去用主要的力量与城市无产阶级联系,而把主要力量放在农村,这是史无前例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在党的建设中,思想建设是先导和基础,它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全部过程,渗透到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法宝,成为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有力武器,对搞好党的其他各项建设具有直接的带动、制约和影响作用。思想建党、永葆先进,这是古田会议精神最实质的内容,也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

(二)“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红四军中存在着雇佣军队的思想,过分相信军事力量,轻视政治工作,总以为“军事好,政治自然会好”,不愿意做群众工作等问题。这在革命的顺境和逆境中都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红四军必须回答和解决“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这支军队”这一核心问题。

1929年初,在数倍于己的敌人第三次“会剿”中,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主力撤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踏上转战赣南、闽西的艰难行程。面对革命的巨大挫折和低谷,一些人的悲观情绪冲击着党和军队。毛泽东说:“在那个时候,不但红军和地方党内有一种悲观的思想,就是中央那时也不免为那种表面上的情况所迷惑,而发生了悲观的论调。中央二月来信就是代表那时候党内悲观分析的证据。”而共产国际却一直认为中国需要依据俄国十月革命的模式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毛泽东等人积极对红四军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进行讨论、批判,试图解决党的先进性建设和人民军队建设问题。1929年9月,中共中央分析陈毅带去的红四军的客观情况报告后也认识到农村工作的重要性,因而在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指出,统治阶级在乡村力量的薄弱,红军在农村的斗争发展下去,“将必然要成为全国革命高潮的动力之一”。

《古田会议决议》明确指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它是党为达成社会革命目的而建立的新型军队,是为人民的利益而结成的武装力量,具有人民本色;其宗旨是为普通百姓的翻身解放服务,为劳动大众冲锋陷阵;因而其任务,就不是单纯打仗,为军事而军事,除了完成军事任务,还要完成政治任务,如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并帮助群众建设政权。鉴于这样的性质、宗旨和任务都是由中国共产党赋予的,所以军队必须服从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党指挥枪”。党指挥枪不仅要求军队听从党的指挥,更重要的是要为完成党的任务而奋斗,所以要把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军队工作中去。《古田会议决议》针对此前红四军内部问题,强调党对军队的领导要通过强有力的政治工作来实现,为此要建立健全军队的政治工作机关,政治机关和军事机关统一在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各自的工作;高度重视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普遍、持久的教育,反对和消除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和错误倾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古田会议决议》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立了“党指挥枪”的政治建军根本原则,奠定了红军政治工作的基础,系统地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如何建设成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这个根本性问题。

(三)“经过群众去执行”

1929年9月,在党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提到“群众路线”,指出在筹款工作、没收地主豪绅财产和红军给养用品等方面要“做到由群众路线去找出路”。《古田会议决议》中也强调:“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去执行。”这是红四军长期作战中针对群众基础薄弱问题的积极应对。

红四军积极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群众,坚持群众路线,坚持“唯物史观”的人民群众史观。比如废止肉刑,是对来自旧军队的恶习的“严重的注意”,是对肉刑“这种群众的不平和怨愤”的积极改革,是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管理制度。

古田会议非常重视群众的宣传和教育,把宣传工作作为一个重要部分来细致论述。这里的群众不仅包括红四军游击区域内的工人、农民,还包括士兵和俘虏兵,以及对党员干部的“群众工作的策略和技术”教育。

决议中详尽而系统地规定了红军的群众工作,指出:“宣传任务之实现,才可以达到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建立政权、消灭反动势力、促进革命高潮等红军的总任务。”决议具体指出当时宣传工作的缺点,又强调了进行群众宣传工作的具体指导,要求建立正式的宣传队伍,整理合适的宣传内容,并细致分析不同群体的针对性宣传要求。群众宣传要“切合群众斗争的情绪”,要依据地方和时间的需要“制出不同的宣传和鼓动口号”,对于城市贫民、妇女群众、青年群众等各界群众的宣传要特别重视。还需要重视对敌宣传,尤其是把优待敌方俘虏兵和医治敌方伤兵作为有效方法。

古田会议第一次对群众工作作了详尽系统的总结,把群众工作明确作为政治部重要任务,细致而有针对性和层次性地规定了群众工作的方法和内容。这是对我军初创时期的群众工作经验进一步展开反思和总结,使得广大党员干部和官兵树立起群众工作意识,并能够有章可循、快速而有效开展群众教育和宣传工作。

建党建军的永恒灯塔

古田会议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如何建成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明确了党的地位和红军性质,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有力地推进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建设这一伟大工程。这就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革命奠定了胜利的新起点,也是党和人民军队建设的新开端。

(一)胜利从这里开始

思想建党是对当时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一次突破。毛泽东等人提出思想建党原则,以思想作为行动的先导,作为党自我革命、自我塑造的原则,体现出自主建党思想的鲜明特点和中国特色,是党独立自主发展的基本原则,也是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

列宁曾明确指出:“确定一个党是不是真正工人的政党,不仅要看它是不是由工人组成的,而且要看它是由什么人領导以及它的行动和政治策略的内容如何。只有根据后者,才能确定这个党是不是真正无产阶级的政党。”毛泽东等人科学发展了列宁的建党思想,古田会议首次以党的纲领性文件创新性地在红四军内初步确立了“思想建党”的基本原则,指出了彻底肃清党内存在着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意识,加强组织建设,保证党员质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古田会议结束后,红四军所作出的各项决议,为中国各地区的红色革命掀开了解决思想争议的帷幕,古田会议所形成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不但在红四军实行了,后来各部分红军都先后不等地照此做了,这样就使整个中国红军完全成为真正的人民军队。党和红军都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和整风运动,面貌为之一新。

古田会议指出要“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对于党的领导方式、组织建设、行为规范、思想教育问题等都作出了细致的规定。如“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具体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材料;列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18种工作方法;强调党的工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实行马克思主义”。

古田会议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理论和方法的起步,形成了组织教育、工作作风等组织生活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贯彻执行优良的领导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毛泽东曾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总结这种科学作风传统:“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

在古田会议所形成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影响下,全国红色革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从此,红色革命的星星之火,渐呈燎原之势。毛泽东曾向斯诺介绍古田会议说:“这次会议为在江西建立苏维埃政权铺平了道路。第二年取得了一些光辉的胜利。几乎这个江西南部都落入了红军之手。中央苏区的根据地建立起来了。”

(二) “古田会议永放光芒”

《古田会议决议》所确立的用先进思想和理论统一党和军队的意识形态原则,确立了人民军队第一个纲领性建军原则,即政治建军,为党和人民军队所继承和发展。

1944年,毛泽东曾提出:“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1956年,他又强调:“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

1960年,毛泽东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并写进了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决议》中。“古田会议永放光芒”是对古田会议的历史意义的高度肯定和弘扬,也成为传承和发扬历史优良传统的号角。

2014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时指出:“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实行革命的政治工作,保证了我军始终是党的绝对领导下的革命军队,为我军战胜强大敌人和艰难险阻提供了不竭力量,使我军始终保持了人民军队的本色和作风。”

党领导的红色革命军队如何脱离中国旧式军队的藩篱,如何形成一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队伍,如何保证捍卫人民利益的宗旨,如何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忠心不变,是当时红军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古田会议赋予红军新内涵,从此人民军队的建设不断推进和深化。《古田会议决议》回答了在党绝对领导下新型人民军队的发展问题,对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发展发挥了奠基作用。《古田会议决议》旗帜鲜明地批判了脱离党的领导、轻视政治工作的单纯军事观点。党的组织必须成为“领导的中枢”,确实能担负党的政治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田会议所铸就的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和制度等优良传统,是我军政治工作的根本原则和内容。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把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传下去。弘扬古田会议精神,就是要不忘建党建军之初心,牢记使命,为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责编 杨挺)

猜你喜欢

古田会议红四军人民军队
历史上的三支“红四军”
1929·古田会议(林启泉)
砥砺前行光明路 人民军队忠于党
廖丽芸:古田会议纪念馆圆了我的梦
人民军队忠于党
新泉整训与红军早期的党和军队建设
人民军队在各地武装起义中诞生
古田会议的召开与毛泽东的历史作用
人民军队的第一所航校
红四军司令部布告①(192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