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一带一路”中医药合作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实施路径分析

2021-07-28王云屏樊晓丹何其为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实施路径中医药合作

王云屏 樊晓丹 何其为

〔摘要〕 “一帶一路”中医药合作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内容。面对百年未遇的公共卫生危机,“一带一路”中医药合作肩负着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推动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类-动物-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历史使命,合作潜力巨大,但一些堵点障碍亟待破解,包括:跨文化背景下中医药理论尚未获得国际广泛认可;中医药国际规范和标准化建设瓶颈需要突破;中药国际研发、海外注册和产业合作结构不够优化;中医药国际化人才队伍不足。未来推动中医药合作高质量发展,需要着力发展品牌化的中医药理论学术交流合作平台,塑造话语体系;加强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建设合作,提升主动权;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结合加快研发和产业合作,赋予新动能;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合作,增强队伍能力,从而为世界贡献中国中医药智慧、知识、技术、产品和服务。

〔关键词〕 一带一路;中医药;合作;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R2;G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21.06.026

Analy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Pathway to Promote “the Belt and Road” Collabor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Building a Global Community of Health for All

WANG Yunping1, FAN Xiaodan1, HE Qiwei2

(1. China National Health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Beijing 100044, China;

2. Vank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 “The Belt and Road” collabor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one of important components to build a global community of health for all. Confronted with the most serious public health crisis the human kind have ever had in the past century, historical missions for TCM collaboration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are emerging as: protecting global public health security, promoting sustainable health development, and harmonizing the co-existence of humankind-animal-environment. However, some obstacles should be tackled, including: the theory of TCM has not yet been broadly accepted in the worl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ross-cultural; bottlenecks needs to be broken through i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norms of TCM; lack of talents to support TCM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and the structure of TCM collaboration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verseas registration and industry cooperation are not optimal.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TCM collaboration with high quality in the future, we need to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brand-name platform for academic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of TCM theories, and shape the discourse system; enhance the autonomous by strengthening collaboration on standard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TCM norms;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TCM and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celerate R & D and industrial cooperation, and give new impetus to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capacity building by strengthening TCM human resources cooperation, and contribute more Chinese wisdom, knowledge, technologies, services and products of TCM to the world.

〔Keywords〕 the Belt and Roa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aboration; a global community of health for all; implementation pathway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国和亚欧地区国家的传统药材和东西方医学及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易、传播和交融,促进了中医药和其他国家传统医学理论、诊疗方法和药学的发展丰富,造福了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人民,留下人类医学和文明历史中辉煌的成果。当前,中国携手世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医药在守正创新中,继续为守护人类生命健康做出贡献。

1 “一带一路”中医药合作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内容

扩大中医药及传统医药合作被作为“一带一路”促进民心相通建设的重要内容写入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此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的《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订实施的《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卫生健康交流合作的指导意见(2018-2022)》,进一步明确了开创中医药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重创各国卫生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面对百年未遇的公共卫生危机,中国呼吁全球团结抗疫,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在践行这一倡议的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1.1  “一带一路”中医药合作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人类一直以来与各种传染性疾病抗争。即便现代医学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一些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中医药具有独特而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中医药在治疗乙脑、麻风、结核、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以及减轻非典型冠状病毒肺炎(SARS)发热症状、控制病情进展、缩短治疗时间、降低病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等方面成效明显,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1]。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国基于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治疗实践,筛选出覆盖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且行之有效的“三药三方”,并通过国际抗疫经验交流会议和驰援“一带一路”伙伴国家的抗疫医疗专家组,向全球分享。“三药三方”之一的连花清瘟目前获得21个国家药监部门上市的批文,包括俄罗斯、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蒙古、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罗马尼亚、厄瓜多尔等国家;在科威特,连花清瘟获批新冠肺炎治疗药物;在乌兹别克斯坦,连花清瘟入选当地卫生部抗疫药品白名单,被允许在未经注册的情况下进口,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患者[2]。

中药对全球消除疟疾的贡献更是举世公认。中国的中医药专家和科学家从上世纪70年代起着手对青蒿素进行临床验证并进行药物研发,推动青蒿素类抗疟药组成复方或联合用药(ACTs)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全球治疗疟疾必须使用的唯一用药方法[3]。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世界对中医药为维护人类健康做出卓越贡献的肯定。复星医药桂林南药,目前是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基金等国际组织和国际机构采购抗疟药的直接供应商,其自主研发的创新药——注射用青蒿琥酯(Artesun)是全球治疗恶性疟疾的“克星”,累计销售量已超过1.5亿支;如按剂量推算,累计挽救超过3 000万疟疾患者生命,其中多数是5岁以下儿童[4]。此外,中国中医药专家团队先后在柬埔寨、科摩罗、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家实施快速清除疟疾方案,帮助当地有效控制疟疾的流行。

中医药为人类消除主要传染病,减少可避免的死亡,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2019年,全球仍有近一半人口面临疟疾风险,约有2.29亿例疟疾病例和40.9万疟疾死亡病例[5]。新冠肺炎疫情更使得全球消除疟疾的进程偏离了轨道,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医疗机构亟需配备疟疾防治的基本药物和用品,如蚊帐和驱蚊剂等[6]。中国中医药仍肩负着守护全球卫生安全的艰巨任务。

1.2  “一带一路”中医药合作推动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医药以其“简便验廉”的优势不仅在中国构建群众可负担、财政可持续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受到世界许多其他国家人民的欢迎,为“一带一路”伙伴国家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和国民健康持续改善提供了服务、技术、人才和产品支持。截至2019年,中医药已传播到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与40多个国家、地区和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签署中医药合作协议[7]。在新加坡、新西兰、乌克兰、津巴布韦等国家,中医药日益融入当地现代医药卫生体系。中医药在促进伙伴国家健康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是海外中医药合作中心建设促进中医诊疗技术和中医药文化的推广传播。目前,正在开展的30个高质量中医药海外合作中心建设[8]和援外对口合作医院的中医中心建设,将针灸推拿、耳穴疗法、拔火罐和艾灸等中医疗法推广至科威特、阿尔及利亚、突尼斯、马耳他、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安哥拉、纳米比亚等国家,帮助当地医疗同行提高中医诊疗能力,也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疗法和文化的认同。

二是中医药人力资源开发合作为伙伴国家培养中医药人才。中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开展多途径、多形式、多层次的中医药国际教育合作,每年招收逾万名中医药专业留学生。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计,截至2019年底,中国与近90个国家合作培训外籍中医药专业人员1.3万余人次;目前海外有中医药业余教学机构约1 500所,每年向全球输送约3万名中医药技术人员[9]。

三是中医药研发和临床评价国际合作稳步发展,为人类获得安全有效的診疗手段提供支撑。中国中医科学院与俄罗斯、波兰,以及东盟国家开展药用资源调查、药用资源保护、开发研究合作,合作出版了《中国-东盟传统药物志》,收入中国和部分东盟国家传统药物350种[10]。世卫组织临床试验注册平台上登记的传统医学救治新冠肺炎的有关研究共有369项,其中138项为中医药临床试验[11]。中药也逐步进入国际医药体系,目前在俄罗斯、古巴、越南、新加坡、阿联酋等国以药品形式注册。复方丹参滴丸成为全球首例完成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三期临床试验的复方中药制剂,表明现代中药配方的科学性、质量可控性正逐步得到现代医学国际评价体系的认可。

四是中医药产业合作潜力巨大,满足伙伴国家人民的健康需求。2019年以来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和贸易摩擦加大,但中国医药对外货物贸易全年实现平稳增长,中医药服务贸易也蓬勃发展。同仁堂、天士力等60家中医药服务贸易机构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中医医院、中医诊所和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年营业收入达8亿美元;每年派驻中醫临床医师约2 200人,占外派医疗劳务人员总数60%[12]。周边国家到云南省就医的患者达到35万人次,其中接受中医药服务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10]。

五是积极开展中医药全球治理合作,完善中医药国际规范标准。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有103个成员国认可使用针灸疗法,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该国医疗保险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目前已颁布41项中医药国际标准[7]。2019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新版《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首次纳入包括中医在内的传统医学分类,为中医药实现国际化和标准化奠定坚实基础。四川省还成立了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引导建立规范化、集约化、标准化的中医药种植基地,并推进中药材溯源体系建设,将优质的中药材出口到21个国家和地区[13]。

1.3  “一带一路”中医药合作促进人类-动物-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中医理论的基础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的健康与自然界、气候节气、社会因素等彼此关联影响的系统观、整体观、平衡观和辩证观;强调要顺应自然法则,因时因地制宜,要调整人体自身系统和外部因素的平衡,中药更是取之于自然界的山水花草林木和动物,这些正是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所倡导的人类-动物-生态环境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理念最生动的诠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翻译流传到日本、朝鲜、欧洲、东南亚和美国等诸多国家和地区,对世界医学、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现代社会,中医药兼治“已病”和“未病”,在防病、治病、康复、养生等方面的理论和疗效仍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从生物、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有效地改善人类生存和生活的质量,与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倡导的全健康“One Health”理念都有内在的一致性。这也是中医药合作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从药用资源保护与开发、中医药诊疗技术手段研发和技术推广到中医药文化交流广受欢迎的原因。新冠肺炎疫情警示世界各国要以全健康的方式维护和促进人类、动物和生态健康,促进人与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这将使中医药防治康养的价值进一步得到发展应用。

2 “一带一路”中医药合作面临的主要挑战

中医药“一带一路”合作充满机遇,潜力巨大,但长期以来面临的一些堵点障碍亟待破解,能力亟待提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跨文化背景下中医药理论尚未获得国际广泛认可

尽管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渐认可中医药和其他传统医学及补充医学对人类健康福祉以及本国卫生健康系统的价值和贡献,但由于各国的传统医学和补充医学发展很不平衡,不完全具有系统、可解释的理论体系,有些仅建立在信仰和实践经验基础上。在与以现代西方医学为主流、传统医学地位薄弱的国家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易于获得认可的仅为推拿、针灸等中医疗法,而中医药理论很难被理解,或者存在理解的局限和偏差,更谈不上中医理论能被系统地接受和认同。这除了中医理论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因素外,还与中医药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发展不足,中医药国际标准化、规范化的制度建设,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以及中医药国际产业化合作和监管合作滞后有关。中医理论是中医药学的基础和核心,是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脱离了中医理论的支撑,中医药的国际交流合作难以深入发展,中医难以被纳入伙伴国家的医疗卫生体系,中药也难以被纳入国际认可的法律监管框架。

2.2  中医药国际规范和标准化建设瓶颈堵点亟待突破

中医药在国际学术交流、诊疗服务技术推广、人才培养教育、产品和服务贸易出口等方面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以及向国际标准转化均滞后于实践。例如海外中医药中心建设,以及帮助发展中国家援建的中医专科和中医合作中心都缺乏统一的建设规范、中医服务项目技术规范、中医药展示和宣介规范。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临床中药辨证实践的发展,应对其中一些比较稳定、有效的中药方剂和中医诊疗技术进行遴选和标准化固定,加快转化为国内药监部门批准认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可推广的标准,并进一步转化为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可的国际标准[14]。否则,没有规范、统一的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中医专科建设规范、诊疗项目和服务技术规范的支撑,中医药难以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的合作。

2.3  中药国际研发、海外注册和产业合作结构有待优化

中医药经过千年的发展积淀,广泛流传至世界多国,并在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得到继承和本土化改造,发展起日本汉医学、传统韩医学、传统越南医学等。近代中国命运多舛,直到新中国改革开放后,与世界交流合作的大门方才打开,但对中国中医药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不够,后起国家早已纷纷抢占了中医药研发的知识产权阵地和医药产品市场。目前,中国向海外申请中药专利不足1%,只能勉强达到全世界申请量的0.3%;日本的汉方药占据了世界90%的中草药市场份额;日本和韩国已经抢占世界超过70%的中成药市场[15-16]。这导致中药往往只能以食品、保健品、营养膳食品等身份注册,而不能以药品经过海外临床试验进行注册。同时,中药材出口产品结构不优,附加值低的中药材及饮片和植物提取物占比高,达到87%,而附加值较高的中成药和保健品出口份额较小,不足6%[17]。

2.4  中医药国际化人才队伍不足

目前,主要有3类渠道培养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包括接受来华进行中医药学历学位教育的国际留学生、通过援外短期培训项目培养发展中国家的中医药人才,以及由海外中医药合作中心和援外医疗队现场培训带教的当地中医医生,但相比于“一带一路”国家对中医药合作的兴趣,尤其是中醫诊疗服务的需求,中医药国际化人才还十分不足,大部分仅限于掌握一些推拿和针灸疗法,对中医药理论有深刻理解和能独立进行辨证诊疗的人才十分缺乏。另一方面,国内也缺乏通晓“一带一路”国家传统医学和医疗卫生体系情况,中医药专业技术过硬、外语交流能力强且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中医药人才,这削弱了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能力。

3 未来推动“一带一路”中医药合作的实施路径

中医药走向世界是新时代的需要,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需要。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持续发展且病毒不断变异的当下,更需要积极推动中医药融入“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世界抗疫贡献中医药智慧、知识、技术、服务和产品,护佑人类生命健康安全。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推进。

3.1  加快建立发展品牌化的中医药理论学术交流合作平台,塑造话语体系

促进中医药理论的国际交流、提升国际认可度,需要有交流合作的平台依托。除了目前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的世界中医药大会是全球中医药领域规模大、参与广、层次高的学术盛会之外,还需要培育和打造更多权威、高端、专业、品牌化的中医药学术交流平台,增进中国和“一带一路”伙伴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机构在中医、中药领域的理论研究、临床实践、新发明、新创造的学术对话交流,推动中医药理论不断丰富其科学内涵和应用价值。中医药学的守正创新,在基础理论、诊疗技术和方法、术语概念上要不拘于传统,要开放兼容、与时俱进。只有不断汲取中医药自身和其他传统医学的精粹,才能进一步完善符合新时代要求、能满足当下人类健康需要的理论体系,并在博采众长中,塑造更有普遍共识的话语体系。

3.2  加强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建设合作,提升主动权

加强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建设需要“内外兼修”。作为中医药学的发源国,首先要建立起权威的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以及统一的中医药评价认证体系和机制,并加强国内落实,为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发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团结“一带一路”国家的桥梁作用,联合伙伴国家的中医药同道,共同在中医药标准化的理论、标准制订和修订、发布、推广、组织实施等方面开展合作。不断完善世中联的中医药国际组织标准,并在条件成熟时,推动将这些国际组织标准转化为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等认可的国际标准。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要更紧密地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合作,加大熟悉中医药合作的国际职员和国际专家的派遣力度,扩大政策磋商和技术磋商的话语权、主动权。同时,加强对海外中医药中心和援建的中医专科合作中心建设规范化的指导,包括硬件设施建设、技术服务项目和培训项目的规范化、标准化的指导,推动在国际合作项目中采用和推广已形成的中医药国际标准。

3.3  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结合的研发和产业合作,赋予新动能

在继承、发扬和创新中医药理论和技术的过程中,要主动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中医药理论相结合,促进中医药学吸收借鉴现代生物医学和生物医药的发展成果和科技研发手段,尤其是高端实验装备、制药装备、中医诊疗器械和高技术、高疗效精制中药研制的成果经验。支持中医医疗机构、科研院所、中药企业等运用现代科技和中药传统研究方法开展跨学科的国际科研联合攻关。可通过联合实验室、多中心临床试验等合作方式,在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性疾病、药用资源育种种植、有效成分分析提取、临床试验评估等方面开展研究合作,推动中医药技术、产品和服务的转化。结合伙伴国家的需求,努力推动中成药以药品进行当地注册,并纳入伙伴国家的基本药物和医疗保险报销目录。支持鼓励一批优质中医药企业通过境外联合投资、产业落地、兼并重组等方式,与“一带一路”伙伴国家开展产业合作,融入当地医药产业和医疗卫生体系。

3.4  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合作,增强国际化人才队伍能力

鼓励和支持国内中医药大学扩大面向“一带一路”国家招收中医药国际留学生,可设立教育基金支持华人华侨子弟申请来华学习中医的学历学位项目。积极探索与伙伴国家的医学院校联合开设中医、中药本科课程,并规范课程大纲和授课内容。同时继续依托海外中医药中心,援外医疗对口医院的中医中心,培养海外本土中医药人才,传播中医药文化。积极与“一带一路”伙伴国家合作,完善中医药人才学历学位教育考评体系和执业资格认证评价标准,促进更多国家将中医药执业合法化。此外,国内政府有关部门和中医药院校要加大培养国际化、复合型的中医药人才,在中医药教育体系、课程设置和社会实践中,要开发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培养计划,为中医药国际化培养生力军。

4 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中医药,为中医药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推动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类-动物-生态环境和谐共生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和合作空间。未来推动“一带一路”中医药合作高质量发展,要以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引领,以中医药理论和学术交流、中医药国际标准建设、中医药研发和产业合作、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合作为着力点,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国家改善人民健康的民生关切,为促进当地公共卫生和医疗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健康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晓红.让中医药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更大作用[N].人民日报,2020-05-14(9).

[2] 新华网.国际社会盛赞连花清瘟在全球抗疫中发挥重大作用[EB/OL].(2021-03-07)[2021-03-28].http://www.xinhuanet.com/health/2021-03/07/c_1127179501.htm.

[3] 黎润红,张大庆.青蒿素:从中国传统药方到全球抗疟良药[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9):1046-1057.

[4] 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网站.企业简介[EB/OL].(2021-02-03)[2021-02-28].http://www.guilinpharma.com/about.aspx?TypeId=1&fid=t1:1:1.

[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orld malaria report 2020: 20 years of global progress and challenges[R]. Geneva: 2020. Licence: CC BY-NC-SA 3.0 IGO.

[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orld malaria report 2020 [EB/OL].(2020-11-30)[2021-02-28].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15791.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与世界的70年:让世界看到了中医药的魅力[EB/OL].(2019-09-19)[2021-02-28].http://www.satcm.gov.cn/xinxifabu/shizhengyaowen/2019-09-19/11007.html.

[8] 国家发展改革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共建一带一路坚定前行[N].人民日报,2021-02-05(14).

[9] 孙  达.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注入中医药力量[N].人民日报,2020-07-21(18).

[10] 新华社,中医药服务日益融入“一带一路”国家医疗体系[EB/OL].(2020-12-18)[2021-02-2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3248269933833502&wfr=spider&for=pc.

[1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Clinical Trials Registry Platform (ICTRP)[EB/OL].[2021-03-09].https://www.who.int/clinical-trials-registry-platform.

[12] 环球网.中医药走向一带一路需要一个中医药国际标准[EB/OL].(2018-09-14)[2021-03-1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1546728182564722&wfr=spider&for=pc.

[13] 人民網.“一带一路”让中医药机遇无限[EB/OL].(2019-12-2)[2021-03-1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3759859812531838&wfr=

spider&for=pc.

[14] 胡以仁,张宇婧,何清湖,等.基于SWOT分析的中医药跨文化传播能力提升路径探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1(4):645-648.

[15] 杨  瑾,加茂智嗣,能濑爱加.汉方药在日本的发展现状[J].中草药,2016(12):2771-2774.

[16] 杨具荣,余亚微,王梦平,等.中医药翻译人才队伍现状及对策研究[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29(2):91-93.

[17]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2019年中药外贸逆势增长业绩平稳[EB/OL].(2020-04-12)[2021-03-10].http://www.cccmhpie.org.cn/Pub/9261/176097.shtml.

猜你喜欢

实施路径中医药合作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