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城市中的覆土建筑复合性探析

2021-07-28浩季

华中建筑 2021年7期
关键词:中庭市民广场

耿 浩季 翔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城市的建设发展大多是以发展经济为目的的狂野式发展,忽视了对生态的保护、破坏了城市环境。如今,城市雾霾问题以及热岛效应等环境问题突出,发展绿色建筑并探索可持续的建筑发展模式已成为一种趋势。覆土建筑作为一种全部或部分埋入地下的建筑,只需消耗少量能源就能维持建筑的舒适度,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与推崇。我国的学者对覆土建筑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荆其敏教授等从覆土建筑的起源、形式、材料、技术、发展与革新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为设计师提供了理论指导;唐卓韵等从公众意愿的视角下,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覆土建筑在我国的发展潜力进行了调研,大力发展生态环保的覆土建筑已经成为公众的共识;姜垚分析了覆土建筑与城市景观之间的形态关系,并提出相应的设计原则与手法;刘凯从建筑技术与节能层面,通过计算机模拟对不同技术手段进行比较,得出在我国寒冷地区较优化的覆土建筑设计方案。

在我国,人们一提到覆土建筑就会想到西北地区传统民居黄土窑洞。覆土建筑在城市中的出现相对较少,在山区或郊区的建设多一些。近些年来,国家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由于覆土建筑节约地表空间、生态环保等建筑特性,覆土建筑在城市中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野,承担一部分城市职能,成为城市中的亮点。

我国对覆土建筑更多从建筑科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关于覆土建筑和城市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覆土建筑和城市的复合关系以及覆土建筑的复合性给城市带来的影响,可为覆土建筑在城市中形成良好的发展模式提供一些帮助。

1 覆土建筑概念界定

在城市中覆土建筑类型一般有地下居住、地下停车、地下办公等。本文研究的覆土建筑在城市中具有一定规模,承担着部分社会活动的作用。同时属于浅层地下空间开发(0~20m)以及地上建筑部分,覆土或植被种植率在60%以上。与中层地下空间(20~50m)和地下深层空间(50~100m)相比,此类建筑有采光通风相对好、易疏散、开发难度相对容易等特点。

2 覆土建筑在现代城市中的复合性

一般来说,复合性是指两种或两种要素产生某种关联而形成新的要素。在城市中,公共覆土建筑作为一种新颖的建筑类型出现,和城市空间要素产生复合,会对城市空间形态、资源配置和城市活力产生影响。

2.1 与城市广场的复合

从广场的定义来看:广场是由城市中的道路、建筑物、绿化围合而成的开敞空间;是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举办各种活动的场所;是市民的活动中心。覆土建筑屋顶不仅可以作为建筑的维护结构,其功能可以和城市广场复合。屋顶边界和地表自然衔接,人们可以从建筑的外部流线到达屋顶上,在屋顶上可以通过对空间划分,坡度起伏设置来营造具有场所精神的空间,市民在屋顶广场上进行相应的社会活动。开放的建筑形式不仅吸引市民来到屋顶广场上进行人与人、人与建筑之间的互动,同时把建筑开发所占用的土地空间还给市民,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性。人从地表外部进入到建筑的地下空间,需要一个下沉的外部空间进行缓冲,如果这个下沉空间足够大,形成一个下沉广场,其功能也能和城市广场复合。

杭州云栖小镇会展中心二期(图1),此方案前期构思就是在满足建筑本身会展功能的同时,打破以往会展中心的刻板印象,使建筑本身更加贴近市民生活,提高建筑的利用率。所以,6.6万m2的建筑体量压缩成了高6.6m的覆土建筑,建筑屋顶以缓坡的形式和地表相连,呈现一个低矮、充满绿植的市民广场,以平易近人的姿态邀请人们与建筑进行互动,把建筑占用的场地全部还给了市民。屋顶上设置了足球场、山坑、轮滑台、草坪剧场等十余种设施,并用一条760m的跑道把各种功能空间串联起来,增加了广场场地的趣味性,人们可以在屋顶广场上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成为当地市民每天娱乐休闲的必去之处。首尔梨花女子大学大学教学楼,被称为“校园峡谷”下沉广场(图2),不仅是进入梨花女子大学校园的新通道,也是市民和学生在一年中举办庆典和节日活动的场所。覆土建筑与城市广场复合,补充了一定区域内人们休闲、娱乐、活动等需求,增添了城市活力。

图1 杭州云栖小镇会展中心二期东北鸟瞰图

图2 首尔梨花女子大学教学楼下沉广场

2.2 与城市景观的复合

覆土建筑地景化的形态处理,建筑与城市景观的复合,和城市景观一体化设计,建筑成为城市景观系统的一部分。

首尔梨花女子大学教学楼设计(图3),地景化的建筑处理,建筑与景观复合,把场地和城市的景观连接起来,是城市景观的延续,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建筑埋入地下,屋顶成为学校的公共绿地,蜿蜒的柏油铺地形成多条穿越路径,道路两边是灌木和梨树。地景化的建筑形式在改善校园生态的同时,使建筑很好地融入到校园环境中去,减少对周边建筑和环境的压迫感。覆土建筑与景观的复合,成为了城市一道风景线。

图3 首尔梨花女子大学教学楼鸟瞰图

2.3 多功能复合的综合体

由于绿色生态的建筑特质,吸引人流的建筑形式,逐渐有很多城市选择覆土建筑作为城市重要公共建筑的建筑形式,以此来营造轻松和谐、开放包容的城市氛围与姿态,建筑本身成为开放复合的城市空间节点。地景式城市空间能吸引市民来场地进行各种活动,相应的建筑本身在满足自身主题功能的同时,也整合补充建筑周边区域内所需要的的空间和设施,供市民使用,进一步激活场地的活力,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成为一个多功能复合的地下综合体和城市空间节点。同时覆土建筑地下综合体也能整合地下交通设施,有机调整城市空间的对接与联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扩容工程(图4),除了胜利纪念广场、绿化公园外,还容纳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战区胜利纪念馆、商业配套、办公、大巴车库、社会汽车库、自行车库,是一个多功能复合的综合体。建筑地下进行周边资源的整合,对周边城市的交通包括地铁交通进行梳理与更新,是对纪念馆的参观流线和交通组织进行补充与完善,是一个方便可达、功能复合的城市节点。

图4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扩容工程鸟瞰图

2.4 单一空间功能复合

在覆土建筑地下综合体中,一些埋入地下的大型空间使用具有灵活性,可以和其他功能复合,在不同的时间赋予空间不同的使用性质,这样能够大大提升建筑的使用效率,降低建筑能耗。杭州云栖小镇会展中心二期,其建筑室内(图5)的功能不仅仅是展厅,在不展览、不开会的时候,展厅会变成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场地,并配备了相应的配套设施,这里的设施每天都会充分运用起来。

图5 杭州云栖小镇会展中心二期会时平面图&平时平面图

中庭是调节地下空间采光和通风很好的方法,由于中庭有围合的场所感,不同位置、形状的中庭除了起到采光通风的作用外,还可以和其他功能复合,重新定义中庭空间的使用性质,充分使用中庭空间。杭州云栖小镇会展中心二期的室内地下中庭,在中庭中设置了贯穿多层的攀岩墙(图6),不同层高的人还可以进行互动,增添了空间的趣味性。九桥俱乐部地下会堂中的室外中庭(图7),椭圆中庭具有向心性,布置的小品和景观,在晴天是人们休闲、聊天的适宜场所。在覆土建筑设计中,如果考虑到单一空间的多功能使用,不仅能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还会增强人在建筑中的体验感。

图6 攀岩墙中庭

图7 九桥俱乐部地下会堂中庭

3 覆土建筑的复合性对城市的影响

3.1 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

在城市中,有相当一部分公共建筑利用率低下,同时还需要大量城市资源支撑,造成了城市公共资源浪费。比如近乎每个城市都有至少一个气势宏大的会展中心,但即使是利用率最高的会展中心,其利用率每年才40%,约140天,一般的会展中心利用率每年10%左右,这样的公共建筑不仅无形中消耗这座城市的资源,占据城市空间,也和市民产生距离感。类似的建筑类型还有体育馆、博物馆、会议中心等。覆土建筑和城市广场复合,开放的建筑形态吸引人们与建筑、场地互动,减少了市民与建筑的距离感,产生了人流的聚集,提高了建筑的使用效率。覆土建筑地下综合体的多功能复合,整合了建筑周边资源,补充了建筑周边配套。地下大型空间的多功能利用,使建筑除了承担建筑主题的自身功能外,平时也能灵活设置,补充市民日常活动需要,充分利用城市资源,避免建筑的日常闲置。

3.2 促进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

城市设计一体化理论是由美国城市设计师乔纳森·巴奈特在20世纪70年代欧美城市复兴运动中提出的,他认为“建筑师的工作是设计城市而非建筑,只有建筑成为城市整体要素的一部分时才能称为真正的建筑”。韩冬青教授在《城市·建筑一体化》中表达,“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城市功能和建筑功能并不是对立的,两者之间密不可分,表现为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内部空间在功能上的有机串联和形态上的立体设计”。在城市中,覆土建筑这种建筑形式能和城市广场、城市景观复合,能做到城市、建筑、景观一体化,建筑和景观融为一体,建筑和城市功能合理交织,起到激发城市活力,改善城市生态景观的作用;内部功能的复合性能合理调节区域周边的功能配置,使城市高效率运作。

3.3 改善城市地下空间立体化设计

随着工业化城市的快速发展,建立地下机动及步行网络,是改善城市环境及提高城市效率的必要手段。地下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城市的有机融合是城市地下空间立体化设计的重点。虽然我国是地下空间开发最大的国家,但存在缺乏系统规划、设计手法落后、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在当今城市高密度发展的背景下,覆土建筑对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与利用,除了能整合地上地下空间资源外,使建筑成为一个复合综合体,也可以和地下机动及步行网络进行复合设计,对区域内的交通及人行流线进行整合、梳理,使建筑成为区域的内的交通转换节点和城市空间节点,在地下立体空间上聚集发展多元化的城市功能,促进空间功能的复合发展。

结语

在如今城市开放包容的背景下,覆土建筑这种建筑类型在城市中的出现,给设计师和城市决策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思路。公共覆土建筑在城市中的复合性,对节约城市资源、改善城市环境、激发城市活力起到一定的作用,这种建筑形式逐渐被公众熟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越往深处开发成本越高,且有不可逆性。设计师和城市决策者也不能只追求覆土建筑形式的新颖,而忽视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难度,要衡量建设成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之间的平衡,从而做出准确的判断。

资料来源:

图1、图5~6:https://www.gooood.cn/second-stage-of-hangzhou-cloud-town-exhibition-center-china-by-approach-design.htm;

图2~3:https://www.gooood.cn/ewha-university-building-by-dominique-perrault-architect.htm;

图4:https://www.gooood.cn/the-memorial-hall-of-the-victims-in-nanjing-massacre-by-japanese-invaders-phase-iii-by-architectural-designresearch-institute-of-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htm;

图7:https://www.gooood.cn/nine-bridges-the-forum-d-lim.htm。

猜你喜欢

中庭市民广场
十五夜①望月
京津冀地区公共建筑中庭物理环境优化设计研究*
布鲁塞尔大广场
中庭形式及天窗面积对空调能耗的影响分析
在广场上玩
广场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市民关心的就是策划关注的——以东楚晚报为例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
商业建筑中庭空间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