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痹止痛汤联合叩刺拔罐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探究
2021-07-28张钟成袁丽静邓富文邓鑫浩
张钟成,袁丽静,邓富文,邓鑫浩
(1. 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高埔岗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河源 517000;2. 河源市中医院国医堂,广东 河源 517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脊柱退行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腰腿痛、下肢麻木、坐骨神经痛是此病患者的典型症状。人体脊柱的L4-L5、L5-L1段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发部位。此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及根治困难等特点,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对此病患者主要是进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物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学中“腰痛”、“痹证”的范畴。寒湿痹阻型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见的一种中医证型。中医多主张从宣痹止痛、散寒祛湿等方面着手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本文主要是探讨用除痹止痛汤联合叩刺拔罐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经我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2018 审(023)号],选择2018 年3 月至2020 年6 月期间我中心收治的76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外科学(第3 版)》[2]中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关于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存在腰部冷痛(遇寒痛增、得热痛减)、活动不利、僵直等主证,存在口淡不渴、恶风寒、肢体沉重、舌质淡、苔白、脉弦紧等次证;认知功能正常且对治疗的依从性良好;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合并有精神疾病、其他骨科疾病或严重的肝肾疾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或沟通障碍,不能配合完成治疗及疗效评估;对本研究中所用的药物过敏或对进行叩刺拔罐治疗存在禁忌证;中途退出本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38 例患者。在对照组中,有男23 例,女15 例;其年龄为23 ~57岁,平均年龄为(40.16±6.49)岁;其病程为5 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1.63±0.52)年。在观察组中,有男21 例,女17 例;其年龄为25 ~56 岁,平均年龄为(40.12±6.54)岁;其病程为5 个月~3 年,平均病程为(1.59±0.53)年。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西医常规治疗,使用的药物为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和氯唑沙宗片。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生产厂家:海南先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0102 ;规格:50 mg/粒)的用法是:口服,50 mg/次,2 次/d,于饭后服用。氯唑沙宗片(生产厂家: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0106;规格:0.2 g/片)的用法是:口服,0.2 g/ 次,3 次/d。共用药4 周。在此基础上,用除痹止痛汤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除痹止痛汤的组方是:威灵仙21 g、独活21 g、茯苓21 g、桑寄生21 g、秦艽15 g、防风9 g、苍术9 g、川乌3 g、杜仲9 g、细辛6 g、川牛膝9 g、甘草9 g、干姜9 g。水煎服,每天服1 剂(约150 mL),分早晚两次服用,共用药4 周。用除痹止痛汤(其制用法同上)联合叩刺拔罐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对其进行叩刺拔罐治疗的方法是:指导其取俯卧位,露出背部皮肤。对背部皮肤及梅花针进行消毒后,用梅花针以中等力度叩刺腰部的阿是穴及该穴位周围5 cm 范围内的皮肤。叩刺完成后,将火罐快速按于叩刺部位,共留罐6 min。取罐后用碘伏对局部皮肤进行消毒,每2 d 治疗1 次,共治疗4 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用临床治愈、好转和无效评估其疗效[4]。临床治愈:治疗后患者腰腿痛的症状消失,直腿抬高的幅度超过70°,不影响其日常生活、工作。好转:治疗后患者腰腿痛的症状明显减轻,直腿抬高的幅度为50°~70°,对其日常生活、工作有轻度影响。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疗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临床治愈例数+ 好转例数)/ 总例数×100%= 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5]的评分及腰椎后伸活动度。患者的VAS 评分越高,表示其腰腿痛的症状越严重。对患者进行腰椎屈伸位动态X 线片检查,然后依据检查结果采用量角器测量其及腰椎后伸活动度。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05%,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 评分及腰椎后伸活动度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及腰椎后伸活动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周后,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腰椎后伸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其腰椎后伸活动度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疗前后两组患者VAS 评分及腰椎后伸活动度的对比(± s)
表2 疗前后两组患者VAS 评分及腰椎后伸活动度的对比(± s)
注:* 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 <0.05
时间 组别 VAS(分) 腰椎后伸活动度(°)治疗前观察组(n=38) 7.06±0.83 14.12±2.21对照组(n=38) 6.98±0.78 14.08±2.16 t 值 0.433 0.080 P 值 0.666 0.937观察组(n=38) 2.98±0.63* 19.23±3.53*对照组(n=38) 4.84±0.98* 16.54±3.18*t 值 9.842 3.490 P 值 <0.001 <0.001治疗4 周后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与腰椎间盘退变、损伤积累、腰椎先天性发育异常、妊娠、遗传等因素有关。目前,西医多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肌肉松弛剂、脱水剂等药物治疗此病,或对此病患者进行椎板切除术、髓核摘除术、椎间盘摘除术等手术。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因外邪侵袭、劳逸失度、年老体虚、跌扑外伤所致。寒湿痹阻型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见的一种中医证型。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机为寒湿内蕴,致经络痹阻,腰府失养,气血运行不畅,故应以祛风通络、散寒除湿为治疗大法。叩刺拔罐法是中医常用的一种外治法,是指采用梅花针(由七个针头组成)对患处进行叩刺,以疏通经络,再对患处进行拔罐治疗,将瘀血放出,以达到活血化瘀目的的一种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叩刺拔罐治疗时,通过对其阿是穴及周边的皮肤进行叩刺,再配以拔罐放血治疗,可达到疏通经络、活血散瘀的目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叩刺拔罐治疗可促使腰部皮肤表层充血,促进炎性因子的排出,发挥抗炎、消肿、止痛的作用[6]。本研究所用的除痹止痛汤中,独活可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为君药;威灵仙、秦艽可舒筋通络、祛风湿、止痹痛,苍术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防风可解表发汗、祛风除湿,细辛、川乌可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干姜可温中散寒、回阳通脉,这几种中药共为臣药;桑寄生可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川牛膝可逐瘀通经、通利关节,杜仲可补肝肾、强筋骨,三者共为佐药;甘草可补脾益气、调和药性,茯苓可健脾、利水渗湿,二者共为使药。全方诸药合用,可强健筋骨、祛风除湿、除痹止痛[7]。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独活、川乌可镇痛、抗炎,细辛中的去甲乌药碱可促进血液循环、抗血栓形成,秦艽中的龙胆碱可抗炎除湿[8-9]。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在对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除痹止痛汤联合叩刺拔罐法对其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减轻其腰腿痛的症状,改善其腰椎的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