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间苯三酚治疗泌尿系统结石伴急性肾绞痛的效果研究
2021-07-28范康业
范康业
(广东省阳春市中医院外一科,广东 阳春 529600)
泌尿系统结石是一类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包括肾结石、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等。急性肾绞痛是泌尿系统结石患者的典型症状。泌尿系统结石所致急性肾绞痛具有起病急骤、疼痛剧烈难忍等特点,且此类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病情严重者可发生休克[1]。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镇痛药物对泌尿系统结石伴急性肾绞痛患者进行治疗,但单一用药的效果不理想。大量的研究证实,为泌尿系统结石伴急性肾绞痛患者联用多种镇痛方法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2]。间苯三酚是一种亲肌性非阿托品、非罂粟碱类纯平滑肌解痉药,可直接作用于泌尿生殖道平滑肌,解除平滑肌痉挛,从而达到镇痛的目的。针刺疗法是中医常用的一种外治法,在镇痛方面可发挥独特的功效[3]。本文主要是探讨用针刺疗法联合间苯三酚治疗泌尿系统结石伴急性肾绞痛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4 月至11 月期间我院外一科收治的104例泌尿系统结石伴急性肾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14版)》[4]中关于泌尿系统结石的诊断标准;存在急性肾绞痛的症状;接受保守治疗;在本研究期间停用其他药物;对治疗的依从性良好并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合并有精神疾病、泌尿系恶性肿瘤、心力衰竭或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或沟通障碍,不能配合完成治疗及疗效评估;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在治疗期间发生器官功能衰竭;对进行针刺治疗存在禁忌证或对本研究中所用的药物过敏;中途退出本研究或存在其他不适合参与本研究的因素。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52 例患者。在观察组中,有男29 例,女23 例;其年龄为27 ~66 岁,平均年龄为(43.77±7.82)岁;其中,初发肾绞痛患者有27 例,再发肾绞痛患者有25 例;肾结石患者有39 例,输尿管结石患者有13 例。在对照组中,有男30 例,女22 例;其年龄为25 ~67 岁,平均年龄为(43.62±8.40)岁;其中,初发肾绞痛患者有28 例,再发肾绞痛患者有24 例;肾结石患者有37 例,输尿管结石患者有15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用盐酸曲马多注射液(生产企业: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3331;规格:50 mg/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其用法是:肌内注射,每次用药0.1 g,共用药1 次。用针刺疗法联合注射用间苯三酚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注射用间苯三酚(生产企业: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526;规格:40 mg/支)的用法是:将80 mg 的此药溶于250 mL 浓度为5% 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共用药1 次。对该组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的方法是:取其患侧踝部及拇指内缘外踝后侧、靠近胫骨后缘浅沟处为中间点,分别于中间点两侧0.6 cm 处取一点,作为针刺点。用毫针对针刺点进行皮下浅刺,不要求得气,针刺方向朝向症状端。留2 mm 针身于皮肤外,共留针30 min。在为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间苯三酚期间对其进行针刺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镇痛起效的时间、镇痛效果持续的时间。用显效、有效和无效评估其疗效。显效:治疗后30 min 患者肾绞痛的症状消失,且未反复发作。有效:治疗后30 min 患者肾绞痛的症状减轻,或治疗后60 min 其肾绞痛的症状消失。无效:治疗后患者肾绞痛的症状未减轻或加重。(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总有效率[5]。治疗前及治疗后15 min、30 min、1 h、2 h、6 h,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的评分。该量表的Cronbach’α 系数为0.890,效度系数为0.851,分值为0 ~10 分(0 分表示无痛,10 分表示剧痛),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肾绞痛的症状越严重[6]。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5.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 检验或Fisher 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与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LSD-t检验,组内比较用单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92%,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RS 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RS 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 min、30 min、1 h、2 h 及6 h,观察组患者的NR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RS 评分的比较(分,± 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RS 评分的比较(分,± s)
组别 治疗前 NRS 评分治疗后15 min 治疗后30 min 治疗后1 h 治疗后2 h 治疗后6 h观察组(n=52)对照组(n=52)t 值P 值7.25±1.07 7.17±1.42 0.324 0.746 4.70±0.84 5.69±1.14 5.041<0.001 3.82±0.57 4.74±0.85 6.483<0.001 2.59±1.14 3.53±1.48 8.299<0.001 2.28±0.45 3.05±0.67 6.880<0.001 1.89±0.22 2.37±0.34 8.547<0.001
2.3 治疗后两组患者镇痛起效的时间及镇痛效果持续时间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镇痛起效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3.30±4.41)min 与(20.66±5.29)min,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镇痛效果持续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4.85±3.26)h 与(10.92±2.16)h,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后两组患者镇痛起效的时间及镇痛效果持续时间的比较(± s)
表3 治疗后两组患者镇痛起效的时间及镇痛效果持续时间的比较(± s)
组别 镇痛起效的时间(min) 镇痛效果持续的时间(h)观察组(n=52)对照组(n=52)t 值P 值14.85±3.26 10.92±2.16 5.566<0.001 13.30±4.41 20.66±5.29 7.706<0.001
3 讨论
急性肾绞痛是泌尿系统结石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导致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发生急性肾绞痛的原因主要是其输尿管发生急性梗阻或肾盂、输尿管平滑肌痉挛,加之其输尿管或肾盏壁发生水肿,使炎性介质大量释放,导致疼痛感受器被激活,进而引起剧烈疼痛。泌尿系统结石所致急性肾绞痛的特点是上腹部或脊肋角突然出现痉挛及疼痛,疼痛呈绞索样,常放射至腹股沟部、患侧下腹部及股内侧,女性可放射至阴唇,男性可放射至阴囊及睾丸。患者急性肾绞痛发作时常伴有辗转不安、全身冷汗、面色苍白、心跳加快、血压下降、体温升高、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和体征,严重者可发生休克。泌尿系统结石所致急性肾绞痛发作的时间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目前,临床上对此病患者进行主要是进行解痉、止痛治疗,但尚无统一的用药方案。间苯三酚是一种亲肌性非阿托品、非罂粟碱类纯平滑肌解痉药,近年来此药在妇产科、泌尿外科等领域应用广泛。间苯三酚无抗胆碱能作用,可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平滑肌,抑制儿茶酚-O- 甲基转移酶的活性,从而发挥松弛肌肉、缓解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另外,此药不会作用于正常的平滑肌,用药的安全性较高[7]。中医认为,泌尿系统结石伴急性肾绞痛属于“石淋”的范畴,其病机是下焦湿热蕴结成石,结石瘀阻尿路,导致气机受阻,不通则痛;其病因多为过食辛辣之物或嗜好饮酒,伤及脾胃,酿成湿热,湿热蕴积下焦,尿液受其煎熬,日久则尿中杂质结为砂石,而砂石与湿热互结,导致尿液通降不利,不通则痛;或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机阻于下焦,导致膀胱气化功能失司,水道不畅,尿中杂质结成砂石而阻于尿道。中医多主张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要原则治疗泌尿系统结石伴急性肾绞痛。针刺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针刺体表的俞穴而达到治病、防病目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适应证广、疗效好、安全性高及费用低等优点[8]。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RS 评分、镇痛起效的时间和镇痛效果持续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这与樊艺等[8]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对泌尿系统结石伴急性肾绞痛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可使刺激信号经神经传入大脑,通过与来自疼痛部位的伤害性信号相互作用而抑制局部组织分泌及释放前列腺素,进而可缓解尿道平滑肌痉挛,促进神经中枢释放内啡肽、多巴胺、5- 羟色胺等物质,使“疼痛闸门”关闭,同时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最终可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综上所述,用针刺疗法联合间苯三酚治疗泌尿系统结石伴急性肾绞痛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疼痛的程度,且具有镇痛起效较快及持续时间长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