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渗透数学文化的实践与思考
2021-07-28陈海丽
陈海丽
摘 要:数学是特殊的文字符号,数学知识抽象且复杂,学生在学习时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难题,导致数学学习兴趣逐步衰弱。面对这种现象,教师需要科学渗透数学文化,指导学生追寻数学文化足迹,自主汲取数学知识。以数学文化为切入点,分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合理渗透数学文化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文化;方法
构成数学知识的要素多种多样,数学文化便是其中的一种。教师在施教时将数学文化与日常教学有机融合,用数学文化解释数学规律,可以轉变学生眼中固有的数学印象,丰厚数学课堂文化意蕴,一改刻板状态,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数学文化的人文价值,进而爱上数学文化与数学学科学习活动。
一、通过现象看本质,揭示数学知识历史渊源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如果教师一味地参照数学大纲及教材讲课,未曾揭示数学理论知识点起源与发展历程,便会使数学课堂枯燥,加大学生的理解难度。很多小学生是用感性思维思考问题的,数学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点时,若能穿插数学知识起源故事,便可活跃数学课堂。例如,在教学“时间”概念时,教师可联系古代计时方式,结合小故事及时间单位演变过程,为学生播放沙漏计时视频,并表明“时辰”与“分钟”间的关系。同时,教师还可向学生提问:是否知道十二生肖都有什么?借机引入《12生肖之歌》,说明 “子鼠丑牛”对应的分别是“子时”与“丑时”。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机械与电力知识饱受人们关注,所以便产生了“石英座钟”以及“电子表”。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领略多种多样的钟面,认识时间刻度,促使学生掌握识别时间的技巧。此外,教师还可以准备秒表,带领学生感受一分钟的时长以及一秒钟的时长,促使学生意识到时间的宝贵,警醒学生珍惜时间,充分支配可利用时间,进而丰富自身知识体系,提高各学科学习水准。
二、结合数学名人轶事,营造数学文化氛围
小学时期的学生,普遍都喜欢听趣味故事。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数学名人故事融入数学课堂,发挥案例作用,吸引学生深层次感悟数学文化[1]。教师在讲解有关“圆的周长及面积计算”知识点时,可以为学生讲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故事:古代的数学研究条件较为有限,缺少专业的数学计算工具,但祖冲之依旧创造了圆周率史上的“神话”。该项数学成就在全世界范围内领先,要比欧洲的相关发明早一千年。让学生明白数学学科学习,需要保持清晰的头脑,具有逻辑思维,坚持“手脑并用”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再如,教师在讲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点时,还可以穿插西周数学家商高的趣事,其提出了勾三、股四、弦五理念。这一成果的问世,领先了毕达哥拉斯定理五百年左右。数学知识难度高,但是自古以来的诸多数学家却常常锲而不舍,在这些名人身上折射着令人钦佩的钻研精神,值得当代学生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名人故事,让学生接受数学文化熏陶,刺激学生调动思维,向数学家们致敬,掌握数学学习技巧,从而在学习方面花费更多的精力,夯实数学学习基本功,提高数学学习水平,为后期深入钻研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三、联系生活数学文化,感受数学实用价值
现实生活中处处都隐藏着数学知识。然而,小学生由于缺少生活经验,常常忽略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为此,数学教师就应带领学生深度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文化,促使学生领悟到数学在现实中的作用。例如,数学中的平移知识、旋转知识和轴对称知识在生活中就处处可见,教师可通过图形教具演示平移运动和旋转运动,指导学生观察图形运动前后的改变,并提问学生:“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到了图形的平移、旋转及轴对称知识?”学生回答:“旋转木马、剪纸窗花及对称的高楼大厦等。”[2]此时此刻,教师还可以出示故宫建筑图,让学生意识到中国古典建筑中蕴藏的对称美。再如,教师还可以展示飞机图片,感受到对称在交通领域的实际应用。教师在发挥图片优势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参加手工制作,指导学生亲自体会数学的实用性,让学生更乐于学习数学知识,立志将数学知识“学以致用”,高效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时,数学知识的讲解以及数学文化的渗透应“双管齐下”。教师要带领学生通过数学现象了解数学本质,感受数学知识的渊源与魅力,并不断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价值,升华数学情感,提升数学素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郭芳芳.数学文化与小学数学课堂融合的实践思考[J].知识文库,2021(13):27-28.
[2]张碧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思考[J].求知导刊,2021(22):76-77.